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血压 临床 护理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导致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产生阻力,血压升高,世卫组织确定成年人在安静休息时正常血压应<140/90mmHg,150~159/90~99mmHg为轻度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中度高血压,≥180/110mmHg为重度高血压,当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时,需要根据血压值及并发症合理调整治疗药物。
老年人高血压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且常合并有严重心脑肾等部位的并发症。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状况,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并发症率及死亡率较高,因而患者均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依据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有助于患者疗效的提高。在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并发症,产生满意的效果。
资 料
2008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高血压老年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60~80 岁,平均67.3±2.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诊断标准。
心理、生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疾病的折磨,身体各种功能受限,易产生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等焦虑情绪,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等,严重的可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或丧失。患者做事缺乏毅力,喜欢凭经验办事,固执己见,情感冷淡,遇到重大刺激反应强烈,难以控制。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懒得交际,易产生自卑心理,行为古怪、易怒、不近人情。老年患者听力下降既有生理上听觉功能退化原因,也有各种病理原因,如脑梗死,常常造成老人不能与他人共享各种信息。
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人在心情愉快时,机体可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把机体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并可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1],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始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热情中添几分平静的表情来接待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患者紧张、陌生感;尊重患者,经常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使患者感受到温暖、诚恳,以及自己被尊重。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忌讳用高频率、高声调的声音说话,应做到语速稍慢,声音高低适中,目的是让老人既能听清又不感到护士是在对其喊叫。老年患者精力不足,行走不便,要集中时间安排好其治疗检查,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和痛苦,使彼此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对于悲观绝望者,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劝慰,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让其将内心的压抑发泄出来,并给予同情、理解、安慰,使他们能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对于孤独、忧虑、恐惧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谈,详细介绍各种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外出检查时应有护士陪同,以消除其忧虑恐惧心理;同时多鼓励亲友前来探望及照顾,营造一种家庭化病房气氛。对于急躁易怒者,以温暖的情感和语言化解患者的情绪,多巡视、关心他们,及时解决患者具体困难,满足其合理要求。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备条件。
临床护理:药物应用及观察:护理人员应熟悉常用降压药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利尿剂使用于颅压增高者,大剂量时可产生低钾,糖耐量降低,小剂量利尿剂对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血压,多数患者都能很好耐受,有个别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咳嗽,停药后可自行缓解。老年人高血压在治疗时[2],所有降压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此后在调整剂量时也应该缓慢。某种降压药物一旦从小剂量开始后,即使效果欠佳也应应等待1周再缓慢增加剂量,这是因为老年人的所有反应机制均较缓慢之故。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老年患者,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瘀积于下肢,脑部血流量减少,导致晕厥。用药期间指导患者起床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伤[3]。护理工作中熟悉常用药作用机制及常见并发症,有利于观察患者用药疗效。用药前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到正确给药;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静脉输液时应按要求控制滴速,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及时报告医生,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结 果
依据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80例患者的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含珍,徐晓露.现代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335.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29-1454.
3 刘海燕.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0,8(15):590.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导致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产生阻力,血压升高,世卫组织确定成年人在安静休息时正常血压应<140/90mmHg,150~159/90~99mmHg为轻度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中度高血压,≥180/110mmHg为重度高血压,当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时,需要根据血压值及并发症合理调整治疗药物。
老年人高血压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且常合并有严重心脑肾等部位的并发症。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状况,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并发症率及死亡率较高,因而患者均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依据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有助于患者疗效的提高。在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并发症,产生满意的效果。
资 料
2008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高血压老年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60~80 岁,平均67.3±2.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诊断标准。
心理、生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疾病的折磨,身体各种功能受限,易产生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等焦虑情绪,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等,严重的可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或丧失。患者做事缺乏毅力,喜欢凭经验办事,固执己见,情感冷淡,遇到重大刺激反应强烈,难以控制。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懒得交际,易产生自卑心理,行为古怪、易怒、不近人情。老年患者听力下降既有生理上听觉功能退化原因,也有各种病理原因,如脑梗死,常常造成老人不能与他人共享各种信息。
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人在心情愉快时,机体可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把机体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并可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1],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始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热情中添几分平静的表情来接待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患者紧张、陌生感;尊重患者,经常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使患者感受到温暖、诚恳,以及自己被尊重。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忌讳用高频率、高声调的声音说话,应做到语速稍慢,声音高低适中,目的是让老人既能听清又不感到护士是在对其喊叫。老年患者精力不足,行走不便,要集中时间安排好其治疗检查,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和痛苦,使彼此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对于悲观绝望者,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劝慰,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让其将内心的压抑发泄出来,并给予同情、理解、安慰,使他们能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对于孤独、忧虑、恐惧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谈,详细介绍各种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外出检查时应有护士陪同,以消除其忧虑恐惧心理;同时多鼓励亲友前来探望及照顾,营造一种家庭化病房气氛。对于急躁易怒者,以温暖的情感和语言化解患者的情绪,多巡视、关心他们,及时解决患者具体困难,满足其合理要求。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备条件。
临床护理:药物应用及观察:护理人员应熟悉常用降压药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利尿剂使用于颅压增高者,大剂量时可产生低钾,糖耐量降低,小剂量利尿剂对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血压,多数患者都能很好耐受,有个别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咳嗽,停药后可自行缓解。老年人高血压在治疗时[2],所有降压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此后在调整剂量时也应该缓慢。某种降压药物一旦从小剂量开始后,即使效果欠佳也应应等待1周再缓慢增加剂量,这是因为老年人的所有反应机制均较缓慢之故。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老年患者,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瘀积于下肢,脑部血流量减少,导致晕厥。用药期间指导患者起床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伤[3]。护理工作中熟悉常用药作用机制及常见并发症,有利于观察患者用药疗效。用药前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到正确给药;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静脉输液时应按要求控制滴速,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及时报告医生,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结 果
依据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80例患者的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含珍,徐晓露.现代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335.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29-1454.
3 刘海燕.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0,8(15):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