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公共艺术指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向公众所展示的艺术,是一种装点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独特的城市文化的载体.艺术的公共性和公共的艺术性是城市公共艺术的两个重要属性.在时代和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各类新的媒介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不断变革,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数字技术融入城市公共艺术可以给人们带来沉浸式、交互式和全景式的综合体验,因此数字化与城市公共艺术的结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艺术与城市、社会和大众关系的新的发展趋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共艺术指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向公众所展示的艺术,是一种装点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独特的城市文化的载体.艺术的公共性和公共的艺术性是城市公共艺术的两个重要属性.在时代和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各类新的媒介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不断变革,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数字技术融入城市公共艺术可以给人们带来沉浸式、交互式和全景式的综合体验,因此数字化与城市公共艺术的结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艺术与城市、社会和大众关系的新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六合是中国古代一种朴素的宇宙观,作为建筑形制经历了初现、发展、成熟和衍变阶段.六合形制的初现至发展阶段,体现在由四面围起的空间转换成四壁、屋顶与台基,象征着天地四面;六合形制的成熟阶段,体现在四合院的四面建筑物、院落和台基,以及位于天下之中、四面筑有城墙的都城;在六合形制成熟的基础上,衍变出了像符望阁这样拥有中心寝宫、四个“凸”字形空间加上顶层六个空间的特殊建筑.六合形制的演变,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样式的历史变迁.
中国在城市化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面对城市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处理好生态保护修复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以城市绿道空间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居民活动需求和城市绿道空间类型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生态视角的城市绿道空间设计策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文化旅游产业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领域.基于此,基于文旅结合的视角,以打造地域性旅游品牌为切入点,围绕如何设计地域性旅游品牌的问题进行分析,力求塑造出更具有高识别性及独特文化内涵的地域性旅游品牌,以达到地域文化传播与地域旅游经济发展共赢的局面.
从公共艺术的形式语言入手,分析其造型色彩语言的特性,以新疆公共艺术视觉造型语言的现状为脉络,通过分析案例,解读不同地域文化语境下的公共艺术视觉造型语言的精神内涵,分析具象、抽象和意象的造型语言所传达的文化精神和公共意识,为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中国的农耕文明是整个华夏文明的缩影,农耕文化是指由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渔浦村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是一个历史厚重、民风淳朴、宜居宜游的传统村落.针对渔浦村村落景观改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同时立足于农耕文化,紧跟新时代发展潮流,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要求,为保护本土资源、弘扬农耕文明精神、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乡村发展等作出贡献.
东北地区因独特文化背景、地理特征形成的地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东北地区乡村发展休闲农业恰逢其时.新型休闲农庄是集休闲养生、地方民俗体验、特色农家游乐、农业体验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项目,研究休闲农庄设计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增添新活力.在我国东北部,长期居住着朝鲜族,其有着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文化,这对于发展较慢的东北地区来说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优势.与此同时,东北地区还有着天生的地理资源优势.在此条件下,把休闲农庄设计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有助于带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工业厂区与新城市规划建设格格不入,因此,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的传统工业厂区改造案例,总结其设计改造策略.从有机更新的角度出发,以盐城市旧工业区景观设计改造为例,化解城市遗产原有功能性与现有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城市工业文化遗存景观获得重构,更好地融入城市景观系统.
导向系统不仅能规范人们的出行活动,还能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阐述地铁站导向系统的概念,以南京地铁站导向系统为例分析其现状,探讨地铁站导向系统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研究将地域文化融入地铁站导向系统的具体案例,为地域文化在地铁站导向系统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基于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老龄化现象不断加深的现状,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设计策略的分析研究.通过对现有的相关理论、政策以及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探究,结合当下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对老年群体的心理、生理及行为进行探究,从而通过适老性景观的设计,更好地提升老年群体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