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法视角下恶意收购中目标公司控制权的保护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14073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收购作为资本市场成熟的重要体现,在我国公司法中却鲜少见到关于恶意收购的法律规制,多是主张鼓励收购,对于目标公司的保护就显得并不充分。目前这种忽视恶意收购对目标公司及市场带来的损失的做法,长此以往,不利于市场的繁荣。本文试图讨论目标公司面对恶意收购可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恶意收购 公司法 目标公司 反收购措施
  一、资本市场中的恶意收购
  恶意收购是指收购方在未与目标公司董事会就收购达成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收购取得公司控制权。大量上市公司存在股权结构分散的问题,收购方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方式,以非要约收购途径争夺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已经屡见不鲜。
  公司控制权是一组排他性使用和支配公司稀缺资源的权利束,其实质是公司各利益相关方对公司权力和利益的安排。我国公司治理实践中采取了“资本多数决”原则,股东以其投资额拥有“一股一票”的投票权,相对多数票支持的意见为最终决议结果,进而通过投票影响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掌握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不难看出,我国的公司法实践中的价值取向在于保护企业所有权,将公司完全看做是资合性的产物,否定其中的人合性,认为财产是一切权利的前提,因而设计出的机制都以保护投资者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恶意收购既可以作为提升公司管理效率的手段,同时也可以演化为扰乱市场秩序,打击公司经营的工具。美国证券法之父罗思教授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作为并购规范的《威廉姆斯法案》的各種表达都是极度小心的结果,以免监管规则的天平有利于管理层或向收购出价的人倾斜。原则上,现任管理层在保持掌权方面不存在被保护的权益。但是,正像不是所有收购要约人都是‘袭击者’或‘海盗’一样,不是所有管理层都是‘平庸的老笨蛋’”。
  二、保护管理层控制权的必要
  纵观各国经济发展潮流,科技类公司一直处于核心地位,承担着社会驱动的重要角色。正如电力革命时代通用电气等企业的辉煌,当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出现的依托互联网技术成立的大型上市公司苹果,脸书,谷歌,微软等一批新型高科技企业。中国也出现了京东,百度,腾讯等一批海外上市的高科技公司。
  对于新型高科技公司而言,其最核心的资源为人力资源,即拥有技术的创始人及其创始团队。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的公司控制权按照生产要素进行分配,而股东凭借其拥有的物质资本所有权拥有公司控制权,更适用于传统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在以技术为核心生产要素的高科技公司语境下,这一理论显然有不恰当之处。新型高科技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公司的新型科技技术,创新的管理模式,独特的企业文化,以此实现盈利的高速增长,获得巨额财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看清形势,迅速做出有效决策的拥有技术与创始理念的企业家。2011年苹果公司CEO乔布斯宣布辞去该职位,引发了当日苹果公司股价下跌5%,侧面印证了创始人权威对高科技公司经营决策的重大影响。
  因此确保人力资本对公司的控制权对新型高科技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恶意收购中,不乏看中新型高科技公司的企业品牌价值与技术内涵,在二级市场上通过物质资本的购买,争夺公司控制权的野蛮收购方,最终迫使目标上市公司原管理层集体出局的情形,这无疑会对目标公司的原治理理念和经营方式造成冲击与影响。
  收购方与目标公司管理层之间关于公司控制权的纠纷,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既有上市公司收购与治理规则存在模糊地带,另一方面也对平衡收购方与被收购目标公司之前的利益提出了要求。我国恶意收购的立法,究竟应该松绑监管,充分尊重资本的话语权而放任驱逐目标公司经理层,还是应适度严格监管,致力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避免让拿“别人的钱”的金融投资大行其道。恶意收购有其正向价值也有其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关键在于给收购各方提供相对公平的游戏规则,维护利益相关者权益。既给恶意收购方促进市场优化配置的合法地位,也赋予被收购方管理层反收购活动的展开提供法律空间。
  三、目标公司反收购防御对策分析
  恶意收购的规制方式主要根据收购双方展开,一方面强调收购方收购行为的合规,如强调信息披露义务的履行,另一方面强调目标公司反收购手段的合法正当。本文试图在中国现行公司法视角下寻找被收购方面对恶意收购时,所能采取的保护自身利益的合法手段,以及未来通过制度完善可以实现的保护措施。
  (一)事前防御
  事前防御是指在恶意收购发生之前,即在公司成立之初建立治理结构与制定章程之时就预先设定好预防恶意收购的条款与制度,合理安排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从源头上使收购方无法通过恶意收购的方式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
  (1)在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
  章程是公司设立的必要条件,也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的依据。在章程中直接设立目的为反恶意收购的条款,使之成为恶意收购方争夺目标公司控制权的障碍,即使收购方成为目标公司最大股东也无法对公司决策造成决定性影响。
  充分利用《公司法》第一百零五条,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监事,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实行累积投票制。累积投票制是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者监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如此一来,管理层可争取中小股东的支持,形成对大股东的制衡,保持公司控制权的稳定。
  还可设立限制大股东表决权条款,通过章程直接规定大股东股权对应的投票权的上限。但目前这一做法在中国缺乏法律土壤。我国的公司法秉持同股同权的原则,否定了类别股份,不允许不同的股份享有不同的表决权。未来立法改革不妨引入类别股份制度,类别股对我国现行公司法遵行的资本制度构成挑战,这一制度将使我国目前的公司资本制度具有一定的柔性与弹性。
  (2)分期分级董事会改选制度
  公司控制权争夺核心在于董事会的控制。而分期分级董事会改选制度的设立目的就在于控制董事会的改选,防止收购方在拥有持股优势的情况下,对董事会大换血。其条款可具体表现为每次股东大会只能改选一部分董事,每个董事的任期为三年。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董事任职条件提出更为细致的规定,从而增加收购方提出合适董事人选的难度。尽管对于这一制度在域内外对其合法性尚未达成共识,但学者认为现行法律框架下仍存在经由解释允许公司采取分期改选的制度空间,若能诉诸立法予以明文,则更为妥当。
  参考文献:
  参见朱慈蕴、沈朝辉《类别股与中国公司法的演进》,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
  参见张舫《上市公司章程中的股东选任条款的有效性分析》,载《法学》2009年第1期;
  参见王建文《我国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制度空间与适用方法》,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2期。
  参见吴志攀《金融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295页。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而分析了红色文化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作用,并针对红色文化传播中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  红色文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滋养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精神之“
期刊
摘要:企业在运营和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就是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帮助员工思想观念培养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就私有钢铁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策略进行阐述和分析,旨在帮助企业更好的帮助员工成长,同时也为企业营造较好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钢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策略  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在任何集体单位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说企业在运营和管理中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建设发展非常迅速。基层党支部是从思想上、政治上团结、凝聚广大群众的核心,是贯彻落实党的指导思想的决定性力量。新形势下,企业基层党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亟需对党政工作进行创新,提高工作有效性,才能为其经营发展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企业基层党政工作;现存问题;对策  引言  我国近年来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的同时推动我国各行业发展。企业生产和經营活动的
期刊
摘要:我国国有企业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很多问题,通过实践证明只能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而且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这向我们再一次印证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政工工作,因为政工工作是企业更快、更好、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素质与能力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企业激烈的竞争中,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展现出来。政工工作的存在能为企业优化自身的管理,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且帮助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搭建一个平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依靠一国有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对政工工作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性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希望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点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工工作;重要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创新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够急于求成。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创新应当按照引领文化导向的方向来进行。做好事业单位的政工宣传工作是新常态下,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单位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对新常态下事业单位的政工宣传工作的创新策略的探析。  关键词:新常态;事业单位;政工宣传  引言:  我党一直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
期刊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人民 中心 文化 发展  明确文化发展是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依靠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保障文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期刊
摘要:V.S.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极少提及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方面,甚至连当时特立尼达复杂的社会背景也没有多加说明,只是简单的讲述生活在米格尔街上的一群底层人的辛酸生活。这样的底层人,这样的底层生活,不仅仅只存在于特立尼达的米格尔街,它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奈保尔超越了民族、种族的界限,以真实、幽默的笔触描写了底层人的生存状态。本文笔者将抛开以往学者着重的后殖民主义研究方向,仅仅探讨奈保尔笔下
期刊
摘要:虽然我国的教育体系已经逐渐完善,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较为有限,缺少相应的教学资源,导致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閱读条件也较为恶劣,达不到城市儿童的标准。因此,各县级图书馆如何针对留守儿童展开阅读服务推广成为了社会公共服务的重点研究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的现状展开探讨,为阅读服务的推广提出具体解决方法。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留守儿童;阅读服务  留守儿童的阅读条件相当恶劣,缺少阅
期刊
摘要:健康传播研究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其正式被学界承认之前,一直由“治疗性传播”的概念替代。美国学者Rogers, Everett M.在1994年对健康传播进行了界定,认为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涉及健康内容,就是健康传播。而在中国健康传播起步较晚,学者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引入基本概念并纳入健康教育学科体系中并出版《健康传播》一书,中国的健康传播之路才真正开始,但在之后发展步伐却十分缓慢,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