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校图书情报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的思考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gnz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给高校图书馆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图书情报信息共享是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基于此,文章主要以高校图书情报信息资源共享的现实意义为出发点,分析高校建立图书情报信息网络的现状,为建设的可行性路径及方案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情报;网络资源共享;可行性途径
  0    引言
  图书馆是在校学生学习、教师科研的重要场所。所以,高校应该对图书情报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构建高校图书情报信息网络体系,并结合整个高校师生的阅读需求,建立线上资源库,便于师生更迅速地查询信息、共享资源、传播信息等。
  1    高校图书情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要转变相关的管理理念及模式,使其发展能够结合网络信息化技术,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积极建立全新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相关制度,大幅提升图书馆情报管理质量及管理效率。
  1.1  线上图书馆的建立,满足了高校师生的阅读需求
  线上图书馆的建立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且还是师生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图书馆建立网络信息化图书馆情报管理显得极为关键,同时实现图书馆图书情报资源的共享,使得图书信息情报相关的内容得到不断更新及发展。应用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在网络虚拟中融入资源及信息情报内容,能让图书资源实现共享,满足师生的阅读的个性化需求[1]。
  1.2  构建图书情报信息网络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建立全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及平台,实现网络化管理,同时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图书馆管理组织结构及服务的信息化。
  1.3  构建图书情报信息管理体系,是满足读者需求的基础
  现阶段,受网络环境的影响,高校师生的阅读及学习需求、阅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纸质图书及资料阅读早已被淘汰,难以满足师生当下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为了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好的资源共享服务,打造更好的阅读环境,积极从为读者服务的角度构建相关的情报管理体系,尽可能缩小图书馆提供服务内容与和读者需求结构之间的差距,建立网上咨询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全面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同时高校师生获取图书情报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了。
  1.4  图书馆数据库建立也是大势所趋
  为师生提供线上阅读服务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同时建立图书情报信息网络也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主要潮流,对相关的图书信息资源要进行加工,使得读者获取资源更加便利,输入信息—自动整合—极速输出等一体化发展使得圖书情报信息得到更为全面的管理,节约了读者阅读文献资料的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终端还能对读者所需要的资料进行复印,使其获取情报的方式更加便利。
  2    当下建立高校图书情报信息网络的现状
  2.1  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压力较大
  新媒体及网络的普及,使得高校师生获取情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首先,为了让图书馆实现信息化发展,管理人员必须在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环境中整合对师生有用的资源,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及强度。其次,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管理还处于独立工作的状态,部门和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尚有欠缺,加之图书情报资源较为缺乏,图书馆资源布置有待完善,使得当下图书馆情报信息资源无法最大限度满足师生的需求。
  2.2  获取信息难度增加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所适用的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对相关资源进行引进,而忽视了对现有资源的应用,使得图书编号、阅读、流通等过程没有体现出图书的基础信息,师生查阅、获取相关信息较为困难。同时,当前高校图书馆中的藏书、借书、阅读及信息咨询等功能较为独立,要实现文献资料的复制及图书馆信息互动,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无法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的应用价值,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也相对较低。所以只有在高校图书馆之间互相建立联系,才能将各校图书资源进行共享,同时改变图书管理员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才能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创造出符合大众阅读需求的图书情报管理体系[2]。
  3    建立高校图书情报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的可行性途径
  3.1  构建新的情报信息网点
  建立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网络平台,首先充分把握网络信息发展机会,以满足师生阅读需求和高校自身发展为前提,建立一套完整的图书情报信息网络体系,促使图书情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发展。
  3.2  基于新媒体构建共享网络
  图书馆情报信息共享网络,要充分利用专门的阅读软件,并提供阅读入口,使得资源共享不受限制,师生只需下载软件并实名登录,就能在此共享平台查阅资料,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该发挥自身馆藏资源的优势,通过新媒体、计算机等技术建设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根据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求,为学生创造课程资源共享及沟通互动的条件,充分利用图书馆中的情报资源最大程度上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并在学习与交流互动过程中再次整合加工情报信息。
  3.3  整合资源提供优质服务
  建立图书情报网络,首先要基于受众群体线上教学及课程资源的需求,对图书馆现已有的情报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后突出其真正的优势,建立线上教学及学习的平台,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为不同专业课程提供信息情报资源,有利于学生学习及专业知识查询[3]。
  3.4  应用互联网技术
  高校要科学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在为师生提供优质情报信息服务的同时大大降低成本。同时结合网络环境背景下师生对资源共享的需求特点以及多样化阅读方式,实现馆藏中的资源实现共享。   3.5  从师生角度提供情报多样化的获取方式
  师生对所需信息进行查阅后,要为其创建多样化的资源获取方式,不仅仅局限在下载电子文档及复印,还要提供资源的下载、查询及信息咨询等个性化服务,实现资源的共享及开放等,便于资源的传输及实时共享,使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优势更加突出,师生的交流互动可以更加及时、密切。
  4    建立高校图书情报信息网络的可行性方案
  为确保高校顺利推进图书馆情报信息网络的建设,建议高校领导为其创建专门的基金,以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有利于高校根据自身教育发展,对图书信息资源进行整体的统筹规划,为建立图书馆图书情报信息网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4.1  建立网站服务器
  图书馆管理人员需基于网络环境,积极应用软件设备与硬件设备创建图书馆信息化网络,通过网络服务器促进情报信息网络的建立与运用,满足高校师生的阅读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引进大量的图书情报资源,科学合理地规划书馆中的馆藏资源[4]。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串联的网络服务器,使得各个高校之间实现线上图书馆、线上教育等交流互动,全面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也帮助高校教师之间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够更加便捷、迅速地查阅资料。
  4.2  建立资源共享网络
  利用相关的技术构建查询系统,使服务平台和数据库之间能够密切联系起来,使得获取的网络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减少相关烦琐流程,提高资源获取的便捷程度。此外,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还需结合本校的发展,构建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便于校内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4.3  构建个性化的管理模式
  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网络资源应该广泛推广用户注册制度,同时为用户提供不同客户端登录,便于借助网络技术对师生线上查阅的行为及师生资源需求进行收集,以便定期推荐相关的图书情报信息资源,构建个性化的管理模式。同时图书馆要针对读者阅读的多样化需求安排阅读栏目,促使读者形成阅读好习惯,通过网络信息化的传播手段设置并推送不同的阅读栏目,对分享信息资源的渠道进行拓展,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推广阅读的效率。
  5    结语
  综上,建立高校图书情报信息网络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化技术,将传统图书管理模式转换为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原本独立存在的图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计算机的联网检索,能对读者获取图书馆情报信息来源进行扩充,减轻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当然要實现目标,关键要对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建立高校图书情报信息网络的发展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建立图书馆情报信息网络,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及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婉丽.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的转变与新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9(2):11-14.
  [2]杨琼丽,聂静.推进高校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研究[J].智库时代,2019(31):160,162.
  [3]吴丽坤.建立高职院校图书情报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245-246.
  [4]王燚.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图书情报的改革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0):147-148.
  (编辑 王雪芬)
  Thought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the realization of resource sharing
  Dang Xiaoqin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00, 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ring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o the library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brings many challenges. The sharing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is the trend of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mainly starts from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haring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universities,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s in universities, and makes suggestions on the feasible paths and plans for the construc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 resource sharing; feasible way
其他文献
文章以北京市大兴狼垡城市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资料整理以及实地调研和考察,分析了其植物景观季相的结构和特点.数据显示:北京市大兴狼垡城市森林公园春季植物景观中
青岛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滨海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与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以青岛滨海岸带不同形态的广场为调查对象,采用行为观察法,对秋季具有代表性的滨海广场使用者游憩行为进行观测研究,确定广场使用高峰期及主导活动类型等,确定广场高密度使用区域,将空间与行为对比分析,找出矛盾并提出相应优化建议。
海水浴场是滨海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品质优化、城市文化遗产的传承、城市面貌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青岛市第一海水浴场活动人群行为的调研,引入
作为历史悠久的重要港口城市,如何提高秦皇岛“城港”互动效率,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是一项重要议题。首先基于秦皇岛的战略背景,文章提出了“以城定港”的城市战略方向,即港区的规划定位要以构建城市竞争力,特别是城市产业竞争力为战略导向。在对“城港”关系结构性调整的前提下明确了秦皇岛的城市战略思路与定位,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秦皇岛西港区提出了详细的规划方案,明确了九大规划要点,以期为秦皇岛城市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文章从直流电源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对发射电台重要性的角度出发对研究背景进行阐述,并详细从蓄电池在线监测与维护以及接地故障排查两方面内容着手,分析了发射电台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运维管理的实践要点,旨在为相关部门以及运维管理人员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发射电台的持续平稳运行。  关键词:发射电台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运维管理  0 引言  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发射
由于工学和艺术学兼具的专业特性、惯用试验而非实验的教学思维,建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存在困难。文章通过分析说明2019年度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之一——《历史建筑保护前期残损调研虚拟实验——以砖木建筑中的潮湿问题诊断为例》的教学设计过程及成果,展示并提议“选题-选择实验类型-确定实验内容-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技术”的开发路径,以应对学科特点带来的教学设计上的局限。文章最终指出,在文理综合类学科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中,探索适宜的教学思路,以产品经理的思维执行项目开发非常重要。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城市和农村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推进城乡一体化成为了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摘 要:采购合同审批发布管理系统是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一个管理系统。在公司OA系统上,它是用于管理采购合同的电子系统。该系统可编制、审批、发布和生成PDF文件以及留存电子版采购合同。相关职能部门在系统中操作和查看采购合同信息,能够节省公司资源,提高流程执行效率。文章认为,该系统可应用于公司现有及未来的所有项目。  关键词:Intranet;工作流技术;流程审批  1 合同审批发布管理系统研发的必要性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大师西扎主笔设计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所呈现的空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耐人寻味.其“小体量,大气象”的空间艺术境界,与中国古典园林
特色农业种植景观根植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风土条件,包含了独特的土地管理经验和技术,是人与自然交流互动和双向选择的结果。其景观格局反映土地管理制度演化的历史轨迹,具有乡土景观活化石的特点。近年来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一些小尺度的、传统的、本土的、地域性的特色种植景观逐渐消失,对该类景观孑遗的保护尤为迫切。文章以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6个村的白蜡杆树篱景观为研究对象,追溯了乡村白蜡杆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