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不需要声张》阅读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ay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他调到这个科室不久,就发现科室存在着大量的浪费问题。比如纸张,很多没有用就扔到废纸篓里了。比如剩菜剩饭,每次看到那半盆半盆的剩饭,他的心里就疼。他知道要想改变大家的习惯很难,尽管他也想了很多办法,大家表面上也收敛了许多,但内心里并不买他的账,他不在的时候依旧我行我素。这一切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一科之长,他觉得有必要改变这种现状。
  ②那次科务会开得很艰难,最后,他向大伙摊了牌,他说想成立一个爱心小组,但并不需要大家的钱,只要大家把浪费的东西节约下来就可以了。他指定了一个负责人,列了一个废品回收的清单,并要负责人设立了一个账目单,最后他要大家签字认可,并承诺不管这些钱做什么,都要以科室爱心小组的名义。
  ③他的工作做得很到家,又是领导。大家都没有说什么,但是浪费的现象却明显少了很多。那些用完的废纸都回收在一个大纸箱里,一些瓶瓶罐罐放在另一个大纸箱里。剩饭剩菜没法回收,他就号召大家互相监督。在爱心的名义下,大家都做得有条不紊,没有人想在这方面不配合。
  ④半年下来,负责人对大家公布了回收废品积攒的钱,90多元。大家都露出了微笑,他更是喜在眉梢。第一笔爱心捐款他们寄给了西部母亲水窖工程,很快对方就寄来了感谢信。第一次的成功让大家感觉到了一股无形的凝聚力,回收废品的情绪空前高涨。
  ⑤第二年的时候,他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自己的第二步计划,每人每月捐出1元钱。这次的计划一点阻力都没有,1元钱,大家都按时交纳。没有一个人表现出迟疑。
  ⑥第三年的时候,因为工作需要,他被调往另一个单位。他对大家说,希望能把爱心小组坚持下来,并表示自己永不退出。大家都接受了他的嘱托。后来又有一些人参加进来,他们捐出的数目一次比一次多,当然他们并没有声张,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啊。
  ⑦几年后爱心小组的事迹不知怎么被一个晚报的记者知道了,在几次三番的报道之后,爱心小组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那年爱心小组成了整个公司最亮丽的风景,记者采访他,但他拒绝了。他说,爱心是不需要声张的。
  ⑧公司给了爱心小组最高的表彰,两万元钱。小组成员们没有商量就达成了协议:原封不动地捐出。这样的结果是他没有想到的,他原本的初衷只是为了节约啊。
  ⑨爱心无价,以爱的名义,所有的事情便都会产生一个美好的结局。
  (选自《思维与智慧》,刘玉凯/文,有改动)
  
  ⒈如果将标题改成“爱心”好不好?为什么?
  ⒉这位科长为什么要成立“爱心小组”?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⒊阅读全文,概括一下“爱心小组”成立后,都做了哪些事?
  ⒋联系全文,品读第④段画线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⒌第⑧段 “小组成员们没有商量就达成了协议:原封不动地捐出”这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⒍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于“爱心小组”这样默默地奉献爱心的人和事很多。请你根据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发现。
  
  (山东莱州市过西中学 杨 平/设题)
其他文献
第一次看到这幅漫画时,我觉得很搞笑:挖井人在井下瞪着惊恐的眼睛望着井口的乌鸦,而乌鸦却视而不见,仍一个劲儿地往井中投石块。两只乌鸦为了能够喝上水,对井下挖井人的安全不管不顾,这种行为发人深省。  其实,目前社会上就有一些像“乌鸦”一样的人。这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根本不管他人的死活,不顾事情的后果。结果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像“挖井人”一样的受害者。更可气的是,乌鸦喝的水也都来自于挖井人的劳
期刊
上政治课时,坐在我前面一排的两个同学中有一位没带书,另一位便主动将自己的书放到中间来与她共看。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课堂场景,可我却发现:那本书的四分之三都在带书的那位同学的一边,没带书的同学只能伸长了脖子,把身子侧过去看。老师走过来,刚想开口问是怎么回事,带了书的同学忙不迭地向老师解释:“这是我的书,她没有带书。”而忘记带书的同学早已将头低了下来,脸都红了。老师未加责备,只是说了句:“哦,下次记得带
期刊
父亲和我都是爱书的,在搬进新居后拥有了各自的书房。只不过我的书房还兼有卧室的功能,所以用来藏书的空间便极为有限了。因此我不得不时常整理我的藏书,以便腾出空间来接纳新成员。  爸爸原来有一个旧书架,因与新居里他的书房的布置不般配,就被搁到了一边。我看它虽有些年岁了,油漆已经剥落,但凑合着也能用,便打起了它的主意。妈妈拗不过我,又看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它塞进卧室,只好默许它破坏房间的整体效果。过了几天
期刊
小时候,每到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就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顽皮的我总是不安分地坐在爸爸的腿上,抢过遥控器,调到自己喜欢的频道。我眼睛死死地盯着电视,小手紧紧地握着遥控器,生怕别人抢走。这时爸爸的手会轻轻地摇我的胳膊,哄我把遥控器给他。我不愿意,撅起小嘴,把遥控器藏在身后。爸爸见我的“可怜相”,只好投降,笑着把我搂进怀里,我高兴地在爸爸的怀里打滚。有时兴致来了,爸爸也会向我提一些关于电视节目的问题,比
期刊
母亲从来都没有午睡的习惯,不是她精力充沛不需要休息,而是繁重的生活根本不允许她有过多的时间去休息。所以,即便是在最炎热的夏季,大家都在香甜午睡的时候,母亲依旧是忙碌着的。我也不午睡。一直以来,我都是母亲辛劳的最大受益者,我宁愿拿午睡的时间来静静地陪着她做事,而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  这天,外面下起了大雨,母亲打着一把破旧不堪的雨伞回来,衣服也淋湿了。午饭过后,母亲坐在床边,若有所思地对我说:“这
期刊
小时候有踢被子的习惯。那时候的我,身体不好,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母亲怕我夜里着凉,总是不厌其烦地起来为我盖被子。盖好了,又被我踢开;踢开了,又轻轻再为我盖好。一遍又一遍。  已经数不清长到这么大,母亲多少次夜里起来为我盖被子了。只是清楚地记得,有一天夜里12点左右,我突然发起了高烧,母亲焦急地把我送到医院。被母亲用外衣裹着紧紧抱在怀里的我,清楚地听见她呼呼地喘着气,哀求医护人员救救她的孩子,而正
期刊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记叙文的写作。  写记叙文常常要写到场景。写场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很好的可供借鉴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场景描写,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其特点:点面结合,笔触细腻。这个特点,非常值得初学记叙文写作的同学们学习。所谓点面结合,就是从整体到局部,整体概括扫描,局部详细突出;所谓笔触细腻,就是对某个“点”集中笔墨,写得具体生动。我们先看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景物类场景“百草
期刊
【辩论材料】  一名大二学生买彩票,中了500万元大奖,铺盖一卷,说:“兑完奖就回家,不上学了。”此事一经媒体报道,引起了极大的争论。  有人说:“应该。现在上学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挣钱养家,而该学生中了500万元大奖,这一目标已实现,应尽早利用这500万元来实现人生的目标和意义。”也有人说:“不应该退学。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将来找工作挣钱。”    正■(132301)吉林磐石市明城
期刊
我常到马路对面一家咖啡馆约见熟人,那天聚完了天已经黑了,独自回家。过马路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跨越过街天桥,一是穿过马路下的桥洞。过天桥置身于万丈红尘,安全,但费时较多;过桥洞路径短,但那桥洞里没有路灯,摸黑穿过时总有些忐忑。自己曾多次夜里穿过那约50米长的桥洞,平安无事,那天图省时也便奔桥洞而去。  真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正值夏末,天气溽热,偏那晚云遮月、雾霾浓,迈进桥洞没几米,竟是完全漆黑一片,
期刊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颗牙疼、哪颗牙酸、哪颗牙活动,他只要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比假牙还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耐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解!  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过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眼镜,可为吗记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