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1-000-02
摘 要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环节,必须有严谨教学和科学的态度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教学。体育教师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准备活动,当今有些体育教师由于对教学前准备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清楚,为了更好的引导体育教师对体育准备活动的重视,本文从运动生理学的原理对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准备活动作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使体育教学工作者对体育教学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提高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来。
关键词 准备活动 方法 体育教学
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课的结构都是由准备活动、基本活动和结束部分组成。要提高课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基本部分的质量。为了搞好基本部分的教学,必须加强准备活动的教学工作。体育教学准备部分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教学常规练习与准备活动。因此,准备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基本部分的质量。
一、作用
(一)准备活动的概念
何为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的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进行的练习。目的是预先动员人体的功能能力,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为运动中发挥出最大工作效率做好功能准备。
1.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体温、肌温上升,提高酶的活性,从而使参与活动的肌肉的代谢能力迅速适应像体育活动这样的身体活动的内部环境。
2.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和传导速度。任何动肌所引起的运动都是通过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其支配的肌肉产生收缩而实现。而达到神经末梢的兴奋是不能直接导致肌肉收缩的,必须通过离子流的一系列复杂变化过程。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不光受中枢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作用,同时也受来自肌肉神经支配的肌梭的影响;而感受器的敏感性和传导速度是受机体组织温度影响的。据研究获悉:皮肤的敏感度在20℃时只有35℃的六分之一。在27℃时,肌梭对标准刺激反应活动下降50%,肌肉温度下降到15℃-20℃,肌梭反应活动则完全消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基本部分前做准备活动使机体保持较高体温,就是为了能活动得更快些,动作完成得更协调些,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3.增强氧运输系统所有环节的活动,使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心肌和骨骼肌中毛细血管网舒张、工作肌能获得更多氧供应。
4.促进体液升高,体液升高再促使肌肉收缩速度增加20%,能提高酶系统的活性,而酶的活性对温度改变极为敏感,温度下降,可以抑制它的活性,温度升高,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体温每升高1℃,细胞代谢率增加13%,体温升高10℃,酶反应的比率会增加2-35倍,在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工作中,把这种变化的结果称为“O10效应”,准备活动正是肌肉处于“O10效应”范围内,故酶反应的速度最佳。如果温度高于40℃时,肌肉用氧能力将会降低,这样肯定对肌肉代谢产生不利影响,这就是准备活动对肌肉从局部“O10效应”中间得到的好处。
5.可以减弱肌肉粘滞性和增加皮肤的血流和降低泌汗阈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身体过热。
(二)准备活动方式
体育教学准备活动的组织教学应力求严密,一般采用集体或分组形式进行,可定位,也可行进间练习。准备活动必须充分和全面,否则会导致学生发生一些不同部位的损伤。据调查运动损伤35.1%属于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造成的。例如: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紧张的正式活动;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各器官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即准备活动不充分就进行紧张的正式运动;准备活动内容与训练内容结合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使运动中负担较重的功能没有充分的改善;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或准备活动离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都会造成运动损伤。
(三)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损伤的常见种类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肌肉酸痛、运动中腹痛、肌肉抽筋、肌肉拉伤,以及关节扭伤等。特别是踝关节扭伤,那是中、小学体育课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这一损伤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时间间隔太长所致。
(四)准备活动对正式练习的良好影响
准备活动对其后的正式练习有多方面的良好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的活动,为使正式练习时功能过程迅速达到最适宜程度创造条件。增强氧输系统所有环节的活动,使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心肌和骨骼中毛细血管网舒张,工作肌能获得更多氧供应。使体温适度升高。实验证明,体温升高1摄氏度,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增加13%,经过准备活动后的正式动作到达终点时,丙酮酸和乳酸含量增加的较少;体温适度升高,能加快神经传导速度,使氧离曲线右移促进氧的解离,有利于氧的供应。可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弹性,有助于防止运动损伤。增强皮肤的血流和降低泌汗阈,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身体过热。准备活动对其后的动作练习有良好的影响,其主要生理机制是通过预先进行的肌肉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痕迹效应使正式练习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调节功能得到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得到克服,生化反应加快进行。准备活动这诸多益处,中、小学生难以明了,以至于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难以进行下去,而一些常规的准备活动又枯燥单调,学生兴趣不高。因此,在做准备活动时,尽可能对学生讲解清楚,随时变换准备活动内容。
二、对策
(一)准备活动的一般性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正式练习不相似的活动,主要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练习。例如:体育课开始时的走、跑、跳、徒手操、游戏、武术操或武术基本动作等,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为目的使之体温升高,促使新陈代谢。
(二)准备活动的专门性
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正式练习相类似的活动,其动作的性质和结构与主要教材相近似。通常采用一些模仿练习,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基本技术练习以及与掌握该项教材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练习等,目的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正式练习的调节能力,强化运动动力定型,为正式练习做好技能和技战术准备。
(三)准备活动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多样性
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全面性、针对性和多样性。全面性是指所采用的练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姿势和体态。针对性是指应根据课的主要教材来选择专门性练习,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多样性是指应根据课的任务和学生特点,合理地变换联系内容和组织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准备活动和正式运动间隔时间
准备活动结束到正式练习开始的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在一般教学课中以2-3分钟为宜。
三、结论和建议
(一)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是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准备,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做好前奏,身体处于理想状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有效防止伤害事故,较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为此,教师一定要好充分调动学生做准备活动的积极性;(二)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环节,必须有严谨教学和科学的态度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教学;(三)体育教师要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去设计出符合当代中学生体育运动的准备活动,要有胆量去对现有落后的准备活动进行改革,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使学生身心受益。
参考文献:
[1] 刘晓阳.体育课的准备活动[J].体育科学研究.1999.1.
[2] 时玉英,马成亮.体育课准备活动原理与方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11.
[3] 聂享初.再论准备活动的重要性[J].武汉体育学报.2001.10.
[4] 吴才中.体育课准备活动应考虑的几个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1999.4.
摘 要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环节,必须有严谨教学和科学的态度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教学。体育教师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准备活动,当今有些体育教师由于对教学前准备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清楚,为了更好的引导体育教师对体育准备活动的重视,本文从运动生理学的原理对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准备活动作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使体育教学工作者对体育教学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提高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来。
关键词 准备活动 方法 体育教学
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课的结构都是由准备活动、基本活动和结束部分组成。要提高课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基本部分的质量。为了搞好基本部分的教学,必须加强准备活动的教学工作。体育教学准备部分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教学常规练习与准备活动。因此,准备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基本部分的质量。
一、作用
(一)准备活动的概念
何为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的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进行的练习。目的是预先动员人体的功能能力,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为运动中发挥出最大工作效率做好功能准备。
1.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体温、肌温上升,提高酶的活性,从而使参与活动的肌肉的代谢能力迅速适应像体育活动这样的身体活动的内部环境。
2.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和传导速度。任何动肌所引起的运动都是通过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其支配的肌肉产生收缩而实现。而达到神经末梢的兴奋是不能直接导致肌肉收缩的,必须通过离子流的一系列复杂变化过程。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不光受中枢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作用,同时也受来自肌肉神经支配的肌梭的影响;而感受器的敏感性和传导速度是受机体组织温度影响的。据研究获悉:皮肤的敏感度在20℃时只有35℃的六分之一。在27℃时,肌梭对标准刺激反应活动下降50%,肌肉温度下降到15℃-20℃,肌梭反应活动则完全消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基本部分前做准备活动使机体保持较高体温,就是为了能活动得更快些,动作完成得更协调些,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3.增强氧运输系统所有环节的活动,使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心肌和骨骼肌中毛细血管网舒张、工作肌能获得更多氧供应。
4.促进体液升高,体液升高再促使肌肉收缩速度增加20%,能提高酶系统的活性,而酶的活性对温度改变极为敏感,温度下降,可以抑制它的活性,温度升高,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体温每升高1℃,细胞代谢率增加13%,体温升高10℃,酶反应的比率会增加2-35倍,在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工作中,把这种变化的结果称为“O10效应”,准备活动正是肌肉处于“O10效应”范围内,故酶反应的速度最佳。如果温度高于40℃时,肌肉用氧能力将会降低,这样肯定对肌肉代谢产生不利影响,这就是准备活动对肌肉从局部“O10效应”中间得到的好处。
5.可以减弱肌肉粘滞性和增加皮肤的血流和降低泌汗阈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身体过热。
(二)准备活动方式
体育教学准备活动的组织教学应力求严密,一般采用集体或分组形式进行,可定位,也可行进间练习。准备活动必须充分和全面,否则会导致学生发生一些不同部位的损伤。据调查运动损伤35.1%属于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造成的。例如: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紧张的正式活动;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各器官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即准备活动不充分就进行紧张的正式运动;准备活动内容与训练内容结合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使运动中负担较重的功能没有充分的改善;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或准备活动离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都会造成运动损伤。
(三)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损伤的常见种类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肌肉酸痛、运动中腹痛、肌肉抽筋、肌肉拉伤,以及关节扭伤等。特别是踝关节扭伤,那是中、小学体育课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这一损伤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时间间隔太长所致。
(四)准备活动对正式练习的良好影响
准备活动对其后的正式练习有多方面的良好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的活动,为使正式练习时功能过程迅速达到最适宜程度创造条件。增强氧输系统所有环节的活动,使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心肌和骨骼中毛细血管网舒张,工作肌能获得更多氧供应。使体温适度升高。实验证明,体温升高1摄氏度,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增加13%,经过准备活动后的正式动作到达终点时,丙酮酸和乳酸含量增加的较少;体温适度升高,能加快神经传导速度,使氧离曲线右移促进氧的解离,有利于氧的供应。可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弹性,有助于防止运动损伤。增强皮肤的血流和降低泌汗阈,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身体过热。准备活动对其后的动作练习有良好的影响,其主要生理机制是通过预先进行的肌肉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痕迹效应使正式练习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调节功能得到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得到克服,生化反应加快进行。准备活动这诸多益处,中、小学生难以明了,以至于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难以进行下去,而一些常规的准备活动又枯燥单调,学生兴趣不高。因此,在做准备活动时,尽可能对学生讲解清楚,随时变换准备活动内容。
二、对策
(一)准备活动的一般性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正式练习不相似的活动,主要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练习。例如:体育课开始时的走、跑、跳、徒手操、游戏、武术操或武术基本动作等,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为目的使之体温升高,促使新陈代谢。
(二)准备活动的专门性
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正式练习相类似的活动,其动作的性质和结构与主要教材相近似。通常采用一些模仿练习,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基本技术练习以及与掌握该项教材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练习等,目的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正式练习的调节能力,强化运动动力定型,为正式练习做好技能和技战术准备。
(三)准备活动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多样性
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全面性、针对性和多样性。全面性是指所采用的练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姿势和体态。针对性是指应根据课的主要教材来选择专门性练习,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多样性是指应根据课的任务和学生特点,合理地变换联系内容和组织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准备活动和正式运动间隔时间
准备活动结束到正式练习开始的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在一般教学课中以2-3分钟为宜。
三、结论和建议
(一)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是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准备,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做好前奏,身体处于理想状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有效防止伤害事故,较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为此,教师一定要好充分调动学生做准备活动的积极性;(二)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环节,必须有严谨教学和科学的态度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教学;(三)体育教师要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去设计出符合当代中学生体育运动的准备活动,要有胆量去对现有落后的准备活动进行改革,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使学生身心受益。
参考文献:
[1] 刘晓阳.体育课的准备活动[J].体育科学研究.1999.1.
[2] 时玉英,马成亮.体育课准备活动原理与方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11.
[3] 聂享初.再论准备活动的重要性[J].武汉体育学报.2001.10.
[4] 吴才中.体育课准备活动应考虑的几个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