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公益广告的文化意蕴与审美诉求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_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广告案例,运用美学原理分析公益广告的审美体现与价值,探讨美学对于广告的应用途径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广告;文化;审美
  中国电视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产物,越来越多的体现了“美”的外在特征。公众在欣赏一则电视公益广告时,除了心灵感受到伦理道德的感召和震撼外,同时还是一个视觉享受的过程。
  央视“回家”系列的公益广告可分为两个系列:关爱老人和春节回家。“关爱老人”系列:《关爱老人——爸爸的谎言篇》、《关爱老人——妈妈的等待篇》、《关爱失智老人——打包篇》、《关爱老人——红包篇》共四支。“春节回家”系列:《春节回家——迟来的新衣》、《春节回家——忐忑的过门》、《春节回家——回家的味道》共三支。
  一、影视公告广告的美学要素
  (一)形象之美
  从根本上讲,中国电视公益广告是要传递灌输一种抽象的“道理”,电视公益广告借助形象化的手段,寓理于形,通过感性直观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道理和观念。以电视为载体的中国公益广告,决定了它独特的形象审美性。它以连续的声画组合为形象素材,以流动的电视视觉画面和委婉劝导的声音为载体,按照中国美学构图规律建构起集审美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感性形象。电视视觉画面的色彩、线条、影晕等基本美学元素,以及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等听觉元素,它们的综合运用和体现,使电视公益广告产生了其它任何形式的公益广告不能比拟的巨大艺术魅力。以视觉形象为特写镜头的中国电视公益广告,主要借助电视画面形象和震撼的视觉镜头来传递公益理念。在央视春节公益广告《回家篇》之《63年后的团圆》中,为了回家过年的台北老伯,已63年阔别大陆的亲人,从在家准备到机场登机,再到与兄弟拥抱,回家吃年夜饭,给逝去的母亲红包,这一共4个段落中每一段都遵循特写到中景,中景到全景再到特写的顺序,由特写完成对表达对象的关注,再由中景镜头完成被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再由全景过度,最后用特写加强关注。这系列公益广告在视觉上就已经摆脱了传统广告在视觉上粗糙不堪的效果,而是变得像一部微电影,这就让公益广告在美学上向电影的美学特征所接近。
  (二)情节之美
  故事型电视公益广告情节的创意是很重要的因素。它要用明了简洁的故事传递主题鲜明的公益理念,广告的故事情节必须要有悬念和真情实感贯穿其中,这样才能调动起电视受众的关注欲望,才能真正触动受众的心灵深处,从而起到电视公益广告应有的社会价值。受众需要的是感动而非说教。在传统公益广告中戏剧化的舞台表演消失了,转而取代的是电影化的微表演,即通过眼神,细微肢体动作的变化以及场景的转换实现与观众情感的交流,这种手段更加符合现代受众的接受习惯,而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因而在叙事策略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三)意蕴之美
  黑格尔说:“‘意蕴’是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同时,他更进一步说明:“……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东西”。所以,“我们通过广告的语言、形象、声音等文本符号系统最终体会到的感受就是深层的‘意味’、‘意蕴’。广告得以感染受众的也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是文本在艺术表现中所营造的一种美的‘情境’,是传达给受众的一种美妙的情感体验”。“古人指出,艺术创作‘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邀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公益广告的意象层应以其深刻的意蕴,通过暗示或象征来激活受众潜在的审美结构,引发他们的联想,以品味出公益广告的‘味外之旨’、‘弦外之响’,从有限进入无限,才能产生‘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艺术效果,使广告有了深厚的意蕴层”。《春节回家——过门的忐忑》是个蕴含着很多中国传统观念的回家主题缩影,传统的女德中以夫为纲的思想也一直贯穿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广告中新娘的一句用家乡四川方言的对白“回老公家,不是回我家”,一句简单的解释承继了中国传统观念,跋涉千里路途一直的忐忑在相见时两个特写的笑容化解,心回家的安然不言而发。
  二、影视公益广告文本内容的文化意蕴
  (一)传统文化的意蕴传承
  中国的长城、黄河、长江、黄土地、长龙火把、西北号子、安塞腰鼓等地域符号已经作为我国民族本土文化所特有的美学元素被广泛运用到中国电视公益广告中来。中国电视公益广告中相关的欢庆场景总是与舞龙狮,耍花灯,扭秧歌,擂花鼓,放烟花,红囍子,红灯笼等中国民族特色的元素相联系,体现出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效应。在这里红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色彩符号,而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传递一种无声的语言力量和民族精神。
  (二)优美在广告文本中的美学效应
  美学理论认为,“优美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交融无间的辩证统一,宁静和谐的审美感和情感上的平静愉悦是优美感的基本特征”。
  优美表现为一种阴柔之美,它细腻、含蓄、和谐,也可称作柔美、秀美。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它的外观形式和美的内容相互协调。它分为自然中的优美和社会中的优美。自然中的优美主要侧重于形式,它的形式之美重于内容之美。自然景物的优美体现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所具有的和谐自由的形式之美符合人们的心理特征。优美的自然景物能激起人们的美感,它给人的感受是恬静、惬意、轻快、和谐、舒适。它带给人们的审美情感始终是积极的、向上的、肯定的。
  (三)崇高在广告文本中的美学效应
  崇高的象征艺术本质在于有限的感性形象容纳不了无限的理念内容,造成感性形象的变形和歪曲,从而在有限的形式中现实了理念的无限的力量”。崇高感的特点是由恐惧转向愉悦,由惊赞转为振奋”。崇高与壮美、伟大、恢宏、雄奇有着相近的意义。自然界中的蜿蜒江山、奔腾江河、东升的旭日、呼啸的林海、飞流直下的瀑布……都以巨大、不可抗拒性的外在形式给人以崇高的感性认识。崇高感产生于天与人的冲突、感性和理性的不和谐。它是人类在反抗自然,反抗兽性,体验到自身不可抗拒力量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审美愉悦。崇高所激起的情感体验是振奋、激昂、力量和勃勃的生机,它能激起人们对坚强意志和自强不屈生命力的敬畏和追求。
  【参考文献】
  [1]倪宁.广告新天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张印平,电视广告创作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华兹华斯是美国著名诗人,也是浪漫主义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选取华兹华斯优美诗篇之《潮起潮落》,试图通过对其音律美、词汇美以及意象美作一全面分析。  关键词: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美  《潮起潮落》整首诗感情丰富。丰富的感情是由多方面的体现的。  首先,音韵节奏造就了这首诗歌丰富的感情。  纵观全诗,诗人用 /z/ /s/ 音节用的特别多,这会读者什么样的感觉呢?诗歌写得是潮起潮落,海水上
期刊
摘要: 电影《菊次郎的夏天》反映的是菊次郎在帮助小孩子正男找寻母亲的同时,也在找寻自己最初纯真的故事。整部电影平缓而富有张力,让观众深切感受到在这次寻母旅程中菊次郎的性格改变。  关键词:菊次郎;重塑;性格  期待好久的暑假终于到来,可从小就没了父亲,住在奶奶家的的正男不愿度过一个无聊的暑假。偶然间他找到之前母亲寄来的信,决定一个人寻母。邻居阿姨给了他一笔钱,又让那整天不干正事的老公“菊次郎”陪着
期刊
摘要:历代文献中有为数不少的关于帝尧陶唐氏神化记载,历史的真实与神化的圣人在这里有了相当完美的综合性体现,在摒弃封建糟粕的前提下,分析和挖掘帝尧的神性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神化;尧;认同  一、世评之唐尧  《左传·哀公六年》记载,孔子引《夏书》如下话语:“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称尧为陶唐氏,至迟从夏代已经如此。孔子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大戴礼记·五帝德》对于从黄帝到
期刊
摘要:文化的最大功能就是以文化人,教化社会。在这一点上,茶文化更具有以文化人的显著优势和特殊功能。茶文化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它来自于物化形态的茶叶,于大众的品茗行为相联系,并以之为载体。茶文化是茶叶的灵魂所在,使其更具有持久性、深远性。挖掘茶文化的底蕴,丰富茶文化的内涵,延伸茶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 茶;文化;营销  茶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全世界种茶面积约为250
期刊
摘要:部分县(区)级图书馆由于场所、经费等条件的制约,难以开展展览、讲座等创新性服务活动,本文以斗门区图书馆为例,从开展创新服务活动的意义、条件和形式进行探索思考,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创新服务活动  一、开展创新服务活动的意义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文化单位,它是非常有限的公益性服务的社会资源,要充分发挥有限的社会资源,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图书馆仅做好日常的借阅服务已难以适应社
期刊
摘要:文章对新加坡记忆工程(SMP)进行了综合性介绍,从项目建设和推广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该记忆工程的总体特征。文章指出新加坡记忆工程一个在新加坡特定背景下孕育的产物,是一个从领导到平民、从机构到个人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记忆收集项目,同时这一项目在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资源的收集和建设,如何最大范围地进行推广和宣传特色资源,给予了我们诸多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图书馆;新加坡记忆工程;记忆工程  199
期刊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E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C116  摘要:大学新生入学后常常会遇到学习、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作为辅导员力量的补充,学生兼职辅导员一直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及引导学业和人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20世纪30年代,苏联文学界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新型文学创作方法。对此,苏联文学界内部展开了一系列的论争。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一、“拉普”创作方法的动摇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拉普”派大力提倡“辩证唯物主义的创作方法”,主张“活人论”、“心理现实主义”和“剥去一切假面具”,以显示文艺的特殊性。内部左翼反对派(文学阵线派和潘菲洛夫-斯塔夫斯基集团)和党自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天涯游子”的异乡情结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驹子,岛村,叶子的人物形象,提出笔者对于《雪国》主题的新见解:生命是一场永恒漂泊的羁旅,孤独是个体生命最本质的存在形式,人们正是在“异乡”中体味孤独,从而完成对自我的塑造。  关键词:天涯游子;异乡情结;永恒孤独  诚如长谷川泉在《世界的川端康成与》中谈到的:“《雪国》超越了简单的抒情领域,能够让我们领略凄艳的人类理性的魅力。它是一部随着阅读深入
期刊
摘要:目前,全球范围内学习汉语的风潮不减,形成了所谓的“汉语热”潮流。汉语学习人数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师也成为时下比较抢手的职业。但是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通过政府间教育部门合作为主,通过外派汉语教师的形式来满足国外的汉语教学事业需求。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限制了汉语的全球化推广。汉语的全球化推广应当做成一种教育产业进行,形成属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商业化模式。  关键词:产业市场前景;“大华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