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播撒文艺种子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发生在70多年前的一段教育佳话。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引发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为使中国高校不沦敌方,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宣布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原北洋大学)和北平研究院为基干,撤退至西安组成临时大学。一年后因西安亦遭敌机轰炸,教育部于1938年4月再次下令西安临时大学改为西北联合大学,迁往陕南汉中办学,全体师生遵命南迁,直到1946年陆续离开,前后长达八年之久,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我们得庆幸西北联大寻找到了历史上刘邦、刘备两代帝王生发之地,相对封闭的环境还能放下平静的书桌,顺利搬迁组建,继尔五校分治,再布移陕、甘两省,完成了保持中国高等教育血脉,并在西部生根、开花、结果的历史使命。
  转瞬之间,世纪更迭,时光消逝,当年亲历或参与这桩大事者,多已离世。幸笔者生活之处,便为西北联大教学、活动、勃发之地。日后,主持文联工作,多次组织文艺家前往当年西北联大驻地城固古路坝、勉县武侯祠采风,了解到几位前辈,走上文艺道路,成就卓然,莫不与联大相关,或者说是西北联大当年撒播的文艺种子。
  翻译大家王智量
  2013年2月20日下午,中国资深翻译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智量的《智量文集》(16种)新书首发暨出版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举行。大腕名家云集,学者教授会萃,气氛热烈欢快,嘉宾争相发言,就王智量这位翻译大家在学术研究、作品翻译、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就进行了回顾和探讨,研究与交流。一张张真诚坦率的面孔,一段段发自肺腑的感言,真实而贴切地再现了王智量辉煌的文学翻译生涯,也回顾着他坎坷又不平凡的一生。
  1928年6月,王智量出生于陕西汉中一个书香世家。其祖父王世镗是清末民初的章草大师,亦是位传奇人物。其祖籍天津,年轻时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避祸来到陕南,短暂为官,下野在汉中莲花池畔筑茅舍苦练书法,其作品被人冒充为明代高手,在京刊印出售,引发一段离奇章草案,惊动了中央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这才发现这位书法奇才,惊叹为“古之张芝,今之索靖,三百年来,世无与并”,并把他从秦巴大山拱围的古城汉中请到南京。一时间,人皆欲睹其风采,更欲赏其墨宝,真正名动京师,成就了中国书坛一段佳话。
  于右任识拔王世镗时,王智量才5岁。因其父王瑕吾陪王世镗去南京,在国民政府审计部觅得会计职务。隔年,他便与两个哥哥随母亲一同去了南京,进入升平桥小学读书。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王智量才随父母返回汉中。
  王智量高小毕业后,正赶上随北平师范学院一起迁汉的附中招生。师大附中颇有名头,原为光绪钦定的“五城学台”,民国后改为北京师大附中,素以“师严学优”闻名。此次迁汉,原在古路坝教堂,次年师院独立,附中亦在城固东门外购地20亩,建成筒易校舍并开始招生。因系名校,加之内迁汉中学校、机关增多,随同家属子弟亦多,考生激增,竞争激烈。
  开始,王智量不以为然,这是因其父王瑕吾,系北平中国大学经济系毕业生。母亲尉宜宣,毕业于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书院,英语造诣颇深。可以说,父母均为“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第一代受新文化影响的大学生。王智量在三兄弟中排行最小,亦最聪明。3岁即背唐诗,4岁随母学习英语。一些极高雅的词句常被他恰到好处地一口说出,让全家人惊讶不已,故从小便有“神童”之谓。王智量从小就爱考试,因总考第一,总受表扬,能满足虚荣心。
  但这次考北师大附中,迎头一棍,他落榜了。歪打正着,这总算让他明白天外有天。幸尔应各界请求扩招学生,王智量才进了附中。这个小插曲让他端正了学习态度,再不敢浮燥。其时,师大附中校舍筒易,师生全部住校,睡通铺,穿草鞋,吃糙米,煮青菜,生活十分艰苦。但教学制度规范,纪律严明不苟,教师事业心强,学生求知心切,国仇家恨,在师生之间凝聚起一种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每日清晨,书声朗朗,晚自习时,烛光闪闪,除了功课,球类、歌咏、讲演、演出、墙报、郊游等各种活动,终年不断。兴亡之变,荣辱之声常在;感慨之间,浩然之气隐隐。踏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生气勃勃又催人奋进的学风。
  在师院附中,还给王智量留下了毕生难忘的一件事。
  陕南的冬天不生火,那天下课,同学们都在教室外晒太阳。突然,王智量发现没有围墙的操场边正有一个人朝教室这边一步步走来。等到他看清这个人的面目时,他的血液加速了奔窜。因为这个身体佝偻、步履蹒跚、拄着木棍,形同乞丐的女人正是他的母亲。
  其实,母亲大学毕业,曾为金陵女子小学校长。抗战爆发,日寇入侵使母亲丢掉工作,为让几个孩子读书,节衣缩食,才成了这副模样。但是怎么给同学解释呢?母亲,乞丐,破头巾,破大衣……他立刻向母亲奔去,要去拦住母亲,不让她以这副模样走到同学面前。
  尽管,恰在这时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回到了教室。但王智量的举止思想还是被母亲一眼看穿。当晚,在城固的小旅店,母亲告诉他,在信中得知他病了,其实是受凉感冒已经好了,他已忘记这事。母亲却急坏了,夜里两点起床,为省钱连口水都没舍得喝,步行70多里赶到学校为给他送两元钱。
  “你把眼眼睁开,看着我。”王智量感到母亲的语气有些特殊。
  “你知道中国民间流传的两句古话吗?”
  “儿不嫌母丑……”王智量马上知道母亲要说什么了。一种无法掩饰的羞愧涌上心头。
  “做人,衣裳破点,脏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活在世上,良心必须干干净净。”
  “哇!”王智量哭了,把头埋在母亲怀里,不敢抬起来。
  那晚,在城固小旅店母亲的教诲伴着师院附中的日子潜入王智量的心底。整整70年后,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为王智量出版文集时,王智量仍坚持把写这件事情的《永远的忏悔》放在散文集《人海飘浮散记》的卷首。
  王智量初中、高中,加生病留级,长达七年,直到19岁高中毕业都在附中度过,这正是人一生打牢知识基础、规范性格行为、树立人生目标的重要阶段,师院附中七年的磨炼对王智量的影响是毕生的。这也几乎贯串北方高校内迁时期。当时的西北联大几乎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俄语教授:曹靖华、李达、罗章龙、余振等等。他们不仅教书,为生计还翻译出版些小册子,一批俄罗斯文学作品被铅印、油印乃至石印出来。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库普林、蒲宁、马雅可夫斯基等人的代表作品在联大都能找到。   这些18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与人道主义精神,在青年王智量心灵深处引起深深的共鸣,也决定了他一生的治学方向和学术追求。由于喜欢俄罗斯文学而学习俄语,他的写作生涯也肇始于此,最初是散文和诗歌,发表于各种校刊和《西京日报》、《陕南日报》等,到高中已能靠稿酬维持自己生活。
  抗战结束后,联大各校分迁各地,王智量也高中毕业,一举考中了北京大学。当地下党动员他去东北学俄语时,正与他心灵深处蕴藏的苏俄文学情结合拍,他背起背包就与一伙热心同学奔赴哈尔滨了。可惜的是,从小在南方长大的王智量无法适应哈尔滨的严寒,加之早年所患关节炎不时发作,半年之后便又返回北大,还荣幸地参加了开国大典。
  此时,北京大学开始筹建俄语专业。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年西北联大几位俄语前辈曹靖华、余振几位先生也调进北大俄语系,这使王智量如鱼得水,他刚接触到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这是俄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俄罗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王智量在东北买了一套莫斯科出版的俄文版《叶甫盖尼·奥涅金》,一下子就被这本诗体小说优美的诗句吸引,他花了一年时间,边学俄语边背诵,居然把全书400多个十四行诗节全部背诵下来。
  所以,尽管他还没有毕业,便被提前任命为俄语助教,有时还为到北大任教的苏俄专家担任口译。在此期间,由他口译记录并出版了当时高校视为经典的苏联《文艺学引论》,引起各方关注。于是他又被调进刚刚组建的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担任实习研究员,并兼做所长、著名诗人何其芳的助手。
  一天,他随口用俄语背诵《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章节:“在那儿,一个十字架,一片荫凉,如今已覆盖着我可怜的奶娘。”
  “五四”运动中毕业于北京大学,也曾像夜莺般歌唱过的诗人何其芳被这优美的诗句深深地打动,当场便鼓励他说:“你赶紧把这部作品翻译出来吧!”
  也就是这一年,他拿出了长达3万余字的理论长文《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在国内权威杂志《文学研究集刊》发表,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连苏联方面也有反响与介绍。所以,对王智量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去过延安,解放后即成为全国文艺界领导人之一的何其芳充满了信心。
  万没想到,突如其来,王智量被宣布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什么原因,没有人能讲清楚。太有个性,太不检点,才华横溢,竟然能用外语背诵原著,走白专道路,也有人透露是单位还差右派指标……
  总之,王智量由青年翻译家、团委书记沦为阶级敌人,批斗检讨,开除团籍,妻子离婚,前往甘肃改造,“三年灾害”险乎饿死,自谋出路又失去公职,幸亏被在上海的大哥收留,打扫街道、在小工厂当临时工、帮人修伞、做代课老师,20多年的风风雨雨能够苦熬过来,要得益于早年在师院附中的磨炼;得益于他没有放弃《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翻译,在心里始终燃烧着一根火炬;还要得益于恩师余振教授,名师也被打成右派,调离北大到上海做《辞海》编辑,这位当年西北联大教授在王智量患病时,卖掉珍藏的《四部备要》把几百元硬塞在王智量手中……
  好不容易熬到拨乱反正,王智量整整50岁,已知天命。原本,他应该返回北京,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刘佛年却慧眼识骏马,看出王智量是个难得的人才,便亲自出面,硬是把王智量调进了华东师大。
  王智量进入华东师大时,依据政策规定,只能算没有职称的老师。但由于他有目共睹的成就和令人折服的才华,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以及每次晋级考试中的优异成绩,仅七年时间,便晋升为副教授。到1985年,已是堂堂正正的教授了,并且成为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全国高校外国文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在整个上海高校乃至全国高校中,王智量都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人物了。
  王智量从28岁起就发誓要攀登俄语译著的珠穆朗玛峰,翻译普希金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历时30余载,数易其稿,单是修改就达10次。送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后,尽管这家权威的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已收到全国几个译本,但经几名老专家鉴定比较,最后还是选定王智量的译本出版,这是1985年的事情。这标志着王智量已进入国内一流翻译家的行列。
  王智量没有止步,2013年,出版《智量文集》,收集了他1978年到华东师范大学工作以后直到2012年间所作文字和翻译作品,按著作的性质分为翻译编、创作编、文论编和教学编,共计16卷,包括《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莱蒙托夫叙事诗集》《散文诗·帕拉莎》、《德俄四家诗选》、《安娜·卡列宁娜》、《贵族之家》、《前夜》等翻译作品,以及《饥饿的山村》、《人海漂浮散记》、《海市蜃楼墨尔本》等小说散文编以及《19世纪俄国文学史讲稿》论文集等。
  目前,王智量已是国内外公认的资深俄罗斯文学翻译家、普希金研究专家。俄罗斯方面也曾先后四次邀请他去访问。他曾去德国、法国、韩国等多个国家讲学,可惜阴差阳错,唯独没去他最向望的俄罗斯,他说几乎从在城固接触俄罗斯文学开始,就想去看看普希金的铜像,去瞻仰托尔斯泰那隐在丛林的小小的墓地……
  女界翘楚赵文艺
  近年,在挖掘整理西北联大的往事故人中,汉中、城固的方志典籍、文史资料中多有提及才女赵文艺,因为赵文艺正是联大迁汉期间,城固县第一个考入联大的女生,又以第一志愿分在师范学院教育系,与联大一起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1916年,赵文艺出于城固县济川巷一个医生之家。城固地处汉中盆地最为开阔地段,南北有秦巴拱围,其间有汉水滋润,风柔雨嫩,物产丰饶,为汉中一等大县。西汉“凿空”西域的张骞,东汉耿介派名臣李固皆为城固人氏。文脉相传,教育昌盛,仅明清两朝出进士51人、举人196人,为汉中诸县之首。西北联大的社会调查称:“城固教育,素称发达。以得天独厚,谋生较易,以故人民奢靡怠惰,在此蕞尔小城,肉铺达43所,百户之乡村,肉铺至两所。到处茶馆棋布,座客满堂。”   我们得庆幸赵文艺出生在这样一座丰足、古朴、平和的小城,家中虽不像城中龚、王、李、赵四大家族般居产纳贡,却也殷实小康。父亲赵子伦,是位名医,母亲也识字,养育二男三女,赵文艺排行为三。受“五四”新风影响,父母都很开明,几个孩子,无论男女都送进新式学校。赵文艺自幼聪慧好学,在县立中学时就有“才女”之称,毕业后考上汉中女子师范学校,到道府所在地汉中读书。受当时许多新文艺刊物影响,她对冰心、丁玲等作家的作品爱不释手,她的优秀作文也屡次受到表扬,同时还是校园壁报的主要撰稿人,并在《西京日报》、《陕南日报》发表过习作。于是赵文艺也像许多女孩一样做起文学梦,想成为文学家。因此赵文艺女师毕业时,不像别的女同学那样,急于嫁人或就业,而是准备继续读大学深造。这个愿望也得到父母支持。但当时,陕西并无像样的大学,且各大学自主招生,得远去北平考试。岂料,正当她认真准备,踌躇满志,准备去北平报考大学时,卢沟桥的枪声震惊中外,抗战爆发,无法成行。赵文艺气得大哭,母亲劝她,抗日是国家大事,好多人连家都没了,比起他们来咱们好多了,人要认命。
  赵文艺最听母亲的话,受母亲影响也最深。因父亲刚到中年便去世,家道中落,母亲靠出售田产供兄妹五人上学,有亲友劝母亲应该用钱给女儿置办嫁妆,母亲却说给女儿知识就是最好的嫁妆。想想,将近80年前,在西北偏远小城,能有这种识见的母亲委实堪称伟大。母亲的识见和胸襟也影响了赵文艺,日后台湾高校一度女生多男生少,有人提议限制女生入学,赵文艺即以自己母亲为例,进行反驳,使提议流产。
  当时,赵文艺听了母亲的话,到县城一所小学去当老师。万没想到,仅隔一年,西北联大竟搬迁到城固,而且就在距家门口很近的文庙。这让她十分惊喜,决心圆自己的大学梦。这年(1938)全国各大学联合招生,赵文艺听从一位毕业于燕京大学的老师的建议,报考师范学院学习教育,准备毕业后一方面教书,一方面写作,这样生活兴趣都可以兼顾。结果,赵文艺以第一志愿考进西北联大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修教育,副修国文。她终于如愿以偿,迈进了大学校园。她也是当时城固县第一个考进西北联大的女生,赵文艺曾著文感谢上苍为她做如此巧妙的安排。
  当时西北联大师范学院院长是李蒸,教育系主任是李建勋,两位都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并有多年师范教育实践经验,是国内著名的教育家。学识渊博、人品高洁、严谨认真,对办高等教育很有办法,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让学生终生难忘并受益。赵文艺回忆:自从联大迁到城固,给这偏僻宁静的小城,带来无比的热闹与繁荣。当时有人说,大后方有三个文化坝,即重庆的沙坪坝、成都的华西坝和城固的古路坝。有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和教职员工涌来,城内城外的所有房屋都被租住一空,人文荟萃,气象万千,非常活跃。联大的师生们怀着国破家亡的悲愤情怀,在课余或假期,不分男女,组成抗日救亡宣传队,到小镇,到乡村,或歌咏,或演戏,揭露日寇暴行,鼓舞民心士气。同时还组成农村服务队,推广识字运功,宣传爱国思想。当时师院规定,每人必需有农村服务一个月的证明才能毕业。那种奋进的精神,纯朴的学风,以及对国家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信念,实在是抗战胜利的主因之一。
  小城城固生活环境朴实无华,同学们穿的是学校所发的制服,住的是宿舍,吃的是公费伙食团,从不为衣著用度炫耀。沦亡区的学生,大都靠教育部有限的公费维持,人人以校为家,同学之间几乎没有差距。至于女生,布衣布鞋,没有脂粉口红,没有红妆素裹,尤其冬季每人一件草绿色布棉袄,已觉十分神奇。生活起居、洒扫、洗涤、缝纫全都自己料理。赵文艺虽家住本城,为适应团体生活,也和同学一起作息吃住。那种纯朴、勤劳与实干的精神,让人追念不已。
  赵文艺从联大师院毕业后,即在汉中女师任教。1949年,国共争斗已见分晓。有资料表明,赵文艺去台与其夫君相关。赵文艺先生张振蛰祖籍城固,书香世家,其父张叔亮为教育界元老。西北联大迁汉期间,师范学院中文系、西北大学中文系都曾聘张叔亮为讲师,后又为陕南师专聘为教授。张振蛰为张家长子,继承家学,有乃父之风,国学基础扎实,不仅深谙古典诗词,还精通书法,10岁即为村民写春联。高中毕业一举考取上海复旦大学,攻读土木工程,毕业恰逢抗战,边疆吃紧,即进入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学习回文及边务,由于老成持重,做事严谨,又写得一笔好字,深受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器重赏识,调为国民政府监察院秘书,不离于老左右。江山易色,惶惑之中,赵文艺夫妇只能随于老去台湾。
  赵文艺去台后,先后在台北师范专科学校、台湾师范大学任教。还有个值得记叙的插曲。1956年,赵文艺生活渐趋安定,想起联大时受多位老师影响,萌生出国深造愿望,受到系主任李建勋赞许,还为她申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入学许可。不久,还真收到哥大的入学通知,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行。现在想报名却苦于无成绩单,不知当年的入学申请成绩单是否还在?抱着权且一试的念头,她向哥大投书询问,仅过几周,赵文艺就收到由李蒸院长、李建勋主任及注册主任康绍言共同签名的推荐成绩单,她高兴万分,没想到当年这么多师长对自己爰护有嘉,更没想到事隔多年,哥大把一个没有入学的学生成绩单保存得如此完整。凭着这份成绩单,赵文艺向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研究院申请入学获得成功,圆了在西北联大萌生的留学夙愿。
  此后,赵文艺为考察妇女儿童教育,曾三度作环球参观,先后到过欧洲、美洲、非洲、俄罗斯及东南亚许多国家。出席1957年罗马国际幼稚教育会议、1970年美国白宫儿童工作会议,完成专著《我国近二十年来女子高等教育之研究》,填补了国民高教研究方面的空白,受到学界高度评价。赵文艺除在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大学担任教授,还有多项妇女儿童方面组织的社会任职,担任多届青少年儿童福利会理事长,甚至被推举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及任职最久的女立法委员。身居要职的赵文艺爱憎分明,一身正气,敢说敢为,不畏权贵,对时局弊端直言抨击,在台湾政界、学界都享有很高威信。
  赵文艺毕生都对西北联大在城固办学的生活十分怀念,她在散文《一缕乡情》中写道:“记得大四那年,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约好了几位同学,带上野餐,专为去汉江钓鱼,因为好多次运气不佳,垂钓时魚儿总不上钩,令我感到好失望,但这次不同,我下定了决心,拿出最大的耐心,坐下来静静等了四个钟头,我居然钓到了一条大鱼。当我发现钓竿沉沉的,重重的,像有东西拉扯钓钩时,我便屏住呼吸,用力往上一举,啊,一条白白的,肥肥的鱼儿竟然在钓钩上不住的打转,我连忙把它放在草地上,阳光映着鱼鳞闪闪发亮。这时我的心喜悦得也和鱼儿一样不住的乱跳。我乐极了,不禁大叫起来,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钓到鱼,也是我生平唯一钓到的一条大鱼。今后何时才能重返汉江河畔尽情垂钓呢?”   对故乡、对联大学校生活的怀念,伴着浓郁的乡情跃然纸上。
  赵文艺晚年致力于两岸交流事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她就联络多名立法委员以提案形式,促进海峡两岸“三通”。她自身于1991年回到故土,与大陆亲人团聚。之后,又应母校北师大和西北师大邀请,回大陆讲学参观。1996年,赴上海参加“海峡两岸婴儿人格建构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
  2014年初,笔者应西北师大之邀,为撰写西北联大往事,采访赵文艺的外甥女马中清女士,才知道就在一个星期之前,赵文艺(1916~2014)在台北寓所走完了将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丰富充实的人生历程,平静地离开了她深爱的这个世界。值得欣慰的是,她的两个女儿张立礼、张立雪都继承了她的事业,均为博士、大学教授。大女儿张立礼在美国创办了中文学校,外孙女蔡立文还荣获美国蒙特利公园市小姐皇冠,为华人争足脸面,也为赵文艺增添了无限的光彩。台湾中华语文出版社仅用10天就在赵文艺亲属配合下出版了《赵文艺女士图传》,国民党中央名誉主席连战亲题书名,倍享哀荣。
  赵文艺一生最为自豪的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能够进入西北联大,亲耳聆听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知识分子指导和教诲,增长学养、丰富知识,恢宏气概 ,充实胸襟,为人生树起远大的目标和百折不挠的自信。而赵文艺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道路上,独立不惧,孤往不诲,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中国女性坚韧坚守的传统美德完美结合起来,在教育、文学、妇幼乃至立法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成就煌煌,谌称女界翘楚、炎黄精英。她无愧为西北联大的优秀学子,亦无愧汉水之畔走出的优秀儿女。
  西北联大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翻越秦岭,来到汉中,建校办学,不仅保存了抗战实力,实现了中央政府持久抗战的战略意图,与全国军民共同奋斗,取得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时,也保存了我国刚刚兴起的高等教育的血脉,为大西北创办现代高等教育打下基础。还在汉中这块封闭的盆地播撒了文艺种子,除本文介绍的王智量、赵文艺外,当年在联大求学的牛汉,在校时便开始写诗,日后成为“七月派”代表诗人。城固青年诗人田琳(沙陵),195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出版多部诗集,卓有成就。再是联大教授黎锦熙扶持画坛新秀孙竹青,为其撰文的墓碑今存汉中博物馆,应是联大传播新文艺的佳话,都有待挖掘整理。
  (本文图片由赵文艺外甥女马中清女土提供)
  (王蓬:1993-2013年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汉中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切除囊肿外侧壁软骨,搔刮内侧囊壁,加压包扎。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无继发感染及复发。结论:手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好,不易复
在古老而又文明的丝绸之路上,散落着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金张掖,她既有"千里冰封,万壑雪积"的北国风光,又有"田畴沃野,河渠植茂"的南国水色;既是"林海涵水,草原牧畜"的沃土佳地,
华山雄踞秦、晋、豫三省交界处,为东西交通之咽喉,古城长安、洛阳之中枢。华山是中国五岳中的“西岳”,是五岳之中最为高峻的一座,在它诞生之后,它就与华夏历史密不可分。清代学者章太炎考证说:“中华、华夏,皆藉华山而得名。”华山因此被誉为“华夏之根”。  从轩辕黄帝开始,华山就是一座闻名遐迩的道山。今天,华山是五岳之中唯一由道教独占的山岳。华山的人文遗迹,都与道家密切相关。  来到华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
奇想:湖水渡洋到印度美国阿拉斯加的锡特卡市地广人稀,1.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只居住着1万人口。壮美的布卢湖坐落于森林覆盖的崇山峻岭间,拥有上万亿升的丰富水量,而且水质纯净,
马寅初留学美国9年,于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回国:那时,中国的经济专家犹如凤毛麟角。许多利益集团高薪聘他为“顾问”、“董事长”。面对有油水的兼职,马寅初一
通过对航空发动机静电监测技术的原理及其现状分析,设计了一套基于PXI总线的航空发动机尾气静电监测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硬件组成与相关软件功能模块设计。该系统以PXI主控计
《嘹望》周刊年初曾发文认为,2009年可能是群体性事件的高发年。人们多认为这是现代社会现象,并未把中国传统文化对此类事件的认知,当作一种思想资源来考察。其实这是个古老的社
目的:研究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对老年性Colles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我科自2008年0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性Colles骨折75例,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法评定
辽宁民心网于今年“五一”期间首次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是继前不久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十佳网络工作平台”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人员安全及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安全。这是中国海军自郑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