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概述rn点阵激光的概念最早提出于2003年,Manstein等[1]于2004年首先对点阵激光的临床应用作了系统的阐述和报道,这种技术是基于局灶性光热作用(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利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扫描手具或透镜等),使激光发射出很多直径细小且一致的光束,作用于皮肤后在其中产生很多大小一致、排列均匀的三维柱状热损伤带,称为微热损伤区(microscopic thermal zone,MTZ).MTZ的直径一般在400 μm以内(也可达到1.2 mm),最深可穿透至1 300μm的深度.MTZ的直径取决于激光聚焦的距离,即每个点阵光束聚焦的距离.穿透深度取决于激光的波长、每个点阵光束(光点)的能量,对于同一种激光而言,一般每个点阵光束的能量越高,穿透越深.点阵光束排列而成的图形称为光斑,光斑的大小和形状根据治疗要求也是可调的.在点阵激光作用的区域内,仅有MTZ是热损伤区域,而其周围的皮肤组织则一般保持完好,在创伤修复的过程中充当活性细胞的储库,迅速迁移至MTZ完成表皮再生的过程.MTZ在整个光斑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40%,这就保证表皮再生在24~48 h内即可完成.与经典的激光全层磨削相比,点阵激光损伤范围大为减少,创面愈合更快,不良反应显著减轻[2].对Ⅲ、Ⅳ型皮肤而言,如果MTZ直径≤500 μm,则创面一般可以完全愈合而不留瘢痕,即无创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