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一种精美的语言,它情感丰富,意境优美,含义深远,富有节奏和韵律。许多我们熟悉的英语歌曲的歌词都来源于古典诗歌。英语古典诗歌的现实意义是让学生充分领略英诗的美妙和魅力。
我给四个新生班上了一堂英语古典诗歌欣赏课,选用的是美国诗人朗费罗的经典诗作《人生礼赞》。这首诗以饱满浓郁的激情,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肯定了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批判了人生如梦的悲观虚无主义论调,富有强烈的社会感召力。这一精神与当时的时代脉搏紧紧联在一起,引发了人们的思想共鸣,被喻为“真正的美国心脏的跳动”和“精神蒸汽机”。这在大力振作学生的求知、自主、创新精神之际,把这样一首励志之作介绍给学生,可谓适逢其时。
课前我让四个班的学生做了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表的数据显示,62%的学生认为英诗难学。根据学生对英诗的这种畏惧心理,我设计了兴趣诱导、细讲分析、情感渗透的教学模式,以体现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和指向性特点,最有效地达到本课堂教学的目标——理解诗歌语言,领会诗歌精神。此诗共有九节,在不影响本诗的整体意义和精神风貌的前提下,把九节诗删减了两节,以节省时间,突出精华。
1. 灵活替换,深入浅出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开场要做到有趣明了。所以我在第一节里,用替换法来讲解第二句和第四句,因为这两句的用词及句式结构都较简单。其含义学生也能很好地理解。如第四句“And things are not what they seem”。(事物的外表不等同于真相。)用替换法,将things转换为people。
2. 剖析文化,领会内涵
由于东西文化的差异,特别是我们的学生对西方宗教文化不尽了解,如果光从字面上来理解这首诗,诗句中的一些文化内涵就难免流失。本诗的标题“A Psalm of Life”,psalm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意思是圣歌、圣诗或赞美诗。诗人朗费罗个人宗教色彩浓郁,这在他的其他诗篇中也有所体现。Book of Psalms是圣经旧约中的圣咏集,被誉为犹太人的“诗经”,是赞美和感恩上帝的诗歌集,在教堂的弥撒中吟唱,朗费罗在这用“psalm”来表示对生命的极度崇敬,可见他内心人文主义的情愫之深。又如第二段的第三句“Dust thou are ,to dust returnest”,(质本尘土,回归尘土)这句话源自于圣经,“ashes to ashes and dust to dust”(尘归尘,土归土),这是西方葬礼上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其中蕴藏的是朴素的真理,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接下来一句, Was not spoken of the soul(指的并非灵魂,而是躯壳)。西方宗教认为人是有灵魂的,此句强调的是灵魂不死。我们学习此诗,不要纠缠于宗教文化,而要挖掘它的深刻内涵,领会诗句的精神。
3.赏析名句,融合东西
一首好诗,名句是箴言,值得我们心中谨记。本诗的佳句俯拾即是,如“Art is long,and timeix fleeting ”(光阴飞逝,智艺无穷)。这既有对人生苦短的感叹,亦有对追求无穷尽的智艺的望而兴叹。这句话就是英语版的中文名句“吾生有涯而智无涯”。其中“Time is fleeting ”还可以拿出来单用,在书信和口语里使用,代替我们常用的“Time flise ”以示不同。我们常说“苦乐人生”,在这首英语诗里,也有现成的拈手即来:“Not enjoyment,and not sorrow,Is our destinde end or way”;再有Learn to labor and to wait,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学会苦干,学会等待。”想想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苦干和等待更难学的?无论干什么,只要加一个苦字,那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付出!
课后,经过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诗的认识与课前问卷调查所呈现的数据已有很大的不同。认为英诗难学的人数比例从62%下降到23%,可以说已经突破了对英诗的成见和心理障碍;感觉很有收获的人数占77%,这是衡量此课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感觉收获一般的占16%,还有11人此项没填;不再想学的仅为9人,占总人数的0.5%。在本课程的期末考查中,有102名学生选择背诵此诗。我们知道,对成人而言,背诵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内化过程,学生这一自觉行为是出自对本诗的欣赏和对背诵这一要求的高度认同。实际上,学生只要在一首诗上学懂弄通了,尝到甜头,日后就不会遇诗发怵。毕竟学习诗歌是一项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精神活动。同时这种英语古典诗歌欣赏也不失为职业学校技术特色课外活动的一种尝试。◆(作者单位:深圳信息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黄婉琼
我给四个新生班上了一堂英语古典诗歌欣赏课,选用的是美国诗人朗费罗的经典诗作《人生礼赞》。这首诗以饱满浓郁的激情,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肯定了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批判了人生如梦的悲观虚无主义论调,富有强烈的社会感召力。这一精神与当时的时代脉搏紧紧联在一起,引发了人们的思想共鸣,被喻为“真正的美国心脏的跳动”和“精神蒸汽机”。这在大力振作学生的求知、自主、创新精神之际,把这样一首励志之作介绍给学生,可谓适逢其时。
课前我让四个班的学生做了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表的数据显示,62%的学生认为英诗难学。根据学生对英诗的这种畏惧心理,我设计了兴趣诱导、细讲分析、情感渗透的教学模式,以体现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和指向性特点,最有效地达到本课堂教学的目标——理解诗歌语言,领会诗歌精神。此诗共有九节,在不影响本诗的整体意义和精神风貌的前提下,把九节诗删减了两节,以节省时间,突出精华。
1. 灵活替换,深入浅出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开场要做到有趣明了。所以我在第一节里,用替换法来讲解第二句和第四句,因为这两句的用词及句式结构都较简单。其含义学生也能很好地理解。如第四句“And things are not what they seem”。(事物的外表不等同于真相。)用替换法,将things转换为people。
2. 剖析文化,领会内涵
由于东西文化的差异,特别是我们的学生对西方宗教文化不尽了解,如果光从字面上来理解这首诗,诗句中的一些文化内涵就难免流失。本诗的标题“A Psalm of Life”,psalm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意思是圣歌、圣诗或赞美诗。诗人朗费罗个人宗教色彩浓郁,这在他的其他诗篇中也有所体现。Book of Psalms是圣经旧约中的圣咏集,被誉为犹太人的“诗经”,是赞美和感恩上帝的诗歌集,在教堂的弥撒中吟唱,朗费罗在这用“psalm”来表示对生命的极度崇敬,可见他内心人文主义的情愫之深。又如第二段的第三句“Dust thou are ,to dust returnest”,(质本尘土,回归尘土)这句话源自于圣经,“ashes to ashes and dust to dust”(尘归尘,土归土),这是西方葬礼上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其中蕴藏的是朴素的真理,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接下来一句, Was not spoken of the soul(指的并非灵魂,而是躯壳)。西方宗教认为人是有灵魂的,此句强调的是灵魂不死。我们学习此诗,不要纠缠于宗教文化,而要挖掘它的深刻内涵,领会诗句的精神。
3.赏析名句,融合东西
一首好诗,名句是箴言,值得我们心中谨记。本诗的佳句俯拾即是,如“Art is long,and timeix fleeting ”(光阴飞逝,智艺无穷)。这既有对人生苦短的感叹,亦有对追求无穷尽的智艺的望而兴叹。这句话就是英语版的中文名句“吾生有涯而智无涯”。其中“Time is fleeting ”还可以拿出来单用,在书信和口语里使用,代替我们常用的“Time flise ”以示不同。我们常说“苦乐人生”,在这首英语诗里,也有现成的拈手即来:“Not enjoyment,and not sorrow,Is our destinde end or way”;再有Learn to labor and to wait,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学会苦干,学会等待。”想想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苦干和等待更难学的?无论干什么,只要加一个苦字,那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付出!
课后,经过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诗的认识与课前问卷调查所呈现的数据已有很大的不同。认为英诗难学的人数比例从62%下降到23%,可以说已经突破了对英诗的成见和心理障碍;感觉很有收获的人数占77%,这是衡量此课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感觉收获一般的占16%,还有11人此项没填;不再想学的仅为9人,占总人数的0.5%。在本课程的期末考查中,有102名学生选择背诵此诗。我们知道,对成人而言,背诵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内化过程,学生这一自觉行为是出自对本诗的欣赏和对背诵这一要求的高度认同。实际上,学生只要在一首诗上学懂弄通了,尝到甜头,日后就不会遇诗发怵。毕竟学习诗歌是一项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精神活动。同时这种英语古典诗歌欣赏也不失为职业学校技术特色课外活动的一种尝试。◆(作者单位:深圳信息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