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指以实现教育的优质化为终极目标,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实验的指导,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25-01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已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往往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成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雷雨》一课,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雷雨的景象,接着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雷雨的景象:乌云压下来,狂风吹得树枝不断摇晃,与哗哗地下起来,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活动的画面中夹杂着风声、雷声、雨声、蝉鸣声、蛙叫声。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了。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叙事写景的文章,作者通过记叙游玩草塘的所见所闻来表达对北大荒热爱之情。对没有见过北大荒草塘的学生来说,很难体会到草塘的美丽风光。我在教学前,先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塘的美丽画面,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朗读,将无声的文字描写转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为课堂教学增添了勃勃生机。
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在课的开始,我先以动画形式出现话题:动画中,几条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游着游着,竟游上一张白纸。接着,画面打出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动画中,生动的画面再配以有趣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这时,便向学生宣布: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读题后,我问学生:“你想从文章中知道什么?”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纷纷提出问题:“鱼真的游到了纸上吗?”“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急于想从课文中探个究竟。
二 利用信息技术 创设学习情境
多媒体具有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形象性,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内容之中,从而启开形象思维之门。例如,《望庐山瀑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学生顺利地带入古诗意境,理解诗句内涵。教师创设音频、视频兼备的画面,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展现的是一幅天然山水画:“香炉峰冉冉升起团团白烟,白烟弥漫在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照耀下,远远望去好像万缕紫色的云雾,气势磅礴的瀑布,飞一样从山上直泻而下……”这样便把古诗中“生紫烟”、“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落”的含义具体化、形象化,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
又如教《翠鸟》一文时,学生读了课文,知道课文的第一小节着重写了翠鸟美丽而灵巧的外形,那翠鸟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让学生根据这些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并画下翠鸟的样子,再要求他们给已画好的翠鸟着色。结果,全班学生笔下的翠鸟千姿百态,着的颜色单调怪异。其中有的把翠鸟想象得比孔雀还美,比凤凰还妖艳,这样的想象比照显然不符合客观事实。于是,我及时通过多媒体定格展现翠鸟的“庐山真面目”时,哇,原来翠鸟是这样子呢,学生很快对翠鸟的外形有了新的认识、了解,纠正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重新回到正常的思维道路上来了。多媒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丰满的意象,还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原象或依据文字再造形象,使之娴熟地进行形象思维。
在讲述那些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时运用多媒体,能够打破时空的局限,把学生很快带入情境之中。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在黑板上挂好周总理的遗像,让学生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壮场景,然后教师用悲怆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时屏幕上显示出这段文字:“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学生领悟 “静静地站着,站着”这句所表达的意,所抒发的情。教师凝视着周总理的遗像饱含深情地说:“站着,站着,我们不会忘记周总理让邓奶奶给站岗的战士送雨衣的情景 ;我们不会忘记清晨周总理对清洁工人关怀的情景;我们不会忘记周总理不顾自己安危毅然把伞包让给小杨梅的情景……”此时此刻,周总理的高大形象和崇高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学生,震撼着他们幼小的心灵。
三 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动静结合,声情并茂,可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迅速转化为有意注意。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一个片断:西沙群岛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上波光粼粼,像亿万颗彩色的珠子在滚动,海底有山崖、峡谷,海参在蠕动,还有大龙虾在爬行……这些奇妙的景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很快就被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所吸引。此时,我进行配乐叙述:在我国的南海,那有嬉戏的鱼群、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岛上有葱苍的树木、茫茫的沙滩、丰富的水产和矿藏……真是风光如画,物产丰富。她像一串珍珠在南海上闪耀着光芒。同学们想到那儿去游览吗?学生边看画面,边听解说,深深地陶醉于西沙群岛这个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神奇世界中。情境的展现,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老师决定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由教师事先安排好,再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接受。现在,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于讲授同样的内容,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以前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的课文时,我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而下面的学生却睁着一双双迷惑的眼睛。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些课文,那就方便、实效多了。我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每讲一处景点,让学生先去观看课件,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来描绘金华的双龙洞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图文结合进行学习。孩子们既清楚地感知了双龙洞的景色美,又真正地去体会到文字的韵味美,朗读起来也深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枯燥的说教课变得直观、生动,富有情趣。
教学《颐和园》一课,除了文中介绍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几处景点外,我在课前从网络上下载大量的有关颐和园的图片,在教学时,对颐和园进行一个全面具体的介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去探究,在读、看、思、议中体会颐和园的美丽风光。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习到了课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学生面对资源库和颐和园网站中丰富的视频、图片以及文本资料仿佛身临其境,很容易就理解了“耸立”“金碧辉煌”等词语的含义,体会到“湖面微风轻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的意境,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辅助多媒体教学,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为学生学习带来了乐趣,为学生开启了智慧之门,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2] 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访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9)
[3] 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6)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25-01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已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往往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成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雷雨》一课,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雷雨的景象,接着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雷雨的景象:乌云压下来,狂风吹得树枝不断摇晃,与哗哗地下起来,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活动的画面中夹杂着风声、雷声、雨声、蝉鸣声、蛙叫声。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了。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叙事写景的文章,作者通过记叙游玩草塘的所见所闻来表达对北大荒热爱之情。对没有见过北大荒草塘的学生来说,很难体会到草塘的美丽风光。我在教学前,先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塘的美丽画面,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朗读,将无声的文字描写转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为课堂教学增添了勃勃生机。
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在课的开始,我先以动画形式出现话题:动画中,几条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游着游着,竟游上一张白纸。接着,画面打出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动画中,生动的画面再配以有趣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这时,便向学生宣布: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读题后,我问学生:“你想从文章中知道什么?”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纷纷提出问题:“鱼真的游到了纸上吗?”“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急于想从课文中探个究竟。
二 利用信息技术 创设学习情境
多媒体具有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形象性,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内容之中,从而启开形象思维之门。例如,《望庐山瀑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学生顺利地带入古诗意境,理解诗句内涵。教师创设音频、视频兼备的画面,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展现的是一幅天然山水画:“香炉峰冉冉升起团团白烟,白烟弥漫在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照耀下,远远望去好像万缕紫色的云雾,气势磅礴的瀑布,飞一样从山上直泻而下……”这样便把古诗中“生紫烟”、“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落”的含义具体化、形象化,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
又如教《翠鸟》一文时,学生读了课文,知道课文的第一小节着重写了翠鸟美丽而灵巧的外形,那翠鸟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让学生根据这些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并画下翠鸟的样子,再要求他们给已画好的翠鸟着色。结果,全班学生笔下的翠鸟千姿百态,着的颜色单调怪异。其中有的把翠鸟想象得比孔雀还美,比凤凰还妖艳,这样的想象比照显然不符合客观事实。于是,我及时通过多媒体定格展现翠鸟的“庐山真面目”时,哇,原来翠鸟是这样子呢,学生很快对翠鸟的外形有了新的认识、了解,纠正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重新回到正常的思维道路上来了。多媒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丰满的意象,还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原象或依据文字再造形象,使之娴熟地进行形象思维。
在讲述那些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时运用多媒体,能够打破时空的局限,把学生很快带入情境之中。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在黑板上挂好周总理的遗像,让学生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壮场景,然后教师用悲怆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时屏幕上显示出这段文字:“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学生领悟 “静静地站着,站着”这句所表达的意,所抒发的情。教师凝视着周总理的遗像饱含深情地说:“站着,站着,我们不会忘记周总理让邓奶奶给站岗的战士送雨衣的情景 ;我们不会忘记清晨周总理对清洁工人关怀的情景;我们不会忘记周总理不顾自己安危毅然把伞包让给小杨梅的情景……”此时此刻,周总理的高大形象和崇高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学生,震撼着他们幼小的心灵。
三 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动静结合,声情并茂,可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迅速转化为有意注意。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一个片断:西沙群岛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上波光粼粼,像亿万颗彩色的珠子在滚动,海底有山崖、峡谷,海参在蠕动,还有大龙虾在爬行……这些奇妙的景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很快就被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所吸引。此时,我进行配乐叙述:在我国的南海,那有嬉戏的鱼群、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岛上有葱苍的树木、茫茫的沙滩、丰富的水产和矿藏……真是风光如画,物产丰富。她像一串珍珠在南海上闪耀着光芒。同学们想到那儿去游览吗?学生边看画面,边听解说,深深地陶醉于西沙群岛这个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神奇世界中。情境的展现,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老师决定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由教师事先安排好,再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接受。现在,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于讲授同样的内容,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以前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的课文时,我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而下面的学生却睁着一双双迷惑的眼睛。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些课文,那就方便、实效多了。我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每讲一处景点,让学生先去观看课件,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来描绘金华的双龙洞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图文结合进行学习。孩子们既清楚地感知了双龙洞的景色美,又真正地去体会到文字的韵味美,朗读起来也深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枯燥的说教课变得直观、生动,富有情趣。
教学《颐和园》一课,除了文中介绍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几处景点外,我在课前从网络上下载大量的有关颐和园的图片,在教学时,对颐和园进行一个全面具体的介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去探究,在读、看、思、议中体会颐和园的美丽风光。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习到了课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学生面对资源库和颐和园网站中丰富的视频、图片以及文本资料仿佛身临其境,很容易就理解了“耸立”“金碧辉煌”等词语的含义,体会到“湖面微风轻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的意境,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辅助多媒体教学,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为学生学习带来了乐趣,为学生开启了智慧之门,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2] 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访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9)
[3] 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