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邮票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着邮政业务大幅萎缩、集邮者大量减少、多种收藏门类的激烈竞争以及世界范围的经济不景气等种种严峻挑战,各国邮票发行部门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世界邮票展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邮票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世界集邮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邮票的发行状况及特点解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邮票的发展可以用“眼花缭乱”一词来概括。与我们时代变化快的特点相适应,当代邮票也呈现出了很多新的变化。
1.邮票发行数量急剧增加,邮票商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当代邮票发行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特点是:邮票发行种数屡创新高,邮票面值不断攀升。据德国米歇尔邮票月刊(Michel-Randschau,Germany)的最新统计,2000年,全球共有178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17836种邮票,创下了邮票发行160年来的最高记录。全年邮票面值高达8876.78美元,而目录价更达到面值的2倍多(见表1)。然而另一方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国邮政的函件投递数量呈下降趋势,这就意味着大量的邮票是面向集邮者而发行的。随着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快捷的通讯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实物邮件;在邮政业务中,函件的收入日益减少,而邮票发行收入普遍成为各国邮政传统业务中利润的主要提供者。在一些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集邮收入甚至是本国邮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即使在函件寄递中,使用邮票的也不多。一些函件如特快专递、包裹等普遍不贴用邮票,而各种可以自行打印不同面值的电子签条、邮资机邮戳等大量侵占了邮票的“传统领地”。荷兰、日本等国家甚至将邮政私有化,邮票发行行为日益商业化。很多国家的邮票更主要的属性已经不是邮政属性,而是商品属性。邮票越来越成为一种纯粹的收藏品。
一些国家的邮政的主要业务就是发行邮票来赚取集邮收入。根据资料统计,排在世界前50位的邮票发行国中有不少都是人口少、国土面积小、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他们大量发行各种热门题材邮票来取悦集邮者。如排在世界邮票发行榜首位的利比里亚,2000年发行邮票771种,打破了马达加斯加1993年创造的单年发行邮票717种的世界纪录。利比里亚是西部非洲一个战乱频繁的小国,它的很多邮票根本没有也无法在邮政中使用,邮票经过国际代理商设计印刷完成后直接投入国际市场。2000年,该国发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邮票多达191枚,将世界各国首脑的头像全部印在一个版张上,整个版张有一个小桌面那么大。这样的邮票,其发行目的不言而喻。大套票多、系列邮票多、热门专题邮票多,是当今世界邮票发行的普遍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小国,很多邮票发行政策较为传统的大国也跻身邮票发行大户行列。2000年,日本的邮票发行种数创纪录地达到了368种,居世界第7位。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荷兰、中国等的邮票发行种数都达到100种以上。俄罗斯、新西兰、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邮票发行种数也都逐年增加(见表2)。这种状况表明,邮票商业化并非是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的做法,而是全球范围的、全方位的。
从邮票发行品种看,小型张、小全张发行数量历来是邮票商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小型张、小全张的主要发行目的是为了供给集邮者收藏的。2000年全球发行小型张、小全张多达1587种,占邮票发行总数的将近9%,进一步说明了各国邮票发行的明确目标是集邮者的腰包。
事实上,以上的统计数字还不包括各种副票、专门提供给集邮者收藏的小版张、小本票等,如果加上这些数字,全球发行邮票的种数将更加惊人。邮票日益商业化的特点,是后面将要讨论的邮票所有新特点的根源。邮票的商业化的加深,对集邮者、对集邮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将在后面篇幅进行讨论。
2.邮票票种趋向单一,邮票传统属性发生重大变化。
在邮政和邮票发展过程中,曾经产生过很多票种,包括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有的国家称为“专题邮票”)、航空邮票、包裹邮票、挂号邮票、附捐邮票、军事邮票、公事邮票等。据英国一家集邮杂志统计,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票种多达300多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种专用的票种逐渐消亡,到20世纪80年代,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附捐邮票、公事邮票成为仅存的6大票种。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票种的数量进一步减少,航空邮票已经基本不再发行,附捐邮票、公事邮票则往往被作为专题邮票来发行。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把邮票归在两个种类中,即普通邮票和特别邮票(有的国家把特别邮票统称为“纪念邮票”)。即使是普通邮票,也有明显的专题化倾向,而且大有被电子邮资标签、邮资机戳取代的趋向。邮票票种的单一化,正是源于邮政业务的不断简化和缩小。与此同时,传统的邮票理论遭遇重大挑战。在传统的邮票理论中,邮票的铭记、面值、图案被称为邮票的三要素。然而,当代邮票中,铭记不断被简化,各国对于铭记的主权意义已经不再特别强调,而是把它与邮票的整体图案相衔接,力求使铭记不影响图案的设计。如法国邮票上的“REPUBLIQUEFRAN?AISE(法兰西共和国)”近年来就简化为“RF”,美国邮票的铭记一律为“USA”,基本不再使用国名全称。而荷兰等国家则把铭记做各种艺术处理,力求淡化其铭记的标识色彩。面值的变化最为显著,当代邮票出现了面值字母化的倾向。很多国家的邮票面值不再标注具体的数字和货币单位,而使用各种字母来代表不同的面值,表示不同类型信函的邮资。在一些国家,几乎所有的邮票都采用这种字母标注的方法。毫无疑问,这种面值标注方法简便了邮政人员的分拣和运作,但对邮票本身而言,却是对传统理论的一种否定。邮票图案也出现简化的迹象,很多电子邮票、自动售卖机出售的邮票的图案都很简单;随着邮票使用的日益减少,图案的变化将日益明显。
3.邮票设计、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新招迭出。
为了招徕更多的集邮者,因应邮票商业化的变化,各国邮政在邮票发行的各个环节采取了各种不同于传统做法的变革措施。在设计环节上,各国邮票设计者大量引进电脑作为邮票设计的辅助手段,在图案构思上都求新求异,力图增强视觉效果,来吸引不同需求的爱好者。在选题环节方面,当代邮票的选题可谓无所不包,一些国家大量发行外星人、鬼、各种明星的邮票。即使在传统的选题中,各国邮政也注重创新,如不久前法罗群岛发行了一套以鸟蛋为内容的邮票,这在鸟类邮票中堪称少见。在印刷环节上,新品迭出,各种新花样层出不穷,出现了一大批微印邮票、刮膜邮票、怪异齿孔邮票、全息图案邮票、“数字扰频技术”邮票、香味邮票、立体邮票、多齿孔邮票等新颖的形式。原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并受到集邮界诟病的异型邮票、非纸质邮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国邮票中,而且有所创新,如瑞士就出现了刺绣邮票。在发行环节上,商业与邮票联姻,圣马力诺等一些国家出现了有奖邮票;专门提供给集邮者收藏的小本票、小全张、奇特的全张票等大量出现。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销售邮票十分火爆。可以说,各国邮票发行部门在邮票的图案、齿孔、版式、材质、票幅等方方面面都绞尽脑汁,做足文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邮票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着邮政业务大幅萎缩、集邮者大量减少、多种收藏门类的激烈竞争以及世界范围的经济不景气等种种严峻挑战,各国邮票发行部门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世界邮票展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邮票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世界集邮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邮票的发行状况及特点解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邮票的发展可以用“眼花缭乱”一词来概括。与我们时代变化快的特点相适应,当代邮票也呈现出了很多新的变化。
1.邮票发行数量急剧增加,邮票商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当代邮票发行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特点是:邮票发行种数屡创新高,邮票面值不断攀升。据德国米歇尔邮票月刊(Michel-Randschau,Germany)的最新统计,2000年,全球共有178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17836种邮票,创下了邮票发行160年来的最高记录。全年邮票面值高达8876.78美元,而目录价更达到面值的2倍多(见表1)。然而另一方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国邮政的函件投递数量呈下降趋势,这就意味着大量的邮票是面向集邮者而发行的。随着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快捷的通讯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实物邮件;在邮政业务中,函件的收入日益减少,而邮票发行收入普遍成为各国邮政传统业务中利润的主要提供者。在一些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集邮收入甚至是本国邮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即使在函件寄递中,使用邮票的也不多。一些函件如特快专递、包裹等普遍不贴用邮票,而各种可以自行打印不同面值的电子签条、邮资机邮戳等大量侵占了邮票的“传统领地”。荷兰、日本等国家甚至将邮政私有化,邮票发行行为日益商业化。很多国家的邮票更主要的属性已经不是邮政属性,而是商品属性。邮票越来越成为一种纯粹的收藏品。
一些国家的邮政的主要业务就是发行邮票来赚取集邮收入。根据资料统计,排在世界前50位的邮票发行国中有不少都是人口少、国土面积小、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他们大量发行各种热门题材邮票来取悦集邮者。如排在世界邮票发行榜首位的利比里亚,2000年发行邮票771种,打破了马达加斯加1993年创造的单年发行邮票717种的世界纪录。利比里亚是西部非洲一个战乱频繁的小国,它的很多邮票根本没有也无法在邮政中使用,邮票经过国际代理商设计印刷完成后直接投入国际市场。2000年,该国发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邮票多达191枚,将世界各国首脑的头像全部印在一个版张上,整个版张有一个小桌面那么大。这样的邮票,其发行目的不言而喻。大套票多、系列邮票多、热门专题邮票多,是当今世界邮票发行的普遍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小国,很多邮票发行政策较为传统的大国也跻身邮票发行大户行列。2000年,日本的邮票发行种数创纪录地达到了368种,居世界第7位。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荷兰、中国等的邮票发行种数都达到100种以上。俄罗斯、新西兰、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邮票发行种数也都逐年增加(见表2)。这种状况表明,邮票商业化并非是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的做法,而是全球范围的、全方位的。
从邮票发行品种看,小型张、小全张发行数量历来是邮票商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小型张、小全张的主要发行目的是为了供给集邮者收藏的。2000年全球发行小型张、小全张多达1587种,占邮票发行总数的将近9%,进一步说明了各国邮票发行的明确目标是集邮者的腰包。
事实上,以上的统计数字还不包括各种副票、专门提供给集邮者收藏的小版张、小本票等,如果加上这些数字,全球发行邮票的种数将更加惊人。邮票日益商业化的特点,是后面将要讨论的邮票所有新特点的根源。邮票的商业化的加深,对集邮者、对集邮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将在后面篇幅进行讨论。
2.邮票票种趋向单一,邮票传统属性发生重大变化。
在邮政和邮票发展过程中,曾经产生过很多票种,包括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有的国家称为“专题邮票”)、航空邮票、包裹邮票、挂号邮票、附捐邮票、军事邮票、公事邮票等。据英国一家集邮杂志统计,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票种多达300多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种专用的票种逐渐消亡,到20世纪80年代,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附捐邮票、公事邮票成为仅存的6大票种。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票种的数量进一步减少,航空邮票已经基本不再发行,附捐邮票、公事邮票则往往被作为专题邮票来发行。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把邮票归在两个种类中,即普通邮票和特别邮票(有的国家把特别邮票统称为“纪念邮票”)。即使是普通邮票,也有明显的专题化倾向,而且大有被电子邮资标签、邮资机戳取代的趋向。邮票票种的单一化,正是源于邮政业务的不断简化和缩小。与此同时,传统的邮票理论遭遇重大挑战。在传统的邮票理论中,邮票的铭记、面值、图案被称为邮票的三要素。然而,当代邮票中,铭记不断被简化,各国对于铭记的主权意义已经不再特别强调,而是把它与邮票的整体图案相衔接,力求使铭记不影响图案的设计。如法国邮票上的“REPUBLIQUEFRAN?AISE(法兰西共和国)”近年来就简化为“RF”,美国邮票的铭记一律为“USA”,基本不再使用国名全称。而荷兰等国家则把铭记做各种艺术处理,力求淡化其铭记的标识色彩。面值的变化最为显著,当代邮票出现了面值字母化的倾向。很多国家的邮票面值不再标注具体的数字和货币单位,而使用各种字母来代表不同的面值,表示不同类型信函的邮资。在一些国家,几乎所有的邮票都采用这种字母标注的方法。毫无疑问,这种面值标注方法简便了邮政人员的分拣和运作,但对邮票本身而言,却是对传统理论的一种否定。邮票图案也出现简化的迹象,很多电子邮票、自动售卖机出售的邮票的图案都很简单;随着邮票使用的日益减少,图案的变化将日益明显。
3.邮票设计、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新招迭出。
为了招徕更多的集邮者,因应邮票商业化的变化,各国邮政在邮票发行的各个环节采取了各种不同于传统做法的变革措施。在设计环节上,各国邮票设计者大量引进电脑作为邮票设计的辅助手段,在图案构思上都求新求异,力图增强视觉效果,来吸引不同需求的爱好者。在选题环节方面,当代邮票的选题可谓无所不包,一些国家大量发行外星人、鬼、各种明星的邮票。即使在传统的选题中,各国邮政也注重创新,如不久前法罗群岛发行了一套以鸟蛋为内容的邮票,这在鸟类邮票中堪称少见。在印刷环节上,新品迭出,各种新花样层出不穷,出现了一大批微印邮票、刮膜邮票、怪异齿孔邮票、全息图案邮票、“数字扰频技术”邮票、香味邮票、立体邮票、多齿孔邮票等新颖的形式。原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并受到集邮界诟病的异型邮票、非纸质邮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国邮票中,而且有所创新,如瑞士就出现了刺绣邮票。在发行环节上,商业与邮票联姻,圣马力诺等一些国家出现了有奖邮票;专门提供给集邮者收藏的小本票、小全张、奇特的全张票等大量出现。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销售邮票十分火爆。可以说,各国邮票发行部门在邮票的图案、齿孔、版式、材质、票幅等方方面面都绞尽脑汁,做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