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构区中,教师主要的指导作用是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适度的帮助与做出恰当的评价。但现在有些教师在幼儿建构游戏中,对创设材料、观察记录、制定计划、过程指导等有所欠缺。本文将根据各个方面的缺失,提出一些看法与指导策略。
【关键词】建构区 游戏 缺失 建议
建构区游戏可以让幼儿在感知中学习知识和经验,在游戏中发展多元智力。其中,教师所扮演的指导性角色至关重要。教师通过观察、记录、计划、指导等方式来教育、影响幼儿。有效的指导策略既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也可以让教师改善、提升自我。
一、教师在建构区中指导的作用
建构区的游戏环境分为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教师不仅需要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将建构区布置得符合幼儿的需求,更要注意幼儿在游戏时的心理反应。引导幼儿熟悉建构材料和环境,通过材料来引导幼儿自由建构,激发他们对建构游戏的兴趣。幼儿游戏的同时,教师需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适度的帮助或提出有效的建议。
二、教师在建构区中指导策略的缺失
(一)教师创设材料的缺失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观察到有的幼儿园没有及时投放、更换新的建构材料。班级的建构区内只有简易的泡沫积木、奶粉罐、纸箱等材料。而我所在的园每天都有区角游戏,每个班级都有至少五个区角,其中就包括了建构区。基本上大多数幼儿都乐于选择角色区、美工区,建构区的幼儿人数经常达不到区域规定的要求。而在建构区游戏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由于其它区人数过多,被教师要求、被动地选择了建构区。
我询问了班级里的小朋友,问他们“你们爱去建构区玩吗?”“觉得里面的积木好玩吗?”“你们会用积木搭什么东西呢?”幼儿的回答一般都是“建构区不好玩,那里只有积木和罐子,我家里也有那些东西。”“角色区有娃娃、玩具、好看的衣服……有的玩具还会发出声音。”“我只喜欢搭房子。”由此可见,材料丰富有趣的角色区比材料简单、没有创意的建构区更受幼儿的欢迎。幼儿对游戏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喜好,对游戏材料的要求较高。如果教师在材料投放上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那么幼儿会对游戏渐渐失去兴趣。
(二)教师观察与记录的缺失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会采用放任式的态度,让幼儿自由玩耍,不觀察、不记录。除非幼儿主动问问题或出现矛盾时,才会出面解决。教师不观察,浪费了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机会;教师不记录,不能正确地梳理出问题,无法积累经验。这样就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技能掌握情况、能力提升程度等等,也不利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教授。
在一次建构游戏中,安安一直拿着两块积木坐在那东张西望,很长时间不搭建任何东西,也不和同伴交流。他有时敲敲两块积木,有时看看窗外。教师这时没有观察小朋友的建构情况,自然就没有看到安安的表现。我很好奇,便去问安安:“你为什么不搭积木呢?”他说:“我想妈妈了,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回家。”原来,安安想回家了,所以没有心思游戏。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游戏中会经常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像安安这样长时间不游戏,一定是有原因的。教师应该及时观察到,并询问原因进行开导,可以和他一起搭积木来分散注意力或安慰他。教师只有在幼儿游戏时认真巡视观察,才能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只有记录下当时的情况,才可以帮助教师在以后出现类似问题时更快地找到解决方法。
(三)教师过程捐导的缺失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没有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法。
小班的林林和萱萱商量好一起搭摩天大楼,两人把长方形的积木横放着不断垒高,搭到她们腰部的时候就停下来,换一个地方继续垒高积木。两人都是单一、重复地垒高。垒搭起来的物体外形上既不美观、也不牢固,高度上也不能算做摩天大楼。忽然林林想试着搭得更高一点,但是由于底层不够牢固,大楼倒了。她不放弃,继续和萱萱试了两次,可还是不行。于是,她们便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看到之后,只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让她们自己再试试看,并没有启发她们或对她们做出具体的指导。林林在反复搭建又失败了两次后,渐渐对积木失去了兴趣,决定去其他区域游戏。萱萱见林林离开了,便和旁边的小朋友搭起了小火车。
在案例中可以发现,教师对林林和萱萱遇到的困难没有及时给予帮助。她们在这次游戏中,没有学会新的搭建方式,也没有学会将积木搭得更高的方法。在建构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幼儿和帮助幼儿解惑,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与技能,并对建构游戏更感兴趣。
三、对教师在建构区中指导策略提出的建议
(一)教师创设材料的建议
1.投放的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层的幼儿需要学习不同的知识,发展不同的能力。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例如:小班幼儿建构水平低,以独立、平行游戏为主,在投放材料时数量要充足;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强,可鼓励幼儿收集各类废旧材料。
2.投放的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让幼儿认识所有的材料,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激发他们对建构的兴趣。其次,再及时地更换、添加一些新材料,增强幼儿对区域的喜爱。有的材料可以让幼儿和家长来提供,中大班的幼儿还可以适当自行制作部分材料。运用熟悉的、自己制作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
(二)教师引导观察的建议
观察可分为整体观察与局部观察。整体观察主要是了解全班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和游戏中幼儿的情绪等。局部观察主要是了解个别幼儿的学习情况、发展进度,有时也检验教师投放的材料和制定的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观察中以整体观察为主,局部观察为辅。通过观察幼儿的情况,对观察做出记录,详细、有条理地整理出记录情况,并适当地总结。
(三)教师过程指导的建议
1.设置计划与主题活动
设置计划与主题活动,让幼儿有目的地建构。合作建构比较适合中大班的幼儿,他们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可以通过相互交流,自行结合主题创设情景。小班幼儿经验有限,老师可以提前计划好主题,幼儿自由挑选自己喜欢、能力范围内的物体进行建构游戏。尽可能地避免幼儿出现对主题和游戏都不感兴趣的现象。
2.适时的介入
教师介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用语言来提示幼儿,也可以用动作来吸引幼儿。但介入过度,不及时退出会造成反效果。所以应对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指导策略。
(1)幼儿发生矛盾或问题时
如果问题是幼儿可以解决的,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比如,明明把天天的积木撞倒了,明明应该怎么做。这时鼓励幼儿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在以后发生类似状况时他也会参考这次的做法来解决问题。
如果问题是一些技能、方法上的,教师可以用动作来示范,并加以说明。或者给出提示,让幼儿尝试探索。
(2)建构水平停滞不前时
当幼儿的建构水平仍然保持在以前的水平,没有学会新技能时,教师需要用语言、动作来提升游戏水平,让幼儿在掌握一种技能后再学习新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改变建构方式合作完成,创造出与以往不同的建构形态。例如:当小班的幼儿仍只是单纯地搭高时,教师可以提出“那么多房子,我们走哪条路进去呢?”“房子盖好了,可以围上栅栏吗?”试着让幼儿练习平铺、围合的技能。
教师在建构区中的指导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合理有效的指导方法与正确的教学态度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在指导幼儿的同时,教师应秉持着平等、客观的态度,将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教予幼儿。
【关键词】建构区 游戏 缺失 建议
建构区游戏可以让幼儿在感知中学习知识和经验,在游戏中发展多元智力。其中,教师所扮演的指导性角色至关重要。教师通过观察、记录、计划、指导等方式来教育、影响幼儿。有效的指导策略既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也可以让教师改善、提升自我。
一、教师在建构区中指导的作用
建构区的游戏环境分为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教师不仅需要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将建构区布置得符合幼儿的需求,更要注意幼儿在游戏时的心理反应。引导幼儿熟悉建构材料和环境,通过材料来引导幼儿自由建构,激发他们对建构游戏的兴趣。幼儿游戏的同时,教师需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适度的帮助或提出有效的建议。
二、教师在建构区中指导策略的缺失
(一)教师创设材料的缺失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观察到有的幼儿园没有及时投放、更换新的建构材料。班级的建构区内只有简易的泡沫积木、奶粉罐、纸箱等材料。而我所在的园每天都有区角游戏,每个班级都有至少五个区角,其中就包括了建构区。基本上大多数幼儿都乐于选择角色区、美工区,建构区的幼儿人数经常达不到区域规定的要求。而在建构区游戏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由于其它区人数过多,被教师要求、被动地选择了建构区。
我询问了班级里的小朋友,问他们“你们爱去建构区玩吗?”“觉得里面的积木好玩吗?”“你们会用积木搭什么东西呢?”幼儿的回答一般都是“建构区不好玩,那里只有积木和罐子,我家里也有那些东西。”“角色区有娃娃、玩具、好看的衣服……有的玩具还会发出声音。”“我只喜欢搭房子。”由此可见,材料丰富有趣的角色区比材料简单、没有创意的建构区更受幼儿的欢迎。幼儿对游戏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喜好,对游戏材料的要求较高。如果教师在材料投放上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那么幼儿会对游戏渐渐失去兴趣。
(二)教师观察与记录的缺失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会采用放任式的态度,让幼儿自由玩耍,不觀察、不记录。除非幼儿主动问问题或出现矛盾时,才会出面解决。教师不观察,浪费了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机会;教师不记录,不能正确地梳理出问题,无法积累经验。这样就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技能掌握情况、能力提升程度等等,也不利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教授。
在一次建构游戏中,安安一直拿着两块积木坐在那东张西望,很长时间不搭建任何东西,也不和同伴交流。他有时敲敲两块积木,有时看看窗外。教师这时没有观察小朋友的建构情况,自然就没有看到安安的表现。我很好奇,便去问安安:“你为什么不搭积木呢?”他说:“我想妈妈了,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回家。”原来,安安想回家了,所以没有心思游戏。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游戏中会经常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像安安这样长时间不游戏,一定是有原因的。教师应该及时观察到,并询问原因进行开导,可以和他一起搭积木来分散注意力或安慰他。教师只有在幼儿游戏时认真巡视观察,才能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只有记录下当时的情况,才可以帮助教师在以后出现类似问题时更快地找到解决方法。
(三)教师过程捐导的缺失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没有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法。
小班的林林和萱萱商量好一起搭摩天大楼,两人把长方形的积木横放着不断垒高,搭到她们腰部的时候就停下来,换一个地方继续垒高积木。两人都是单一、重复地垒高。垒搭起来的物体外形上既不美观、也不牢固,高度上也不能算做摩天大楼。忽然林林想试着搭得更高一点,但是由于底层不够牢固,大楼倒了。她不放弃,继续和萱萱试了两次,可还是不行。于是,她们便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看到之后,只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让她们自己再试试看,并没有启发她们或对她们做出具体的指导。林林在反复搭建又失败了两次后,渐渐对积木失去了兴趣,决定去其他区域游戏。萱萱见林林离开了,便和旁边的小朋友搭起了小火车。
在案例中可以发现,教师对林林和萱萱遇到的困难没有及时给予帮助。她们在这次游戏中,没有学会新的搭建方式,也没有学会将积木搭得更高的方法。在建构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幼儿和帮助幼儿解惑,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与技能,并对建构游戏更感兴趣。
三、对教师在建构区中指导策略提出的建议
(一)教师创设材料的建议
1.投放的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层的幼儿需要学习不同的知识,发展不同的能力。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例如:小班幼儿建构水平低,以独立、平行游戏为主,在投放材料时数量要充足;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强,可鼓励幼儿收集各类废旧材料。
2.投放的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让幼儿认识所有的材料,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激发他们对建构的兴趣。其次,再及时地更换、添加一些新材料,增强幼儿对区域的喜爱。有的材料可以让幼儿和家长来提供,中大班的幼儿还可以适当自行制作部分材料。运用熟悉的、自己制作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
(二)教师引导观察的建议
观察可分为整体观察与局部观察。整体观察主要是了解全班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和游戏中幼儿的情绪等。局部观察主要是了解个别幼儿的学习情况、发展进度,有时也检验教师投放的材料和制定的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观察中以整体观察为主,局部观察为辅。通过观察幼儿的情况,对观察做出记录,详细、有条理地整理出记录情况,并适当地总结。
(三)教师过程指导的建议
1.设置计划与主题活动
设置计划与主题活动,让幼儿有目的地建构。合作建构比较适合中大班的幼儿,他们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可以通过相互交流,自行结合主题创设情景。小班幼儿经验有限,老师可以提前计划好主题,幼儿自由挑选自己喜欢、能力范围内的物体进行建构游戏。尽可能地避免幼儿出现对主题和游戏都不感兴趣的现象。
2.适时的介入
教师介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用语言来提示幼儿,也可以用动作来吸引幼儿。但介入过度,不及时退出会造成反效果。所以应对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指导策略。
(1)幼儿发生矛盾或问题时
如果问题是幼儿可以解决的,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比如,明明把天天的积木撞倒了,明明应该怎么做。这时鼓励幼儿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在以后发生类似状况时他也会参考这次的做法来解决问题。
如果问题是一些技能、方法上的,教师可以用动作来示范,并加以说明。或者给出提示,让幼儿尝试探索。
(2)建构水平停滞不前时
当幼儿的建构水平仍然保持在以前的水平,没有学会新技能时,教师需要用语言、动作来提升游戏水平,让幼儿在掌握一种技能后再学习新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改变建构方式合作完成,创造出与以往不同的建构形态。例如:当小班的幼儿仍只是单纯地搭高时,教师可以提出“那么多房子,我们走哪条路进去呢?”“房子盖好了,可以围上栅栏吗?”试着让幼儿练习平铺、围合的技能。
教师在建构区中的指导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合理有效的指导方法与正确的教学态度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在指导幼儿的同时,教师应秉持着平等、客观的态度,将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教予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