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聚首,鹏城论道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z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届深圳秋季茶博会将于12月15日~1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在四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圳茶博会创下了多项行业第一:增长速度年均40%以上,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茶展;全球首个经过展会BPA认证的茶展,BPA认证统计数据显示,现场人流量、销售能力全球茶展第一。今年的展会面积近4万平方米,展位数达1900余个。据统计,目前展会招展工作已接近尾声,定展率已达90%以上,来自国内外69个名茶产区的700余家企业将汇聚一堂,贵州、台湾、江西、云南临沧、湖南安化等地抱团出击,并有斯里兰卡、马来西亚、韩国等海外展团定展。在招展工作顺利的同时,组委会在专业活动上不断开拓创新,将举办2011中国茶界领袖高峰论坛、茶艺交流赛、“茶王赛”名茶评选、珍品普洱茶拍卖会、茶品牌推介会等。
  目前国内几乎每一个地方的茶博会都会有论坛,深圳茶博会作为一个专业茶展也不例外,但却在高端、特色和实效上做出了品牌效应。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但茶产业的商业化运营始终未能走在世界的前列,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和格局多变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茶企该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战略的转型,探索科学发展之路,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组委会通过精心策划,把握行业现状,结合时下经济发展大环境,以“茶道·商道·人道”为主题,以“关注全球经济,探索茶产业科学发展之路,解读中外茶文化相互影响”为议题,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引发对茶产业的思考,并拟邀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IBM全球企业咨询部顾问白立新、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等名家作现场精彩解析。
  本届茶博会还将举办中日韩茶艺交流赛。中国的佛茶茶艺是博大无垠的佛理与博大精深的茶道的融合;武当道茶茶艺则依托世界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日本茶道源自中国,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让人在氤氲茶香中学习茶礼,陶冶性情;韩国的茶道精神则从渊博的和静思想中生根生芽……此次赛事的重点在于“传承与交流”,中国佛、道、禅茶艺文化与日本、韩国的茶道文化将在深圳茶博会的舞台上同时绽放!
  为提升我国优质茶企的品牌知名度,加强国内外消费者对名优茶、高品质茶的认知和理解,为消费者的放心消费提供帮助,深圳茶博会组委会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名茶评选后,再次联合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举办“茶王赛”名茶评选活动,广泛征集六大茶系、再加工茶、茶制品和特种茶等,由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技术质量检验,并精选多位著名茶叶专家、国家高级评茶师共同组成评选委员会,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科学的态度,坚决杜绝任何违反上述原则的行为来对参赛茶样进行评选。获奖茶品将在本届深圳茶博会展前、展后及展会现场大力推广。
其他文献
据说中国人自新石器时代即开始掘井以汲水日用,而后水井便成为中国老百姓食用水的重要来源,并形成了独特的井文化,凿井汲井、井神井龙、井之祭祀与装饰,如是等等。颜师古在注解《汉书·货殖传序》之“商相与语财利於市井”句时,言到:“凡言市井者,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故总而言之也。”  或许正因有了如此的文化大背景,制壶大师陈曼生与杨彭年才突发灵感创造出这前无古人的井栏壶吧。井之有栏,不知起于何时,但《
期刊
近年来,茶席设计颇为盛行,呈现风起云涌的多样化态势,引起茶界的普遍关注。回溯起来,大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杭州首先出现了茶席活动,刚开始称“茶具组合艺术”,也有称“茶具装饰艺术”。2000年开始,才有了“茶席设计”的说法。  目前所说的茶席设计,或者所风行的茶席设计,绝大部分是一种“庶民文化”。为了满足一些非专业者附庸风雅,对艺术追求的一种成就感,许多所谓的“茶席设计”只重视艺术性的创作,忽略了
期刊
市面一般喝茶没有人太在乎茶杯,尽管有些茶叶稀罕极了,茶壶也行情高涨,茶杯倒是一直不换。部分茶者手上虽然备有好几种茶杯,他们比较留意的是杯子的形态、纹饰、图案是否好看,大小是否适合各种场合,相对少关注到茶杯材质以及不同材质杯子与茶汤、品茗的关系。  使用不同材质器具来煮水、泡茶和品茗,可以导致水及茶汤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喝进嘴巴能够马上觉得口感的差异,有些明显有优劣之别,我们可以指出哪个较好喝哪个不
期刊
脱离了茶而谈茶,就像脱离了音乐而谈音乐、脱离了信仰而谈宗教,是谈不进核心的,听者也只是觉得隔靴搔痒。这就是把茶、把音乐、把宗教知识化了,看似懂得很多,但不扎实,不耐推敲,而且不易亲自享用,不易融为生活的一部分。  这个现象对一般“消费者”而言,产生的弊病是无法获得高度的享受;对学者专家而言,容易产生的弊病则是书写或发表些无关痛痒、似是而非的文章或言论。我们并不苛求所有的专业人员都必须精通某领域的全
期刊
器,为茶之父。好茶还需好器具。而茶器常常有惊艳之姿,哪怕是沉厚而古朴的色彩和造型。就像一件深邃而神秘的艺术品,它们用厚重的泥色与奇幻的釉色讲述着泥与火交融的艺术。  茶末之色  第一眼,那大面积的、不规则而细碎的青黄色透着神秘感,下一秒,便要惊叹这能工巧匠居然能让釉色呈现出如此神奇的色彩,这种釉色被称作为茶末釉。茶叶末釉是含铁的一种结晶釉,由于釉中吐灰绿,俨如茶叶细末之色,最早在唐耀州窑及宋代都有
期刊
提到北横公路上的拉拉山,朋友们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水蜜桃。而提到花莲县富里乡的六十石山,满山遍野的金针花海景象就会浮现眼前。根深蒂固的印象在近年已经有了些微变化,因为两地都是台湾近年最快速崛起的新兴茶区,所种植产销的茶叶也在短短几年内掳获消费者的味蕾,令人刮目相看。  水蜜桃与茶香共舞  话说桃园县最高海拔的复兴乡由于气候冷凉、土壤肥沃,加上时常有雾气迷漫,非常适合种植温带水果,也是台湾最著名的水蜜
期刊
悠悠千古,始于春秋时期的儒学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已逐步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国的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两者在历史的轨迹中,曾一度互相渗透和影响。茶文化和儒家思想具有共同之处,两者的共荣共生意味着儒茶相通。儒士馆,便是一处融合儒家文化与茶道精神于建筑中的高端品茗会所。  儒茶合一
期刊
收茶一天  10月9号一早,我们来到老戴的店里,昨晚收茶到凌晨的老戴还未起床,店里放满了前几天收来的茶。老戴是我们相识多年的朋友,每个茶季我们都会约上老戴和我们一起下村收茶。趁老陈起床的功夫,我们泡起刚收的茶试喝,淡淡的兰花香掀开了这一天收茶的序幕。  安溪到感德的路况较好,从县城出发差不多1个小时即可到达。这时的茶市,路人稀稀寥寥,只有几个大品牌的收购点前聚着合作的农户,茶市的人气一般从下午才开
期刊
第十二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2011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广州茶博会)将于今年11月24-27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盛大举办。本届展会规模达到50000平方米,参展企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港澳台地区及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意大利等10多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乃至全球迄今为止聚集最多优秀茶企的最大型的茶界盛会。  为顺应广大茶商要求,上届广州茶博会从
期刊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有一联: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传说,此联的来历,是有一次郑板桥去会朋友,见朋友所居之处篱落有致,闲云野鹤,且在家中亮堂之处挂有一幅对联,联曰:“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享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有儿辈担当。”郑板桥十分钦佩这位朋友对日常生活的泰然处之,遂在一番品茗叙旧后做斯联以相赠唱和。从此以后,这副如同大白话的对联,就渐渐演化成人们远荣利安平素、埋首于粗茶淡饭之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