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中学的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部分,渗透在各门学科之中,它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就这些问题及对策与教育同仁作一探讨。
新教材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有学生方面的,教师方面的,还有教育评价方面的
1、学生方面的问题。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传统“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快适应新教材无固定知识、内容相对少、互助活动多,提倡“小组互动合作”的新方式。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前花了大量时间备课、找资料、创设情境,到课堂上却由于学生知識面窄,生活阅历较浅配合不好,使一些设计好的活动无法顺利完成,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效益。义务教育学生参差不齐,新课标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倡导多肯定、多赞扬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堂上就经常出现部分学生借小组互动交流学习之际提出一些需要解答的问题,有时甚至是无聊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学进度和课堂效益,导致了这种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愉快,知识掌握却不扎实的结果。新教材评价实行开卷考试,学生对之重视、感兴趣不够。
2、教师方面的问题。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师的素质来说是一种挑战。采用新教材后,由于培训学习不足,对新教材强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熟悉,有些教师感到力不从心,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经常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课堂实效性受影响。新教材课程空间自由度大,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材中存有大量的跨学科、跨文化、超时代的素材,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但是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得教师难得有更多的时间去顾及这个问题,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教师自身知识和水平方面的缺失影响到教学质量,这是思想品德教学师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缺失,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缺憾:(1)“创设情境”时牵强附会趋于教条。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课堂呈现出教学流程化,流于形式,不切实际。(2)教师的主导作用被淡化,学生主体绝对化,“教师角色”变成漫无边际的收放无度。课堂上教师当讲不讲,却让学生进行所谓的“自主合作学习”,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成现在的“一切不管”,教师的主导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3)多数合作讨论学习流于形式,主观随意性大。教师宣布开始就得开始,教师喊停即停止,而且过多、层次不分明,导致基础一般的学生逐渐丧失参与的热情,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合作讨论学习也就随之成为有些教师实施新课标的装饰,学生成为注解所谓新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道具。
3、评价方面的问题。新课程实施至今,评价已经滞后于新教材的进展。在对教学的实际评价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期中、期末统考的测评模式,试卷仍然过分重视测试内容的准确性,中考思品考试制度改革力度不大。我们发现很多课堂上爱讨论、爱发表意见的同学考试时未必得高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小的打击,也违背了新的教学理念。广大师生在考试的压力下,不得不重新拾起应试教育的一整套做法,使新教材、新教法的推广大打折扣。
解决新教材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也必须从学生教师和管理评价三个方面入手
1、学生方面。
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上好新课程的又一关键。在这一方面,笔者是这样做的:课前,认真查找相关资料和信息,创设学生感兴趣、能接受的情境来设计新课,每学期开展三次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把前后排四名同学编成一个学习小组,尽量采用忆一忆、谈一谈、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想一想、议一议、辨一辨等形式,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独占讲台、一讲到底的结构形式,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分层进行教学活动,每节课都出示一些读课文就能找到和富有一定挑战性的两类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处理,尊重学生差异,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多鼓励少批评,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欢乐;课后,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关心、爱护学生,使其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授之于鱼,莫如授之于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每学期头一节课我都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指导学生课前如何预习;课堂上应如何听讲、思考,如何活动、讨论发表意见和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如何做练习,如何复习、记忆等等。另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选出一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经验交流,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使学生掌握比较贴近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最终做到学会学习。
2、教师方面。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只是一种载体,是教学的依据,不是法定的文本。教师要克服观念上的认识不足、思想上的畏难情绪、行动上的瞻前顾后,树立新的教材观,做到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发生。
要加强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新课程知识容量多、空间自由度大,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要求高。教师只有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抽出时间来不断加强培训学习,钻研新教材,探究新教法,更新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3、评价方面。
如何解决新教材、新教法与传统考试制度之间的矛盾这是新课改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此,我们希望教育行政部门继续加大评价制度改革,尤其是中考考试制度的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合理、以人为本的评价制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教会学生“看”书,教会学生提问,教会学生答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体会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主动要学。
新教材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有学生方面的,教师方面的,还有教育评价方面的
1、学生方面的问题。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传统“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快适应新教材无固定知识、内容相对少、互助活动多,提倡“小组互动合作”的新方式。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前花了大量时间备课、找资料、创设情境,到课堂上却由于学生知識面窄,生活阅历较浅配合不好,使一些设计好的活动无法顺利完成,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效益。义务教育学生参差不齐,新课标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倡导多肯定、多赞扬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堂上就经常出现部分学生借小组互动交流学习之际提出一些需要解答的问题,有时甚至是无聊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学进度和课堂效益,导致了这种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愉快,知识掌握却不扎实的结果。新教材评价实行开卷考试,学生对之重视、感兴趣不够。
2、教师方面的问题。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师的素质来说是一种挑战。采用新教材后,由于培训学习不足,对新教材强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熟悉,有些教师感到力不从心,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经常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课堂实效性受影响。新教材课程空间自由度大,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材中存有大量的跨学科、跨文化、超时代的素材,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但是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得教师难得有更多的时间去顾及这个问题,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教师自身知识和水平方面的缺失影响到教学质量,这是思想品德教学师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缺失,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缺憾:(1)“创设情境”时牵强附会趋于教条。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课堂呈现出教学流程化,流于形式,不切实际。(2)教师的主导作用被淡化,学生主体绝对化,“教师角色”变成漫无边际的收放无度。课堂上教师当讲不讲,却让学生进行所谓的“自主合作学习”,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成现在的“一切不管”,教师的主导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3)多数合作讨论学习流于形式,主观随意性大。教师宣布开始就得开始,教师喊停即停止,而且过多、层次不分明,导致基础一般的学生逐渐丧失参与的热情,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合作讨论学习也就随之成为有些教师实施新课标的装饰,学生成为注解所谓新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道具。
3、评价方面的问题。新课程实施至今,评价已经滞后于新教材的进展。在对教学的实际评价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期中、期末统考的测评模式,试卷仍然过分重视测试内容的准确性,中考思品考试制度改革力度不大。我们发现很多课堂上爱讨论、爱发表意见的同学考试时未必得高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小的打击,也违背了新的教学理念。广大师生在考试的压力下,不得不重新拾起应试教育的一整套做法,使新教材、新教法的推广大打折扣。
解决新教材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也必须从学生教师和管理评价三个方面入手
1、学生方面。
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上好新课程的又一关键。在这一方面,笔者是这样做的:课前,认真查找相关资料和信息,创设学生感兴趣、能接受的情境来设计新课,每学期开展三次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把前后排四名同学编成一个学习小组,尽量采用忆一忆、谈一谈、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想一想、议一议、辨一辨等形式,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独占讲台、一讲到底的结构形式,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分层进行教学活动,每节课都出示一些读课文就能找到和富有一定挑战性的两类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处理,尊重学生差异,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多鼓励少批评,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欢乐;课后,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关心、爱护学生,使其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授之于鱼,莫如授之于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每学期头一节课我都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指导学生课前如何预习;课堂上应如何听讲、思考,如何活动、讨论发表意见和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如何做练习,如何复习、记忆等等。另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选出一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经验交流,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使学生掌握比较贴近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最终做到学会学习。
2、教师方面。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只是一种载体,是教学的依据,不是法定的文本。教师要克服观念上的认识不足、思想上的畏难情绪、行动上的瞻前顾后,树立新的教材观,做到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发生。
要加强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新课程知识容量多、空间自由度大,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要求高。教师只有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抽出时间来不断加强培训学习,钻研新教材,探究新教法,更新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3、评价方面。
如何解决新教材、新教法与传统考试制度之间的矛盾这是新课改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此,我们希望教育行政部门继续加大评价制度改革,尤其是中考考试制度的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合理、以人为本的评价制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教会学生“看”书,教会学生提问,教会学生答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体会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主动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