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历史性的转变,为了适应新课程需要,体育教学首先应该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解;另外还应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创新。
【关键词】体育教学;转变;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150-01
2001年,新的课程标准在各省级教育部门确定的学校开始实施。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系上都蕴涵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它使体育教学有了重大的创新与突破。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无疑会给教育部门和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会引发体育教师这一角
色的一系列历史性转变。在新形势下,为了使体育教师调适角
色,真正保持与新课程的同步,体育教师的教学也应有跟以往不一样的创新方法。
一、新课标理念下教学观念的转变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影响到学校教育能否实施素质教育。所以教师应该具有全新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教育
的新发展。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在教学方法上表现出对运动技术的精雕细琢,而忽视学生的个
性发展和兴趣的不同;在师生关系上,学生处于次要地位,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始终都在跟着教师走,处在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可以说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上毫无创新意识。在教育内容和标准上,主要是考学生对动作的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新课标的实施表现出了体育课程发展的新方向。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民主、合作、平等、互利的师生关系。一切要从学生出发,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课程目标主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多样化、弹性化,课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作为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应该尽快进入“角色”,走进新课程。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课,这是体育教学模式以及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教师个体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教学创新的前提。但由于教师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需要针对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主动地学习。同时,进一步深入剖析和认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认真研究和探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从而在体育教学中能始终体现出以“以学生为本”的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思想。
二、对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解
1.正确理解课程的名称和性质的变化
新课程不是传统的体育课加上原来的健康教育课合并的综合课程,而是更加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能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
2.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体育教学思想是体育教学模式所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使人们能够了解教学模式的来龙去脉。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课程结构,融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决定着模式的操
作程序和策略等方面。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五个领域目标得到部分或全部的发展。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创新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体育教师要由原来的重知识、技术传授向重学生身心发展
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限制学生自由(如随时向教师发问)转变为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转变。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当学生没有任何学习动机时,可以创设各种外部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
机:(如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内容,采用新兴的街舞、健美操、搏击操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外部学习动机以后,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以及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并引导这些内部心理因素,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
机;当学生有了强烈而持久的内部学生动机之后,仍然要利用外部条件去激发外部学习动机。如让学生自己创编街舞、健美操等激发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如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始终会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学习效果必定会大有提高。学生也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有权参与体育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可以自由练习与思考,允许标新立异。师生关系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有力地促进了师生间的人际互动和师生关系的改善。
2.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近代班级授课制的建立使得对学生统一化要求很高。传统思想影响下的体育课不管学生的先天差异与不同需求,其练习项目、次数、难度、标准都必须一致。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束缚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体育活动中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由于运动能力、个性特征的不同,他们的体育学习抱负水平也是不一定的。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成就水平的特点,帮助抱负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实际的、动作复杂而成功率高的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在不断成功中加强体育学习动机。对于抱负水平低的学生,根据情况为他们选择较低难度的动作,因为这类动作他们确信能够完成,从而能形成积极进取的体育学习动机。教师应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自尊、自信、自强,相信自己通过不断追求,一定能使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达到最满意的程度。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明确健康的新观念,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主张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使学生从“让我学”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为激发、引导、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塑造、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从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进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转变;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150-01
2001年,新的课程标准在各省级教育部门确定的学校开始实施。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系上都蕴涵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它使体育教学有了重大的创新与突破。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无疑会给教育部门和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会引发体育教师这一角
色的一系列历史性转变。在新形势下,为了使体育教师调适角
色,真正保持与新课程的同步,体育教师的教学也应有跟以往不一样的创新方法。
一、新课标理念下教学观念的转变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影响到学校教育能否实施素质教育。所以教师应该具有全新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教育
的新发展。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在教学方法上表现出对运动技术的精雕细琢,而忽视学生的个
性发展和兴趣的不同;在师生关系上,学生处于次要地位,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始终都在跟着教师走,处在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可以说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上毫无创新意识。在教育内容和标准上,主要是考学生对动作的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新课标的实施表现出了体育课程发展的新方向。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民主、合作、平等、互利的师生关系。一切要从学生出发,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课程目标主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多样化、弹性化,课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作为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应该尽快进入“角色”,走进新课程。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课,这是体育教学模式以及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教师个体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教学创新的前提。但由于教师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需要针对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主动地学习。同时,进一步深入剖析和认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认真研究和探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从而在体育教学中能始终体现出以“以学生为本”的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思想。
二、对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解
1.正确理解课程的名称和性质的变化
新课程不是传统的体育课加上原来的健康教育课合并的综合课程,而是更加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能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
2.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体育教学思想是体育教学模式所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使人们能够了解教学模式的来龙去脉。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课程结构,融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决定着模式的操
作程序和策略等方面。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五个领域目标得到部分或全部的发展。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创新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体育教师要由原来的重知识、技术传授向重学生身心发展
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限制学生自由(如随时向教师发问)转变为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转变。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当学生没有任何学习动机时,可以创设各种外部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
机:(如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内容,采用新兴的街舞、健美操、搏击操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外部学习动机以后,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以及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并引导这些内部心理因素,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
机;当学生有了强烈而持久的内部学生动机之后,仍然要利用外部条件去激发外部学习动机。如让学生自己创编街舞、健美操等激发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如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始终会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学习效果必定会大有提高。学生也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有权参与体育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可以自由练习与思考,允许标新立异。师生关系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有力地促进了师生间的人际互动和师生关系的改善。
2.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近代班级授课制的建立使得对学生统一化要求很高。传统思想影响下的体育课不管学生的先天差异与不同需求,其练习项目、次数、难度、标准都必须一致。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束缚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体育活动中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由于运动能力、个性特征的不同,他们的体育学习抱负水平也是不一定的。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成就水平的特点,帮助抱负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实际的、动作复杂而成功率高的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在不断成功中加强体育学习动机。对于抱负水平低的学生,根据情况为他们选择较低难度的动作,因为这类动作他们确信能够完成,从而能形成积极进取的体育学习动机。教师应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自尊、自信、自强,相信自己通过不断追求,一定能使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达到最满意的程度。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明确健康的新观念,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主张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使学生从“让我学”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为激发、引导、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塑造、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从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进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