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言思维——比较权衡后优化立意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rgreghrtgtrg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积累
  在面对某事时,构建两种或两种以上备选项,然后对其进行比较权衡,最终选择正确选项的思维,叫作“选言思维”。“选”就是选择,“言”就是见解、主张,途径、方法、策略等。选言思维的思维程序分三步:第一步尽量多地构建备选项,或者说要尽量多地想出事物存在的可能性;第二步对这些备选项进行权衡比较;第三步在比较的基础上选出趋利避害、切实可行的最佳选项。
  技法指津
  一、选择要遵从优化性、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原则
  运用选言思维的关键是第三步——选择。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我们选择的目的不是统一答案,而是通过备选、比较、选择,在众多立意中选出新颖的、深刻的、个性化的、有话可说的、符合自己心得和体验的最佳立意。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运用选择的原则进行正确的选择呢?在作文中,我们要遵从选言思维优化性、操作性和针对性原则。这是一个审题立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初步论证的过程。不仅如此,素材的选择也应运用“选言思维”进行选择,可见,我们在作文的审题、立意方面可以运用选言思维。如果在作文的其他方面如选材、结构设计、表达方式的选取等等方面自觉地运用选言思维,那么我们的文章自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思维游走,纲举目张
  写作的思维品质最强力的表现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审题立意的过程是在胸中为文章排兵布阵、开创格局的过程,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思维触角延伸的广度与深度体现在具体的作文中。作文审题得出的思想结论犹如宝藏,犹如方向标,它能够帮助考生准确地定位写作中心、写作范围,让考生能够深层次地挖掘写作的内容。作文命题的特点是设置“半隐半现”“半明半暗”的门槛,这种暗示性要求考生在选择时比较权衡,进而准确立意,深度立意。在准确立意之后,我们要展开选择,确定写作中心以及范围。我们行文时要紧扣作文命题意图,紧扣中心选择最能体现中心的结构和材料。选择不进行优化、没有操作性,没有针对性,就意味着行文会跑偏,偏离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些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有些事情你不做,没有人做,做了也不见得有效果,不见得被人称道。但是你做和不做,就是不一样。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津
  作文题给我们了两类“做”的类型:一种是“你不做,但有的是人做”的事情;一种是“你不做,没人去做,做了没有什么效果,甚至不被人称赞”的事情。那么我们会思考,这些事情是什么事情?我们该不该做?做了以后是有益,还是有害;是有效果,还是效果不大;是被人称赞,还是被人诋毁?
  下面用一个思维的导图,展示一下选择的过程,进而明确写作的立意基点和扣题点。(立意点:就是写什么,就是中心思想,或者是中心论点,就是写作的范围。扣题点:就是写作中必须紧紧围绕的内容,是作文的限制与前提,可以是某个语境、某个前提等。形式上,扣题点应该是重复再现的关键句或关键词。)
  思维导图
  一、该或不该做之事
  强调大家都可以并且正在做,强调“做”的大众性。但是对于大众都在做之事,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有的是人做”并不是判断我们“该不该做”的标准。“闯红灯”——有的是人做,不该;“学习”——有的是人做,应该。以上的例子即可证明,在“你不做,有的是人做”的大前提下,你选择“做”还是“不做”?理由是什么?
  二、不易做之事
  强调无人做,或者做的人数之少,且可能没有效果,或者不被人称赞。“但是做与不做就是不一样”意味着“做”的话会有另外的效果和意义。而这种“另外的意义”或者这种“不一样的效果”就是写作见高下的关键。
  下面我们从思维品质的高低层级视角,来分析此题审题应该达到的准确度以及深度。
  第三思维:高级审题思维结论——行文中解决“做”与“不做”的行动选择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一种什么样的人格?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追求?
  第二思维:基础审题思维结论——我们“做”也好“不做”也罢,行文中解决尽管没有一般意义的效果,也可能不被人称赞,“你做與不做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效果体现在哪里?”
  第一思维:基础审题思维结论——不可避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在两个大前提下“做”还是“不做”,一是“有的是人做的事”,二是“没有人做的事”。行文中解决你该怎么做?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撑起这些“脊梁”的,正是那不屈的气节。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用一生演绎着中华精魂。是气节、责任与奉献,明媚了他们的人生,亦奏响了不朽的华章!   苏武牧羊,黄沙漫漫,愁云万里,不改其志。其忠贞气节,日月可鉴!朝堂上,他身先士卒,以身犯险;出使时,纵然匈奴高官厚禄、佳人美室
期刊
时人写到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多有涉及,“狂放不羁”“汹涌怒吼”“奔腾雷鸣”等“刚性”词语会一一奔向笔端,中华民族一幅幅抗击侵略者的雄壮画面立马会呈现于我们面前。表现“母亲河文化”的特有内涵,是以黄河水为状物对象的散文的“传统”立意。时代变化赋予“母亲河文化”以怎样的新特质呢?我们创作时怎样与时俱进,做到既写足“传统”又引发“新声”呢?《黄河的阵仗》一文的个性化立意给我们以借鉴和启示。   一、
期刊
一、内心独白,直接呈现心理状态   就是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如“这回又完了!”“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是的,到山里去!”这几句话就是陈士成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反映了他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对自己讲不同的话,很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为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幻觉描写,朦胧描绘内心世界   这是本文用得最
期刊
解剖热点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九大报告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举,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
期刊
解剖热点  立德树人的重点是:德育为先,以人为本,正面教育,引导激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学生成长;促进青少年学会劳动、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自律;培育青少年健康人格、美好心灵,担当时代使命和责任等。立德树人,培养“明戴德、贵诚信、尊传统、知敬畏”的道德意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些应该在高考作文中得以体现。  备考技法  立德树人,立意高远  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
期刊
怀古与创新  ◎刘嘉钰  传统与新潮是文化圈中永不过时的话题。这两者看似对立冲突,实则能辩证共存,相得益彰。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个话题呢?笔者认为,无非三步:怀古、纳新与创新。  心怀传统,显文化自信。古有孔子提出“华夷之辨”,今日中国再提“文化自信”。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身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
期刊
老黄牛在水田里悠悠地走,浣洗妇们在岸边唱起轻快的歌,手中的蓝印花布早已被时光漂得泛白。   生活平淡得如一支水乡小调,深深地印染进布里。那整缸整缸的靛青里不知藏着多少儿女情长,也不知藏着多少孜孜不倦老黄牛般的勤苦憨实的气韵。多少年来,勤劳朴素的水乡人民,在烟雨濛濛中为生活点上了一朵靛青色的花。蓝印花布像是一位老者意味深长地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古朴的情谊,却又被轰隆隆的时代之声压低了音。   漫步在散
期刊
世间有太多事,可做的事太多,可不做的事也太多,可最后做与不做,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我认为,这做与不做的区别,就在于内心的那一份坦荡与无悔。   有的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你不做,可能并不会承担什么责任,可若是冷眼旁观,良心是否过得去呢?仍记得曾经热议的“扶不扶”问题。路上有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扶了,被讹,轻则有可能支付老人医疗费,重则被追究法律责任。可不扶,当真忍心吗?两种做法,差别就在于
期刊
范本呈现  春天来敲门  ◎厉彦林 沉睡一冬,季节忘记带钥匙,敲起春天的门环。门刚被推开一条缝儿,春天就踮着脚尖,顽皮活泼地踏进门槛。金黄的连翘花早早开口:“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2018年春节前立春,“春脖子长”,北方大地缺雪少雨,冬天早已失去威风。最早敲春天门的是风,轻轻地,悄悄地,春天淡粉浅黛,袅袅婷婷走来,叩动人心弦。开门一看,春光已经行走在村庄田野上。春风从袖筒、裤腿里钻进来,柔柔
期刊
如今大众关注的热门事件,有见义勇为,有慈善活动,或是其他惊天动地的壮举。在世人的眼睛里,可歌可泣的事迹会被无限放大。   人人都想当英雄,被万众关注,也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但在社会这个“近视眼”里有许许多多小事还在等待被真正细心的人拾起。   高大的楼房,外表光鲜亮丽,楼内却是灰尘满天飞,楼梯积尘很久无人打扫,上班族们一边捂着鼻子,一边皱着眉,小心翼翼地踏过那些灰尘,生怕扬起的灰脏了自己的衣服。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