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近七成老年人一年内购买过保健品;近四成子女认为父母有过非理性消费保健品行为;过去一年,13 .8%的老人自述保健品消费超过1万元,而只有9.8%的子女认为父母消费超过1万元。父母砸在保健品上的支出,大大超过子女的估计。
上海率先进入老龄化,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过三成。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表示,2017年以来,申城老年人关于消费宣称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和器械的正式投诉数量有明显增长。上海市消保委先后召开数十场座谈会,对数百名老年保健品消费状况进行定性研究;同时对来自多个区40多个居委会的千名老人和千名子女进行定量研究,最终获得了这份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老人和子女对保健品认知差异较大,九成以上老人表示购买保健品或保健器械的原因是“为了更健康”。
根据调查报告,亲子关系与老年人非理性消费保健品关系较大。倾向非理性消费保健品的占比随着老年人与子女关系不同而变化:自述与子女非常亲近的老年人中,此比例为27.8%;自述与子女关系比较或非常疏远的,此比例均达100%。
上海89.9%的老年人自述居住环境周围有保健品商店。面对无孔不入的保健品广告,老年人难以招架。
案例:死在堆满保健品房间
在嘉兴市年份最老的小区百花新村,当处于昏迷状态的管英东被从杭州接回家时,人们才得以窥见这位老人晚年生活的最后模样。
不足80平方米的昏暗屋子里,桌上、地上满满堆放的都是保健品,还有说不上名字的养生枕头、养生洗脚盆、养生按摩仪等保健仪器。有的拆了封,有些未经拆封,胡乱地倾倒在地上,堆积成了一座小山,没有下脚的地方。
亲戚们在保健品堆中扫出一条小路,把弥留之际的管英东抬进卧室。然而床上也堆着保健品,人们只好把它们拨到一边,给老人让出一个安息的空位。一个小时后,管英东离开人世。
管英东家在这个几乎全是退休工人的居民小区算不上特别。她和丈夫以及30岁出头的残疾女儿生活在一起,两位老人每个月共7600元的退休工资,手头不紧张也不宽裕。
然而,当一直掌管着家中财务大權的管英东倒下之后,家人通过查证银行账户才发现,这4年来她购买保健品至少花了30万元,多张银行卡里只剩下5元余额。
因为死得不太寻常,管英东成了小区的话题人物。坐在小区门口的花坛沿上,她80岁的丈夫李海官需要时不时停下来,回答老邻居的问题, “你家里怎么搞的呀?”
“脑梗塞”他不愿多说时,就简单地回答三个字。布满皱纹的面孔上白色胡茬肆意生长,陈旧的毛衣下衬衫没有掖进裤腰,耷拉在外面——以前都是老伴给他准备衣服。
“吃保健品死的。”丧礼办完,地方电视台来了几次,街坊邻居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管英东对保健品的痴迷成了人们的谈资。
如何说服老人不买保健品
一是尊重自然规律。曾听一位老专家说,许多老年病,会随着年岁的增高如约而至,是你的老年“朋友”,要懂得善待,和这些病友好相处,不要想过度地去解决,弄得不好,反而会弄出更大的毛病。
有的医生说,人的病分为三种:不需要治疗就可以好的;怎么治疗都治不好的;可以治疗的好的。
二是趁家中老人还未老时,早打预防针,早点灌输这方面的思想,有病要上正规医院,不要乱服药,收集点受害者的例子,常给他们说说。
三是如家中有老人,宜设法阻断他们的信息源,如正受益惑,一定要看一下他们吃的是什么药,有条件的,要想法送检,尽量减少风险,防止铸成大错。
老人健康并不需要花很多钱
有四种生活方式有益于老年人健康。
一是经常参加社交活动。经常与亲朋好友联络的人更长寿。在交往过程中给予他人帮助,有益长寿。如果老人朋友不多,建议多参加社会组织或者志愿工作。
二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尽管健康有益,但研究发现,一些长寿者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并不怎么锻炼,反而是通过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让自己活动起来更能长寿,比如种花、种菜、做木匠活等。
三是防止过度乐观。过度乐观的人往往没有那些小心谨慎的人细心。为了保持健康,小心谨慎的人更懂得自我防护,更少从事高风险活动,比如,抽烟、酗酒、吸毒或者飙车等。这些人也会远离有不良嗜好的人群。
四是“好压力”有益健康。如果老人讨厌所从事的工作,那么工作压力就是有害健康的“坏压力”;如果老人热爱自己的事业,因力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产生的压力,就是有益健康长寿的“好压力”。关键一点是,工作必须是老人的最爱,而且能产生成就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老人们的生活变化和缓解方法。平时大家需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带给老人良好的生活氛围,而且也要注意合理的饮食。我们还应该注意老年人的生活事项,多注意他们的保健方法,让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
上海率先进入老龄化,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过三成。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表示,2017年以来,申城老年人关于消费宣称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和器械的正式投诉数量有明显增长。上海市消保委先后召开数十场座谈会,对数百名老年保健品消费状况进行定性研究;同时对来自多个区40多个居委会的千名老人和千名子女进行定量研究,最终获得了这份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老人和子女对保健品认知差异较大,九成以上老人表示购买保健品或保健器械的原因是“为了更健康”。
根据调查报告,亲子关系与老年人非理性消费保健品关系较大。倾向非理性消费保健品的占比随着老年人与子女关系不同而变化:自述与子女非常亲近的老年人中,此比例为27.8%;自述与子女关系比较或非常疏远的,此比例均达100%。
上海89.9%的老年人自述居住环境周围有保健品商店。面对无孔不入的保健品广告,老年人难以招架。
案例:死在堆满保健品房间
在嘉兴市年份最老的小区百花新村,当处于昏迷状态的管英东被从杭州接回家时,人们才得以窥见这位老人晚年生活的最后模样。
不足80平方米的昏暗屋子里,桌上、地上满满堆放的都是保健品,还有说不上名字的养生枕头、养生洗脚盆、养生按摩仪等保健仪器。有的拆了封,有些未经拆封,胡乱地倾倒在地上,堆积成了一座小山,没有下脚的地方。
亲戚们在保健品堆中扫出一条小路,把弥留之际的管英东抬进卧室。然而床上也堆着保健品,人们只好把它们拨到一边,给老人让出一个安息的空位。一个小时后,管英东离开人世。
管英东家在这个几乎全是退休工人的居民小区算不上特别。她和丈夫以及30岁出头的残疾女儿生活在一起,两位老人每个月共7600元的退休工资,手头不紧张也不宽裕。
然而,当一直掌管着家中财务大權的管英东倒下之后,家人通过查证银行账户才发现,这4年来她购买保健品至少花了30万元,多张银行卡里只剩下5元余额。
因为死得不太寻常,管英东成了小区的话题人物。坐在小区门口的花坛沿上,她80岁的丈夫李海官需要时不时停下来,回答老邻居的问题, “你家里怎么搞的呀?”
“脑梗塞”他不愿多说时,就简单地回答三个字。布满皱纹的面孔上白色胡茬肆意生长,陈旧的毛衣下衬衫没有掖进裤腰,耷拉在外面——以前都是老伴给他准备衣服。
“吃保健品死的。”丧礼办完,地方电视台来了几次,街坊邻居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管英东对保健品的痴迷成了人们的谈资。
如何说服老人不买保健品
一是尊重自然规律。曾听一位老专家说,许多老年病,会随着年岁的增高如约而至,是你的老年“朋友”,要懂得善待,和这些病友好相处,不要想过度地去解决,弄得不好,反而会弄出更大的毛病。
有的医生说,人的病分为三种:不需要治疗就可以好的;怎么治疗都治不好的;可以治疗的好的。
二是趁家中老人还未老时,早打预防针,早点灌输这方面的思想,有病要上正规医院,不要乱服药,收集点受害者的例子,常给他们说说。
三是如家中有老人,宜设法阻断他们的信息源,如正受益惑,一定要看一下他们吃的是什么药,有条件的,要想法送检,尽量减少风险,防止铸成大错。
老人健康并不需要花很多钱
有四种生活方式有益于老年人健康。
一是经常参加社交活动。经常与亲朋好友联络的人更长寿。在交往过程中给予他人帮助,有益长寿。如果老人朋友不多,建议多参加社会组织或者志愿工作。
二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尽管健康有益,但研究发现,一些长寿者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并不怎么锻炼,反而是通过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让自己活动起来更能长寿,比如种花、种菜、做木匠活等。
三是防止过度乐观。过度乐观的人往往没有那些小心谨慎的人细心。为了保持健康,小心谨慎的人更懂得自我防护,更少从事高风险活动,比如,抽烟、酗酒、吸毒或者飙车等。这些人也会远离有不良嗜好的人群。
四是“好压力”有益健康。如果老人讨厌所从事的工作,那么工作压力就是有害健康的“坏压力”;如果老人热爱自己的事业,因力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产生的压力,就是有益健康长寿的“好压力”。关键一点是,工作必须是老人的最爱,而且能产生成就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老人们的生活变化和缓解方法。平时大家需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带给老人良好的生活氛围,而且也要注意合理的饮食。我们还应该注意老年人的生活事项,多注意他们的保健方法,让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