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课堂不再是“教案”的演练场,而成为学生探索、合作、活动的园地。教师精心的预设是一节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的基础,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成,又是课堂上不断闪烁的亮点。以下两个片段,使笔者对预设与生成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片断一:教学加法的简便计算
  教师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后,出示算式452+98让学生进行简便计算。
  生1:452+98=452+100-2=552-2=550。
  師:他做得对吗?
  生(齐答):对!
  师:非常好,真棒!
  生2:我还有别的方法:452+98=450+(98+2)=450+100=550。
  生3:还可以这样做:452+98=452+90+8=542+8=550。
  师:你们的方法也对,同学们比一比,哪种方法更好呢?
  生齐答:第一种方法最好!
  师:对!
  ……
  反思:学生提出的三种方法用不同的思路对这道题进行了简便计算,每种方法都能有效简便地解决问题,三种方法都很好,为什么只有第一种方法才是最好的呢?也许因为它与教师教案中的预设最为接近吧。教师过分地受制于教案,把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设想得很周到,甚至把每一句话都写下来记熟,生怕学生说出与教案不符的答案,影响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所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一带而过,就是故意回避,忽视了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有思考能力的个体,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可见过多的预设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反而会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适当的时候,放弃预设或许会是另一片崭新的天地。
  片断二:教学角的认识
  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情境:红、绿两辆汽车在平地比赛,速度相同;红、绿两辆汽车进行爬坡比赛,红汽车爬坡度小的山坡,很快到达顶端;绿汽车爬坡度大的山坡,速度很慢,很吃力。
  师:为什么红汽车比绿汽车爬坡快?
  生1:因为红汽车汽油足,绿汽车的汽油不多了。
  生2:绿汽车驾驶员的技术不好。
  生3:如果换成一辆奔驰车,一定能上去。
  ……
  反思: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教师的预设不足。课堂实践与教师的预设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把关注的重点完全放在汽车上,而对造成比赛结果差异的本质原因——“坡度”视而不见。从而使教师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可见精心的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课本,把握教材的核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生成更为理性,而不致于偏离主题。
  现在的学生往往不再是教师教什么就听什么,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思考,甚至会出现与教师预设相反的想法。出现这一情况,是一味地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深度挖掘,是对一位教师的理念与智慧的考验。牵着学生走,无疑置学生的思考于不顾;跟着学生走,又可能会打乱教师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的预设价值。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学生一起去研究、探索和发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的教学预设了三个层次:第一,列举3的倍数,观察数的特征;第二,发现规律;第三,总结规律并运用。但是课堂上由于受到上节课“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有的学生提出看个位数,有的学生认为“各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还有一位学生直接说出“各个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结论一下被揭示出来了。面对这一情况 ,我果断地放弃自己的预设 ,主动让学生到讲台前讲一讲,通过质疑和交流,让学生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节课学生们思维活跃,积极投入,效果很好。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它表现出学生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能力,个性的差异。在不同的课堂上,即使教师作了相同的预设,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课前的细节化预设越多,学生的自由空间也就越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应该以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允许差异性的存在,让预设成为创造与开发的过程,让生成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课堂上教师的预设为整节课指明了方向,但学生的“节外生枝”才构成了课堂上的精彩与成功。
  预设和生成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表现。有了精心的预设,教师就能捕捉和利用好促进学生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并能及时处理好学生的不当回应,提高课堂效率,才会为生成的多样化、深层次提供广阔的舞台。而灵活、开放的动态生成,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惊喜!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三水校区)
其他文献
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基于此,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思考,反思原有的教学模式,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设计个性化作业,践行教学“微改革”,不仅能让学生跳出“读写结合”的练习模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能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去感受作业的过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一、突出探索性,多留一些空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业改革不应该局限于
期刊
在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情绪反应是所有教师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首要问题,也是影响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组织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活动的整体环节与内容,也要关注活动中学生与同伴之间交流与合作的细节,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乐于参与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一、关注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或学生团队到讲台上介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对自
期刊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所谓个性化素材积累,簡单来说,就是根据学生个人的写作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资料,从而为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写作素材是作文的“粮草”。教学中,为积累学生写作的“粮草”,笔者着力引导学生放眼世界、细心观察,为习作积累精彩的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善读未写书,不进图书馆、阅览室,万物皆书卷
期刊
【摘要】绘本深受儿童喜爱,把绘本引入作文教学,倡导用绘本补缺作文短板,突破写作困境,成为儿童作文的源泉与旨归。文章从“内涵厘定、价值意蕴、实施路径”三方面进行系统架构,聚焦儿童作文关键能力的培养,关注作文必备品格的形成,以期获得研究性的拓展与创新性的建构。  【关键词】绘本作文 儿童本位 内涵厘定 价值意蕴 实施路径  绘本画面精美、文字简约、情节生动、内涵丰富,深受儿童的喜爱。笔者从研发
期刊
扬州维扬实验小学地处古城扬州瘦西湖畔,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省级实验小学。记者站在主楼的楼道上,望见学校的徽式建筑与旁边的蒿草河互为映衬,古色古香,秀丽之至。在记者来到维扬实验小学之前,便听说卞国湘是一位说话轻声细语,身上很有书卷气的老师。采访当天,卞老师刚一下课便匆匆赶到约定的会议室,儒雅谦和、文质彬彬,是卞国湘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作为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语文教科室主任,卞国湘长
期刊
【摘 要】本文依托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Story time 板块教学,阐述了在故事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策略,即利用插图,催化联想,挖掘空白,丰富想象,转变角色,激发思维,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Story time 故事教学 思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
期刊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語言。课堂上,教学语言有很多种,而通过口语表达出来的是最重要的一种。学生能从教师的口语表达中明确本课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习得学习方法。教师能从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师生沟通的桥梁  语文学科是一门集知识性与
期刊
不同的读者阅读同一篇作品收获却相差甚远。人们往往认为出现这种差距是由读者的阅读水平、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不同造成的,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常常被人忽略——读者阅读的价值定位对阅读效果影响很大。当下,人们对阅读的价值定位不一。笔者认为,阅读的价值应该是让作品和我们一起成长。  “让作品和我们一起成长”追求的意蕴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习得作品中的知识经验和文化习俗,促进个体心智成长和生命发展。同时,读者在
期刊
江苏省宜兴市周铁小学位于太湖明珠、鱼米之乡无锡,是太湖边的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竺西书院由宋代著名词人蒋捷创办。周铁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自古崇尚读书,书香门第众多,素有“宜兴状元地,周铁教授乡”之说,一方水土哺育出一代代有着浓厚读书底蕴的周铁人。源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周铁小学始终将打造“書香校园”作为学校核心文化来建设。春暖花开的五月,记者来到这所“宜兴全县最早的学堂”,感受书香文化的传承与
期刊
【摘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在英语导学单的设计上做出几种尝试:研究学情,因材设计;明确要求,有的放矢;遵循规律,巧妙设计;交流成果,提高能力;多元评价,促进发展。精心设计导学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关键词】英语导学单 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  笔者在农村小学教授小学英语多年,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新编英语教材的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