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肺“体阳用阴”论治消渴病上消

来源 :中国医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njing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对肺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的描述,梳理肺“体阳用阴”的理论渊源,结合“肺体”和“肺用”的内涵与相互关系论述肺的生理病理特点,并探讨消渴病上消的发病机理.认为肺体居诸脏最高位,通于天气,又朝百脉,通调水道,主肃降,其体为阳,其用为阴,而消渴病上消的发病与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及津液输布失常密切相关.故以肺“体阳用阴”为理论基础,论治消渴病上消应立足于肺的体用关系,以益气宣发和生津肃降辨证结合遣方用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乳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和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针灸推拿科门诊诊断为乳痛症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口服柴胡舒肝丸治疗,治疗组采用通经调脏手法治疗,包括经络推拿和揿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乳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乳痛VAS评分和SF-M
目的观察宫腔灌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行FET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本周期第1次就诊日的单、双日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61例)。两组均采用激素替代周期,对照组宫腔灌注0.9%氯化钠注射液,研究组宫腔灌注G-CSF。比较两组宫腔灌注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流指数、子宫内膜形态、血流分型,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宫腔灌注后,研究组内膜厚度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取单双号码牌的方式将抽到奇数的患者归入对照组,将抽中偶数的患者归入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既往临床通用的护理路径,研究组实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治疗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炎症介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
目的 调查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症状群分类,分析其与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性.方法 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的18
观手诊病在我国医学史上源远流长.远至秦汉时期,就有相对比较成熟的论述,奠定了手诊学的基础;唐宋时期手诊学进入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儿科学上的应用;元明清时期手诊学进入提高
从1963年至今,宽体金线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水蛭的基原之一,但随着动物分类学的发展以及动物学家对蛭类动物科属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通过查阅本草及博物学专著,吸血食性不是判断药用蛭类基原的唯一标准,宽体金线蛭满足了药用蛭类中“马蛭”的特点——生活在淡水环境,平均体长10 cm左右,体背面色黄褐,腹面黄色,背部有多条深色纵纹,体形呈纺锤形,背面稍高,腹面平坦。宽体金线蛭应为《本草经集注》中的“马蜞”,从南北朝时期有记载以来就是药用水蛭的基原之一;结合现代药理、药化研究成果及临床应用,宽体金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青少年偏头痛的影响.方法 筛选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就诊且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总分≥52分的青少
目的 挖掘针灸治疗痛经的选穴规律,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文献.将纳入的文献用Excel 2007建立数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中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用药规律.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发表的有关中药改善子宫内膜容
目的探讨吴煜教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吴煜教授门诊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中药处方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关联规则,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核心药物的聚类分析,挖掘药物的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结果共纳入处方382首,使用药物共109味。最常用的3味药物分别为太子参(364)、茯苓(343)、浙贝母(336);药物组合前3位的依次是太子参-茯苓(337)、浙贝母-太子参(333)、浙贝母-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