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而语感的培养往往是在有效的阅读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吕叔湘先生曾指出:“一个人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的前进。”加强语感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本文就语感的涵义,语感对阅读能力提高的作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等方面浅谈一些自己的拙见,希望能与各位同行交流一二。
【关键词】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 语感培养
一、语感的含义
现代语文教学中对语感一词的理解普遍认为: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换一种话说:语感就是一个人在对某种语言熟练把握后自然而然产生的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二、语感在语文阅读能力提高方面所起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一般情况下总是先接受信息,然后才会产生表达的意图,而在理解和表达之间,我们也总是先理解了某一问题后再去表达。由此可见,对语段理解能力的高低即语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表达的效果,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理解接受能力,也就是语感的强弱。
实际上,语感的重要作用贯穿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我们也无时无刻的感受到语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在对整篇文章的感知,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怀,还是对某一个字词的推敲、考究,都与语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学生了解字词的意境,形成对文章中特定字词的灵敏的感悟,应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关键。当然,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是在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的,而不完全是通过教师的支离破碎、剥落式的分析能达到的。只有从语感的视角去看待语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才能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思路
1、向学生渗透“大语文”理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所谓“大语文”观:即把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作为基点,认为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他们为什么要学语文,让他们意识到语文学习和自己的一生密切相关。我国语文教学界的泰斗刘国正就指出:语文教育和各科教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我们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与人交流。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注意选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逐渐渗透大语文的意识,唤起学生们内心深处对母语热爱的潜力,不断使他们感受语文中所蕴含的博大无穷的中华文化底蕴。
2、联系生活实际,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语感
学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感悟的产生及其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同样的一个词语,在有着不同生活体验的人来理解,其领会的深度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生活经历丰富,在语言阅读中,一旦遇到与生活有关的语言,就能在与生活的联系中产生共鸣。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体会,引进源源活水,唤起学生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促进联系,以唤醒、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体验、情感或表象,使语言文字与有活性的形象、真情实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使语言在鲜活灵动的形象牵引下获得生命力,使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感悟与自己生活中的真情流露融为一体,从而唤起学生对文字的深切理解。
3、在对美文名篇的反复诵读中强化语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巧妙地构思,,透视着名人大家选词造句的独具匠心,让人反复吟咏,再三咀嚼后回味无穷,百读不厌。教师要经常筛选这些美文名句,引导学生把玩推敲,不仅要领会作品中词汇的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篇章结构的搭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潜心体味,不断领悟作品的意境,感知作者的情怀。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按照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的字词,而且从作者的生花妙笔中,一方面感受到作者童年无限的生活情趣,和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热爱探求知识的品性;另一方面,也从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中,体会了作者不同于以往的风格:情趣盎然、细腻生动、充满情调、诗情画意。
总之,语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训练、感悟、揣摩,语感能力的培养应着眼于学生对语文的实践的感悟和自身经验的提炼创造。只有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在语文阅读中才能游刃有余,也才能为学生的终身语文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 语感培养
一、语感的含义
现代语文教学中对语感一词的理解普遍认为: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换一种话说:语感就是一个人在对某种语言熟练把握后自然而然产生的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二、语感在语文阅读能力提高方面所起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一般情况下总是先接受信息,然后才会产生表达的意图,而在理解和表达之间,我们也总是先理解了某一问题后再去表达。由此可见,对语段理解能力的高低即语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表达的效果,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理解接受能力,也就是语感的强弱。
实际上,语感的重要作用贯穿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我们也无时无刻的感受到语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在对整篇文章的感知,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怀,还是对某一个字词的推敲、考究,都与语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学生了解字词的意境,形成对文章中特定字词的灵敏的感悟,应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关键。当然,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是在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的,而不完全是通过教师的支离破碎、剥落式的分析能达到的。只有从语感的视角去看待语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才能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思路
1、向学生渗透“大语文”理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所谓“大语文”观:即把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作为基点,认为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他们为什么要学语文,让他们意识到语文学习和自己的一生密切相关。我国语文教学界的泰斗刘国正就指出:语文教育和各科教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我们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与人交流。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注意选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逐渐渗透大语文的意识,唤起学生们内心深处对母语热爱的潜力,不断使他们感受语文中所蕴含的博大无穷的中华文化底蕴。
2、联系生活实际,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语感
学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感悟的产生及其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同样的一个词语,在有着不同生活体验的人来理解,其领会的深度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生活经历丰富,在语言阅读中,一旦遇到与生活有关的语言,就能在与生活的联系中产生共鸣。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体会,引进源源活水,唤起学生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促进联系,以唤醒、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体验、情感或表象,使语言文字与有活性的形象、真情实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使语言在鲜活灵动的形象牵引下获得生命力,使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感悟与自己生活中的真情流露融为一体,从而唤起学生对文字的深切理解。
3、在对美文名篇的反复诵读中强化语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巧妙地构思,,透视着名人大家选词造句的独具匠心,让人反复吟咏,再三咀嚼后回味无穷,百读不厌。教师要经常筛选这些美文名句,引导学生把玩推敲,不仅要领会作品中词汇的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篇章结构的搭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潜心体味,不断领悟作品的意境,感知作者的情怀。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按照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的字词,而且从作者的生花妙笔中,一方面感受到作者童年无限的生活情趣,和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热爱探求知识的品性;另一方面,也从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中,体会了作者不同于以往的风格:情趣盎然、细腻生动、充满情调、诗情画意。
总之,语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训练、感悟、揣摩,语感能力的培养应着眼于学生对语文的实践的感悟和自身经验的提炼创造。只有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在语文阅读中才能游刃有余,也才能为学生的终身语文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