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两个方面。化学教学过程应使学生的身心、思想和行动、理智和情感都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因而人文教育受到了新的重视。本文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了如何在化学课程内容设计中体现人文精神。
[关键词]化学教学 课程设计 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反对把人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它也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总之,它要求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
如今,在教学中则存在着一种“重视知识灌输、轻视人文教养”的倾向。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化学教学还停留在机械的模仿和枯燥的技能训练,并以题海战术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学方法,缺乏人文精神元素,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而无法体会到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这就强烈要求日常教学要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对包括教育方法在内的整个教育机制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
一、化学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考参加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知识的发现以及化学价值的魅力。化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中获取知识。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两个方面。化学教学过程应使学生的身心、思想和行动、理智和情感都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因而人文教育受到了新的重视。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在化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化学课程设计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化学知识和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人文精神不是以显现的形式表露在外,而是以潜在的形式蕴涵其内的。这就需要我们去领悟、理解、品味,进而引导学生亲近化学教学的本质:认识自然、开发自然、保护自然、欣赏自然,从而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化学课程设计“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1.教学方式应该充分民主自由,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只有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才可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气氛。有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地进行知识探索过程,在探讨中进行多方面检验和修正,当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其主人翁地位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深入到课堂中来,与教师共同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我们学习的乐园。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关爱学生,让化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
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介绍化学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同时,我们也应该向学生说明: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的考虑欠缺,人类正面临着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数是由于人类考虑问题欠佳导致的,也有人为故意造成。应让学生知道,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技术上的因素也有人的思想上的因素。要让学生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
3.让学生体验知识创新的过程
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化学实验,二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传统化学课堂的演示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这是一种缺乏激情和探究欲望的操作,忽视了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束缚和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应根据所讲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在学习酸雨内容时,教师先和学生一起讨论二氧化硫的氧化性,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设计简单实验来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经过组内讨论后推荐一个实验方案,教师鼓励学生对各种实验方案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小组之间辩论和质疑。教师从学生设计的种种实验方案中选择学生认为比较合适的实验方案进行演示,再由学生讨论实验的效果和改进方法。这种实验教学不是简单地把现有的实验方案“送”给学生,而是学生充分开动自己的脑筋自己去探究知识的获得过程。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1世纪的教育标准提出了认知、做事、与人相处、生存这样4项能力的培养。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培养学生做事、与人相处以及生存的责任。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体现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化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通过感性与理性、動脑与动手、化学与生活等方方面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嘉同.化学人文精神的韵味[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蒋文俊.如何在化学教育中贯穿人文精神[J].化学教学,2001,(11):13.
[3]陈德红.浅谈化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化学教学,2004,(15):16.
[关键词]化学教学 课程设计 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反对把人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它也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总之,它要求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
如今,在教学中则存在着一种“重视知识灌输、轻视人文教养”的倾向。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化学教学还停留在机械的模仿和枯燥的技能训练,并以题海战术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学方法,缺乏人文精神元素,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而无法体会到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这就强烈要求日常教学要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对包括教育方法在内的整个教育机制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
一、化学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考参加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知识的发现以及化学价值的魅力。化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中获取知识。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两个方面。化学教学过程应使学生的身心、思想和行动、理智和情感都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因而人文教育受到了新的重视。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在化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化学课程设计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化学知识和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人文精神不是以显现的形式表露在外,而是以潜在的形式蕴涵其内的。这就需要我们去领悟、理解、品味,进而引导学生亲近化学教学的本质:认识自然、开发自然、保护自然、欣赏自然,从而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化学课程设计“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1.教学方式应该充分民主自由,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只有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才可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气氛。有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地进行知识探索过程,在探讨中进行多方面检验和修正,当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其主人翁地位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深入到课堂中来,与教师共同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我们学习的乐园。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关爱学生,让化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
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介绍化学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同时,我们也应该向学生说明: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的考虑欠缺,人类正面临着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数是由于人类考虑问题欠佳导致的,也有人为故意造成。应让学生知道,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技术上的因素也有人的思想上的因素。要让学生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
3.让学生体验知识创新的过程
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化学实验,二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传统化学课堂的演示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这是一种缺乏激情和探究欲望的操作,忽视了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束缚和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应根据所讲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在学习酸雨内容时,教师先和学生一起讨论二氧化硫的氧化性,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设计简单实验来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经过组内讨论后推荐一个实验方案,教师鼓励学生对各种实验方案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小组之间辩论和质疑。教师从学生设计的种种实验方案中选择学生认为比较合适的实验方案进行演示,再由学生讨论实验的效果和改进方法。这种实验教学不是简单地把现有的实验方案“送”给学生,而是学生充分开动自己的脑筋自己去探究知识的获得过程。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1世纪的教育标准提出了认知、做事、与人相处、生存这样4项能力的培养。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培养学生做事、与人相处以及生存的责任。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体现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化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通过感性与理性、動脑与动手、化学与生活等方方面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嘉同.化学人文精神的韵味[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蒋文俊.如何在化学教育中贯穿人文精神[J].化学教学,2001,(11):13.
[3]陈德红.浅谈化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化学教学,200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