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调查时空数据模型构建及应用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u0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开展,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调查历史数据,尤其是农村土地数据,具有典型的时态特征,使其存储和管理对现有的时态数据模型提出了挑战。土地变化的模拟、查询和显示的根本在于时空数据模型的建立。本研究在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时间、空间语义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于面向对象思想,对时空数据建模进行了研究,提出适合于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面向对象时空属性概念模型,为土地时空信息的有效组织、管理和查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达到了降低数据冗余,提高检索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土地调查历史数据;时空数据模型;面向对象;土地时空信息
  中图分类号: S1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387-04
  收稿日期:2013-11-2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2BAJ23B04)。
  作者简介:胡彦波(1987—),男,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时态数据模型方面研究。
  通信作者:朱华吉,山东潍坊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时态GIS理论方面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自全国土地第1次调查以来,我国进行了全面的土地调查工作。到目前为止,共获得了第1次全国土地调查、过渡期、第2次全国土地调查3个时期的土地调查资料,得到了海量的土地调查历史数据,特别是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数据,需找到一种合适的时空数据模型,关键问题是时空数据模型的构建方法。一种合理时空数据模型要能有效地组织、管理和完善时态地理数据的空间、属性和时间语义,提高时空数据的输入、检索、查询和更新及操作效率,以便重建历史状态、跟踪变化、预测未来[1]。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具有显著的时态特征,信息变更频繁、复杂,但相对缓慢。包含有明显的土地对象,即地类图斑、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本研究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在基态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农村土地调查数据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进行组织管理,自然、充分地表示了农村土地的的真实面貌。
  1时空数据建模理论
  时空数据建模是针对如何合理有效地表达、记录和管理现实世界时空变化实体及其关系与行为的研究,是建立时态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而时态地理信息系统是面向时空数据进行组织、管理和分析,任何信息系统的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底层数据模型的设计。因此,一个合理的数据模型必须考虑:节省存储空间、加快存取速度、表现时空语义[2]。
  1.1时空建模层次
  数据模型设计目的是将客观事物抽象成计算机可以表示的形式。通过对地理实体从现实世界到计算机内部表示的不断抽象,GIS数据模型由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3个有机联系的层次组成[3]。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概括综合,逻辑模型通过一系列表格和数据记录实现概念模型与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实体之间的转换,而物理模型则涉及存储设备、文件格式、访问方法、数据位置等,从物理上来实现这些描述的方法(图1)。
  1.2地理实体建模成分分析
  地理空间是由具有各种关系的地理实体组成的,地理实体不断发生着各种变化,具有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属性特征。时空数据模型就应该是对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属性特征及其关系的完整描述。分析地理实体的3种成分的基本语义,以便形成正确、语义丰富的数据模型。(1)空间特征。地理实体存在于地理空间中,其位置、形状、大小等由空间特征表达,是GIS系统描述的主要内容。(2)时间特征。通过对时间描述来表达地理实体随时间变化的特性。(3)属性特征。表达了地理实体具体的领域语义,如果没有属性特征,则地理实体在GIS中的表达是没有意义的几何图形,无法描述地理空间中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
  2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
  2.1基态修正模型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现实性比较强,变更频繁,但变化相对缓慢,因此存储时,为了减少数据冗余,选择基态修正模型。设立使用最为频繁的现在的状态作为基态,每次变化后将前一状态相对于最新状态的变化部分存入历史库。它经存储或入库后,其数据内容会被变更数据不断修正。而差文件主要描述局部地区的变更数据,包括土地空间变化信息、土地属性变化信息、创建时间、土地对象操作和与其他差文件的关联信息。基态修正模型对变更数据的有效组织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时空信息的快速更新和历史数据的高效查询。
  2.2基于面向对象的基态修正模型
  在基态修正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面向对象技术,对时空数据模型进行进一步扩展,设计基于基态修正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是构建土地信息时空数据模型的关键。面向对象技术数据组织方式更符合客观世界的本质特征,为时空数据组织提供了有效方法,从而解决了时空数据的存储问题。
  每个时空数据对象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时间信息3部分构成,在时空数据库中它作为一条记录被存储,方便了时空对象的查找。该模型为地理对象赋予时态属性,建立一个有效的时间类,来描述该对象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变化历史。从地理信息更新或历史时空信息查询的角度来看,操作都是针对具体的时空数据对象,这些操作的实现一般都借助于对象的 ID 和时间信息。不同数据对象被标志以不同的 ID,整个生命周期其 ID 也将保持不变[1]。基于基态修正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理论在时空数据建模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时空数据模型组成见图2。
  3农村土地调查时空数据建模过程
  3.1农村土地对象
  本研究中以农村土地信息管理为例,建立农村土地调查时空数据模型。农村土地信息作为土地对象,将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时间信息封装起来,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独立单元,与其他对象发生联系。土地对象可以分为面状土地对象(地类图斑)、线状土地对象(线状地物)和点状土地对象(零星地物),土地对象构成见图3。   3.2农村土地对象变更
  农村土地对象空间特征通过空间类定义,时态特征通过有效时间标记,属性通过面积、权属单位、权属性质等描述。每个对象具有唯一的ID,时空对象的操作有创建、消亡等[4]。土地对象随时间的变化主要分为3种:空间变化、属性变化、属性和空间信息同时变化(图4)[5]。(1)空间变化。包括地类图斑分割、合并、地类界线调整、复杂变更,线状地物调整,增加线状地物、减少线状地物,增加零星地物、减少零星地物等。(2)属性变化。包括地类图斑属性变更,线状地物属性变更,零星地物属性变更等。
  3.3农村土地调查时空数据模型创建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包含有明显的时空对象:地类图斑、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在进行数据组织时,选择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可以更自然直观地以丰富的语义来描述复杂的农村土地对象[6]。
  3.3.1地理实体抽象农村土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地理空间,按照面向对象的观点,从建模的角度,每个地理实体可被看作一个对象,是独立封装的具有唯一标志的概念实体。每个对象中封装了对象的时态性、空间特性、属性特性和相关的行为操作及与其他对象的关系(图5)
  。
  每个对象有3个基本特征,时间、空间、属性,可被抽象表达为3个基本类:空间类(Spatial Class)、时间类(Temporal Class)、属性类(Attribute Class)。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可以更加完整、正确地表达地理实体的各种语义,可以表示为对象Object(ID,Spatial,Temporal,Attribute,Operation,Relationship)。其中,ID为该模型的唯一对象标志,在整个生存周期中不发生变化;Spatial、Temporal、Attribute分别对应对象的空间、时间、属性特征;Operation表示该对象的各种时空操作,主要包括时间操作、空间操作、属性操作及时空属性联合操作;Relationship表示该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包括父子关系等。
  3.3.2概念模型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就是建立系统的模型,将所有对象组织为一个分层结构来表达客观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真实模拟现实世界。面向对象的方法为系统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分类、概括、联合、聚集4种语义抽象技术和继承、传播2种语义抽象工具[7]。本研究采用为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对数据模型进行描述。图6为UML的部分图例:
  根据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分析与抽象,按照基态修正的面向对象模型观点,将土地对象归纳为时空属性点对象、时空属性线对象和时空属性面对象,并建立农村土地调查数据时空概念模型[8],时空概念模型见图7。
  3.3.3逻辑模型基于基态修正的面向对象时空逻辑模型需要建立基态库和差文件库[9]。基态库和差文件库构成见图8。根据面向对象的观点,基态库存储基态对象信息和土地对象信息。基态对象信息包括基态对象的时间信息和所包含的土地对象等:土地对象信息包括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时间信息、关联信息、操作信息等。差文件库是存储每次土地对象发生变化产生的差文件信息。差文件库是一个时间序列数据库,存储土地对象时间序列差文件数据。对于任意给定时刻或时段,都可以在差文件库中查询相对于基态的变化量,对基态进行时空运算,得出给定时刻或时段的土地对象信息。
  3.3.3.1土地对象逻辑结构土地对象分为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内容包括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时间信息、关联信息、操作信息。结构表示为:
  (1)
  地类图斑对象(ID,Geometry,要素代码,地类代码,地类名称,权属性质,……,Create Time,End Time,父差文件ID,操作)。
  (2)
  线状地物对象(ID,Geometry,要素代码,地类代码,地类名称,长度,宽度,……,Create Time,End Time,父差文件ID,操作)。
  (3)
  零星地物对象(ID,Geometry,要素代码,地类代码,地类名称,权属单位代码,权属单位名称,……,Create Time,End Time,父差文件ID,操作)。
  其中,ID为土地对象的唯一标志符;Geometry表示土地对象的空间几何信息;Create Time表示土地对象的创建时间;End Time表示土地对象的消亡时间;父差文件ID是将土地对象与父差文件进行关联;操作是对土地对象的创建和消亡操作。
  3.3.3.2差文件逻辑结构差文件包括土地空间变化信息、土地属性变化信息、时间信息、土地对象操作和与其他差文件的关系信息。结构表示如下:差文件(CID,Geometry,要素代码,属性字段代码,属性字段值,Create Time,End Time,父差文件ID,操作)。
  3.3.3.3基态逻辑结构当差文件数达到基态距时,则设立基态,在整个过程中,有N个基态,每个基态需要记录基态设立时刻和该时刻的土地对象信息。基态的结构表示为基态(JID,ID,Record Time)。
  3.3.4物理模型物理数据模型是概念模型在计算机内部具体的存储形式和操作机制,是系统抽象的最低层,它必须转化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方式才能实现。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物理组织、空间存取及索引方法、数据库总体存储结构等。按照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思想,物理数据模型的设计和实现的主要内容如下:(1)存储方式选择。选择较为灵活动态多级索引的基态修正方法。(2)定义字段。主要是将逻辑数据模型中的各属性映射为字段(Fields),包括数据类型定义和数据完整性控制。(3)物理表设计。目的是主存和二级存储的高效利用以及数据的高速处理。基于面向对象的农村土地调查时空数据模型的时空对象类的划分从空间、时间、属性、操作和关系5个方面来设计,分别为空间类表(零星地物表、线状地物表、地类图斑表)、时间类表、属性类表、操作类表和关系类表5种表结构[10]。5种表结构的表头统一由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和说明3部分组成,以地类图斑为例,5种关系表见图9。(4)文件组织。进行时空索引的设计,实现数据的快速存取。   4结束语
  通过研究在基态修正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提出一种适用于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时空数据模型,有效组织、存储、管理农村土地对象的时间、空间和属性3方面的完整描述信息,表达实体随时间的变化。从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3个层次对地理信息进行抽象和建模。就模型中时空对象类、时空关系表达、存储方式以及模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至于后期数据库的创建还有数据的组织和查询,需要进行下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华敏,陈继祥,于雷易. 基于基态修正模型的地籍时空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3,28(3):9-11.
  [2]舒红,陈军,杜道生,等. 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J].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7,22(3):43-47.
  [3]王盛校. 时空数据库模型研究与实现[D]. 北京: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06.
  [4]缪建明.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特点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22(4):58-61.
  [5]陆纳纳,李景文,苏浩,等. 面向对象的基态修正模型改进及查询方法[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2,29(4):299-302.
  [6]Worboys M F. Object-oriented Approaches to Geo-referenced Inform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1994,8(4):225-245.
  [7]黄永忠. 面向对象方法与技术基础[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8]周文婷. 基于TGIS的土地信息时空数据模型构建与应用[D]. 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09.
  [9]宋玮. 时空数据模型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
  [10]杜哲. GIS时空数据模型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王强,吴华瑞,朱华吉,等.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集成的模式匹配方法[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391-394.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保证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中期库种质资源的保存安全,设计并构建了中期库种子活力监测系统,通过种子活力监测数据采集与种子活力模型预测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对中期库内保存的种子进行监测,以提醒工作人员对处于临界期的种质及时进行检测和繁殖更新。介绍了系统架构、主要功能设计等内容,并详细描述了活力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  关键词:江苏省;种质资源;种子活力;中期库;监测系统;数据库;模型  中图分类号: S
期刊
摘要: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浮萍优化种质——青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水深条件下青萍的除氮效果与氮素在不同水层中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水深的增加,下层水体处于厌氧状态,厌氧产酸作用使得水体pH值随试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水越浅,硝态氮浓度的平均下降速率越快,且去除率越高;总氮浓度与硝态氮浓度的下降规律大致相同。综合试验结果可知,从同一水深处理下各水体不同水层硝态氮、总氮浓度的变化情况看,水体中硝态
期刊
摘要:采用价值替代法通过对河南省蜣螂的生态服务如粪便分解、牧草污染处理和氮循环进行研究并价值计算,得出其生态服务价值为2.26×109元。论证了蜣螂以及昆虫提供的巨大生态服务价值,同时初步提出了更为精确的昆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研究思路,推动我国昆虫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昆虫;蜣螂;生态价值;计算方法;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Q968.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为了有效监控大棚环境状况,保证大棚作物健康生长,提出一种基于WSN技术的低功耗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对大棚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湿度等环境数据进行动态监测,系统采用太阳能锂电供电方式,并采用动态电源管理算法,结合改进路由协议,降低系统功耗,该系统稳定可靠,可有效监测温室大棚的关键环境因子参数,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环境监测;温室大棚;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关键因子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从县域视角对2001—2010年年间河北省140个区县的农业技术效率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期间,河北县域农业技术效率虽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大多数县域农业技术效率普遍较低,而且县域间农业技术效率差异显著,高效率地区与低效率地区有差异。人均机械动力、有效灌溉率、农技人员数量对农业技术效率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均播种面积、复种指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设施大棚机械化作业的效率和精度,提出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  总线的自主导航分布式控制结构并进行节点的设计。系统采用主-从分布式控制结构,以嵌入式控制器作为主控节点采集GPS数据和电子罗盘数据,从而决策适当的控制指令;以单片机控制作为功能节点,实现对微耕机的转向、变速和升降机具的控制。基于ISO11783标准设计了导航系统CAN通
期刊
摘要:为了解决移动影像终端对水果识别与处理的关键问题,在分析现有水果图像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的彩色水果图像分割算法,建立了四维向量信息结构的蚂蚁单元描述模式和蚁群图像分割算法的信息操作策略,给出了算法的详细执行步骤。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图像处理算法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水果识别有效、可行,对水果图像分割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水果图像;蚁群算法;图像分割;
期刊
摘要: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黑龙江农垦农业生产有较强的相似性,普遍认知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竞争力却与黑龙江农垦存在很大差距。基于修正钻石模型,建立以基础、结构、产业、规模、市场和现代化竞争力为核心的三级指标体系,测算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础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等指标与黑龙江农垦的差距在扩大。提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须在产业结构、规模经营、现代化进程与制度等方面需做出努力以提高农业竞争力。  关键词:新
期刊
摘要:通过构建耐寒植物人工湿地,研究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总氮、总磷及有机质的去除效果,探讨季节变化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鸢尾和花叶麦冬2种耐寒植物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具有较稳定的去除效果;即使在冬季,2种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均能达到30%以上;不同季节西伯利亚鸢尾湿地对总氮、总磷及有机质的平均去除率均高于花叶麦冬。结果表明,合理选择湿地植物,可以减少运行费用,对于维持人工湿地净化能力
期刊
摘要:将农户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劳动力转移农户,对辽宁省不同类型劳动力转移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分析,DEA方法测算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劳动力转移农户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对影响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户受教育程度、玉米种植规模、有无农技员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等因素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所在村到其所在镇上的距离对其影响为负,劳动力转移类型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