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近场私盐治理的改革困境及制度移变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近场私盐贩卖主体为贫难人群.他们大都迫于生计,或就近贩盐,或跨区贩盐,通过赚取差价取得一定收入,贩卖近场私盐虽然有悖于法,但却是近场社会贫难人群重要的生计模式,具有社会合理性.因此,在杜绝近场私盐的同时进行近场贫难人群救助就成为摆在明清历代统治者面前的难题.从明代近场私盐弛禁条例到清代老少牌盐制度,明清统治者不断尝试以制度改革来解决这一兼具盐业管理和社会救助双重属性的治理问题,但制度施行后的效果远未达到统治者的预期,最终导致老少牌盐制度被废,仅保留近场私盐弛禁条例.究其原因,贩卖私盐只需惩罚,但救助却需要管理.以私盐合法化的手段解决社会救助问题,等于将低成本的刑罚问题转化为高成本的管理问题,这显然已经触及了明清统治者治理能力的“天花板”,甚至民国时期依然没有突破此种治理瓶颈.因此,近场私盐治理改革必然面临无疾而终的结局.
其他文献
近30年来,资本主义阵营并未因冷战结束而瓦解,而是仍然存续衍化.其衍化的第一阶段(漂流、凝聚与优化时期)由是否需要保留资本主义阵营到对资本主义阵营整合凝聚并同时迅速扩
新技术的出现会给使用者带来新特权,这种特权往往会打破旧局面,挑战固有秩序,并引发一系列新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算法即权力”体现为经过用户和技术“赋权”后,算法推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