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及学校适应状况调查报告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ieD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解我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校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需要的心灵关怀和心理指导,促进其健康成长,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对象为我区部分在校就读的四——八年级流动儿童。从整体状况、家庭状况、学习主动性、守纪情况、课余生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归属感八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学校适应情况
  一、调查目的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要求确保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流动儿童就学问题。落实文件精神,我区各中小学校都有流动儿童就读。为了解这部分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校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需要的心灵关怀和心理指导,促进其更好地融入学校、融入班级,健康成长,我们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
  我区部分在校就读的四——八年级流动儿童。
  三、调查方法与样本情况
  2016年3月——4月,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流动儿童占比较大的6所学校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下发学生问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为448份:有效率为89.6%。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发现,流动儿童中近16%在老家居住10年以上;90%以上在不同城市流动过;超过一半的人期望今后还能继续在城市生活;我区流动儿童流动性大、父母忙于生计,他们或缺少关爱、或家庭贫困,易形成冷漠、自卑、敌意的心理。他们中大多数学生在学校表现不佳:不遵守纪律,叛逆,有一定的攻击性和破坏性,他们的成绩在班级中等以上的为28.1%,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占71.8%。帮助这部分学生消除自卑、遵规守纪,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成绩,形成健全人格,是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表显示:流动儿童家长文化水平明显偏低,72.6%的家长是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60.3%的家长为农民,工人或小商贩,因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关爱,,重养轻教,平时只能给予孩子生存所需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关注的很少。教育子女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致使流动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流动儿童家长受自身文化、职业的限制,缺乏科学育人观念作指导,育人能力较低。
  图表显示:仅有27.3%的流动儿童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认真做作业,19.3%的学生需经常提醒。36.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不好,宁愿学不会,也不愿向老师请教。调查中老师和家长反映:孩子们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有学习愿望,但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意志力较薄弱。这一定程度上说明部分流动儿童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图表显示:33.9%的流动儿童遵守纪律,47.9%的流动儿童纪律一般,18.2%的流动儿童不遵守纪律并受到过惩罚,他们觉得学校的规定让人不舒服。流动儿童缺乏规矩意识,较散漫。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倾向于自己私下解决,男生中约架现象时有发生。
  表
  流动儿童课余生活单一。因家长工作时间比较长,与本地儿童放学后可参加各种学习班、玩电脑上网等活动相比,流动儿童生活方式较单调,他们每天放学之后只能写作业或者做家务、看电视。数据显示,只有18.2%的流动儿童参加过兴趣班的学习。
  系一般或经常发生矛盾;遇到烦恼,他们第一选择的是向同学、知心朋友倾诉(占52.8%);他们对陌生人、老师、家长的交往不主动,这与青春期学生心理的闭锁性有关。有36.3%的流动儿童因被老师家长误解而苦恼;17.69%的流动儿童因和同学关系不好而苦恼,20.1%的流动儿童遇到烦恼时选择憋在心里,流动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对不良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缺乏认知能力,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成为了“问题孩子”。说明我区部分流动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较低,人际关系需进一步改进,要尽快帮助暂时处于不良人际关系中的流动儿童学会沟通、学会交往,快乐成长。
  图表显示:27.3%的流动儿童与老师关系较好,51.4%的流动儿童与老师关系一般,还有19.3%的流动儿童经常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总体上讲,流动儿童随父母颠沛流离的从老家到不同地区生活、学习的成长经历,使他们缺乏安全感,防御机制较强,对身边的人特别是对教师有既想亲近又不敢亲近的矛盾心理。家庭和学校多关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建立对身边老师、同学的信任,降低防御,增进心理接纳和相容度,是今后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9.6%的流动儿童对现在的班级生活满意,49.3%的流动儿童满意度一般,21.1%的流动儿童不满意,感觉很孤单。建立和谐友善的班集体,通过多种活动,促进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接纳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议题。
  五、流动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流动儿童教育认识不到位
  部分学校还没有认识到流动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对流动儿童具体情况了解不足;部分教师认为流动儿童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情,与己无关;部分班主任工作不细致,班级管理简单化,对流动儿童缺少关爱,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2、对流动儿童教育管理不到位
  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多部门合作的连续性过程。此项工作中存在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衔接不到位;家庭教育功能开发不到位的情况。
  3、对流动儿童家长的家教方法培训指导不到位
  流动儿童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又忙于生计,教育孩子或说教或专制或简单粗暴,急需科学育子方法的培训和指导。
  4、对流动儿童教育的专题研究不到位
  对流动儿童的教育帮扶物质层面较多,心理关注不够,相关研究不多,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有效教育策略较少,可复制性较弱。   5、对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资源开发不到位
  流动儿童问题要根据其各自的具体情况,积极发掘各方资源,合力育人。在流动儿童教育中,对学生自身资源开发不够,学生缺乏主动发展意识;学校教育的资源利用不足,如:班级建设、团队活动、心理咨询等没能有效地运用到流动儿童的教育中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丰富,但意识、方法滞后,是三结合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六、对流动儿童教育的建议
  1、建立流动儿童档案
  学校要给每一个流动儿童建立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摸清情况,专人帮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
  2、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要在了解流动儿童心理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成长小组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提高流动儿童的心理素质。
  3、结合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在全区开展“家长大讲堂”活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训家长,增强家长科学育人能力
  4、构建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流动儿童教育网络
  各学校要积极探索“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流动儿童教育网络”,充分挖掘和利用各方力量,合力育人。同时,学校要主动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责任,在教育目标、方法、措施等方面形成教育鏈条的良性互动。
  5、加强对流动儿童的专题性研究
  由教研部门牵头、组织流动儿童较集中的学校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与方法,切实提高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校适应能力,真正实现“同在蓝天下,和谐共成长”的教育目标。
  (一)何为“慢引导”?何为“全接纳”?
  什么是“‘慢’引导”?引导就是明理、导行,但这里要强调一个“慢”字。这个“慢”也有两个含义。一是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常有人把教育比作农业,孩子就是种子,春种秋收。所以,我们不要心急,耐心一点,像等待花开的季节一样等待孩子的成长,而这种等待并不是消极的 ,这就有了“慢”的第二层含义:等待时机,把握机会,适时适度来引导。
  什么是“全接纳”?接纳就是共情,而“全接纳”强调一个“全”字。这个“全”有两个含义。一是接纳所有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学生。不管是美的,还是丑的;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稚拙的;不管是穷的,还是富的……这是教师应该有的情怀,虽然看上去很朴素,但内涵却很博大。二是我接纳学生所有的感受。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与孩子共情,用理解走进孩子的心灵。
  教育作为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我们接纳和理解孩子,孩子才会对我们敞开心扉,接纳我们的教育和引导。对待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全接纳”,对待学生的教育应该是“慢引导”。
  (二)抓好细节教育,孕育认真的智慧
  教育需要细致,抓好细节教育,更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低年级的小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弱,正是被称之为做事没深没浅的年龄。作为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扮演好教师、朋友、监护人这多重角色,孩子想不到的,作为老师就一定要想得到。思考要细致,关注要细致,细致了孩子们的安全才有保障,细致了学生的进步才更明显,细致了家长们把孩子交给我们才放的下心。
  老子曾经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精辟地指出了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我们要培养孩子细致有序,自己的工作就要体现出细致有序。“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组成的。教育的成败正是体现在一个个细节微处。
  教育的真情与智慧是教师应具备的品格与专业素质,也是社会的期待。“教育要认真,更需要智慧。我们知道,人,是世上已知物质发展的最高形态。关于人的意识、观念、智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我们离知道得很清楚还有很大的距离。育人的智慧实在没有什么奥妙可言,只要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并能改正缺点就行了。”
  (三)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个生命
  郑丹娜老师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桶子有裂缝,于是,他就在有裂缝的水桶这边撒下各种花种,一路漏下的半桶水刚好用来浇这一路的花种。一段时间过去了,坏桶这一边变成了铺满鲜花的世界,这鲜花给坏桶带来了自信的力量,用它自己的话说,“呀!原来我也是有用的。”
  多么可敬的挑夫!他明白坏桶的缺陷,却善加利用,而不是随意丢弃,这多么值得我们这些教育者反思啊!什么是野草?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野草就是人们还没发现其价值的植物。真正的好老师要像个可爱的挑夫一样,善于赏识,不能仅从“百分”、“三好”学生中选拔出佼佼者,而且也能把貌似“野草”的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才。心理学研究证明,在成功的因素中,“情商”的作用占80%,而只有20%归因于“智商”。公平教育不仅需要宏观上的均衡,更需要微观上的公平。越是晚开的小花,越需要我们去“偏爱”。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尚未开发的优点和潜能,孩子们缺少的不是闪光点,而是缺少激发闪光点的爱心和信任。所以,面对任何一个孩子我都要真心说:老师相信你能做好!
  (四)学生是谁?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与自己的学生樊迟讨论过“仁”与“智”的问题。“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道理非常简单: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郑丹娜老师说“我需要重新思考“学生”这个字眼,学生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作为教师,我应该做什么?”给了我启发性的思考。
  在她的教育世界中,学生首先是学生,他们到学校跟我学知识,学做人,所以,作为教师我应该给他们以引导。学生是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呵护,所以,作为教师我应该给学生亲切的关爱。学生是人,所以我应该给他们以真诚的尊重,而且他们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就是“成长”中。对于成长中的孩子,犯错误时正常的,不犯错误反而是不正常的。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对孩子宽容和理解。了解学生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十分重要,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教育的智慧。老一辈优秀班主任丁榕曾教导我们说,如果说“真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情感基础,那么“了解”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之源。如果你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教育不能过滤掉孩子真实的世界。我力求做一个真实的老师,做一个不忘童年的老师,真诚地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希望,真诚地还给每个孩子属于他们的世界。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自己重新回到小学生的状态,重新开始人生的第一课,也是告诉自己要学会归零,要像小学生一样,永远保持着一颗对生活未知的好奇心,也让我们面带微笑地想起自己曾经也有一个如他们这般成长蜕变,青春洋溢的一年级!
其他文献
摘要:初二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面对更加复杂的学业任务和人际互动,情绪易于起伏波动。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利于他们发展自我效能感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本节课帮助学生了解情绪与大脑的关系,认识到情绪失控也是可以理解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掌中大脑”的乐趣,激发掌控自己情绪的信心。最后获得调控情绪的方法,找到自己的暂停区和班级的平静区。  关键词:掌中大脑;暂停;调节情绪;平静区  主题确定理
期刊
摘要:案例中小芳因从外地到新的环境上学而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引起情绪低落、孤僻、自卑和多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和肚子疼的躯体症状。通过咨询,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积极的自我暗示、沙盘等方法促进其认知和行为的改变,再加上班主任、同学、家长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使其重新找到了自信,尽快地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经评估,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原因分析;境适应不良;辅导过程;沙盘;效果评估  背景描述 
期刊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使人们对传统教学评价的批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对学生进行描述性评价的手段,班主任评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班主任评语中的种种弊端已远不能试应现代教育教学评价的要求和发展。因而,班主任的评语就应像一缕阳光、一股春风,又似一份礼品、一种期盼,不仅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甚至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对于特殊
期刊
摘要:在人际交往中,一种良好关系的建立总是以爱为开端的。在师生关系中,教師之爱是最深沉和伟大的力量,是支起教师道德人格大厦、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造新型教育文明的“阿基米德支点”。作为班主任教师,这种理性之爱体现在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在,更要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使得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使得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合格而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学会做人;学
期刊
摘要:“规与矩”是现实中人们言行上的准则和规范,是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特别是到了职业学校,如果不加再关注和及时的指导及“补给”,那将来肯定就是问题少年。未来社会需要技能与修养并重的人才在职业高中,这个重要的节点,规矩教育实在是不可再错过。我们义不容辞!  关键词:“规与矩”的教育;职业教育;“补给”教育  “规与矩”是现实中人们言行上的准则和规范,是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必须遵守的
期刊
摘要: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针对当前普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感恩教育的缺失,提出了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教育。众所周知,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迅速、可塑性很强的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个体生命早期的发展状况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正如贺拉斯·曼所说:“凡是任何事物生长的地方,一个塑造者胜过一千个再造者。”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培养
期刊
摘要:我的班级在新生入学时有46个小天使,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个梳着锅盖儿的胖小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触下来才发现他的脾气和他的体重是成正比的。面对这样一个“表里不如一”的孩子起初我有些懵,冷静下来后我更想对他探个究竟,改改他的坏习惯。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的改变是很大的,是有目共睹的。而这一切的改变需要的不仅仅是老师的智慧和爱心,更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更应学会等待,承认改变是需要过程的。  关
期刊
摘要:求助者,小飞,男,由于父亲不让其转学,与父亲发生冲突,并离校出走,在寻回后,出现心情烦躁,憋闷,低落等不良情绪问题,心理老师运用合理的方法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正是其不合理信念造成了自己的情绪问题,并努力改变非理性信念。帮助孩子改变错误的认知模式以及与人沟通方式,使孩子学会与人沟通及表达感受的正确方式;重新认识自己,积极参加活动及学习。  关键词:不良情绪;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沟通方式 
期刊
一、情景描述  班上的女生Y,身体胖胖的,不爱运动。课间操体育课的正常运动不能按量完成。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课下若非同学主动,绝不跟别人说一句话。课间遇见老师一低头,从不打招呼。  一天下午,班上女生Y的妈妈来办公室找我,毫无保留地告诉我她家里的情况:大女儿先天残疾,天天躺在家里靠人照顾。生下Y这个二女儿,却是先天心脏病,两年前做了手术,现在也不能大量运动。所以,对Y养得比较娇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看法也和以往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那种紧张对立的关系,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宽容”成了不少教师采取的方法,这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的理念。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何况是学生了,只是有大错误和小错误之分。宽容不等于姑息,有时候教师宽容孩子的过失,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督促其改正,这并不是对孩子错误的姑息,而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