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模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显示了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思品课堂在红红火火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误区,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思品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单位,不同学习伙伴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为实现预设教学目标进行知识和情感互动,并在互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能有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审视当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多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有的只是将学生在距离上拉近,认为相向而坐就是合作学习;有的缺乏合作情境、缺乏有效引导和正确评价,甚至加重学生负担,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思品课堂上“火”起来,提高教学实效性,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生兴奋点,情境創设有“热度”,让学生“嗨”起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思想的交流,也是情感的共鸣和经验的共享。创设与学生生活和情感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是实现有效互动教学的着力点。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要求老师走进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兴奋点,把理论知识机智地融入鲜活的生活中,创设有“热度”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嗨”起来,在不断思考和追问中探究新知识。
情境创设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生活体验,关注时政热点,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兴奋点”,创设富有时代特色和现代生活气息、有“热度”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师生间呈现出多元立体互动的鲜活局面,让思品课堂接地气,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嗨”起来。在《隐私权》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讨论哪些属于个人隐私,什么叫做个人隐私权?有学生偷偷说:“学习分数是我们的隐私吗?”“网络上发帖的房姐龚爱爱事件是不是侵犯了人家的隐私权?”老师对这些“热问题”没有抓住,也就没有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情境“热度”不够,出现“集体失语”和“无言的结局”。
二、发现学生闪光点,合作参与有“广度”,让学生“动”起来
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立足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往往缺乏广度,合作探究效率低下,就成了摆设。个别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学生牢牢控制小组话语权,其他成员成了沉默的看客,失去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小组合作参与要有“广度”,让学生“动”起来,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明确组内分工与合作。小组划分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与学习能力等进行恰当搭配,优化组合,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1]。字写得好的做记录员、作文水平高的做资料整理员、口齿伶俐的做辩手、网络使用方便的做资料收集人。要关注小组中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让他们在不同的任务中承担责任。
三、找准学生疑惑点,问题设置有“效度”,让学生“亮”起来
教学互动起源于问题,是问题加强了教学互动。要摒弃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的观点,吃透教材,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准学生思维的疑惑点,把有“效度”的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的主动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思维“亮”起来,“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问题设置偏离学生实际,在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间形成较大反差,学生难以找到分析问题的切入点,课堂容易陷入“万马齐喑”的窘境;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化,缺乏讨论、探究、交流的价值,难以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也没有进行小组合作的必要[2]。《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中,有老师设置以下问题:什么是挫折?挫折往往会在哪些方面产生不良反应?产生挫折的原因主要是什么?问题一出,教室立即沸腾起来,各小组像模像样地开始讨论。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课本上现成的,缺乏含金量。问题设置不在学生思维的疑惑点上,不是真问题,没有效度,也不能引起学生思想的碰撞,合作流于形式,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实质是凸显教师本位,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聚焦学生生长点,引导评价有“信度”,让学生“活”起来
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和评价,要聚焦学生的生长点,尊重每一个生命,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归宿。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引导和评价使组员间、组与组之间互动更加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竞争、创新的信心;不能眼里只有“优生”,要重视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感受,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合作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帮助,以朋友的身份、饱满的热情和学生交流。在《受教育权》教学中有学生提出:“老师停学生的课是否属于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师生关系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实现师生关系从“权威依从”转向“互动对话”,而且充分实现课堂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3]。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火”起来,创设有热度的情境是前提,有广度的学生合作参与是起点,有效度的问题设置是关键,有信度的引导评价是支撑,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归宿。
参考文献:
[1]李明远.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动合作低效现象探析[J].中小学德育,2012,(9):46.
[2]张安义.以合作学习促进认同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11):19.
[3]汪秀春.对话互动让学生敢说、想说、会说、爱说[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8):19.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思品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单位,不同学习伙伴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为实现预设教学目标进行知识和情感互动,并在互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能有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审视当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多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有的只是将学生在距离上拉近,认为相向而坐就是合作学习;有的缺乏合作情境、缺乏有效引导和正确评价,甚至加重学生负担,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思品课堂上“火”起来,提高教学实效性,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生兴奋点,情境創设有“热度”,让学生“嗨”起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思想的交流,也是情感的共鸣和经验的共享。创设与学生生活和情感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是实现有效互动教学的着力点。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要求老师走进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兴奋点,把理论知识机智地融入鲜活的生活中,创设有“热度”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嗨”起来,在不断思考和追问中探究新知识。
情境创设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生活体验,关注时政热点,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兴奋点”,创设富有时代特色和现代生活气息、有“热度”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师生间呈现出多元立体互动的鲜活局面,让思品课堂接地气,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嗨”起来。在《隐私权》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讨论哪些属于个人隐私,什么叫做个人隐私权?有学生偷偷说:“学习分数是我们的隐私吗?”“网络上发帖的房姐龚爱爱事件是不是侵犯了人家的隐私权?”老师对这些“热问题”没有抓住,也就没有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情境“热度”不够,出现“集体失语”和“无言的结局”。
二、发现学生闪光点,合作参与有“广度”,让学生“动”起来
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立足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往往缺乏广度,合作探究效率低下,就成了摆设。个别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学生牢牢控制小组话语权,其他成员成了沉默的看客,失去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小组合作参与要有“广度”,让学生“动”起来,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明确组内分工与合作。小组划分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与学习能力等进行恰当搭配,优化组合,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1]。字写得好的做记录员、作文水平高的做资料整理员、口齿伶俐的做辩手、网络使用方便的做资料收集人。要关注小组中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让他们在不同的任务中承担责任。
三、找准学生疑惑点,问题设置有“效度”,让学生“亮”起来
教学互动起源于问题,是问题加强了教学互动。要摒弃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的观点,吃透教材,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准学生思维的疑惑点,把有“效度”的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的主动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思维“亮”起来,“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问题设置偏离学生实际,在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间形成较大反差,学生难以找到分析问题的切入点,课堂容易陷入“万马齐喑”的窘境;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化,缺乏讨论、探究、交流的价值,难以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也没有进行小组合作的必要[2]。《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中,有老师设置以下问题:什么是挫折?挫折往往会在哪些方面产生不良反应?产生挫折的原因主要是什么?问题一出,教室立即沸腾起来,各小组像模像样地开始讨论。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课本上现成的,缺乏含金量。问题设置不在学生思维的疑惑点上,不是真问题,没有效度,也不能引起学生思想的碰撞,合作流于形式,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实质是凸显教师本位,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聚焦学生生长点,引导评价有“信度”,让学生“活”起来
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和评价,要聚焦学生的生长点,尊重每一个生命,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归宿。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引导和评价使组员间、组与组之间互动更加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竞争、创新的信心;不能眼里只有“优生”,要重视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感受,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合作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帮助,以朋友的身份、饱满的热情和学生交流。在《受教育权》教学中有学生提出:“老师停学生的课是否属于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师生关系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实现师生关系从“权威依从”转向“互动对话”,而且充分实现课堂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3]。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火”起来,创设有热度的情境是前提,有广度的学生合作参与是起点,有效度的问题设置是关键,有信度的引导评价是支撑,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归宿。
参考文献:
[1]李明远.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动合作低效现象探析[J].中小学德育,2012,(9):46.
[2]张安义.以合作学习促进认同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11):19.
[3]汪秀春.对话互动让学生敢说、想说、会说、爱说[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