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降雨的空间变化

来源 :地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长江流域降雨的研究,无论是区域分布、季节变化或降雨类型等,近年来都作了不少工作,但从方向及距离两方面讨论两站之间降雨气候特征,至目前为止,国内尚无人做过。作者认为用这种方法分析降雨特征,更多地考虑了地理因子,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在科学上也是有意义的。本文试用这种方法分析以汉口站为中心,与沿长江两岸地区4~9月降雨的关系。文内所包括的范围,系指25°~35°N,110°—120°E地区,共挑选51个台站,资料年代取启1953~1980年。台站分布如图1。
其他文献
此仪器是量测平面上曲线长度和任意图形面积的最新仪器,为我校光仪系和光仪厂共同研制,于1985年9月在湖北省教育厅主持下通过鉴定。 1、结构原理仪器量测系统采用的是x、y直角坐标机构。如下图所示:y导轨1,y向长光栅2固定在基座上,y读数头(含照明器5、指标光栅3、光电池4),x导轨6,x向长光栅一起在y导轨上移动。测标板8、x滑板7、x读数头一起在x导轨上移动。于是测标点可以实现平面运动,跟踪曲线
期刊
青藏高原的植物区系是泛北极植物区的一部分。这个区系所代表的地域称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青海和西藏的主要部分都属于这个亚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的西藏部分包括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以南的广大地域。这个亚区由于历史短暂,环境高寒,植物区系比较贫乏,植被是以草甸灌丛为主的无林地区。根据特有种的分布类型和区系结构的差异,本亚区在西藏可划分为四个植物地区:1.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Ⅱ_(C3)~*),2
期刊
国家测绘局系统“第二次出国留学人员报告会”,于1985年11月12~22日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测绘系统的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及业务管理干部参加了会议。国家测绘局科教处副处长徐雅君同志参加了会议并代表国家测绘局讲了话,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宁津生同志也到会讲了话。
期刊
一、基本情况天水地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其北部的黄土高原,以黄土梁峁和黄土沟壑为主。海拔1200—2000米之间。中部的北秦岭,山脉重叠,沟谷幽邃,海拔2500—3800米,相对高差500—800米,为长江、黄河两流域的分水岭,南部是徽成盆地和南秦岭山地,盆地海
期刊
植物残体是沼泽植物死亡后,在过湿的嫌气环境条件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遗体,如根、根状茎、茎、叶、果实、种子、孢子和花粉等。东北是我国沼泽主要分布地区之一,沼泽面积达3万3千多平方公里。其中泥炭沼泽面积较大,是我国泥炭贮量丰富地区。植物残体是泥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沼泽地的特殊产物。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泥炭分类,经常采用植物残体为分类指标之一。因此,植物残体既是泥炭的分类基础,又是泥炭利用的重要依据。所以
期刊
自然地理区划原则问题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因为目前出现了既前进又混乱的局面。值得高兴的是最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出现许多自然地理区划的原则,充分说明自然地理区划这一门科学在迅速成长。但至今国内外自然地理区划的理论和方法还没有形成一个令人信服的系统。大多数都是把综合自然地理区划需要的东西称作原则,摆在自然地理区划报告前面部分。就是那些"自然地理区划"的专著中也有许多的原则。因此把众多的"自然地理区划
期刊
天津市行人与车流量图组是天津市环境质量地图集的一部分。这组图共有四幅:行人通过量图、机动车流量图(参看图1)、非机动车流量图、货运机动车流量图等,比例尺都是1:50000,采用统一底图。编制这组图的目的在于反映整个城市行人与各种车辆的流量状况,从而为城市规划部门进行交通线路的设置和立交桥的建立提供依据。
期刊
长江葛洲坝河段位于三峡的出口,宜昌市境内。它是长江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葛洲坝河段上下变化急剧,具有河床展宽、汉道增多、深槽反坡、河道急转及河势不顺等复杂的河流地貌特点。为了配合葛洲坝工程区的河势规划,我们受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的委讬,先后在该区进行了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本文主要阐述该河段的河谷、河床特征,形成与演变中的问题。一河谷、河床特征
期刊
建国以来,广大地貌工作者参加了交通建设、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南水北调、农业区划、南方山地利用水土保持、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及汉江、湘江、海河流域规划、新疆、黑龙江、甘肃、宁夏、内蒙、青海、西藏等边远地区的综合考察,使地貌学及其各分支学科都得到较快的发展。特别冰川、冻土、沙漠地貌、海岸与海底地貌、黄土与喀斯特地貌、地震与火山地貌、古地貌等方面发展较快,其主要进展分述如下。
期刊
吉林省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1:100万地貌图编委会东北协作片,于1985年4月18月至21日在长春联合召开了以如何进一步开展东北1:100万地貌图和第四纪地层划分为中心的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术讨论会。来自东北三省及北京,南京、青岛的有关高等院校、生产及科研等24个单位的4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和论文摘要共28篇,其中19篇在大会上进行了宣读。一些代袭认为,开展中国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