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建立了 U-10Mo/Zr单片式燃料元件的辐照性能模型以及热-力学本构关系,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非均匀辐照场中燃料元件稳态热-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获得并分析了 U-10Mo/Zr单片式燃料元件温度、形变和应力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燃料芯体厚度增量在芯体和包壳结合面附近达到最大,主要受到燃料辐照蠕变的影响;在较低燃耗条件下,燃料芯体高温辐照肿胀模拟结果与低温辐照肿胀试验结果相当;燃料芯体边角区域和包壳端面外侧区域存在应力集中.
【机 构】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力学与工程仿真研究所,上海,2004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建立了 U-10Mo/Zr单片式燃料元件的辐照性能模型以及热-力学本构关系,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非均匀辐照场中燃料元件稳态热-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获得并分析了 U-10Mo/Zr单片式燃料元件温度、形变和应力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燃料芯体厚度增量在芯体和包壳结合面附近达到最大,主要受到燃料辐照蠕变的影响;在较低燃耗条件下,燃料芯体高温辐照肿胀模拟结果与低温辐照肿胀试验结果相当;燃料芯体边角区域和包壳端面外侧区域存在应力集中.
其他文献
采用旋转黏度计测定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溶液的表观黏度,研究了PPTA相对分子质量、溶液浓度以及温度对PPTA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并对PPTA硫酸溶液进行纺丝,研究纺丝工艺对PPTA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的PPTA硫酸溶液表现出相同的流变行为,PPTA硫酸溶液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会出现一个临界浓度,以该浓度为界溶液由棕色透明的各向同性开始逐渐转变为具有白色乳光现象的各向异性;当溶液转变为各向异性相时,升温不能明显降低体系黏度,因此纺丝时温度设定不需太高;较理想的纺丝工艺参数:溶液浓度
细菌纤维素(BC)具有纯度高、可再生、生物相容性好及优异的力学性能等特性,成为复合材料中性能优异的增强剂之一.利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PTAC)对BC进行季铵化改性,并将其与明胶混合进行冷冻干燥,再交联制备止血海绵.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复合海绵的力学性能、凝血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季铵化改性的BC能够有效改善明胶海绵的力学性能,当BC与明胶比例为5:5时压缩模量最大,为8.56 kPa,同时促进血栓形成,在改善止血性能的同时,赋予了海绵抗菌特性,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
随着无人机作为空中中继和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物理层安全问题在近几年间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将无人机发射的通信功率分为两部分(保密信息功率和人工噪声功率),在传输保密信息时能有效防止非法窃听,同时考虑了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所需的动力功耗,通过联合优化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和功率分配比,以实现在固定能量下平均传输信息量最大化的目的.将这一情景建模成马尔可夫模型(MDP),并利用Curiosity-Driven Deep Q-learning Network(C-DQN)算法进行训练优化,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
本文以制备符合镜头用COC材料性能的光学透明高分子材料为导向,选用芴基胺基二甲基钛类配合物,研究了不同催化剂结构、助催化剂、温度以及共单体投料比等聚合条件对于乙烯与降冰片烯(NB)共聚反应的影响.采用高温GPC、DSC和NMR等表征手段对共聚反应以及共聚产物链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s-对称的[t-BuNSiMe2Flu]TiMe2(Ia)配合物在1.2当量比的Ph3CB(C6F5)4的活化下共聚活性最高达到2 040 kg/(mol·h),且对NB的共聚能力最强,NB的插入率在40.4%~56.7%范围
为改进1.56 dtex×38 mm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短纤维的力学性能、可加工性能,在中丽纺丝机和短纤牵伸线上进行改进研究.通过喷丝板选择,螺杆挤出温度、UDY纤维平衡时间和牵伸工艺的控制改进纤维的性能.结果表明:PTT短纤维的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强度、模量、弹性回复率指标分别较原工艺提高了15%、11%、7%,断裂伸长率、卷曲数、卷曲度、干热收缩率分别较原工艺降低了20%、33%、35%、13%,从而使纤维性能更有利于后道用户的纺纱加工.
油品装车一般采用装车专用油气回收装置,本工艺采用罐车底部发油、冷凝+吸附+气相平衡的方法,将罐车、储罐的气相空间连通成一个气相系统,在装卸车台不需要单独建设油气回收装置,利用仓储罐区的罐组油气回收系统,分析评估装车油气回收工艺方案实施时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平衡的气相无需油气回收,减少了低沸馏分二次挥发,降低了能耗,工艺简单,尾气达标排放,油气回收率>98%,浓度<20 g/m3.
工业燃煤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主要排放源之一,VOCs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关键前驱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总结现阶段常见的VOCs治理方法及减排技术,综述燃煤工业废气VOCs催化燃烧技术中催化剂选型及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钙钛矿型催化剂掺杂改性、制备方法等对其催化VOCs活性的影响,且对工业燃煤废气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技术进行展望.钙钛矿作为具有发展前景的重要催化材料,将其应用于工业烟气VOCs减排领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开发高效稳定且具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功效的钙钛矿型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应
核设施退役与三废治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表面被沾污的不锈钢金属部件,作业环境和人员将面临潜在的放射性污染和受照剂量问题.针对不锈钢金属表面的60Co污染问题,设计了手持式电化学试验装置对不锈钢表面污染进行合理有效的原位去污;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电解液浓度、电流密度和电极间距等电化学工艺参数,并对不锈钢表面60Co 污染进行去污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电化学原位去污方法具有去污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在电解时间为30 s、电解液为10mol/L硝酸、电流密度为0.3 A/cm2、电极间距为0.4 cm的条件下
针对羊场湾煤矿多煤层开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顶板大范围切落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手段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受二煤开采影响,一煤及覆岩结构受到破坏,一煤回采期间顶板结构自身不能保持平衡,发生失稳,导致顶板灾害的产生;采场顶板单关键块运动轨迹表明来压期间工作面若高速推进,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下层煤的开采导致上覆岩层受采动影响破坏程度大,增加了顶板单关键块结构滑落失稳的概率,引起顶板台阶下沉;根据控顶距的大小不同,单关键块结构可能出现自由落体式和回旋式2种失稳方式,并利用动载荷法分别计算了2种失稳模式下支架所
结构壳体与铅层之间的间隙是转运容器向外排出衰变热的重要路径之一,2者之间的传热受到接触热阻的影响.在对转运容器热工安全评估的基础上,针对灌铅工艺中产生的铅层和结构壳体之间的接触热阻设定不同厚度的空气间隙,采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水平转运期间的瞬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铅层和结构壳体之间的空气间隙层所产生的接触热阻致使2者之间产生显著的温差,温差随空气层厚度增加而变大,温差过大易导致铅层过热从而失去屏蔽安全功能;在转运容器的设计和制造中,灌铅工艺的优化应以缩小铅层和结构壳体间的间隙为目标,增强2层结构间的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