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河北赛艇队4名优秀男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大负荷训练期间的生化指标进行分析,以评定其机能状态、训练效果,科学的监控训练。结果显示:4名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等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多级负荷测试中,相同负荷条件下的乳酸值明显降低,说明有氧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表明,该阶段训练计划合理,训练效果良好,为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赛艇;运动员;生化指标;多级负荷测试
现代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要求在训练中不再是简单的“三从一大”的理念,而是“训科一体化”。本研究通过跟踪监测河北赛艇队多人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的血红蛋白、血尿素以及血清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初步探讨多人项目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身体机能的变化特征,为正确掌握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提供重要保障,为教练员合理的制订调整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河北赛艇队优秀男运动员4名,年龄23.5±3.32岁,身高192.7±2.25cm,体重84.9±4.42kg,这四名运动员为河北赛艇队四人项目成员,在全国性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2.研究方法。
(1)训练安排。第一周期:大运动负荷训练前的准备期,测定此阶段的生化指标,作为基础值;第二周期:5周,专项训练为主;第三周期:4周,次大运动强度为主;第四周期:4周,大运动强度训练为主。其中每周期最后一周为调整训练周。
(2)指标的测定。每周休息日清晨安静空腹状态采集肘部静脉血,高铁氰化钾法测定血红蛋白,酶动力学法测定血尿素,酶偶联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各指标采用雷杜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
(3)多级有氧能力测试。多级有氧能力测试采用美国产CONCEPT-Ⅱ风轮式赛艇项目专用测功仪,Polar心率表,美国金泉公司生产的YSI-1500台式乳酸分析仪。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情况,我们设计了五级有氧能力测试的方法,初始功率为200W,逐级增加30W,基数为5×1000米,每级间歇1min,Polar表测定运动即刻的心率,并采集耳血测定乳酸值。
3.数据处理。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处理,各指标数值均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与分析
1.血红蛋白指标。在训练期间运动员血红蛋白平均值呈下降趋势,其中第四周期下降最为明显,与第一周期的平均值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1略)。
注:数据均为每周休息日测得,第一周期数据为基础值,下表同;其中*为与第一周期相比P<0.05。
2.血尿素指标。随着训练负荷的逐渐增加运动员血尿素平均值出现变化:第一周期正常,第二周期升高,第三周期继续升高,第四周期下降到低于第二周期的值,但与第一周期的基础值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略)。
3.血清肌酸激酶指标。血清肌酸激酶测试平均值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第二周期的血清Ck值与第一周期相比是下降的,第三周期与第二周期相比血清CK值虽有所升高但变化不大,且低于第一周期的值,这可能与我们所选择的测试时间有关系,本研究开始前不久该队刚刚参加完一项全国性重要比赛,说明该比赛的运动刺激对运动员的影响很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并开始新的训练后机体仍处在恢复过程中。在大幅度提高训练强度的第四周期血清CK值急剧升高,与第一周期相比P<0.01,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表3略)
*与第一周期相比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三、分析讨论
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b)测试是目前运动队最成熟和常用的生化指标,它能反映出运动员的营养、机能水平、对训练负荷的适应以及训练效果等情况。Hb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尤其是耐力性运动项目。赛艇属于水上周期性有氧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Hb含量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耐力水平的高低,影响运动成绩[1]。冯连世等认为运动员的Hb值基本处在我国一般普通人群Hb含量的范围,即男子120-160g/L,女子110-150g/L[2]。有研究表明最适宜运动员发挥最大有氧能力的血红蛋白值女子为140g/L左右,男子为160g/L左右[3]。运动负荷对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在大负荷训练初期血红蛋白值降低,而随着机能的改善和对负荷的适应血红蛋白又会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4名运动员训练期间,Hb值保持在122-176g/L的范围,有运动性贫血现象出现,经过调整能恢复正常。训练负荷对运动员Hb值有影响:第一周期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第二、三周期血红蛋白值无明显变化,说明适应运动负荷;第四周期与第一周期相比有显著性降低,说明大强度训练对机体刺激大,机能状态下降,应进行阶段性的调整。
2.血尿素。尿素是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含氮化合物分解代谢的产物。血液和尿液中尿素氮的含量除与膳食、温度有关外,长时间大强度训练也会造成其含量升高,因此尿素可以用于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况以及训练量的大小。我国普通人血尿素正常范围为1.7-7.0mmol/L,运动员血尿素因运动项目不同有较大的差异,但一般不超过临床正常值的上限8.3mmol/L。有研究表明机体对负荷适应性越差运动生成的尿素越多[4]。还有研究认为,运动员对训练负荷反应的个体差异是影响尿素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使在同样的负荷下,运动员的血尿素浓度差异也很大[5]。
本研究结果表明,4名运动员血尿素值绝大部分处在正常范围,表明运动员适应运动负荷,机能状态良好。4名运动员参加的是多人项目,训练负荷相同,监测过程中发现,4人血尿素的浓度差异很大,最高值可达9.84mmol/L。因此,应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整训练,在保证训练量的前提下,使身体机能保持在最佳状态。
3.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是骨骼肌细胞中能量代谢的重要酶之一。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提高肌酸激酶的活性。高密度大强度的力量训练对血清肌酸激酶的影响更为显著[6]。因此,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变化可作为评定肌肉承受刺激和骨骼肌微细损伤及其适应与恢复的敏感的生化指标[2]。本研究中4名男运动员血清CK平均值为305.36±235.77U/L,其中最大值为1379.56U/L,最小值为42.61U/L。4名运动员最高值均出现在第四周期。比较测试结果,第二、三周期与第一周期相比血清CK呈下降趋势,说明运动员机体尚未完全恢复,但是变化不显著表明对训练负荷基本适应;第四周期则有非常显著性的变化,表明大强度训练对骨骼肌的刺激大,如果此时参加大型比赛应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整训练,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4.结论和建议。(1)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等指标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备战期间的训练特点,可以客观的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科学指导训练。(2)多次的多级负荷测试比较,能够客观的反映运动训练效果,科学的预测运动成绩。(3)该队训练计划安排合理,运动员能够很好的完成训练计划,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为今后制订训练计划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今后备战大型比赛提供了训练参考。(4)心率、血乳酸值均能作为监控训练强度检测训练效果的指标,但是心率的影响因素较多不能直接反应训练效果,而乳酸是更准确更有效的指标。
参考文献:
[1]杜忠林.优秀赛艇运动员血色素的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20(2):22~23.
[2]冯连世,李开刚.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与应用[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王清.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论断和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袁艳,陈栋.冬训期赛艇运动员若干生化和免疫指标的观察与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2):137~139.
[5]范家成,顾军等.血尿素指标用于运动员机能评定的方法学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455~456.
[6]杜忠林.国家赛艇队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1):76~79.
[7]杜忠林.无氧阈在赛艇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3,12,(4):37~43.
[8]杜忠林,等.赛艇项目三级负荷测试方法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7,3:35-41.
关键词:赛艇;运动员;生化指标;多级负荷测试
现代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要求在训练中不再是简单的“三从一大”的理念,而是“训科一体化”。本研究通过跟踪监测河北赛艇队多人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的血红蛋白、血尿素以及血清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初步探讨多人项目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身体机能的变化特征,为正确掌握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提供重要保障,为教练员合理的制订调整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河北赛艇队优秀男运动员4名,年龄23.5±3.32岁,身高192.7±2.25cm,体重84.9±4.42kg,这四名运动员为河北赛艇队四人项目成员,在全国性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2.研究方法。
(1)训练安排。第一周期:大运动负荷训练前的准备期,测定此阶段的生化指标,作为基础值;第二周期:5周,专项训练为主;第三周期:4周,次大运动强度为主;第四周期:4周,大运动强度训练为主。其中每周期最后一周为调整训练周。
(2)指标的测定。每周休息日清晨安静空腹状态采集肘部静脉血,高铁氰化钾法测定血红蛋白,酶动力学法测定血尿素,酶偶联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各指标采用雷杜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
(3)多级有氧能力测试。多级有氧能力测试采用美国产CONCEPT-Ⅱ风轮式赛艇项目专用测功仪,Polar心率表,美国金泉公司生产的YSI-1500台式乳酸分析仪。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情况,我们设计了五级有氧能力测试的方法,初始功率为200W,逐级增加30W,基数为5×1000米,每级间歇1min,Polar表测定运动即刻的心率,并采集耳血测定乳酸值。
3.数据处理。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处理,各指标数值均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与分析
1.血红蛋白指标。在训练期间运动员血红蛋白平均值呈下降趋势,其中第四周期下降最为明显,与第一周期的平均值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1略)。
注:数据均为每周休息日测得,第一周期数据为基础值,下表同;其中*为与第一周期相比P<0.05。
2.血尿素指标。随着训练负荷的逐渐增加运动员血尿素平均值出现变化:第一周期正常,第二周期升高,第三周期继续升高,第四周期下降到低于第二周期的值,但与第一周期的基础值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略)。
3.血清肌酸激酶指标。血清肌酸激酶测试平均值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第二周期的血清Ck值与第一周期相比是下降的,第三周期与第二周期相比血清CK值虽有所升高但变化不大,且低于第一周期的值,这可能与我们所选择的测试时间有关系,本研究开始前不久该队刚刚参加完一项全国性重要比赛,说明该比赛的运动刺激对运动员的影响很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并开始新的训练后机体仍处在恢复过程中。在大幅度提高训练强度的第四周期血清CK值急剧升高,与第一周期相比P<0.01,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表3略)
*与第一周期相比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三、分析讨论
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b)测试是目前运动队最成熟和常用的生化指标,它能反映出运动员的营养、机能水平、对训练负荷的适应以及训练效果等情况。Hb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尤其是耐力性运动项目。赛艇属于水上周期性有氧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Hb含量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耐力水平的高低,影响运动成绩[1]。冯连世等认为运动员的Hb值基本处在我国一般普通人群Hb含量的范围,即男子120-160g/L,女子110-150g/L[2]。有研究表明最适宜运动员发挥最大有氧能力的血红蛋白值女子为140g/L左右,男子为160g/L左右[3]。运动负荷对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在大负荷训练初期血红蛋白值降低,而随着机能的改善和对负荷的适应血红蛋白又会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4名运动员训练期间,Hb值保持在122-176g/L的范围,有运动性贫血现象出现,经过调整能恢复正常。训练负荷对运动员Hb值有影响:第一周期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第二、三周期血红蛋白值无明显变化,说明适应运动负荷;第四周期与第一周期相比有显著性降低,说明大强度训练对机体刺激大,机能状态下降,应进行阶段性的调整。
2.血尿素。尿素是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含氮化合物分解代谢的产物。血液和尿液中尿素氮的含量除与膳食、温度有关外,长时间大强度训练也会造成其含量升高,因此尿素可以用于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况以及训练量的大小。我国普通人血尿素正常范围为1.7-7.0mmol/L,运动员血尿素因运动项目不同有较大的差异,但一般不超过临床正常值的上限8.3mmol/L。有研究表明机体对负荷适应性越差运动生成的尿素越多[4]。还有研究认为,运动员对训练负荷反应的个体差异是影响尿素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使在同样的负荷下,运动员的血尿素浓度差异也很大[5]。
本研究结果表明,4名运动员血尿素值绝大部分处在正常范围,表明运动员适应运动负荷,机能状态良好。4名运动员参加的是多人项目,训练负荷相同,监测过程中发现,4人血尿素的浓度差异很大,最高值可达9.84mmol/L。因此,应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整训练,在保证训练量的前提下,使身体机能保持在最佳状态。
3.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是骨骼肌细胞中能量代谢的重要酶之一。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提高肌酸激酶的活性。高密度大强度的力量训练对血清肌酸激酶的影响更为显著[6]。因此,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变化可作为评定肌肉承受刺激和骨骼肌微细损伤及其适应与恢复的敏感的生化指标[2]。本研究中4名男运动员血清CK平均值为305.36±235.77U/L,其中最大值为1379.56U/L,最小值为42.61U/L。4名运动员最高值均出现在第四周期。比较测试结果,第二、三周期与第一周期相比血清CK呈下降趋势,说明运动员机体尚未完全恢复,但是变化不显著表明对训练负荷基本适应;第四周期则有非常显著性的变化,表明大强度训练对骨骼肌的刺激大,如果此时参加大型比赛应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整训练,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4.结论和建议。(1)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等指标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备战期间的训练特点,可以客观的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科学指导训练。(2)多次的多级负荷测试比较,能够客观的反映运动训练效果,科学的预测运动成绩。(3)该队训练计划安排合理,运动员能够很好的完成训练计划,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为今后制订训练计划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今后备战大型比赛提供了训练参考。(4)心率、血乳酸值均能作为监控训练强度检测训练效果的指标,但是心率的影响因素较多不能直接反应训练效果,而乳酸是更准确更有效的指标。
参考文献:
[1]杜忠林.优秀赛艇运动员血色素的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20(2):22~23.
[2]冯连世,李开刚.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与应用[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王清.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论断和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袁艳,陈栋.冬训期赛艇运动员若干生化和免疫指标的观察与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2):137~139.
[5]范家成,顾军等.血尿素指标用于运动员机能评定的方法学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455~456.
[6]杜忠林.国家赛艇队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1):76~79.
[7]杜忠林.无氧阈在赛艇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3,12,(4):37~43.
[8]杜忠林,等.赛艇项目三级负荷测试方法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7,3: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