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育钧记者出身,担任过人民日报社副总编兼秘书长。由国家级大报副总编的岗位进入商界领导岗位,这在我国还是不多见的。采访保育钧,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感觉到他骨子里透着蒙古人的豪爽。多年来,他从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潜心研究民营经济,为民营经济的发展鼓与呼,被民营企业家称为知心朋友。
民营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财经界》:近来国家把民营经济放右新的历史地位民营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您谈谈民营经济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保育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体制。民营经济主要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它在我国经济体制占重要地位,它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民营经济还能培养和造就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经营和管理人才。近年来民营经济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仍然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暴露了在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风险防控创新等方面的不足,需要加快自身的改革创新。
《财经界》:请您谈谈2005年“非公36条”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到了哪些竹用——2010年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保育钧:2005年2月25日,新华社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因文件内容共36条,这份文件通常被简称为“非公经济36条”。应该说,国家出台“非公36条”,是为了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实实在在的好消息!但贯彻落实得并不理想。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十一五”期间,全国私营企业从2005年的471.95万户增加到7892041万户(2010年6月数,下同),投资者人数从1109万多人增加到1675万余人,从业人员由5824万余人增加到8895万人,注册资金从6.13万亿增加到16.52万亿元,四大指标都有明显增长。但仔细分析,这五年民营企业增速呈马鞍型下滑趋势,2006、2007、2008三年增速下降,2009年增幅稍有上升。这说明,2005年出台的鼓励民间资本的“非公36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并没有得到认真的落实。
2010年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是对“非公36条”的进一步完善,用意很好,很受欢迎,但能否真正落实,还要作艰苦的努力。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相关部门的落实措施。
保育钧:在过去两年里,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和国际金融风暴冲击,中国民营经济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
一、民企分化加剧,据2010年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2008年全国私营企业中有22.5%的企业减少了投资,49.2%的企业持平,仅有28.3%的企业增加了投资。2009年增加投资的企业占了33.5%,投资持平的占45.2%,投资减少的占21.3%。这两组数据表明,尽管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遇到了经营上的困难,减少了投资和维持了原有的投资水平,但毕竟有1/3的民营企业在困境中逆势而上,表现了较强的竞争能力。逆势而上的民企有以下几个特点:规模比较大,所有者权益一般都在5000万元以上;成立时间比较早,一般都是2005年以前设立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增速最为明显改制而来的企业居多数。它们的特点是软硬实力比较强。
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生新的变化。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山东继续稳步发展。江苏省在过去两年中新增民企30多万户,总数接近100万,占全国民企总数的1/8。中西部地区有1/3的省区,如云南、西藏、广西、内蒙古、陕西、甘肃等省区的民企数量增幅在60%以上;天津、河北、福建、安徽、内蒙古、贵州、陕西等地民企数量增加,投资增多,但有的地方就业人数下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河北、宁夏和天津市。河北民企从业人数这两年下降24%,宁夏下降12%,天津下降10%。其原因,主要是钢铁、建材等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缘故。
三、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在第二产业保持稳健增速的同时,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增幅明显加大,国际金融危机对制造业冲击最大最直接,但由于相关民企适时釆取应对措施,总体上没有出现滑坡,相反,投资者人数还增加了18.4%,雇工人数增加了7.3%,注册资金增加了21%。与此同时,第一产业投资增幅达到30.3%,企业户数增加19.4,投资者人数增加11.5,雇工人数增长14.9。尽管金融改革步履艰难,但民企还是增加对金融服务业的投资。2009年6月,投资于金融服务业的人数增长24.6%,企业数达到26525家,注册资金增幅68.5%,绝对数达到4800亿元,投资于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人数增加了24.8%,资金增加18.1%。投资于科研、技术服务的人数增加了33.6%。投资于租赁和商业服务的人数虽然只增加了10.7%,但资金增加了45.9%。投资于交通运输、仓储业的人数虽然只增加了4.7%,但资金增加了27.4%。投资于批发零售的人数增加了14.2,资金增加26%。近两年投资于卫生、教育、社会福利事业的民间资本不增反降。投资人数下降8.5%,2010年6月底,全国这类企业仅存10622户,从业人数不到13万人。这表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严重滞后,“新36条”在这些领域基本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四、民企员21121资呈连续下降趋势。2008年,全国私企雇工平均工资17017元,比2007年的18412元下降1395元,降幅达7.5%;2009年,仅有16645元,同比下降372元,降幅2.2。其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数占36%,月收入在1200左右的占50%左右。这表明,我国私营企业员工为国际金融危机付出丫极大代价,如何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是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大课题。
民曹经济发展需要打破各种垄断
保育钧: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配置资源,是平等竞争,这就需要打破各种垄断,实现各种经济主体自由平等的竞争。但实际上,现在各级政府掌握着许多宝贵资源,在不少领域还是权力在配置重要资源。如果公平公开竞争,优胜劣汰,民营企业没有意见。问题是潜规则盛行,正派的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需要的资源。因此,政府要改革,政府不能成为利益主体,而应该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政府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真正落实“新36条”,放手让 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新36条”要求国有经济为民营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说的就是要打破垄断,破除“玻璃门”、“弹簧门”。在一些领域,民营经济面前还有一些看得见却进不去的“玻璃门”,或进去了又不得不在非市场因素干扰下被迫退出的“弹簧门”。所谓玻璃门,就是“看得到,进不去”。一些民营企业,虽然具备了进入垄断行业的条件丁,也了解游戏规则了,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不可操作性,就是进不去。“弹簧门”现象也类似,“进去了又弹回来”。有些垄断行业,如石油、民航、煤炭,也曾经有民间资本进入的案例,可面对种种无形的限制,都活不好,最后还是干不下去,退出了。只有真正落实“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才可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融资难,税负重,权益受侵犯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大难题
保育钧:融资难一直制约着民营企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依靠国有大中型银行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绝大多数是国有银行,它们本来就不是为民营企业而设立的,它们的服务对象是国有大中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必须有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的金融体系。现在,企业主体多元化了,但金融体制基本上还是“一元化”的,这是个大矛盾。解决的办法,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种所有制的、多种经营形式的、结构合理的金融体系,“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推动有条件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这些都是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有效的途径。
保育钧:制约民企发展的另一大难题就是税负过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要缴17%的增值税、5.5%的营业税、25%的企业所得税,企业主还要交20%以上的个人所得税,再加上其他各种收费罚款,多数企业不堪重负。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是有照顾的。发达国家实行的都是鼓励创业、投资和生产的税收体制,而中国目前的税收制度客观上具有抑制创业、投资和生产的作用。近几年,从中央到民间一直呼吁结构性减税,现在看来,结构性减税似乎只在国企那里实现了,民企的征税有增无减。
保育钧:现在有一种新的情况值得重视。据我了解,现在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往往是地方政府权力部门的实权人物。他们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民营企业上告无门,“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法根本实施不了。不少民营企业对这些侵权行为时敢怒而不敢言。长此下去,十分危险。
民营企业往往不能以平等市场主体的身份开展经营活动,在与政府权力部门打交道时,同与国企和外企相比显然处于弱势。常有一些部门借矛盾和冲突牺牲民营企业的利益以求所谓一时安稳。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在转变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等行政服务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民营企业再投资的动力受到制约。
民营企业在创新转型中谋发展
保育钧:在未来一年,中国经济不仅要战胜通胀压力,而且要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1年面临的最大压力主要是金融。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又缺资金;人民币面临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尴尬境地;政府“4万亿”项目资金缺口很大,地方政府显性和隐形债务包袱沉重;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空间也不是很大,唯一可取之策,就是切切实实贯彻新36条,真心实意鼓励并引导民间投资。
2011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契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业大有可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将由“世界工厂”转为“世界市场”。民营企业如果认清这个大势,及早转型投资第三产业,不仅避开了与垄断性国企的竞争,而且可以率先占领服务业市场,容易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民间资本另一个好去处是投资特色农业、绿色产品。山林是一座生物宝库。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民可以放心发展林木业,城镇化建设正需要林牧业支持。民间资本参股、控股林业专业产是明智之举。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建设、铁路和公路建设的投资大幅增长。民营企业虽不可能直接投资这些领域,但靠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可以为其配套。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民企可以间接参与,就是通过某些单项技术、单项专利、单项零部件、单项材料的优势,为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配套服务,或当某些项目材料、某些劳务外的供应商。民营企业中的各种发明创造不胜枚举,所缺的是适当的组织或必要的审核评估。如果有一批有识之士加以组织,充当这些发明创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媒介,民营企业是可以分享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丰盛的蛋糕的。
“十二五”规划要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就意味着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要占到GDP的5%以上。说明文化产业发展空间特别巨大,民间投资机会很多。但是要划清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界限,民间资本不要误人公益性文化事业,而要专注于经营性文化事业。
民营经济还应该实施走出去战略。民营经济走出去投资可以避免许多政治纠葛,可以提高投资效率,可以避免资产流失。如果外汇管理体制做适当改革,做到藏汇于民,同时打破由几家寡头垄断进口战略性资源的束缚,放手让民间资本走出去,完全可以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民营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财经界》:近来国家把民营经济放右新的历史地位民营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您谈谈民营经济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保育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体制。民营经济主要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它在我国经济体制占重要地位,它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民营经济还能培养和造就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经营和管理人才。近年来民营经济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仍然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暴露了在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风险防控创新等方面的不足,需要加快自身的改革创新。
《财经界》:请您谈谈2005年“非公36条”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到了哪些竹用——2010年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保育钧:2005年2月25日,新华社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因文件内容共36条,这份文件通常被简称为“非公经济36条”。应该说,国家出台“非公36条”,是为了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实实在在的好消息!但贯彻落实得并不理想。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十一五”期间,全国私营企业从2005年的471.95万户增加到7892041万户(2010年6月数,下同),投资者人数从1109万多人增加到1675万余人,从业人员由5824万余人增加到8895万人,注册资金从6.13万亿增加到16.52万亿元,四大指标都有明显增长。但仔细分析,这五年民营企业增速呈马鞍型下滑趋势,2006、2007、2008三年增速下降,2009年增幅稍有上升。这说明,2005年出台的鼓励民间资本的“非公36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并没有得到认真的落实。
2010年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是对“非公36条”的进一步完善,用意很好,很受欢迎,但能否真正落实,还要作艰苦的努力。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相关部门的落实措施。
保育钧:在过去两年里,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和国际金融风暴冲击,中国民营经济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
一、民企分化加剧,据2010年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2008年全国私营企业中有22.5%的企业减少了投资,49.2%的企业持平,仅有28.3%的企业增加了投资。2009年增加投资的企业占了33.5%,投资持平的占45.2%,投资减少的占21.3%。这两组数据表明,尽管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遇到了经营上的困难,减少了投资和维持了原有的投资水平,但毕竟有1/3的民营企业在困境中逆势而上,表现了较强的竞争能力。逆势而上的民企有以下几个特点:规模比较大,所有者权益一般都在5000万元以上;成立时间比较早,一般都是2005年以前设立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增速最为明显改制而来的企业居多数。它们的特点是软硬实力比较强。
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生新的变化。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山东继续稳步发展。江苏省在过去两年中新增民企30多万户,总数接近100万,占全国民企总数的1/8。中西部地区有1/3的省区,如云南、西藏、广西、内蒙古、陕西、甘肃等省区的民企数量增幅在60%以上;天津、河北、福建、安徽、内蒙古、贵州、陕西等地民企数量增加,投资增多,但有的地方就业人数下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河北、宁夏和天津市。河北民企从业人数这两年下降24%,宁夏下降12%,天津下降10%。其原因,主要是钢铁、建材等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缘故。
三、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在第二产业保持稳健增速的同时,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增幅明显加大,国际金融危机对制造业冲击最大最直接,但由于相关民企适时釆取应对措施,总体上没有出现滑坡,相反,投资者人数还增加了18.4%,雇工人数增加了7.3%,注册资金增加了21%。与此同时,第一产业投资增幅达到30.3%,企业户数增加19.4,投资者人数增加11.5,雇工人数增长14.9。尽管金融改革步履艰难,但民企还是增加对金融服务业的投资。2009年6月,投资于金融服务业的人数增长24.6%,企业数达到26525家,注册资金增幅68.5%,绝对数达到4800亿元,投资于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人数增加了24.8%,资金增加18.1%。投资于科研、技术服务的人数增加了33.6%。投资于租赁和商业服务的人数虽然只增加了10.7%,但资金增加了45.9%。投资于交通运输、仓储业的人数虽然只增加了4.7%,但资金增加了27.4%。投资于批发零售的人数增加了14.2,资金增加26%。近两年投资于卫生、教育、社会福利事业的民间资本不增反降。投资人数下降8.5%,2010年6月底,全国这类企业仅存10622户,从业人数不到13万人。这表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严重滞后,“新36条”在这些领域基本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四、民企员21121资呈连续下降趋势。2008年,全国私企雇工平均工资17017元,比2007年的18412元下降1395元,降幅达7.5%;2009年,仅有16645元,同比下降372元,降幅2.2。其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数占36%,月收入在1200左右的占50%左右。这表明,我国私营企业员工为国际金融危机付出丫极大代价,如何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是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大课题。
民曹经济发展需要打破各种垄断
保育钧: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配置资源,是平等竞争,这就需要打破各种垄断,实现各种经济主体自由平等的竞争。但实际上,现在各级政府掌握着许多宝贵资源,在不少领域还是权力在配置重要资源。如果公平公开竞争,优胜劣汰,民营企业没有意见。问题是潜规则盛行,正派的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需要的资源。因此,政府要改革,政府不能成为利益主体,而应该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政府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真正落实“新36条”,放手让 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新36条”要求国有经济为民营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说的就是要打破垄断,破除“玻璃门”、“弹簧门”。在一些领域,民营经济面前还有一些看得见却进不去的“玻璃门”,或进去了又不得不在非市场因素干扰下被迫退出的“弹簧门”。所谓玻璃门,就是“看得到,进不去”。一些民营企业,虽然具备了进入垄断行业的条件丁,也了解游戏规则了,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不可操作性,就是进不去。“弹簧门”现象也类似,“进去了又弹回来”。有些垄断行业,如石油、民航、煤炭,也曾经有民间资本进入的案例,可面对种种无形的限制,都活不好,最后还是干不下去,退出了。只有真正落实“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才可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融资难,税负重,权益受侵犯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大难题
保育钧:融资难一直制约着民营企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依靠国有大中型银行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绝大多数是国有银行,它们本来就不是为民营企业而设立的,它们的服务对象是国有大中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必须有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的金融体系。现在,企业主体多元化了,但金融体制基本上还是“一元化”的,这是个大矛盾。解决的办法,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种所有制的、多种经营形式的、结构合理的金融体系,“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推动有条件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这些都是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有效的途径。
保育钧:制约民企发展的另一大难题就是税负过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要缴17%的增值税、5.5%的营业税、25%的企业所得税,企业主还要交20%以上的个人所得税,再加上其他各种收费罚款,多数企业不堪重负。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是有照顾的。发达国家实行的都是鼓励创业、投资和生产的税收体制,而中国目前的税收制度客观上具有抑制创业、投资和生产的作用。近几年,从中央到民间一直呼吁结构性减税,现在看来,结构性减税似乎只在国企那里实现了,民企的征税有增无减。
保育钧:现在有一种新的情况值得重视。据我了解,现在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往往是地方政府权力部门的实权人物。他们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民营企业上告无门,“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法根本实施不了。不少民营企业对这些侵权行为时敢怒而不敢言。长此下去,十分危险。
民营企业往往不能以平等市场主体的身份开展经营活动,在与政府权力部门打交道时,同与国企和外企相比显然处于弱势。常有一些部门借矛盾和冲突牺牲民营企业的利益以求所谓一时安稳。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在转变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等行政服务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民营企业再投资的动力受到制约。
民营企业在创新转型中谋发展
保育钧:在未来一年,中国经济不仅要战胜通胀压力,而且要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1年面临的最大压力主要是金融。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又缺资金;人民币面临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尴尬境地;政府“4万亿”项目资金缺口很大,地方政府显性和隐形债务包袱沉重;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空间也不是很大,唯一可取之策,就是切切实实贯彻新36条,真心实意鼓励并引导民间投资。
2011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契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业大有可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将由“世界工厂”转为“世界市场”。民营企业如果认清这个大势,及早转型投资第三产业,不仅避开了与垄断性国企的竞争,而且可以率先占领服务业市场,容易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民间资本另一个好去处是投资特色农业、绿色产品。山林是一座生物宝库。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民可以放心发展林木业,城镇化建设正需要林牧业支持。民间资本参股、控股林业专业产是明智之举。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建设、铁路和公路建设的投资大幅增长。民营企业虽不可能直接投资这些领域,但靠专业化分工的优势可以为其配套。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民企可以间接参与,就是通过某些单项技术、单项专利、单项零部件、单项材料的优势,为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配套服务,或当某些项目材料、某些劳务外的供应商。民营企业中的各种发明创造不胜枚举,所缺的是适当的组织或必要的审核评估。如果有一批有识之士加以组织,充当这些发明创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媒介,民营企业是可以分享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丰盛的蛋糕的。
“十二五”规划要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就意味着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要占到GDP的5%以上。说明文化产业发展空间特别巨大,民间投资机会很多。但是要划清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界限,民间资本不要误人公益性文化事业,而要专注于经营性文化事业。
民营经济还应该实施走出去战略。民营经济走出去投资可以避免许多政治纠葛,可以提高投资效率,可以避免资产流失。如果外汇管理体制做适当改革,做到藏汇于民,同时打破由几家寡头垄断进口战略性资源的束缚,放手让民间资本走出去,完全可以开辟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