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新形势下对高职高专人才的定位是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对高职高专人才的定位较少有理论支持,制定模式也不一。我校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对人才定位依据、思路进行了研究、分析与总结后,制定了一套较科学的高职高专人才定位的方案,该方案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职高专 人才定位 探索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简称高职高专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对其培养的人才进行准确定位,人才定位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只有弄清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才能确保高职高专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一、人才定位依据
人才的定位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教育指导方针,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年1月17日)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见,对人才的界定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2年2月10日)中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技能型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可见,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11月16日)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进一步确定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目标为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几份教育文件的提法有所不同,致使目前各高职高专所制定的人才定位也有所不同。技术应用教学型高职高专仍然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技能教学型高职高专则以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为目标,总的趋势由技术应用教学型高职高专向技能教学型高职高专过渡。这一趋势既符合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方针的转变,也反映了高职高专发展的规律。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推出的“国际教育分类”,将高等教育阶段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进入需要高技术要求专门化”的普通高等教育,称之为 5A教育;而将面向“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即“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高等职业教育,称之为5B教育。”从“标准分类”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属于5B教育。如果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定位与大学没有区别,那就意味着5A教育类的学术性大学可以替代高职高专院校。换句话说,如果普通高等教育可以取而代之,则高职高专教育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因此,只有清醒地把握自己的类型定位,使高职高专教育在系统特征上成为无法替代的教育类型,高职高专教育才能够生存。综上所述,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我们建议依据与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趋势和规律相符合的教育部新文件来定位人才目标。同时,在具体的制定人才培养规格方面,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通过创新实现结构的方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人才定位思路
根据高职高专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律,在具体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时,必须理顺思路,把握方向。
1.特色性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有统一要求,如在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规定的导向性方面和作为高职高专教育职业性的一般特征方面,以及在同一类型或同一层次人才的基本规格方面,教育行政部门有统一要求、有基本质量水平规定,这就是前面所论述的制定依据,也是完全必要的。但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必须以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符合教育规律为准则,强调因地制宜,与学校办学条件相适应。只有这样高职高专学校和专业才能办出特色。
2.动态性
无论把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制定作为一项工作还是把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本身作为一个系统,它都应当是开放的、动态的,与外部保持密切联系和信息交流。第一,须根据教育指导方针、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产业结构、职业岗位的发展、变化,相应作出调整;第二,高职高专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接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检验。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不仅是学校的事、教育部门的事,而且应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培养对象以及产业、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工学结合,工学结合不仅是教学过程要求,如把某种职业证书、资格证书作为培养目标、规格之一,因此,它既是学校培养目标,也是社会职业资格。
根据上述两点要求,明确制定思路: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规定为指导,以就业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开放、动态的专业社会需求调研体系,保证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真实性和前瞻性,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群为依据,结合学校师资队伍现状、实验、实习条件和就业渠道等办学条件,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确定职业技能培养的岗位定位。
三、人才定位方案及其应用
1.定位方案
我校(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机电工程系以“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为契机,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出一套较科学的高职高专人才定位方案,以下是方案模型:
首先,对高职高专的专业人才需求进行社会调查,具体体现为:通过走访相关企业、发放“人才需求调查表”、网络用人信息调查等手段了解企业的用人信息和岗位需求信息;通过收集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分析报告掌握未来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通过向本校往届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发放“毕业生调查表”和网上毕业生调查,了解专业人才定位与培养的不足。借鉴我校已成功应用多年的北美CBE/ DACUM职业教育模式,成立行业专家顾问委员会,并定期召开顾问委员会,制定专业相关岗位的职责/任务表(DACUM),准确掌握专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状况和每个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然后,在国家教育部教育政策方针的指导下,根据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和学校的教育软硬件条件,召开专业研讨会,科学合理的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规格。当国家教育部的教育方针、社会需求改变的,该方案也随着进行动态的改变,从而保证却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与时俱进性,保证了所培养的人才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2.应用
根据该方案,我校机电工程系制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定位如下:
按照教育部确定的高职高专办学定位标准,依据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市场调研和顾问委员会提供的专业岗位群信息和知识结构信息,确定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机械、电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及系统的应用生产、调试、维修、管理、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门人才。
通过对各企事业单位调研资料的汇总,细化人才目标确定人才规格为:知识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本专业必需的机械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系统实践等能力;掌握本专业较强的职业技能,能解决本专业领域中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生产、技术、现场管理等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先进技术的应用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英语水平。能力结构上,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级操作技能;具有电器设备安装与维修中级技能;具有机电产品一般零部件的设计能力,能检测、分析处理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并且具有相关设备改造的初步能力;具有可编程控制、电气控制、计算机绘图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和从事生产组织,设备、技术、经济管理的能力;具有专业生产技术及组织协调能力;获取计算机一级等级证书;英语三级等级证书;劳动部颁发的电切削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或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资格证书(至少四选一);或机械加工中级工、数控加工中级操作工和数控工艺员证书。素质结构上,具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精神、创业立业能力;具有机械电子产品生产与运用整体控制意识,各部门间协调合作能力;具有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
3.应用成效
通过几年的实践,该专业的毕业生因在目标及规格上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深受社会欢迎,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喜爱。近几年均有不少合资企业来校选拔人才。这几年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评价非常好,这就有效的论证了我们所建立的人才定位方案。此外,前年,我们将该方案在机电工程系的其他专业也进行了推广实施,该方案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与支持,数控专业继机电一体化专业后成为浙江坎门机床厂的“订单式”合作培养专业,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训协议。从推广的效果来看,由于有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参与培养,学生基本能达到企业所要求的“零距离”上岗,用人单位也比较满意,总的来说,成绩是可喜的。总之,从应用和推广的效果来看,我们所制定的人才定位方案,既考虑了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规律,也满足社会、产业、企业的要求,是可行的、实效的。
四、总结
本文对高职高专人才定位进行了探索,对制定依据和思路进行了阐述,在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定位方案,所建立的方案既体现了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指导方针,又建立了全面动态的专业社会需求调研体系,保证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的真实性和前瞻性,进而实现了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准确定位,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对方案的应用及该方案在其他专业的推广所取得的成效作进一步印证了该定位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R].教育研究报告书,2000-1-17.
[2]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R].教育研究报告书,2002-2-10.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教育研究报告书,2006-11-16.
[4]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研究结题报告书[R].教育研究报告书,2004.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高职高专 人才定位 探索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简称高职高专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对其培养的人才进行准确定位,人才定位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只有弄清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才能确保高职高专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一、人才定位依据
人才的定位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教育指导方针,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年1月17日)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见,对人才的界定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2年2月10日)中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技能型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可见,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11月16日)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进一步确定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目标为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几份教育文件的提法有所不同,致使目前各高职高专所制定的人才定位也有所不同。技术应用教学型高职高专仍然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技能教学型高职高专则以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为目标,总的趋势由技术应用教学型高职高专向技能教学型高职高专过渡。这一趋势既符合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方针的转变,也反映了高职高专发展的规律。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推出的“国际教育分类”,将高等教育阶段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进入需要高技术要求专门化”的普通高等教育,称之为 5A教育;而将面向“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即“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高等职业教育,称之为5B教育。”从“标准分类”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属于5B教育。如果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定位与大学没有区别,那就意味着5A教育类的学术性大学可以替代高职高专院校。换句话说,如果普通高等教育可以取而代之,则高职高专教育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因此,只有清醒地把握自己的类型定位,使高职高专教育在系统特征上成为无法替代的教育类型,高职高专教育才能够生存。综上所述,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我们建议依据与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趋势和规律相符合的教育部新文件来定位人才目标。同时,在具体的制定人才培养规格方面,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通过创新实现结构的方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人才定位思路
根据高职高专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律,在具体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时,必须理顺思路,把握方向。
1.特色性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有统一要求,如在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规定的导向性方面和作为高职高专教育职业性的一般特征方面,以及在同一类型或同一层次人才的基本规格方面,教育行政部门有统一要求、有基本质量水平规定,这就是前面所论述的制定依据,也是完全必要的。但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必须以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符合教育规律为准则,强调因地制宜,与学校办学条件相适应。只有这样高职高专学校和专业才能办出特色。
2.动态性
无论把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制定作为一项工作还是把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本身作为一个系统,它都应当是开放的、动态的,与外部保持密切联系和信息交流。第一,须根据教育指导方针、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产业结构、职业岗位的发展、变化,相应作出调整;第二,高职高专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接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检验。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不仅是学校的事、教育部门的事,而且应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培养对象以及产业、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工学结合,工学结合不仅是教学过程要求,如把某种职业证书、资格证书作为培养目标、规格之一,因此,它既是学校培养目标,也是社会职业资格。
根据上述两点要求,明确制定思路: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规定为指导,以就业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开放、动态的专业社会需求调研体系,保证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真实性和前瞻性,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群为依据,结合学校师资队伍现状、实验、实习条件和就业渠道等办学条件,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确定职业技能培养的岗位定位。
三、人才定位方案及其应用
1.定位方案
我校(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机电工程系以“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为契机,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出一套较科学的高职高专人才定位方案,以下是方案模型:
首先,对高职高专的专业人才需求进行社会调查,具体体现为:通过走访相关企业、发放“人才需求调查表”、网络用人信息调查等手段了解企业的用人信息和岗位需求信息;通过收集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分析报告掌握未来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通过向本校往届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发放“毕业生调查表”和网上毕业生调查,了解专业人才定位与培养的不足。借鉴我校已成功应用多年的北美CBE/ DACUM职业教育模式,成立行业专家顾问委员会,并定期召开顾问委员会,制定专业相关岗位的职责/任务表(DACUM),准确掌握专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状况和每个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然后,在国家教育部教育政策方针的指导下,根据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和学校的教育软硬件条件,召开专业研讨会,科学合理的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规格。当国家教育部的教育方针、社会需求改变的,该方案也随着进行动态的改变,从而保证却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与时俱进性,保证了所培养的人才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2.应用
根据该方案,我校机电工程系制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定位如下:
按照教育部确定的高职高专办学定位标准,依据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市场调研和顾问委员会提供的专业岗位群信息和知识结构信息,确定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机械、电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及系统的应用生产、调试、维修、管理、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门人才。
通过对各企事业单位调研资料的汇总,细化人才目标确定人才规格为:知识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本专业必需的机械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系统实践等能力;掌握本专业较强的职业技能,能解决本专业领域中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生产、技术、现场管理等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先进技术的应用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英语水平。能力结构上,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级操作技能;具有电器设备安装与维修中级技能;具有机电产品一般零部件的设计能力,能检测、分析处理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并且具有相关设备改造的初步能力;具有可编程控制、电气控制、计算机绘图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和从事生产组织,设备、技术、经济管理的能力;具有专业生产技术及组织协调能力;获取计算机一级等级证书;英语三级等级证书;劳动部颁发的电切削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或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资格证书(至少四选一);或机械加工中级工、数控加工中级操作工和数控工艺员证书。素质结构上,具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精神、创业立业能力;具有机械电子产品生产与运用整体控制意识,各部门间协调合作能力;具有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
3.应用成效
通过几年的实践,该专业的毕业生因在目标及规格上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深受社会欢迎,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喜爱。近几年均有不少合资企业来校选拔人才。这几年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评价非常好,这就有效的论证了我们所建立的人才定位方案。此外,前年,我们将该方案在机电工程系的其他专业也进行了推广实施,该方案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与支持,数控专业继机电一体化专业后成为浙江坎门机床厂的“订单式”合作培养专业,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训协议。从推广的效果来看,由于有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参与培养,学生基本能达到企业所要求的“零距离”上岗,用人单位也比较满意,总的来说,成绩是可喜的。总之,从应用和推广的效果来看,我们所制定的人才定位方案,既考虑了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规律,也满足社会、产业、企业的要求,是可行的、实效的。
四、总结
本文对高职高专人才定位进行了探索,对制定依据和思路进行了阐述,在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定位方案,所建立的方案既体现了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指导方针,又建立了全面动态的专业社会需求调研体系,保证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的真实性和前瞻性,进而实现了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准确定位,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对方案的应用及该方案在其他专业的推广所取得的成效作进一步印证了该定位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R].教育研究报告书,2000-1-17.
[2]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R].教育研究报告书,2002-2-10.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教育研究报告书,2006-11-16.
[4]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研究结题报告书[R].教育研究报告书,2004.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