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事发后,该男子接受了警方讯问,并向當事人道歉。
“拒让座引冲突”的新闻不少,没有切实数据能证实,当今社会让座的现象比过去更少,让座的意愿更低。就个案而言,抛开之后的过激行为,男子既有使用座位的权利,自然有拒绝转让使用权的权利。从舆论反映来看,公众对其“不让座”的选择也大多给予了理解和支持,这样的趋势在最近不少类似的事件中也有体现,即所谓“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
不过,“不让座”尽管是个人权利伸张的体现,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让座作为美德的价值和必要性。恰恰相反,在公共资源紧张的形势下,对个人权利的自愿让渡,依然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
公交车和地铁一类的城市公共交通,在明显“人多座少”的大环境下,多数座位都秉承一种朴素规则,即先来后到。虽然这样的规则是多数乘客所能接受的,但并不是铁板一块。提倡给孕妇、老人等让座,并不是出于道德和身份上的特权,而是对“较弱者”的照顾和补偿。这种对礼让风气的倡导,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能因为少数个例而被抹杀。
在具体事例中,我们很难确定“疲劳”“不适”和“抱小孩”“年老力衰”之间,哪个应当具有较高的优先级。但“索座”只要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同样是个人权利,“拒让座”也不值得太过“心安理得”。无论做何选择,需要的都是换位思考,而非一味强调自身权利和他人义务。
(转自《武汉晚报》)
“拒让座引冲突”的新闻不少,没有切实数据能证实,当今社会让座的现象比过去更少,让座的意愿更低。就个案而言,抛开之后的过激行为,男子既有使用座位的权利,自然有拒绝转让使用权的权利。从舆论反映来看,公众对其“不让座”的选择也大多给予了理解和支持,这样的趋势在最近不少类似的事件中也有体现,即所谓“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
不过,“不让座”尽管是个人权利伸张的体现,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让座作为美德的价值和必要性。恰恰相反,在公共资源紧张的形势下,对个人权利的自愿让渡,依然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
公交车和地铁一类的城市公共交通,在明显“人多座少”的大环境下,多数座位都秉承一种朴素规则,即先来后到。虽然这样的规则是多数乘客所能接受的,但并不是铁板一块。提倡给孕妇、老人等让座,并不是出于道德和身份上的特权,而是对“较弱者”的照顾和补偿。这种对礼让风气的倡导,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能因为少数个例而被抹杀。
在具体事例中,我们很难确定“疲劳”“不适”和“抱小孩”“年老力衰”之间,哪个应当具有较高的优先级。但“索座”只要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同样是个人权利,“拒让座”也不值得太过“心安理得”。无论做何选择,需要的都是换位思考,而非一味强调自身权利和他人义务。
(转自《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