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一著名经济学家指出,对一个国家来说,谁拥有更多的世界性商标,谁就是未来的经济强国。——题记
驰名商标我国有多少
商标,俗称“牌子”。它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标是值钱的,尤其是一个世界级的驰名商标,它往往价值连城,超过其企业整个厂房、设备等一切不动产,商标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产品的质量、售后服务的程度、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及宣传投入的多寡。
请看在当今国际市场上雄居前列的驰名商标的价值:
“可口可乐”价值390亿美元;
“万宝路”价值387亿美元;
“百威啤酒”价值102亿美元;
“百事可乐”价值92亿美元;
“雀巢即溶咖啡”价值85亿美元;
还有奔驰、日产、松下、皮尔卡丹、高力格麦片等一大批世界著名品牌的商标,价值大都普遍高于企业的有形资产及年销售总额。由此看,驰名商标的价值是多么丰厚、多么可观!它对一个企业的兴衰、一种产品的销售是多么重要!
正如美国可口可乐的老板戏说,哪怕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公司一夜之间都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一切都荡然无存,也不可怕。只要可口可乐这块响当当的牌子不倒,我们照样东山再起,再次拥有市场。
此话虽说有点过头,但并非狂言,他一言中的地道出了商标的“含金量”。
商标的信誉是以产品质量作基础的,是在开辟市场过程中,通过消费者对不同商标的同类产品质量进行漫长的比较、筛选后才得到的。国内外不少驰名商标市场占有情况表明,这种认可和依赖程度越高,其产品对市场的占有率就越大,赢得的利润也就越高。这已在当今所有企业家和商家中形成共识,尤其引起了发达国家人士对商标的普遍关注,日本在全世界取得注册的商标最多,达200多万件;德国次之,有150万件;美国有100多万件,英国也有近100万件。
中国怎么样?这个拥有上千万家企业的泱泱大国,在国内外注册的商标总计才不过50来万件,其中在国际上获得注册的仅仅1万余件,这是多么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试想,如此局面怎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提高竞争力,占有一定的份额,创造出喜人的经济效益呢?不敌国外的同类品牌,那只能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处于劣势,屡屡吃亏。入关后,情况更为严重。
以出口服装为例,我国服装业的产量和出口量近年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但由于没有自己的驰名商标,只能处于“世界级加工基地”的地位,加工贸易在我国服装出口中占有50%以上。如广东有一家生产晚礼服的工厂,产量占世界60%以上,但是在世界各地销售时,用的都是经销商的商标,而我们的卖价只相当于他们卖价的1/10。据统计,我国近两年外销的服装每年大概有80亿件,但平均每件售价仅为5美元左右,到了外商手里却又变得身价百倍,至少每件平均卖三四十美元。这就是说,拥有众多驰名商标的国家和没有驰名商标的国家之间,明显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经济关系。
警钟,保护和创造中国品牌商标的警钟,振聋发聩地在中华大地敲响了。
洋牌子冲击中国市场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国的市场已逐渐趋向国际化。于是,一些发达国家著名企业和品牌产品大量涌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初,我国每年进口的日用消费品为20-30亿美元,到如今保守地说也有200-300亿美元。如果连同现今境内的30多万家三资企业生产的“准洋货”也包括在内,那就更多了。
洋货在我国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部分中国老百姓把能买得起用得起洋货,当作身份的显示,地位的象征,十分迷恋和崇尚进口商品。
对此,德国的《商报》在前不久的一则电讯里曾以《外国人凭借名牌又一次占领了中国市场》为题,评述了这一现象:随着中国人慢慢富裕起来,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喜欢和崇尚进口的名牌商品。他们希望使用日本富士公司和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生产的胶卷,购买普罗克特——甘布尔公司·约翰逊父子公司和友尼莱佛公司出品的洗发露、香皂、牙膏和化妆品,更渴望坐梅塞德斯——奔驰牌和宝马牌汽车……于是,国际性跨国公司和名牌生产企业便蜂拥而至,在中国抢滩登陆。在彩电市场,日本、荷兰和韩国公司生产的几种品牌彩电,几乎占据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天下,直逼得中国大陆的彩电企业频频召开峰会,不得不采取降价之策来争取市场;在洗涤、护发用品市场,属外国品牌和三资品牌的可以说不下80%;在饮料市场,人们对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品牌,早已是情有独钟。在一些大城市,这些洋牌子饮料市场占有率竟高达85%……
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建筑起阻止外国品牌产品入侵,保护民族工业发展的堤坝,但对洋货凶猛的攻势,中国企业界也真有点“无可奈何花落去”,最多只有招架之功,没有回击之力。起码目前是这样!
拿“天府可乐”来说,这一不含酒精的国货精品,过去曾在中国大地风靡一时,十分俏销,不仅是各大星级饭店的必备品,也是人民大会堂的国宴用品。几年前,该公司老总还豪情万丈,欲与洋品牌决一高低,捍卫中国的民族饮料,但如今已是“花落叶黄,风光不再”。那个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专为中国市场研制开了发浓缩饮料天与地,致使现在饭店里用的,宴会上摆的大都是他们的品牌。
对此,一位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界人士指出,现在中国的不少国有企业虽更新了设备,投入了新技术,但却忽略了适合时代的营销战略和开展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活动,没有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商标更是典型的错误。
中国名牌在合资合作中消失
在与洋牌子的战斗中,一些懦弱的企业领头人,甘愿不战而败,以种种理由纷纷搞合资合作,被“洋人”收编,不知不觉地扮演了一个“自己杀自己儿子”的可悲角色。
环视一下我国家电行业,著名冰箱制冷设备企业——扬子集团的“扬子”商标,在合资中被德国博西——西门子家用电器公司以9600万元人民币买断50年使用权,可50年后,我们的“扬子”商标也许早已被人们遗忘。在汽车行业,全国250家合资合作企业中,“桑塔纳”、“奥迪”、“夏利”等不少品牌国产率均达70%以上,但汽车仍然挂的是洋牌子。在饮料业,原来形成的“亚洲”、“崂山”和“八王寺”等八大名牌中,已有6家卖出或无偿转让自己的牌子,与国外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在洗涤业中,美国的“宝洁”、“利华”,日本的“花王”和德国“汉高”等四大公司分别与我国最大的北京“熊猫”,四川的“双猫”,广州“菊花”等企业合资生产的“飘柔”、“海飞丝”、“潘婷”、“力士”、“奥妙”等产品,几乎垄断了3/4的中国市场……
更为可气的是,一些外商在合资合作过程中,抓住地方政府和企业引资心切的机会,大肆压价收购国内名牌,据说,“金鸡”鞋油,“孔雀”电视,“洁银”牙膏,“洁花”洗发液等国内名牌的身价分别是1000万元、2500万元、1000万元、近1000万元人民币,买主占而不用,束之高阁或限量生产。同时,外商还普遍要求控股,在我国14家最大合资医药企业中,有13家是外方控股的。著名的西安“杨森”,外方控股52%;天津“中美史可”,外方控股55%,原来的国产牌子都出卖或转让了。
合资本是件好事,但有些企业置自己的品牌产品和优势项目于不顾,盲目地去换块烫眼的“合资”招牌,结果弄巧成拙。如四川“天府可乐”,在80年代俏销全国不说,还拥有会员单位100余家,其生产规模,设备和效益在中国饮料业来说占有重要地位。就是这样一个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在“合资”大潮中与其说是挡不住洋货的冲击,不如说是抵不住合资的诱惑,竟也被美国的百事可乐给收编了。
健力宝人痛心地说,前些年国内有八大饮料厂,每年都要定期开一次会,交流一下经验,而今,合资的合资,转产的转产,时光不再,筵席已散,想开个会也难找个合适的伴!
此话,是多么苦涩和悲哀呀!
外商在抢注中国商标
外商在中国境内借助“合资合作”之际,压制、侵吞我国的知名商标不说,更有一些刁钻投机的不法不义之徒,竟敢堂而皇之地在世界各地频频抢注中国的驰名商标。
有关人士透露,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250多件商标被澳大利亚商人抢注,200件商标被日本商人抢注,50多件商标被印尼人抢注,还有不少被欧盟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抢注……
请看下面一组著名商标被抢注的事例;
“红塔山”这一我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各牌香烟,东南亚市场的销售量超过“万宝路”、“三五”等世界名烟,但由于没有及时到国外注册商标,“红塔山”商标于是被菲律宾的一家公司抢先注册。
上海冠生园总厂生产的“米老鼠”奶糖年产达千吨,可是“米老鼠”名称图案商标均未及时注册,后被广州一家三资企业先行注了册后,不久便转给美国迪斯尼公司,上海冠生园只好停止使用这一老字号商标。
“鹦鹉牌”手风琴产自天津,该厂有几十年的历史,产品质量堪称一流,只可惜未及时申请注册商标,后来该品牌打入日本时,日商捷足先登,抢先注了册,致使天津“鹦鹉”在日本无地生根,最后只好飞回国土,很无奈地变成了“蜻蜓”。
钱江啤酒集团生产的中华啤酒曾委托美国一代理商在美销售,到了后来公司在美提出商标注册申请时,却从美国专利商标署获知,该商标早已被那位美国伙伴抢先注了册……
被我国消费者誉为“中国派克”的上海英雄笔,由于品质优良、价格适中而倍受中外文化人士的喜爱驼家老字号的著名商标,前些年却被尼泊尔商人抢先注册了。据说,仅此一项,“英雄”在国外一年就要损失300多万美元。
……
据悉,除了我国商标局所公布的16个国家驰名商标在国外都有不同程度被抢注之外,还有“竹叶青”、“青岛啤酒”、“五星”、“阿诗玛”、“全聚德”、“天坛”、“狗不理”等为数众多的老字号商标在国外被抢注。
此战一争,总处于被动、常遭败绩的缘何都是中国企业呢?
一位研究商标的专家向笔者道出原因:中方多看重的是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而外方却多偏爱商标这一无形资产,所以,在与精明的外商角逐中,你不吃亏才怪呢?
这里不能不提醒和忠告我们国内的企业家们,在开发某个新产品时,千万不要先生孩子再起名,甚至等孩子满地跑了,再去报户口,那就晚矣!
奋勇打好“中华商标”牌
邓小平先生曾经多次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拳头产品,创造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所以,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尤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着外国企业,外国品牌咄咄逼人的攻势,如果我们创造不出众多的叫得响的名牌,再加上保护不好我们本就不多的现有名牌,那么我们只能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永远被人欺负!因此,我们必须奋勇打好“中华商标”牌!
据说前些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家公司的总裁曾打过健力宝的主意,健力宝集团老板回答得直截了当:“合作可以,但只能把‘健力宝’商标作为生产品牌”。类似健力宝人的决择,在当今中国企业里还很多,如广州牙膏厂的黑妹,当美国的高露洁进军我国市场时,首选的合作伙伴是黑妹。面对送上门的外商,黑妹拒绝了。大白兔奶糖闻名于世,自然引来众多的垂涎者,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工业集团卡夫通食品公司,也提出了高价购买大白兔商标,同样遭到了拒绝。而且为了保护自己的商标,大白兔已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这些有远见卓识的苦苦坚守阵地的企业家们,不为眼前利益所迷惑,致力于发展自己的名牌,义无反顾地为国货精品摇旗呐喊,堪称中国的脊梁,民族的希望。他们身上的这种气节、尊严,是多么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企业家学习和记取啊!
通向品牌之路在哪里?除了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之外,创品牌还离不开依托各种媒体掀起的宣传潮。太阳神名闻遐尔,其品牌之价值早已在该公司的有形资产之上,此名气之形成电视功不可没。“新飞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种变向的巧妙的广告用语可谓妇孺皆知。所以,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公式:“品牌=产品质量+广告”。高质量的产品加上有效的宣传,产品使会很快占领市场。
当然,创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适宜的气候和环境,包括社会的、法律的、人文的各种因素和条件,譬如要有一批强大的企业,以大生产规模、高科技投入、完善的售后服务和销售网络,坚持用自己的商标去创名牌,理直气壮地对洋品牌说“不”。值得一提的是,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出入境检验疫局等有关涉外经贸管理部门,已在鼓励、支持、指导外贸出口企业积极创立出口商品商标,培植我国出口商品商标体系,并取得了可喜成效。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来重视和培植中国名牌,那么,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精品名品走出国门,冲向世界,成为国际品牌。
驰名商标我国有多少
商标,俗称“牌子”。它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标是值钱的,尤其是一个世界级的驰名商标,它往往价值连城,超过其企业整个厂房、设备等一切不动产,商标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产品的质量、售后服务的程度、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及宣传投入的多寡。
请看在当今国际市场上雄居前列的驰名商标的价值:
“可口可乐”价值390亿美元;
“万宝路”价值387亿美元;
“百威啤酒”价值102亿美元;
“百事可乐”价值92亿美元;
“雀巢即溶咖啡”价值85亿美元;
还有奔驰、日产、松下、皮尔卡丹、高力格麦片等一大批世界著名品牌的商标,价值大都普遍高于企业的有形资产及年销售总额。由此看,驰名商标的价值是多么丰厚、多么可观!它对一个企业的兴衰、一种产品的销售是多么重要!
正如美国可口可乐的老板戏说,哪怕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公司一夜之间都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一切都荡然无存,也不可怕。只要可口可乐这块响当当的牌子不倒,我们照样东山再起,再次拥有市场。
此话虽说有点过头,但并非狂言,他一言中的地道出了商标的“含金量”。
商标的信誉是以产品质量作基础的,是在开辟市场过程中,通过消费者对不同商标的同类产品质量进行漫长的比较、筛选后才得到的。国内外不少驰名商标市场占有情况表明,这种认可和依赖程度越高,其产品对市场的占有率就越大,赢得的利润也就越高。这已在当今所有企业家和商家中形成共识,尤其引起了发达国家人士对商标的普遍关注,日本在全世界取得注册的商标最多,达200多万件;德国次之,有150万件;美国有100多万件,英国也有近100万件。
中国怎么样?这个拥有上千万家企业的泱泱大国,在国内外注册的商标总计才不过50来万件,其中在国际上获得注册的仅仅1万余件,这是多么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试想,如此局面怎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提高竞争力,占有一定的份额,创造出喜人的经济效益呢?不敌国外的同类品牌,那只能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处于劣势,屡屡吃亏。入关后,情况更为严重。
以出口服装为例,我国服装业的产量和出口量近年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但由于没有自己的驰名商标,只能处于“世界级加工基地”的地位,加工贸易在我国服装出口中占有50%以上。如广东有一家生产晚礼服的工厂,产量占世界60%以上,但是在世界各地销售时,用的都是经销商的商标,而我们的卖价只相当于他们卖价的1/10。据统计,我国近两年外销的服装每年大概有80亿件,但平均每件售价仅为5美元左右,到了外商手里却又变得身价百倍,至少每件平均卖三四十美元。这就是说,拥有众多驰名商标的国家和没有驰名商标的国家之间,明显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经济关系。
警钟,保护和创造中国品牌商标的警钟,振聋发聩地在中华大地敲响了。
洋牌子冲击中国市场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国的市场已逐渐趋向国际化。于是,一些发达国家著名企业和品牌产品大量涌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初,我国每年进口的日用消费品为20-30亿美元,到如今保守地说也有200-300亿美元。如果连同现今境内的30多万家三资企业生产的“准洋货”也包括在内,那就更多了。
洋货在我国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部分中国老百姓把能买得起用得起洋货,当作身份的显示,地位的象征,十分迷恋和崇尚进口商品。
对此,德国的《商报》在前不久的一则电讯里曾以《外国人凭借名牌又一次占领了中国市场》为题,评述了这一现象:随着中国人慢慢富裕起来,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喜欢和崇尚进口的名牌商品。他们希望使用日本富士公司和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生产的胶卷,购买普罗克特——甘布尔公司·约翰逊父子公司和友尼莱佛公司出品的洗发露、香皂、牙膏和化妆品,更渴望坐梅塞德斯——奔驰牌和宝马牌汽车……于是,国际性跨国公司和名牌生产企业便蜂拥而至,在中国抢滩登陆。在彩电市场,日本、荷兰和韩国公司生产的几种品牌彩电,几乎占据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天下,直逼得中国大陆的彩电企业频频召开峰会,不得不采取降价之策来争取市场;在洗涤、护发用品市场,属外国品牌和三资品牌的可以说不下80%;在饮料市场,人们对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品牌,早已是情有独钟。在一些大城市,这些洋牌子饮料市场占有率竟高达85%……
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建筑起阻止外国品牌产品入侵,保护民族工业发展的堤坝,但对洋货凶猛的攻势,中国企业界也真有点“无可奈何花落去”,最多只有招架之功,没有回击之力。起码目前是这样!
拿“天府可乐”来说,这一不含酒精的国货精品,过去曾在中国大地风靡一时,十分俏销,不仅是各大星级饭店的必备品,也是人民大会堂的国宴用品。几年前,该公司老总还豪情万丈,欲与洋品牌决一高低,捍卫中国的民族饮料,但如今已是“花落叶黄,风光不再”。那个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专为中国市场研制开了发浓缩饮料天与地,致使现在饭店里用的,宴会上摆的大都是他们的品牌。
对此,一位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界人士指出,现在中国的不少国有企业虽更新了设备,投入了新技术,但却忽略了适合时代的营销战略和开展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活动,没有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商标更是典型的错误。
中国名牌在合资合作中消失
在与洋牌子的战斗中,一些懦弱的企业领头人,甘愿不战而败,以种种理由纷纷搞合资合作,被“洋人”收编,不知不觉地扮演了一个“自己杀自己儿子”的可悲角色。
环视一下我国家电行业,著名冰箱制冷设备企业——扬子集团的“扬子”商标,在合资中被德国博西——西门子家用电器公司以9600万元人民币买断50年使用权,可50年后,我们的“扬子”商标也许早已被人们遗忘。在汽车行业,全国250家合资合作企业中,“桑塔纳”、“奥迪”、“夏利”等不少品牌国产率均达70%以上,但汽车仍然挂的是洋牌子。在饮料业,原来形成的“亚洲”、“崂山”和“八王寺”等八大名牌中,已有6家卖出或无偿转让自己的牌子,与国外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在洗涤业中,美国的“宝洁”、“利华”,日本的“花王”和德国“汉高”等四大公司分别与我国最大的北京“熊猫”,四川的“双猫”,广州“菊花”等企业合资生产的“飘柔”、“海飞丝”、“潘婷”、“力士”、“奥妙”等产品,几乎垄断了3/4的中国市场……
更为可气的是,一些外商在合资合作过程中,抓住地方政府和企业引资心切的机会,大肆压价收购国内名牌,据说,“金鸡”鞋油,“孔雀”电视,“洁银”牙膏,“洁花”洗发液等国内名牌的身价分别是1000万元、2500万元、1000万元、近1000万元人民币,买主占而不用,束之高阁或限量生产。同时,外商还普遍要求控股,在我国14家最大合资医药企业中,有13家是外方控股的。著名的西安“杨森”,外方控股52%;天津“中美史可”,外方控股55%,原来的国产牌子都出卖或转让了。
合资本是件好事,但有些企业置自己的品牌产品和优势项目于不顾,盲目地去换块烫眼的“合资”招牌,结果弄巧成拙。如四川“天府可乐”,在80年代俏销全国不说,还拥有会员单位100余家,其生产规模,设备和效益在中国饮料业来说占有重要地位。就是这样一个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在“合资”大潮中与其说是挡不住洋货的冲击,不如说是抵不住合资的诱惑,竟也被美国的百事可乐给收编了。
健力宝人痛心地说,前些年国内有八大饮料厂,每年都要定期开一次会,交流一下经验,而今,合资的合资,转产的转产,时光不再,筵席已散,想开个会也难找个合适的伴!
此话,是多么苦涩和悲哀呀!
外商在抢注中国商标
外商在中国境内借助“合资合作”之际,压制、侵吞我国的知名商标不说,更有一些刁钻投机的不法不义之徒,竟敢堂而皇之地在世界各地频频抢注中国的驰名商标。
有关人士透露,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250多件商标被澳大利亚商人抢注,200件商标被日本商人抢注,50多件商标被印尼人抢注,还有不少被欧盟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抢注……
请看下面一组著名商标被抢注的事例;
“红塔山”这一我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各牌香烟,东南亚市场的销售量超过“万宝路”、“三五”等世界名烟,但由于没有及时到国外注册商标,“红塔山”商标于是被菲律宾的一家公司抢先注册。
上海冠生园总厂生产的“米老鼠”奶糖年产达千吨,可是“米老鼠”名称图案商标均未及时注册,后被广州一家三资企业先行注了册后,不久便转给美国迪斯尼公司,上海冠生园只好停止使用这一老字号商标。
“鹦鹉牌”手风琴产自天津,该厂有几十年的历史,产品质量堪称一流,只可惜未及时申请注册商标,后来该品牌打入日本时,日商捷足先登,抢先注了册,致使天津“鹦鹉”在日本无地生根,最后只好飞回国土,很无奈地变成了“蜻蜓”。
钱江啤酒集团生产的中华啤酒曾委托美国一代理商在美销售,到了后来公司在美提出商标注册申请时,却从美国专利商标署获知,该商标早已被那位美国伙伴抢先注了册……
被我国消费者誉为“中国派克”的上海英雄笔,由于品质优良、价格适中而倍受中外文化人士的喜爱驼家老字号的著名商标,前些年却被尼泊尔商人抢先注册了。据说,仅此一项,“英雄”在国外一年就要损失300多万美元。
……
据悉,除了我国商标局所公布的16个国家驰名商标在国外都有不同程度被抢注之外,还有“竹叶青”、“青岛啤酒”、“五星”、“阿诗玛”、“全聚德”、“天坛”、“狗不理”等为数众多的老字号商标在国外被抢注。
此战一争,总处于被动、常遭败绩的缘何都是中国企业呢?
一位研究商标的专家向笔者道出原因:中方多看重的是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而外方却多偏爱商标这一无形资产,所以,在与精明的外商角逐中,你不吃亏才怪呢?
这里不能不提醒和忠告我们国内的企业家们,在开发某个新产品时,千万不要先生孩子再起名,甚至等孩子满地跑了,再去报户口,那就晚矣!
奋勇打好“中华商标”牌
邓小平先生曾经多次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拳头产品,创造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所以,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尤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着外国企业,外国品牌咄咄逼人的攻势,如果我们创造不出众多的叫得响的名牌,再加上保护不好我们本就不多的现有名牌,那么我们只能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永远被人欺负!因此,我们必须奋勇打好“中华商标”牌!
据说前些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家公司的总裁曾打过健力宝的主意,健力宝集团老板回答得直截了当:“合作可以,但只能把‘健力宝’商标作为生产品牌”。类似健力宝人的决择,在当今中国企业里还很多,如广州牙膏厂的黑妹,当美国的高露洁进军我国市场时,首选的合作伙伴是黑妹。面对送上门的外商,黑妹拒绝了。大白兔奶糖闻名于世,自然引来众多的垂涎者,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工业集团卡夫通食品公司,也提出了高价购买大白兔商标,同样遭到了拒绝。而且为了保护自己的商标,大白兔已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这些有远见卓识的苦苦坚守阵地的企业家们,不为眼前利益所迷惑,致力于发展自己的名牌,义无反顾地为国货精品摇旗呐喊,堪称中国的脊梁,民族的希望。他们身上的这种气节、尊严,是多么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企业家学习和记取啊!
通向品牌之路在哪里?除了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之外,创品牌还离不开依托各种媒体掀起的宣传潮。太阳神名闻遐尔,其品牌之价值早已在该公司的有形资产之上,此名气之形成电视功不可没。“新飞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种变向的巧妙的广告用语可谓妇孺皆知。所以,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公式:“品牌=产品质量+广告”。高质量的产品加上有效的宣传,产品使会很快占领市场。
当然,创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适宜的气候和环境,包括社会的、法律的、人文的各种因素和条件,譬如要有一批强大的企业,以大生产规模、高科技投入、完善的售后服务和销售网络,坚持用自己的商标去创名牌,理直气壮地对洋品牌说“不”。值得一提的是,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出入境检验疫局等有关涉外经贸管理部门,已在鼓励、支持、指导外贸出口企业积极创立出口商品商标,培植我国出口商品商标体系,并取得了可喜成效。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来重视和培植中国名牌,那么,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精品名品走出国门,冲向世界,成为国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