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不少校园里都出现了“办卡热”。原来,许多银行早已把大学开辟为新的营销天地,你争我夺好不热闹。“办一张信用卡,就可以透支消费,谁不心动”?据了解,从2005年底开始,各家银行相继推出学生信用卡。据《2006中国大学生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大学校园里,已使用银行信用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25.6%。
但信用卡泛滥带来的结果究竟是什么呢?一位成都市民黄女士的遭遇可以说最为典型。“我的孩子竟然背着我办了3张信用卡,现在累计已经透支1.3万元了。不是银行打电话到家里来,还不知道要欠多少!”她说,“孩子办卡,我们事先毫不知情,一旦发生欠款的情况,我们却要替孩子还债。”另据报道称,有一名学生身上竟带着16张信用卡,他今天透支这张信用卡还那家银行的钱,明天透支那家银行的钱还另一张信用卡的账。
最令人关注的是,一段时间以来,上海的一家区级法院受理了多起大学生信用卡的透支纠纷案。一位承办法官说:“这些学生多数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在学校里受过良好的商等教育,却在个人诚信上出现污点,真是可惜!”
而与大学生信誉度下降形成鲜明反比的是激增的高校银行发卡量。据业内人士介绍,银行大力开拓大学生市场,表面上是为大学生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实质上则是为银行业务开辟新的渠道。银行通过大学生刷卡带来了丰厚的手续费收入,而且以后消费者用卡所需支付的年服务费和高额透支利息,也将成为银行卡业务收入的两大来源。
不过对此人们首先要问的是,让学生拥有大量的信用卡究竟有没有必要呢?不少家长明显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学生拥有大额度可透支信用卡,已经打破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财平衡,造成了学生脱离家长的“财政监督”,为大学生的不理性消费开了口子,也为家长增加了负担。
其次,信用卡透支乃是“信用消费”,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其“信用消费”又从何谈起。那么,银行为何还要“明知故犯”呢?一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其实,很多发卡银行在给高校学生办理信用卡时,都清楚知道学生极易透支,而且一旦透支无法独立还款,只能依靠家里。可以说,银行在给学生办理信用卡的背后,带着极其功利的色彩。”原来银行的用意是,先把学生引上钩,这等于把他们的家长拖下了水。但如果真是这样,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另外,目前银行推销信用卡的方式五花八门,如在校园里摆摊、到宿舍推销,还有张贴小广告、在论坛上发帖等。而且最近其“门槛”也降低了,甚至只要能报出身份证号码就能顺利地办到一张卡。那么既然银行的“渗透力”如此之强,为什么不考虑在普及信用卡知识上多下些功夫呢?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循环利息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87.2%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同时,对信用卡认识不清、年费拖欠、还款意识淡薄等现象渐渐在学生持卡人身上涌现。而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盲目办卡所产生的严重后果,银行是不是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呢?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信用卡的办理也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在中国台湾地区就有规定,对于未满20岁者申请办卡必须由发卡机构亲自核对法定代理人签名同意或由法定代理人代为向发卡机构提出申请或申请人持续12个月有稳定收入且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才可受理。而对于年满20岁,且申请书填写为学生身份者,各发卡机构应将其发卡情况函告持卡人父母,请其注意持卡人使用的情况,并且持卡人所持有卡片以3家发卡机构为限。
所以笔者认为,银行与其那么早就“急吼吼”地去大学校园“抢客户”,还不如把眼光放远一些,在大学生中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让学生们在毕业后能够成为其真正的忠实客户。银行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普及信用卡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财意识,而不是简单地把学校看作是一个开辟财源的新“战场”。反之,如果对学生的经济能力、理财能力、信用情况不加审查,盲目滥发信用卡,客观上会给某些大学生“恶意透支”大开方便之门。归根到底我们要明白的是,信用卡不仅透支了大学生的“信用”,更透支了银行自己的声誉。
但信用卡泛滥带来的结果究竟是什么呢?一位成都市民黄女士的遭遇可以说最为典型。“我的孩子竟然背着我办了3张信用卡,现在累计已经透支1.3万元了。不是银行打电话到家里来,还不知道要欠多少!”她说,“孩子办卡,我们事先毫不知情,一旦发生欠款的情况,我们却要替孩子还债。”另据报道称,有一名学生身上竟带着16张信用卡,他今天透支这张信用卡还那家银行的钱,明天透支那家银行的钱还另一张信用卡的账。
最令人关注的是,一段时间以来,上海的一家区级法院受理了多起大学生信用卡的透支纠纷案。一位承办法官说:“这些学生多数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在学校里受过良好的商等教育,却在个人诚信上出现污点,真是可惜!”
而与大学生信誉度下降形成鲜明反比的是激增的高校银行发卡量。据业内人士介绍,银行大力开拓大学生市场,表面上是为大学生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实质上则是为银行业务开辟新的渠道。银行通过大学生刷卡带来了丰厚的手续费收入,而且以后消费者用卡所需支付的年服务费和高额透支利息,也将成为银行卡业务收入的两大来源。
不过对此人们首先要问的是,让学生拥有大量的信用卡究竟有没有必要呢?不少家长明显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学生拥有大额度可透支信用卡,已经打破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财平衡,造成了学生脱离家长的“财政监督”,为大学生的不理性消费开了口子,也为家长增加了负担。
其次,信用卡透支乃是“信用消费”,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其“信用消费”又从何谈起。那么,银行为何还要“明知故犯”呢?一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其实,很多发卡银行在给高校学生办理信用卡时,都清楚知道学生极易透支,而且一旦透支无法独立还款,只能依靠家里。可以说,银行在给学生办理信用卡的背后,带着极其功利的色彩。”原来银行的用意是,先把学生引上钩,这等于把他们的家长拖下了水。但如果真是这样,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另外,目前银行推销信用卡的方式五花八门,如在校园里摆摊、到宿舍推销,还有张贴小广告、在论坛上发帖等。而且最近其“门槛”也降低了,甚至只要能报出身份证号码就能顺利地办到一张卡。那么既然银行的“渗透力”如此之强,为什么不考虑在普及信用卡知识上多下些功夫呢?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循环利息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87.2%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同时,对信用卡认识不清、年费拖欠、还款意识淡薄等现象渐渐在学生持卡人身上涌现。而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盲目办卡所产生的严重后果,银行是不是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呢?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信用卡的办理也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在中国台湾地区就有规定,对于未满20岁者申请办卡必须由发卡机构亲自核对法定代理人签名同意或由法定代理人代为向发卡机构提出申请或申请人持续12个月有稳定收入且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才可受理。而对于年满20岁,且申请书填写为学生身份者,各发卡机构应将其发卡情况函告持卡人父母,请其注意持卡人使用的情况,并且持卡人所持有卡片以3家发卡机构为限。
所以笔者认为,银行与其那么早就“急吼吼”地去大学校园“抢客户”,还不如把眼光放远一些,在大学生中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让学生们在毕业后能够成为其真正的忠实客户。银行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普及信用卡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财意识,而不是简单地把学校看作是一个开辟财源的新“战场”。反之,如果对学生的经济能力、理财能力、信用情况不加审查,盲目滥发信用卡,客观上会给某些大学生“恶意透支”大开方便之门。归根到底我们要明白的是,信用卡不仅透支了大学生的“信用”,更透支了银行自己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