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中间梯度法的原理及其优势特点,并通过某个位于内蒙古的具体实例阐述中间梯度法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证明该方法在地质找矿中有着较好的适用性,从而为其他的工程实例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间梯度法;视电阻率;视极化率
1 中间梯度法及优缺点
中间梯度法(简称中梯法)是电阻率法中一种常用的重要方法。它是将供电电极A、B固定在相距很远的地方,在测量中,AB固定不变,MN沿剖面移动。中间梯度法在野外跑极的时候,由于固定不动,只需要跑,由于两个测量电极相距很近,因此跑错极的几率就较少了很多。两供电电极的位置固定不动,其极距与所要探寻的矿体的埋深和大小是相差很大的[1]。
该装置还可以在主测线供电,在平行该主测线上同时进行测量,既省时,又省工,其装置系数略为复杂一些,中间梯度法除了上述优点以外还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便于在城市间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可以用中间梯度法来探测裂缝的位置、走向、埋深、产状等要素[2]。
中间梯度法与其他直流剖面法相比有着在高阻直立(或陡立)矿脉上反映明显、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效率高的特点,对地表附近的不均匀体反映也较明显。
2 矿区简介及工作目的
受内蒙古呼伦贝尔金德威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核工业二零八大队承担了扎兰屯市哈拉河矿区铅多金属矿地质普查项目。采用地质、物化探、钻探等方法手段,进行地质勘查工作。
工作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在本区开展激电中梯扫面工作,发现和研究有意义的激电异常,为本区进一步工作提供地球物理依据,进而达到寻找多金属矿的目的。
3 区域与矿区地质特征
表1 区域地层表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上二叠统孙家坟组(P2sn)、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上段(J2t2)、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及第四系全新统,塔木兰沟组上段中基性火山岩为本区多金属赋矿层位。
4 工作布置
2014年激电中梯扫面工作:共计12.4km?。
2014年对称四极激电测深工作:共布置1条测深剖面,总计25个测深点。点距40m,AB最大3000m。剖面端点坐标见下表:
表2 对称四极激电测深剖面端点示意表
剖面号 起始点 结束点 测点总
数 剖面方位
编号 X Y 编号 X Y
南1 1 5277968 416568 25 5277097 416972 25 155°
5 成果探讨
图1 视极化率平面特征
图2 视电阻率平面特征
5.1从上图可看出视极化率视电阻率总体特征
宏观上视极化率异常非常集中,主异常位于测区北东部,异常近似椭圆状,长约3.5km,宽约1.5km。异常与背景场界限分明,界限处等值线梯度变化明显。次异常在测区南西部,异常近似条带状,有三处。
宏观上视电阻率高值异常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东区普遍较高,中部和西区只有北边有高值,其他部分电阻率呈低阻特征。与地表采样标本的物性测定结果吻合。
5.2同时在异常地区进行激电测深的应用,经过激电测深的验证,中间梯度法比较准确的反映出矿区的异常,具有很大的适用性。
5.3为充分解释异常,对测区内各类岩石进行了电性测量并加以统计,由统计结果可见:
在地表采集的样品极化率较低,平均在1.5%左右,异常区内采集的岩石样本未见高极化率,可能是淋滤和氧化等作用的结果。电阻率变化范围较大(102-104Ω·m),平均值较高,西区平均2000Ω·m,东区平均5000Ω·m,与扫面结果相吻合。
在岩芯采集的样品按位置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在马鞍山沟谷外围(ZK3-1)测定结果极化率较低,灰绿色安山岩极化率平均3.10%,灰绿色闪长岩极化率平均1.59%。第二类在马鞍山沟谷内(ZK01,ZK70-3,ZK82-3,ZK106-2)测定结果极化率较高,各岩性均值最小9.9%,最大14.90%。由此可见不同位置钻孔的岩芯测定结果,极化率差异较大,而位置相近钻孔的岩芯测定结果,极化率特征接近,各岩性具有相似的高极化率特征。
2014年对岩芯进行了等距离采样,测定结果极化率沿深度变化没有规律。
综上所述:极化率异常与岩性关系不大,与深度关系不大,与钻孔位置关系密切,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热液填充和蚀变是本区高极化率特征产生的直接原因,同时极化率沿深度变化没有规律印证了本区多期次、多方向构造叠加的特点。
6 结论
一,本次激电项目的仪器参数选取合理,野外采集数据准确可靠,工作精度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较圆满地完成了设计提出的任务。
二,极化率异常与岩性关系不大,与深度关系不大,与钻孔位置关系密切,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热液填充和蚀变是本区高极化率特征产生的直接原因,同时极化率沿深度变化没有规律印证了本区多期次、多方向构造叠加的特点。
三,在实际工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同时运用,找到最适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傅良魁,电法勘探教程[M]. 地质出版社, 1982.
[2] 傅良魁,电法勘探文集.
【关键词】中间梯度法;视电阻率;视极化率
1 中间梯度法及优缺点
中间梯度法(简称中梯法)是电阻率法中一种常用的重要方法。它是将供电电极A、B固定在相距很远的地方,在测量中,AB固定不变,MN沿剖面移动。中间梯度法在野外跑极的时候,由于固定不动,只需要跑,由于两个测量电极相距很近,因此跑错极的几率就较少了很多。两供电电极的位置固定不动,其极距与所要探寻的矿体的埋深和大小是相差很大的[1]。
该装置还可以在主测线供电,在平行该主测线上同时进行测量,既省时,又省工,其装置系数略为复杂一些,中间梯度法除了上述优点以外还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便于在城市间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可以用中间梯度法来探测裂缝的位置、走向、埋深、产状等要素[2]。
中间梯度法与其他直流剖面法相比有着在高阻直立(或陡立)矿脉上反映明显、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效率高的特点,对地表附近的不均匀体反映也较明显。
2 矿区简介及工作目的
受内蒙古呼伦贝尔金德威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核工业二零八大队承担了扎兰屯市哈拉河矿区铅多金属矿地质普查项目。采用地质、物化探、钻探等方法手段,进行地质勘查工作。
工作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在本区开展激电中梯扫面工作,发现和研究有意义的激电异常,为本区进一步工作提供地球物理依据,进而达到寻找多金属矿的目的。
3 区域与矿区地质特征
表1 区域地层表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上二叠统孙家坟组(P2sn)、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上段(J2t2)、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及第四系全新统,塔木兰沟组上段中基性火山岩为本区多金属赋矿层位。
4 工作布置
2014年激电中梯扫面工作:共计12.4km?。
2014年对称四极激电测深工作:共布置1条测深剖面,总计25个测深点。点距40m,AB最大3000m。剖面端点坐标见下表:
表2 对称四极激电测深剖面端点示意表
剖面号 起始点 结束点 测点总
数 剖面方位
编号 X Y 编号 X Y
南1 1 5277968 416568 25 5277097 416972 25 155°
5 成果探讨
图1 视极化率平面特征
图2 视电阻率平面特征
5.1从上图可看出视极化率视电阻率总体特征
宏观上视极化率异常非常集中,主异常位于测区北东部,异常近似椭圆状,长约3.5km,宽约1.5km。异常与背景场界限分明,界限处等值线梯度变化明显。次异常在测区南西部,异常近似条带状,有三处。
宏观上视电阻率高值异常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东区普遍较高,中部和西区只有北边有高值,其他部分电阻率呈低阻特征。与地表采样标本的物性测定结果吻合。
5.2同时在异常地区进行激电测深的应用,经过激电测深的验证,中间梯度法比较准确的反映出矿区的异常,具有很大的适用性。
5.3为充分解释异常,对测区内各类岩石进行了电性测量并加以统计,由统计结果可见:
在地表采集的样品极化率较低,平均在1.5%左右,异常区内采集的岩石样本未见高极化率,可能是淋滤和氧化等作用的结果。电阻率变化范围较大(102-104Ω·m),平均值较高,西区平均2000Ω·m,东区平均5000Ω·m,与扫面结果相吻合。
在岩芯采集的样品按位置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在马鞍山沟谷外围(ZK3-1)测定结果极化率较低,灰绿色安山岩极化率平均3.10%,灰绿色闪长岩极化率平均1.59%。第二类在马鞍山沟谷内(ZK01,ZK70-3,ZK82-3,ZK106-2)测定结果极化率较高,各岩性均值最小9.9%,最大14.90%。由此可见不同位置钻孔的岩芯测定结果,极化率差异较大,而位置相近钻孔的岩芯测定结果,极化率特征接近,各岩性具有相似的高极化率特征。
2014年对岩芯进行了等距离采样,测定结果极化率沿深度变化没有规律。
综上所述:极化率异常与岩性关系不大,与深度关系不大,与钻孔位置关系密切,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热液填充和蚀变是本区高极化率特征产生的直接原因,同时极化率沿深度变化没有规律印证了本区多期次、多方向构造叠加的特点。
6 结论
一,本次激电项目的仪器参数选取合理,野外采集数据准确可靠,工作精度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较圆满地完成了设计提出的任务。
二,极化率异常与岩性关系不大,与深度关系不大,与钻孔位置关系密切,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热液填充和蚀变是本区高极化率特征产生的直接原因,同时极化率沿深度变化没有规律印证了本区多期次、多方向构造叠加的特点。
三,在实际工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同时运用,找到最适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傅良魁,电法勘探教程[M]. 地质出版社, 1982.
[2] 傅良魁,电法勘探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