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肛门直肠畸形的胚胎发育研究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y198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大鼠正常的和畸形的肛门直肠发育过程,探讨肛门直肠畸形的胚胎发生机制.方法 用乙烯硫脲(ethylenethiourea, ETU)致畸21只孕鼠共生产泄殖腔畸形和无肛畸形胎鼠(204只).胎龄12.5~20d的正常(n=223)及泄殖腔发育畸形的胎鼠正中矢状连续切片HE染色.连续动态对比观察泄殖腔及肛门直肠的发育过程.结果 泄殖腔发育过程中,胎龄15d前的正常鼠胚,尿直肠隔将泄殖腔分为腹侧的尿生殖窦和背侧的直肠两部分,二者共同相通于泄殖腔管.尿直肠隔下降与泄殖腔膜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胚胎15d时与泄殖腔膜融合,直肠与膀胱分离.16d时肛膜破裂,直肠与尾沟相通.ETU 致畸的胎鼠泄殖腔发育中有以下特点:①尿直肠隔始终未与泄殖腔膜融合;②泄殖腔构型异常;③泄殖腔膜过短;④没有尾沟形成.ETU致畸胎鼠中所有的无肛畸形均为泄殖腔畸形和直肠尿道瘘.结论 鼠胚胎15d时尿直肠隔与泄殖腔膜融合.胚胎16d肛膜完全破裂,直肠与外界相通.泄殖腔构型的变化以及尿直肠隔下降并与泄殖腔膜融合使直肠与膀胱分离.尿直肠隔与泄殖腔膜融合是直肠和膀胱分离的决定因素.肛门直肠畸形发生与泄殖腔构型异常以及尿直肠隔未与泄殖腔膜融合等因素有关.尿直肠隔未与泄殖腔膜融合是ETU诱导的大鼠肛门直肠畸形发生的直接原因.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就是实效性。本文主要从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情感投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种手段,打牢基础知识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实效性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就是实效性。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每位高中政治教师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
南美洲的哥斯达黎加雨林里,有一种以蛙为食的蛇。由于那里的蛙非常多,所以自古以来,这种蛇从来不必为食物担忧。可是近几年,细心的科学家们发现,这种蛇有时也会面临食物危机
期刊
汶川大地震、智利大地震、海地大地震、新西兰大地震……近来,“地震”一词似乎成了媒体热词。今年3月11日,日本又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9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更为惨烈的海啸。一时地震和其他相关的灾难事件似乎与人类“较上劲”了。由此,原本陌生但最近已受到广泛关注的“灾难教育”也进入到学前教育领域来了。  记得三年前,我们曾对上海的100名园长做过一次有关托幼机构开展灾难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半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