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建设路径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n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文化内涵丰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并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紧紧把握大學文化的内涵与时代特征,才能明确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高校大学文化时代特征路径大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文化,离开了文化就不成其为大学。但是,伴随大学的扩招及新校区建设、异地办学,有的大学文化建设或被漠视,或被搁置,或无能为力,部分高校出现大学人文精神的滑坡、学术腐败严重,大学办学目标的功利化和商业化趋向明显,官僚化气息和官本位思想对大学侵袭严重,大学缺少学术上的自觉精神和坚持真理精神,大学的社会批评无力等现象,其后果就是大学品质和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下降,应该引起有关学者和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一、把握大学文化的时代特征
  时代特征是指与特定时代相适应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状态以及由世界的基本矛盾所决定和反映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与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这些都不可避免影响着大学文化。对于大学来说,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大学在承担四项重大历史使命的过程中,与当代社会发生着多方面的对应关系和能量交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主体性与独立性
  自从蔡元培先生奠定北京大学乃至中国大学兼容并蓄、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精神,确立了大学之为大学的基本准则和文化精神,学术独立、思想自由与文化创新成为中国大学占主流地位的理念,并已植根中国大学的文化土壤。尽管面临文化多样性的冲击,但是大学仍保持着主体的完整和思想的独立,恪守人文关怀、理性光辉、自由独立的传统大学精神,遵循自身发展规律。
  (二)继承性与创新性
  大学善于顺应时代,吸收时代变革所带来的先进文化思想和理念,传承和发展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从健康有益的外来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能够摒弃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思想观念,过滤、排斥社会低俗文化,抵制西方腐朽文化,建设健康、高雅、生动的大学文化,发展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务实性与开放性
  当今大学是社会思想文化的策源地,不仅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崇尚道德,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职院校的广泛发展,大学文化的开放性进一步扩大,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实践,通过校内外的交流、引进、吸取,取长补短,增强大学文化的鉴别、选择、批判、抵制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对建设大学文化的建议策略
  (一)实施科学顶层设计,引导大学文化健康发展
  一般说来,大学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特色文化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能够不断吸纳人类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实现自身的丰富与发展。我们应该在深刻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大学文化建设目标,校正大学文化建设路径,寻找大学文化建设规律,要抵制功利主义,从战略上放眼文化建设,从顶层设计完善大学总体规划及措施。大学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长久的积淀和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要保持连续性,注重传承与创新,保证大学文化建设朝着健康、向上的良性轨道发展。
  (二)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探索有效的建设路径
  1.精神文化体现时代内涵
  首先,要把培育良好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使之内化为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品格、精神风貌,外化为自觉行动。避免趋同跟风,要有特色,符合高校自身实际,不断丰富深化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的精神内涵,切实为青年大学生所认同,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要加强大学信仰文化建设,把大学打造成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共同体。要倡导道德引领、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精神,摒弃功利化和媚俗倾向。要尊重学术,尊师重教,在全社会树立道德标杆,成为社会德性的捍卫者与提升者,引领社会德性的发展方向。要保持校园应有的宁静,理性、冷静、独立地思考社会问题并独立地分析和判断,勇于批判、实践和探索。
  再次,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紧扣时代的脉搏,既要培养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又要从思想和理论上关注、思考、讨论和批判社会现实问题,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进步发展指明方向。
  2.制度文化体现时代成果
  当前,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吸纳时代成果、体现时代成果。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规范管理。要发扬民主,实行民主管理,最大程度地激发每个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
  3.物质文化体现时代风貌
  大学既要大师,也要大楼,特别是合并组建或建设大学城、新校区等,校园建设要反映时代风貌,不要千篇一律,要以育人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校园为目标,从总体上规划、布局和设计校园,力求突出高校的历史传统、文化特点和办学理念,在美化、绿化的同时突出教育化、生态化。既要有明窗几净的高楼大厦,舒适宜人的校园绿化环境,还要精心布置校园雕塑和文化广场、书画作品等,做到净化、绿化、美化、知识化,把文化个性融会在一草一木中,形成具有整体协调而和谐、主题突出的大学文化氛围。
  (三)以人为本,发挥师生两个方面的主体作用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师生能动地参与大学文化建设。构筑一个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文化生态环境,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浓厚的学术氛围,充满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求善的人文精神,教育人、启迪人、感染人、熏陶人、引导人,充满着对人的终极关怀,充分调动人的主体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滋润着优秀人才的成长。”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体现人文关怀。教师以言传身教、榜样带动将他们的文化观念、行为方式、风格等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学生群体,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在相互作用中实现文化构建与传承,共同推进文化建设。
  (四)寻求差异化发展,着力开发和建设具有特色的校本文化
  要立足高校历史和现状,以独特性、优质性、先进性、前瞻性、创造性为方向,充分挖掘高校的办学传统,发展个性,弘扬特色,培育具有竞争力的自身拥有、别人所不具备或很难复制的大学文化。例如,有的高职院校依托行业背景,挖掘、凝练校企融合的大学文化,非常富有行业、地域特色。要利用全媒体打造大学文化传播平台,发展网络文化,积极应对、正面引导和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师生创新能力和文化凝聚力。要大力发展适合自身的特长文化,通过发展传统优势项目如体育竞技、文艺表演、科技发明、社团兴趣小组等,建设具有标志性的学校名片,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
  参考文献:
  [1]梁金兰.大学精神衰微的理性解读[J].山西师大学报,2007,(06).
  [2]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举行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01).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人民出版社,1986.43.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169.
  [5]杨叔子.人文教育现代大学之基础[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01).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