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2.中交上航局航道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河堤开挖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河堤开挖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河堤开挖施工质量控制策略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汉江综合整治防洪工程为例,来具体对河堤开挖施工质量控制策略进行分析,以此来为业内人士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河堤;开挖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
在河道整治工程中,河堤开挖是其重要有效的措施之一。同时,河堤开挖也是重要有效的防洪措施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以及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河堤开挖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具体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河堤开挖工程常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河堤开挖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而影响了防洪的整体效果。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河道开挖包括环城河2035m、新川浦河1453m、四甲浦河425m,合计3913m。环城河分为南段和北段,南段河道作为本工程的砂垫层临时砂库,在临时砂库砂料取完稍作开挖即可达到该段河道的开挖要求;北段河道包含在北区之内,吹填结束晾晒一段时间后对该段河道西侧12米宽区域进行无砂真空预压处理后,再以泥浆泵对该段河道进行开挖,开挖出的泥浆泵送至南区。
新川浦河的河道开挖计划在北区地块区真空预压结束后开始,采用自卸卡车辅以挖掘机进行施工。对于四甲浦河,由于其位于弃土区,直接在原地面上用挖掘机开挖出对应断面即可,两侧边坡不足4m的区域需用填土补足。
2.河堤开挖施工工艺
2.1做好施工前技术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师指定专人做好设计图纸、技术要求、设计文函的审查,经确认无重大差误后,方可转发给承包商,在适当的时候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认真领会各项技术难点和施工要领,施工单位编写好施工组织设计报告,报送工程师审查。监理在审查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时,帮助把好技术关,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抓落实,每一爆破作业区(台阶)施工前应做好爆破设计,绘制炮孔布置图(包括孔位、孔径、孔深、倾角、方位角等)和起爆网络图(包括线装药密度、单孔药量、装药结构、起爆顺序、瞬间起爆药量等),经工程师审查批准后作为施工过程中检查、监督、控制的依据。
2.2环城河分为南段和北段,南段河道作为本工程砂垫层的临时砂库,道路区真空预压砂垫层从临时砂库取砂,临时砂库砂料取完稍作开挖即可完成该段河道的开挖施工;北段河道西侧12米宽区域需真空预压处理,东侧区域不需处理,在西侧12米宽区域经过真空预压处理能形成稳定的开挖边坡后用泥浆泵对东侧区域进行开挖,开挖出的泥浆泵送至南区。每台功率为22kw的泥浆泵每天可泵送300m3。本工程计划投入30台泥浆泵,每天可泵送泥浆0.9万m3,按80%时间利用率计算,完成环城河北段22.2万m3开挖量约需31天。环城河北段河道西侧12米宽已处理区域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卡车开挖外运,该部分在工程完工前完成即可。
新川浦河和四甲浦河的河道开挖计划在北区地块区真空预压结束后开始,采用自卸卡车辅以挖掘机进行施工,该部分在工程完工前完成即可。拟安排2台挖掘机、6辆10T自卸式汽车进行施工。
2.3隔堤施工工艺
2.3.1土工布袋体加工
本工程隔堤袋装砂及道路区砂被、通长砂袋的土工布袋体都采用150g/m2编织布,均事先在我司专门的土工织物加工厂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进行加工。
2.3.2土工布袋体运输
本工程土工布袋体通过陆路运输到施工现场。
2.3.3土工布袋体铺设
在土工布袋体铺设前,用测杆探测淤泥层的厚度与分布,了解铺设土工布袋体的地形,如果是坡面地形,铺放时在上坡方向放出10~20cm。土工布袋体根据定位铺好。
2.3.4砂料
本工程用砂采用水路运输+输砂管道输送的方式输送至临时砂库区内,袋装砂棱体由临时砂库区用泥浆泵取砂进行充灌。
2.3.5土工布袋体充灌及堤心砂充填
通过泥浆泵将砂充灌到土工布袋体(包括砂被、通长袋、袋装砂棱体)内,从袖口开始充灌,当充灌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后,换到其他袖口继续充灌,直到整个袋体充灌到设计要求。充灌过程中注意控制砂袋的均匀和饱满度,连续几次充灌,待砂袋充到60%~80%时,停止对砂袋的充灌。
北侧堤在通长袋或砂被上每隔200米一段打设一排横向袋体形成横向隔舱,与两侧袋装砂形成封闭隔舱,并及时充填堤心砂以增强堤身稳定。
效率测算:本工程隔堤施工充填砂时,选用22kw泥浆泵,每台22kw泥浆泵日充灌砂量约300m3。本工程各条隔堤从东西两端打开两个工作面,每个工作面计划投入4台22kw泥浆泵,即每条隔堤投入8台泥浆泵展开施工,每天可充灌砂2400m3,按80%时间利用率计算,完成北侧堤第一级(约14.94万m3)施工约需78个日历天,完成北侧堤第二级(约1.7万m3)施工约需9个日历天,完成中隔堤第一级(约6.1万m3)施工约需32个日历天,完成中隔堤第二级(约1.5万m3)施工约需8个日历天,完成南侧堤(约3.2万m3)施工约需17个日历天,完成东隔堤(约3.9万m3)施工约需21日历天。
2.3.6泥灰结石施工
泥灰结石是一种以石灰和土为结合料,以一定粒径的碎石为主要骨料,经压路机碾压形成的结构层。它的强度构成,主要取决于碎石颗粒间的相互嵌挤作用,同时也靠石灰和土的黏结。本工程拟投入6~8t光轮压路机2台在两个工作面展开施工。
2.3.7干淤泥护面施工
干淤泥护面是为防止护面上土工布裸露在外风化,在隔堤修筑完成后由长臂挖掘机辅以人工从吹填区内取土进行覆盖,取土时注意与隔堤护脚流出足够的安全距离。
2.3.8道路区排水板打设
塑料排水板是竖向排水体,加固土体中的孔隙水经塑料排水板引至地面。本工程回填区的道路区排水板采用履带式插板机打设。
(1)测量放样
根据各区已验收场地的施工基线、水准点等资料,用全站仪测放各区控制点,各区控制点插红色小旗及打下木桩并标明控制点编号。
(2)塑料排水板进场
本工程塑料排水板进场前,需检查其厂家产品合格证及质量检测报告,并按相关规程规定,同批次产品每20万米(少于此数额也应抽验一组)抽样一组送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质量检验。待检验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订货并组织运往现场。
3.河堤开挖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1河道开挖顶宽、底宽、底标高、坡比符合设计要求。在开挖过程中及时排水。
3.2加强基坑、基槽土方开挖时的井点降水,基底明排水措施,确定做到干施工。
3.3机械挖土预留30cm土层,采用人工挖土至基底标高。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设置明显标志,由专人跟踪检查控制。
3.4若出现超挖现象,在征得设计同意后,用与基础垫层相同材料填至设计标高。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淤泥较厚、暗浜或存在软弱夹层时,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采用针对性处理方案。
3.5对已被浸泡扰动基底的土,应采取快速排水措施,排水清除表面淤泥,采用砂砾石回填夯实。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定程度上,河堤开挖施工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了河道整治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也大大影响了其防洪作用。同时,这还对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做好河堤开挖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以此来确保河堤开挖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德锁.河堤开挖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4.(7).12
[2]马华.简谈河堤开挖施工及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3.(8).264-265
摘要:河堤开挖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河堤开挖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河堤开挖施工质量控制策略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汉江综合整治防洪工程为例,来具体对河堤开挖施工质量控制策略进行分析,以此来为业内人士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河堤;开挖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
在河道整治工程中,河堤开挖是其重要有效的措施之一。同时,河堤开挖也是重要有效的防洪措施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以及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河堤开挖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具体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河堤开挖工程常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河堤开挖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而影响了防洪的整体效果。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河道开挖包括环城河2035m、新川浦河1453m、四甲浦河425m,合计3913m。环城河分为南段和北段,南段河道作为本工程的砂垫层临时砂库,在临时砂库砂料取完稍作开挖即可达到该段河道的开挖要求;北段河道包含在北区之内,吹填结束晾晒一段时间后对该段河道西侧12米宽区域进行无砂真空预压处理后,再以泥浆泵对该段河道进行开挖,开挖出的泥浆泵送至南区。
新川浦河的河道开挖计划在北区地块区真空预压结束后开始,采用自卸卡车辅以挖掘机进行施工。对于四甲浦河,由于其位于弃土区,直接在原地面上用挖掘机开挖出对应断面即可,两侧边坡不足4m的区域需用填土补足。
2.河堤开挖施工工艺
2.1做好施工前技术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师指定专人做好设计图纸、技术要求、设计文函的审查,经确认无重大差误后,方可转发给承包商,在适当的时候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认真领会各项技术难点和施工要领,施工单位编写好施工组织设计报告,报送工程师审查。监理在审查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时,帮助把好技术关,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抓落实,每一爆破作业区(台阶)施工前应做好爆破设计,绘制炮孔布置图(包括孔位、孔径、孔深、倾角、方位角等)和起爆网络图(包括线装药密度、单孔药量、装药结构、起爆顺序、瞬间起爆药量等),经工程师审查批准后作为施工过程中检查、监督、控制的依据。
2.2环城河分为南段和北段,南段河道作为本工程砂垫层的临时砂库,道路区真空预压砂垫层从临时砂库取砂,临时砂库砂料取完稍作开挖即可完成该段河道的开挖施工;北段河道西侧12米宽区域需真空预压处理,东侧区域不需处理,在西侧12米宽区域经过真空预压处理能形成稳定的开挖边坡后用泥浆泵对东侧区域进行开挖,开挖出的泥浆泵送至南区。每台功率为22kw的泥浆泵每天可泵送300m3。本工程计划投入30台泥浆泵,每天可泵送泥浆0.9万m3,按80%时间利用率计算,完成环城河北段22.2万m3开挖量约需31天。环城河北段河道西侧12米宽已处理区域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卡车开挖外运,该部分在工程完工前完成即可。
新川浦河和四甲浦河的河道开挖计划在北区地块区真空预压结束后开始,采用自卸卡车辅以挖掘机进行施工,该部分在工程完工前完成即可。拟安排2台挖掘机、6辆10T自卸式汽车进行施工。
2.3隔堤施工工艺
2.3.1土工布袋体加工
本工程隔堤袋装砂及道路区砂被、通长砂袋的土工布袋体都采用150g/m2编织布,均事先在我司专门的土工织物加工厂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进行加工。
2.3.2土工布袋体运输
本工程土工布袋体通过陆路运输到施工现场。
2.3.3土工布袋体铺设
在土工布袋体铺设前,用测杆探测淤泥层的厚度与分布,了解铺设土工布袋体的地形,如果是坡面地形,铺放时在上坡方向放出10~20cm。土工布袋体根据定位铺好。
2.3.4砂料
本工程用砂采用水路运输+输砂管道输送的方式输送至临时砂库区内,袋装砂棱体由临时砂库区用泥浆泵取砂进行充灌。
2.3.5土工布袋体充灌及堤心砂充填
通过泥浆泵将砂充灌到土工布袋体(包括砂被、通长袋、袋装砂棱体)内,从袖口开始充灌,当充灌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后,换到其他袖口继续充灌,直到整个袋体充灌到设计要求。充灌过程中注意控制砂袋的均匀和饱满度,连续几次充灌,待砂袋充到60%~80%时,停止对砂袋的充灌。
北侧堤在通长袋或砂被上每隔200米一段打设一排横向袋体形成横向隔舱,与两侧袋装砂形成封闭隔舱,并及时充填堤心砂以增强堤身稳定。
效率测算:本工程隔堤施工充填砂时,选用22kw泥浆泵,每台22kw泥浆泵日充灌砂量约300m3。本工程各条隔堤从东西两端打开两个工作面,每个工作面计划投入4台22kw泥浆泵,即每条隔堤投入8台泥浆泵展开施工,每天可充灌砂2400m3,按80%时间利用率计算,完成北侧堤第一级(约14.94万m3)施工约需78个日历天,完成北侧堤第二级(约1.7万m3)施工约需9个日历天,完成中隔堤第一级(约6.1万m3)施工约需32个日历天,完成中隔堤第二级(约1.5万m3)施工约需8个日历天,完成南侧堤(约3.2万m3)施工约需17个日历天,完成东隔堤(约3.9万m3)施工约需21日历天。
2.3.6泥灰结石施工
泥灰结石是一种以石灰和土为结合料,以一定粒径的碎石为主要骨料,经压路机碾压形成的结构层。它的强度构成,主要取决于碎石颗粒间的相互嵌挤作用,同时也靠石灰和土的黏结。本工程拟投入6~8t光轮压路机2台在两个工作面展开施工。
2.3.7干淤泥护面施工
干淤泥护面是为防止护面上土工布裸露在外风化,在隔堤修筑完成后由长臂挖掘机辅以人工从吹填区内取土进行覆盖,取土时注意与隔堤护脚流出足够的安全距离。
2.3.8道路区排水板打设
塑料排水板是竖向排水体,加固土体中的孔隙水经塑料排水板引至地面。本工程回填区的道路区排水板采用履带式插板机打设。
(1)测量放样
根据各区已验收场地的施工基线、水准点等资料,用全站仪测放各区控制点,各区控制点插红色小旗及打下木桩并标明控制点编号。
(2)塑料排水板进场
本工程塑料排水板进场前,需检查其厂家产品合格证及质量检测报告,并按相关规程规定,同批次产品每20万米(少于此数额也应抽验一组)抽样一组送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质量检验。待检验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订货并组织运往现场。
3.河堤开挖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1河道开挖顶宽、底宽、底标高、坡比符合设计要求。在开挖过程中及时排水。
3.2加强基坑、基槽土方开挖时的井点降水,基底明排水措施,确定做到干施工。
3.3机械挖土预留30cm土层,采用人工挖土至基底标高。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设置明显标志,由专人跟踪检查控制。
3.4若出现超挖现象,在征得设计同意后,用与基础垫层相同材料填至设计标高。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淤泥较厚、暗浜或存在软弱夹层时,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采用针对性处理方案。
3.5对已被浸泡扰动基底的土,应采取快速排水措施,排水清除表面淤泥,采用砂砾石回填夯实。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定程度上,河堤开挖施工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了河道整治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也大大影响了其防洪作用。同时,这还对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做好河堤开挖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以此来确保河堤开挖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德锁.河堤开挖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4.(7).12
[2]马华.简谈河堤开挖施工及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3.(8).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