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但是不能完全不要负担。学生字词积累、古诗古词名句名篇的积累、现代诗文名句名篇积累、学生书写是学生基本的语文素质,要下功夫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减负
汗水精神
素质教育已经实行多年,但是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可以说今天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教育教学中,就出现了减轻学生负担,甚至完全不要学习负担的过激做法。加上时下“安全第一”,教育界从上到下的提法是“学生成绩倒数第一不影响饭碗,出个安全事故饭碗不保”,因此不敢给学生什么负担,更不用说批评学生不完成什么什么作业之类,看住学生安全进校门,安全出校门就万事大吉了。这就造成了学生语文水平越来越令人担忧的现状,这一点可能大家不认同,但从我多年来所接初一新生的情况看,事实就是这样:学生的语文基础越来越差,知识面越来越窄。我觉得:现在的学生感情缺乏,朗读得再好的课文比如伤感的课文,他们眼里没有润湿感,完全不能在感情上和作者、主人公产生共鸣,作文也空洞无物,即使写《我的妈妈(爸爸)》一类的文章都写不出感情;学生的朗读水平也越来越差,尤其是男生(可以说是小学阶段的弱势群体,总体朗读水平比女生差了两个年级)。比如我今年刚刚接到的初一新生,共有男生33人,能大声的、通顺地读完一篇课文的仅仅5人,有13人完全不能读下去(许多字不认识,朗读简直就是数字),其余15人还能勉强读下去,但也要读错许多字,很多句子已经把意思都读走了;很大一部分学生书写不过关:错别字多,字迹潦草,卷面脏乱。全班有六个学生(其中4个是男生)根本不会写字,写字就像拼火柴棍儿,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按笔顺写字。总之,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生语文素质下降应该是事实(强调:这是事实)。
我认为,要真正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就要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从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素质入手,狠抓基础。语文的基础知识素质,是提高学生总的知识素质和人格素质的基础,小学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就是要为以后高中学习、社会自学打下必备的知识基础,不能虚假,不能放纵,那些只强调培养能力、技能的做法太偏激,忽悠自己忽悠学生,必将使语文教学陷入进一步的尴尬境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方向不用质疑,但是,“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减轻学生负担,减轻学生负担更不能等于完全不要学习负担。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不能一概否定,要提升学生基本语文素质,还是要有点负担,还是要有点汗水精神。
1.字词的积累需要发扬汗水精神。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是学好语文必备的基础“素质”。新课标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总的目标是“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仅这一点,学生不下苦工夫,没有汗水精神,一味的讲趣味识字,片面的减轻学生负担,能达到要求吗?看看我们现在经过正规六年学习的初一新生吧,实实在在的统计一下,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这一要求?把传统的抄写、听写,全打成“机械重复,压抑学生个性,加重学生负担”,这是造成现在学生不会读不会写,语文水平下降的一个原因。我们一边给学生讲“头悬梁、锥刺股”、“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的标语还挂在教室的墙壁上,一边又高喊“减轻负担”,连一般性的巩固练习也省去了。“减负”,真的是老师喜欢,“多省心啊”!学生电喜欢,“多省事啊”!可是受害的不是我们老师,是我们不懂事的孩子:他们提笔忘字,读书不认识字。这怎么学习啊。因此,学生字词量的积累还是要有一点点汗水精神。要勤查字典、词典,要有一定的机械抄写,词语、成语的意识背一背没什么害处。
2.积累古诗词名句名篇、现代诗文名段、名篇也需要汗水精神。中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看,他们理解能力达不够,但记忆能力非常好。《语文课程标准》给背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初中古诗文80篇(基本篇目),其实考试还包括现代诗文、附录古诗词。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必须老老实实的背诵。所有这些对提高学生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即使学生不理解,但背了就为以后“反刍”准备了储备,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见识面的开阔,适当的时候学生就能恰当的用上,而且往往还是脱口而出。回想一下,我们现在能背的好多名句、课文不正是读书时背下的吗?工作后你还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记吗?没人强迫你,你有那份心情去背吗?当别人念到“一屠晚归”时,你不是还跃跃欲试吗?也许像《出师表》《岳阳楼记》《捕蛇者说》这么长的古文你都还能背几段吧?“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苛政猛于虎也”不正是当年背诵深深的刻印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吗?谁敢说你当初就真正弄懂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真正含义了呢?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片面的“减负”,应该按照《标准》要求严格要求学生背好背熟课文,否则学生记忆力越来越差,甚至“书到用时方很少”。
3.写字教学中,学生也应有汗水精神。正确流利的书写是顺利而有效的进行交流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写字教学,在每一个年段都提出了书写的要求,这是以前初中大纲里没有。近年中考作文评分也给出了卷面分和书写分。要让学生写一手“规范、端正、整洁”的汉字并非易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口之寒”。如果我们不让学生作足够的练习,不严格训练、规范学生的书写,一味的减负减负,连作业也少得可怜更不用说专门的写字训练,那么“规范、端正、整洁”,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近年的新老师与八十年代中师毕业的老师书写整体水平就相差很远,这不正是语文素质下降的证明吗?
4.减负也不能一刀切。有家庭背景的子女,他们可以成为钢琴家,演员,明星,可以进入公安、银行,他们的起点高,也许他们可以减负。但对广大农村孩子,在如今,他们除了苦读书外还能走出一条什么道路昵?有的人认为,苦读苦干出来的人能力就差,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就以老师为例,哪个学校不是八十年代的师范生挑着大梁呢?我们作为有良心的教师,要对得起为前途而攻读的孩子,不能空喊“减负”,轻松了自己,害了人家的孩予。
总之,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首先应从培养基础“素质”——必备的基本知识入手,否则培养能力就是空中楼阁,因此不能片面的喊减负,多少还是应该有点汗水精神。
【关键词】减负
汗水精神
素质教育已经实行多年,但是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可以说今天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教育教学中,就出现了减轻学生负担,甚至完全不要学习负担的过激做法。加上时下“安全第一”,教育界从上到下的提法是“学生成绩倒数第一不影响饭碗,出个安全事故饭碗不保”,因此不敢给学生什么负担,更不用说批评学生不完成什么什么作业之类,看住学生安全进校门,安全出校门就万事大吉了。这就造成了学生语文水平越来越令人担忧的现状,这一点可能大家不认同,但从我多年来所接初一新生的情况看,事实就是这样:学生的语文基础越来越差,知识面越来越窄。我觉得:现在的学生感情缺乏,朗读得再好的课文比如伤感的课文,他们眼里没有润湿感,完全不能在感情上和作者、主人公产生共鸣,作文也空洞无物,即使写《我的妈妈(爸爸)》一类的文章都写不出感情;学生的朗读水平也越来越差,尤其是男生(可以说是小学阶段的弱势群体,总体朗读水平比女生差了两个年级)。比如我今年刚刚接到的初一新生,共有男生33人,能大声的、通顺地读完一篇课文的仅仅5人,有13人完全不能读下去(许多字不认识,朗读简直就是数字),其余15人还能勉强读下去,但也要读错许多字,很多句子已经把意思都读走了;很大一部分学生书写不过关:错别字多,字迹潦草,卷面脏乱。全班有六个学生(其中4个是男生)根本不会写字,写字就像拼火柴棍儿,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按笔顺写字。总之,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生语文素质下降应该是事实(强调:这是事实)。
我认为,要真正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就要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从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素质入手,狠抓基础。语文的基础知识素质,是提高学生总的知识素质和人格素质的基础,小学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就是要为以后高中学习、社会自学打下必备的知识基础,不能虚假,不能放纵,那些只强调培养能力、技能的做法太偏激,忽悠自己忽悠学生,必将使语文教学陷入进一步的尴尬境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方向不用质疑,但是,“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减轻学生负担,减轻学生负担更不能等于完全不要学习负担。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不能一概否定,要提升学生基本语文素质,还是要有点负担,还是要有点汗水精神。
1.字词的积累需要发扬汗水精神。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是学好语文必备的基础“素质”。新课标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总的目标是“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仅这一点,学生不下苦工夫,没有汗水精神,一味的讲趣味识字,片面的减轻学生负担,能达到要求吗?看看我们现在经过正规六年学习的初一新生吧,实实在在的统计一下,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这一要求?把传统的抄写、听写,全打成“机械重复,压抑学生个性,加重学生负担”,这是造成现在学生不会读不会写,语文水平下降的一个原因。我们一边给学生讲“头悬梁、锥刺股”、“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的标语还挂在教室的墙壁上,一边又高喊“减轻负担”,连一般性的巩固练习也省去了。“减负”,真的是老师喜欢,“多省心啊”!学生电喜欢,“多省事啊”!可是受害的不是我们老师,是我们不懂事的孩子:他们提笔忘字,读书不认识字。这怎么学习啊。因此,学生字词量的积累还是要有一点点汗水精神。要勤查字典、词典,要有一定的机械抄写,词语、成语的意识背一背没什么害处。
2.积累古诗词名句名篇、现代诗文名段、名篇也需要汗水精神。中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看,他们理解能力达不够,但记忆能力非常好。《语文课程标准》给背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初中古诗文80篇(基本篇目),其实考试还包括现代诗文、附录古诗词。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必须老老实实的背诵。所有这些对提高学生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即使学生不理解,但背了就为以后“反刍”准备了储备,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见识面的开阔,适当的时候学生就能恰当的用上,而且往往还是脱口而出。回想一下,我们现在能背的好多名句、课文不正是读书时背下的吗?工作后你还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记吗?没人强迫你,你有那份心情去背吗?当别人念到“一屠晚归”时,你不是还跃跃欲试吗?也许像《出师表》《岳阳楼记》《捕蛇者说》这么长的古文你都还能背几段吧?“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苛政猛于虎也”不正是当年背诵深深的刻印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吗?谁敢说你当初就真正弄懂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真正含义了呢?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片面的“减负”,应该按照《标准》要求严格要求学生背好背熟课文,否则学生记忆力越来越差,甚至“书到用时方很少”。
3.写字教学中,学生也应有汗水精神。正确流利的书写是顺利而有效的进行交流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写字教学,在每一个年段都提出了书写的要求,这是以前初中大纲里没有。近年中考作文评分也给出了卷面分和书写分。要让学生写一手“规范、端正、整洁”的汉字并非易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口之寒”。如果我们不让学生作足够的练习,不严格训练、规范学生的书写,一味的减负减负,连作业也少得可怜更不用说专门的写字训练,那么“规范、端正、整洁”,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近年的新老师与八十年代中师毕业的老师书写整体水平就相差很远,这不正是语文素质下降的证明吗?
4.减负也不能一刀切。有家庭背景的子女,他们可以成为钢琴家,演员,明星,可以进入公安、银行,他们的起点高,也许他们可以减负。但对广大农村孩子,在如今,他们除了苦读书外还能走出一条什么道路昵?有的人认为,苦读苦干出来的人能力就差,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就以老师为例,哪个学校不是八十年代的师范生挑着大梁呢?我们作为有良心的教师,要对得起为前途而攻读的孩子,不能空喊“减负”,轻松了自己,害了人家的孩予。
总之,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首先应从培养基础“素质”——必备的基本知识入手,否则培养能力就是空中楼阁,因此不能片面的喊减负,多少还是应该有点汗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