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i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虽然把狮子视为百兽之王,但是在中国古代,百兽之王却是老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老虎看成是神秘而不可侵犯的动物,对其是畏惧三分。人们一提到老虎就会脸色大变,一看到老虎,就可能吓得魂飞魄散。老虎可以说是威猛、勇敢、危险和争斗的化身。
  在中国,“虎”字包括两部分:词根“虎”代表虎的斑纹,“儿”在下面,是人的意思,暗指虎仔暴跳时能用后脚直立,像人类的直立一样。根据古代占星家的说法,大熊座的“枢”星变形产生虎,它是四脚动物之最,代表大自然的阳性,是“山兽之王”,又叫“兽中之王”,“王”字也可以追溯到虎额头上的斑纹。
  人们称老虎是百兽之王,它真实的和人们邋想的本领使它成为许多比喻的素材,这是其他动物无法相比的。它是专横、威严和严厉的象征,又被人们当作士兵勇猛的榜样,它的出现或吼叫又是危险和恐怖的同义词。虎的威力被逐步夸大,以至于具有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超越的凶猛特征。虎被描绘在许多古代青铜器和陶器上,常见的有嘴里衔着一个圆环的虎头装饰。虎象征着军队的威力,是魔鬼特别害十自的,因此也被画在墙上,以吓走房屋庙宇附近的恶魔。出于相同的原因,虎头常被绣在幼童的鞋子上。有时虎也代表财神,在老虎最多的河内和满洲地区,人们还以虎为神朝拜。中国古代士兵有时穿上仿制的有尾巴的完整虎皮,他们祈望呐喊进攻时,他们的呐喊声能像真正的虎啸一样吓退敌人。以前,为了威慑敌人,虎头也被画在士兵的盾牌上、堡垒瞭望孔的木盖上、缉私船的船头上,虎头还被绣在朝服上,作为武将级别的徽章。在词汇方面,“虎”已经成为词根之一,和“虎”在一起组成的词描述了虎相关的一些特征。
  虎是山中之君、百兽之王,人们爱虎而畏虎。因此人们也将虎视为凶猛、残暴的动物,民间有不少打虎的传说,出现了不少猎虎、打虎、射虎的猛将与壮士,从汉代射虎入石的李广虎将,到黑旋风李逵为救母而杀虎、行者武松于景阳冈打虎等等不一而足。造成古籍损坏的原因一般来说,分内在和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比如用纸的优劣,竹纸和清末民国石印本常用的有光纸,都易于脆黄。这些是先天性的,它使古籍更易于残损。而外在原因则有光照。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灰尘、虫蛀等;还有人为的因素,如汗渍、油污和翻阅较多而造成书口开裂等。光的照射会使古籍变脆,同时,字迹在光氧化作用下也会褪色,故不宜曝晒。而电灯、日光灯也会对古籍有损,瓦数越大,对书的破坏也越大。故尽量要减少拍照次数,也尽可能不用静电复印机复印。古籍的防虫很重要,有一种说法是,常常翻阅的古籍不生虫,也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意思。樟脑球是较常用的防虫品,有条件的还可以订做樟木书箱,防虫且吉雅。此外,很多图书馆和古籍书店也采用盛产于广西的天然香料植物灵香草进行藏书驱虫防虫,以避免长期采用化学药物对藏书和人体造成伤害。平时翻阅古籍,注意手要清洁,不要有水或油污。在拿过食物后,不要未洗手就拿古籍,以免沾上有味的东西惹来虫蚁。放有古籍的书桌,不宜放置茶壶和水杯等,以免不小心撞倒水湿了古籍。此外,如果一边阅览古籍,一边要抄录的话,最好只用铅笔,因为钢笔、圆珠笔、毛笔等都可能不小心笔嘴沾到书籍而造成墨渍。这也是图书馆里读者在阅览室借阅古籍时,只能用铅笔抄录的原因。对于已损坏的古籍,最好不要随意修补,因为古籍的修复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又极为复杂的专门技术。古训是“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原则,一定要交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来修补。
其他文献
专为展出典藏设计的宏伟建筑体现哈普斯堡家族的艺术荣光  哈普斯堡王朝统治欧洲长达7个世纪之久,是欧洲最有势力的家族。历代皇帝倾注热情搜集的美术品均属一级艺术品,从装饰着豪华宫殿内部的许多收藏品中,可以想象出哈普斯堡家族当时显赫的权势。    哈普斯堡家族400年的收藏成果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位于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南侧,北侧是与其型式相同的自然史博物馆,二者相对而立。广场中央竖立着奠定哈普斯堡王
期刊
2009年,中国内地拍卖行以及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共有90多件单件作品突破千万,而突破亿元大关的则有4件。其中,4件过亿级作品都在内地市场成交,同时,在过千万级的作品中,内地市场的作品数量是香港苏富比与佳士得的三倍,由此表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中心逐渐由香港向内地转移,本土藏家的实力与眼力正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艺术品市场的壮大而快速提升。有专家认为,随着亿元时代以及更多精品千万级价格的到来,“捡漏时代”
期刊
2009年春拍古代书画的一枝独秀,成为艺拍界、收藏界2009年热议的话题,而京津和江浙两地向来是古代书画的“藏宝圣地”,在2009年秋拍即将举槌之际,《收藏·拍卖》杂志专访一北、一南两大拍行——中国嘉德和西泠印社拍卖公司,中国嘉德的胡妍妍女士与西泠印社的胡西林先生,“二胡”齐会,谈笑间一同把脉古代书画拍卖的新趋势!    《收藏·拍卖》:今年的春拍中,中国古代书画精品遭遇“抢购”,成为在拍卖场上有
期刊
提起杨石先,人们都知道他是南开大学的校长,著名的化学家。若说起他与文物收藏有什么关系,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今年夏天,笔者在南开大学的一栋宿舍楼,拜访了杨石先先生的儿子杨耆勋、儿媳王丽婫夫妇,一段封陈多年的往事,随着主人手里的发黄的纸张,散发开来。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各阶层的人士欢欣鼓舞,盼望国家能有大的发展。许多收藏家将家藏古籍、善本图书捐献出来,送到图书馆,化私为公,希望这些图书能为更多的人
期刊
从赫斯特到村上隆:糕点大师不断变化的艺术品位    在日本大阪的枚方市有一家名为“三角铃”的西式蛋糕店,在当地颇有名气。蛋糕店的老板松浦隆广是一位50多岁的蛋糕大师,他随和开朗,身上有着大阪人特有的幽默和风趣。路过蛋糕店的人们总会被店中精美的蛋糕所吸引,但人们所不熟悉的是,松浦隆广除了是一位娴熟的糕点大师,更是一位当代艺术收藏家。他所收藏的作品不仅数量繁多,而且作品风格迥异,涵盖了一大批不同时期、
期刊
2009年,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公司频频传来秋拍破10亿的佳讯,各拍卖行屡创新高,呈现出一番如火如荼的景象。日前,中国嘉德公布了公司2009年业绩,包括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油画雕塑影像、古籍善本、邮品钱币铜镜以及珠宝翡翠共六个门类,共成交两万两千余件拍品,全年总成交额高达27.12亿元人民币,取得了公司成立16年以来的最高成交纪录,相比2008年全年18亿人民币总成交额提升了50%,在亚洲地区艺术
期刊
香港佳士得2009年秋拍以16,5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收槌。本季拍卖成绩与刚结束的内地秋拍优异结果共同显示了亚洲艺术及亚洲拍卖市场的强劲复苏。2009年佳士得在亚洲区实现了58%的市场占有率,多个类别的拍品创下世界拍卖纪录,包括中国书画,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精致名表等,再次彰显了藏家们对珍罕精品的继续追捧。伴随着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藏家们在拍场上显示出他们日渐成熟的鉴藏水平及
期刊
我国古代文人对茶具十分讲究,在品茶时,不仅重视茶叶的形、色、香、味,而且还要讲究茶具的不同质体和造型的艺术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都是赞美茶具的。下面以馆藏文物,将历代茶具作个比较。两晋南北朝时代的茶具:  从古到今,陶瓷茶具都以陶、瓷为主,由此历代的茶具的演变,与陶瓷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晋朝已开始生产青瓷茶具,晋朝最流行的是鸡首壶。以壶嘴作成鸡首状而得名。一般
期刊
上海沦陷时期,周瘦鹃好像只编过三种杂志,一种便是以刊找张爱玲成名作《沈香屑》而名垂吾国杂志史的《紫罗兰》,周瘦鹃也因此成为赏识张爱玲的第一人。  《沉香屑》于紫刊2至6期连载,搜罗到这几期的紫刊,也该算收集齐了张爱玲的《沉香屑》。圆了沉香梦,收书之日,找写了一张纸条夹在第二期的《紫罗兰》里——“含混着上海里弄阁楼霉潮气味的紫罗兰已全无一点花的芬芳”。  加上最近所得袖珍本《紫兰花片》,二十年来的辛
期刊
民国时,北平图书馆曾集中了我国历朝藏书的精华,堪称中华文化之命脉。为躲避日军炮火,其中一批珍藏辗转上海。而在那个战事四起的年代,偌大的中国,最后竟无处可安放这批国宝,保护中华文化的命脉。  1941年7月,德、意法西斯政权宣布承认汪伪南京政权。为排挤美、英在华势力,轴心国动议汪伪政权收回上海公共租界,存沪善本面临更大危险。袁同礼焦灼不安,一方面致函胡适,希望说动美国鼎力相助。另一方面与江海关再度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