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比如讲“有理数的加法”,我们可以用扑克牌代替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学生一起来抽扑克牌,每人抽两张,然后把它们相加,谁得的数大,谁获胜。把抽象的知识转移到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新知识。下面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具体实际,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向课堂要质量,培养学生听课能力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不明显。怎样教学生听好课?首先,教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会强调某些问题,这就是本节的重点,学生在听课时,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和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就容易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第四,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当堂巩固,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应多想多问。这样,听课效率就会不断提高。
二、加强训练,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1、归纳演绎法。归纳就是将多个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利用一般去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2、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是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个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的学习情景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情景。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52页,“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开头提出的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踢足球,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就有些不利。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地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打篮球的问题,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创改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并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效果非常明显。
四、通过指导,形成数学实际能力
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过程到方法,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关于这方面,广大同仁论述颇多,笔者仅就这方面的指导提出如下几个要求:第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培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根据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也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第三,根据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第四,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和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作者单位:553300贵州省纳雍县和平中学)
一、向课堂要质量,培养学生听课能力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不明显。怎样教学生听好课?首先,教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会强调某些问题,这就是本节的重点,学生在听课时,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和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就容易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第四,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当堂巩固,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应多想多问。这样,听课效率就会不断提高。
二、加强训练,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1、归纳演绎法。归纳就是将多个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利用一般去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2、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是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个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的学习情景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情景。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52页,“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开头提出的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踢足球,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就有些不利。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地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打篮球的问题,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创改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并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效果非常明显。
四、通过指导,形成数学实际能力
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过程到方法,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关于这方面,广大同仁论述颇多,笔者仅就这方面的指导提出如下几个要求:第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培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根据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也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第三,根据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第四,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和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作者单位:553300贵州省纳雍县和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