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在护理综合技能与临床思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1985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2016年2—7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杭州医学院2015级高职护理6个班级18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3个班级分为对照组(n=90),3个班级分为观察组(n=90)。在护理综合技能与临床思维课程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依托慕课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翻转课程,开展线上教学+翻转课堂的混合模式教学。1个学期结束后分别从教学参与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方式评价3个方面对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翻转课堂实施期间,线上教学平台总访问次数9 564人次,师生共参与讨论话题372个,完成任务点38个。观察组护生期末总成绩为(91.75±5.40)分,对照组为(84.57±5.32)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3,P<0.05)。观察组护生在督促开展预习、主动查找资料、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对错误之处印象深刻、考核更客观、总体评价8个方面的评价赞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混合教学模式能促进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护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使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此教学模式、如何科学设置考核比例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预防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3月8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内容包括体位适应训练、呼吸控制训练、定时翻身训练、五指握力训练、床上坐起训练及床边站起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为25.0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
目的探讨"一病一品"项目提高直肠癌患者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通过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护理为根基,寻找疾病最佳护理证据,并以疾病最佳护理证据为参考,创建直肠癌品牌特色管理,构建病房督导体制等实施直肠癌"一病一品"项目。观察并比较实施前(2012年)和实施后(2015年)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和疾病管理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直肠癌"一病一品"项目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目的评价呼吸衰竭"一病一品"项目在呼吸监护室实施的效果。方法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护理为依据,以优质护理服务链为主线,在监护室制订和实施呼吸衰竭"一病一品"护理服务流程和方案,并观察项目实施前后,护士自评的护理能力和患者相关结局指标的变化。结果项目实施后,护士自评的综合专业能力从(61.1±13.6)分提高到(84.2±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呼吸衰竭患者整体评估的完整
目的探讨"一病一品"项目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4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一病一品"项目实施前后分为两组,将2011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确诊的236例GDM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7月1日—2015年4月30日确诊的605例GDM患者设为干预组。对干预组实施以"寻找最优的证据、依托最优的流程、体现最优的人文关怀"为内涵的"一病一品"项目。
目的探讨"一病一品"项目在胰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1—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3例胰腺癌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胰腺癌护理常规,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40例胰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实施以胰腺癌患者为中心,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胰腺癌患者"一病一品"优质护理项目,实施引流管护理"SAFE计划"和空肠造瘘管护理"360安全营养卫士"的护理品牌,由胰腺癌
眼内压的测量是眼科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有效监测眼内压对于许多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意义重大。近些年来,大量有关眼内压监测技术的研究催生了诸多新型眼压计,与传统眼压计相比,它们在操作难度、便携性、精准度等方面均做了许多改进。但是,大量新型眼压计的临床应用也对眼科护理及眼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全面了解不同眼压计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才能更好、更准确地测量眼内压。鉴于此,本文对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各种
期刊
目的分析初诊1型糖尿病行利妥昔单抗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初诊1型糖尿病行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41例出现不良反应(44.6%)。单因素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年龄<18岁vs≥18岁(54.0% vs 33.3%,P<0.05);男性vs女性(37.7%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