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构建探析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yz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析制度机制与基层治理法治化之间的内在逻辑,明确长效机制构建在基层治理法治化中的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层治理法治化为长效机制构建指明了方向,长效机制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了保障,二者耦合于基层治理范式的现代化转型。基层治理法治化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选择,其长效机制构建成为当下热点话题,针对当前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存在的普遍问题,如:认知程度尚浅、“即兴式”举措居多、构建内容模糊等,本文认为可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传播机制、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参与和监督机制、法律法规建设与运行机制、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机制、吸收借鉴机制五个方面来完善,助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实现。
  关键词: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成果,是党在社会主义治理道路上长期探索的经验总结,标志着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表明我们党治国理政视野的开阔、治理能力的提升。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必经之路,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的构建必然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一、界定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的内涵
  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是基层治理法治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理解其内涵首先得理清基层治理法治化内涵及制度机制运行的内在机理。
  (一)基层治理法治化内涵
  对于基层治理法治化内涵,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一种权力依法运行的过程,有的认为是一种建构基层的方式与手段,或者认为是一种民主发展形式,或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从总体上看,这些观点都涵盖了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内核,即将基层的一切活动纳入法律的话语体系中。笔者认为,基层治理法治化就是指坚持在法治型党组织的领导下,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引导基层自治组织依法治理,内化法治理念,规范政府与社会、市场、个体之间的关系,逐步实现基层政府、社区和农村自治组织法治化建设的过程。
  (二)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内涵
  在社会学中,机制是指事物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事物在有规律性的运动中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长效机制就是能保证事物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实现最佳效果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带规律性的最佳模式”。[1]因此,所谓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就是指在基层治理过程中,把法治化建设纳入基层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一切事务中,以“良治”为目标,促进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方式、治理环体、治理路径等实现最大效用的运行体系和作用原理,它是贯穿于基层治理法治化全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各种因素的本质联系。
  (三)基层治理法治化与长效机制之间的关系
  构建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就是要体现制度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特性,使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深入有序地开展。没有好的制度,达不到“制度化”,没有好的制度执行力,达不到执行的“规范化”。唯有更加自觉并善于运用法治这个集中体现现代化治理本质要求的思维和方式,才能保证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概括地讲,基层治理法治化为长效机制构建指明了方向,长效机制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了保障,二者耦合于基层治理范式的现代化转型。
  二、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基层治理法治化自身的特性、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发展要求对长效机制构建提出了必要性:
  (一)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意味着此工程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要相互协调推进,从横向来看,基层治理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要纳入法治轨道,从纵向来看,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是一个将国家政策内化为基层群众行动指向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系统性、长期性就决定了完备、稳定、规范化的长效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二)构建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是解决基层治理困境的重要抓手
  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基层文化基因隐含的潜在困境;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附加困境;基层治理法治化过程中面临的新困境。新旧困境交织的复杂社会环境在运作过程中产生了以下问题:治理理念“表面化”、治理主体“模糊化”、治理民主“形式化”、治理路径“口号化”、治理方式“即兴化”等,这些困境和问题既为基层治理向法治化转型提供了必然选择,也为长效机制的构建提出了现实要求。
  (三)构建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是提升基层法治建设的主要引擎
  基层治理法治化目标的提出既是对当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面临的挑战和压力的回应,也是对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一种路径探索。制度是政策实施的保障,将国家战略部署落实为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一整套体制机制,并且是相应的长效运作机制才能有效地整合基层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规范国家与社会、市场的关系、重塑社会秩序,形成基层社会共同推进治理法治化的良好局面,从而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总体进程。
  三、目前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构建存在的问题
  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的构建是当下一个热点也是重点话题,不少学者针对基层治理法治化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相应的路径或机制构想,进行了有益探索,与此同时,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
  (一)对长效机制认知程度尚浅
  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是当前国家从上至下达成的共识,尤其在基层法治化建设的实践相当活跃,但如何从整体上落实基层法治化建设的目标,如何为此目标的实现构建长效机制,是当前基层面对的挑战。由于基层各治理主体的局限性,基层法治建设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工程或突发性建设等现象不在少数,一时的成效不能代表整体的成效,实现基层治理法治化目标,除了提升法律意识,还需要胸怀格局意识。   (二)制度规范让位于“即兴式”举措
  根据国家法治目标的指示,基层治理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法治实践,营造了基层法治建设的氛围,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举措,激活了基层法治建设的活力,但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碎片化”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要遵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的原则,将科学性举措提炼成完善的制度规范,避免“人存政举,人走政息”的后果,从长远角度系统性规划基层法治建设的持久力。
  (三)长效机制构建内容带有模糊性
  制度机制是解决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失衡的强力支撑,因而制度的构建首先应基于对基层现实社会问题的准确评估,根据基层人民群众的需求来寻求基层治理法治化实现的问题意识。但在实践中制度的构建内容往往带有盲目性,缺乏实地调研的精准性、全面性,这不但削弱了制度的功能属性,也制约了基层治理法治化实施的整体效能。因而,完善长效机制的构建内容迫在眉睫,具体应从构成治理法治化体系的每一个要素入手。
  四、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完善策略探析
  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是一个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系统,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
  (一)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传播机制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传播机制的建构要从传播主体、传播过程和外在环境三个方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传播主体定位机制方面,按照其各自功能与职责的不同,将其分为三重功能维度的主体:“决策—导向”主体、“阐释—深化”主体、“传播—普及”主体[2];在传播过程方面,要注重传播认同机制的构建,目的是培养积极的公共精神,“公共精神是一种关心公共事务,并愿意致力于公共生活的改善和公共秩序的建设,以营造适宜人生存与发展条件的政治理念、伦理追求和人生哲学”[3]。从传播外在环境看,还需从政策、人才队伍、财政等方面构建保障机制。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传播机制,旨在营造法治文化氛围,使基层干部到基层群众都能将法治理念内化于心。
  (二)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参与、监督机制
  基层治理主体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整合基层多元主体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基层法治化治理是充分发挥基层群众主人翁作用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在制度上明确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基层群众、社会组织等各治理主体的责任与权力范围;其次要完善各治理主体之间的沟通机制,尤其要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提升各个组织间的协同合作能力;最后,要落实基层监督机制,形成有效的监督态势,解决社会监督、行政监督乏力的问题。
  (三)构建法律法规建设与运行机制
  提升基层各治理主体的法治意识和治理能力,除了普及法律知识外,完善法律法规是关键。由于当前基层法律法规存在空白、不规范、滞后性等缺陷,不仅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也引发了基层社会的矛盾、冲突,因而地方人大、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加快完善基层法律法规、乡规民约等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确保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构建法治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机制
  法治指标体系是指用以反映法律制度本体及其相关各类要素运行状况的结构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有机统一为表征,用以判断评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法治化进程的一种计量、评价逻辑结构系统。[4]科学构建法治评估考核机制是衡量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进程中制度制定、实施、成效等科学性的重要参考标准,能够及时修复不完善的体制机制及治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合理配置基层资源、及时回应群众的生活期待,从而保证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常态化。
  (五)构建吸收借鉴机制
  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目前已取得一些成功案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恩施市“沐抚”经验,将“层级调处”和“法律援助”相结合,阿鲁科尔沁旗村务契约化管理模式,“党建+宁波模式”等,虽然地域的特殊性决定了治理方式的特殊性,但成功经验会提供新的切入点或示范意义。因而,基层在突出地域特色,用底蕴彰显内涵的同时,还应借鉴其他区域的丰硕成果,这就为吸收借鉴机制提供了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林建成,安娜.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构建生态治理长效机制探析[J].理论学刊,2015(3).
  [2] 张雁.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 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56.
  [4] 徐汉明,林必恒,张孜仪.论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的科学构建[J].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2014(1).
其他文献
<正>政府购买服务是PPP吗?PPP可以政府购买服务吗?二者有何区别,如何规避政府购买服务的风险呢?PPP实务正在大量遭遇政府购买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的政府购买服务
2009年以来,浙江积极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对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形势,我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
语言学习是实践性较强的系统工程,语言环境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国情所限,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其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受到较大制约.
【摘要】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是国际会计最复杂和最具争议性的技术性问题之一。随着经济和信息的全球化,这个问题将继续受到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概念的解释和当前四种基本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的分析,最终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与发展趋势,力图提出一种既适合我国会计实务又能与会计理论相一致的,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与国际财务报表准则相适应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外币报表折算;
社会建设,民生为重。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无疑是这次党的十七大的一大亮点。关注民 So
摘 要:农村土地属于法律规定不动产的一种,其登记存在登记对抗主义与登记生效主义两种模式。但随着农村土地交易特点的改变,现存登记制度出现了不完善的地方,如登记性质不明确、登记查询制度不完善、缺乏登记错误纠纷赔偿机制、登记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影响了登记的公示公信作用。应当明确登记性质,并完善配套制度,以配合农村土地流转新形势,保护农民利益。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公示作用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革命历史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愈来愈丰富;人们重新认识了博物馆的价值,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了博物馆,面对多层次的观众群体,如何为观众提供类容丰富的展览.,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已成为现代革命博物馆的重要课题。要不断的探讨陈列与设计的关系,尝试陈列设计理念的革新;使
期刊
体态语,顾名思义,是指人的身体状态所表示的信息含义。这种人体语言是以动作、表情、姿势、眼神等形式传递信息的。在日常生活中,体态语的传播作用不可忽视。据有的学者估计,在一般的两人会话中,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平均不到该环境的社会意义的35%,有65%的社会意义是用非语言符号传递的。在学生与教师交流时所获得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教师的暗示,而不是来自老师的口头语言。因此,好的体态语不但可以增强知识的传授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承包商一直被冠以习惯“低价竞争”的名声,但是仔细研究,中国承包商的低价很可能并非故意为之,而是由于其未能充分了解当地情况,未能就相关风险充分预估并
十七大对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目标要求和工作布局、措施等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其中特别强调,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