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农民信箱”自启动实施以来,坚持以12316“三农”信息服务为主线,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以用促建”为原则,大力推进浙江农业信息综合应用与服务主入口建设,广大农民通过信箱在网上互动交流,快速、便捷、免费地获取各种信息服务。经过十余年建设与发展,农民信箱现已拥有280万实名注册用户,累计发送信件85.0亿封,短信97.2亿条,日点击量超200万人次。2013年,农民信箱“云平台”建成,用户承载量500万人,可同时在线5万人、运行10个专业平台。2015年初,农民信箱完成第三版升级改造并开发出手机APP——掌上农民信箱,推动信息服务向移动端发展。
农民信箱作为12316“三农”信息服务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推进了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进村入户,拓展了农业信息应用领域,促进了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了防灾抗灾预警能力,加强了各级政府与农民群众沟通,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助农增收等方面成效显著。
(一)建设“农民网上社会”。农民信箱由于具有实名制注册、自上而下的联络体系、强大的系统管理等核心功能,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网上社会。一是真实可靠的实名注册和分类。280万用户以实名制注册,其中普通农户202万,占72.1%,各类涉农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主体用户18万,占6.4%,涉农科技、管理、服务人员36万,占12.9%。用户资料真实完整,创造了一个真实的互联网社会群体的构筑方式。二是高效便捷的信息渠道。农民信箱是发布和获得“三农”服务信息的主要平台,也是用户之间交流联系、办公协作的重要工具。三是畅通联动的联络体系。系统建立了纵向为省、市、县、乡、村,横向连接各部门的联络体系,基本实现联络站点全省覆盖。
(二)拓展农业信息应用范围和领域。农民信箱在公共政务、农业咨询、灾情预警等方面对“三农”信息服务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一是开放的公共政务资源。公共政务版块开放供所有用户查看各地区的各类综合信息,政策信息、最新农情、各地动态一览无余。二是精准的农业咨询服务。完善农技资料知识库,加强交流互动,促进多点参与。接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专家团队资源,开展各条产业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工作。三是迅速的灾情预警。积极运用农民信箱短信群发平台,在抗御2015年强台风“灿鸿”时共群发短信2553万条,及时指导广大干部群众防台抗台和救灾。四是细分的专业管理服务平台。根据用户业务属性建立了农机、粮油、畜牧等7個专业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各平台间用户既可相互沟通联系,又可共享信息资源,有效提高了农口部门整体管理服务效能。
(三)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农民信箱商务信息服务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一是做好买卖信息、农产品“每日一助”供求信息服务。系统累计发送农产品买卖信息162.6万条、“每日一助”服务信息10.7万条,接到服务反馈信息243.0万余次,促进农产品成交金额或意向金70.4亿元。二是开设网上农博会和供求专场。2007年首创网上农博会,常年设立买卖摊位1.8万家,展示展销农产品5.1万多种。同时,围绕我省农业主导产业特色,共设立“六月杨梅红”等28个农产品供求专场,根据农事季节发布即时信息,予以重点推广。三是重新架构农民信箱商务频道。坚持公益服务原则,以十大主导产业产品为切入点,分门别类推介当季名特优新农产品,同时提供与此农产品有关的第三方平台网店的链接,全面推进全省优质精品农产品网站、网店的门户入口建设。
(四)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到人。系统紧扣农民信息需求,积极拓展信息进村入户到人的方式和渠道。一是强化万村联网工程建设。把握新农村建设总方向和当前农村工作重点,全省建立万村联网新农村网站2.78万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99%以上,年均信息发布量达到100万余条,逐步建立起集权威性、广泛性、指导性、创新性、专业性、友好性于一体的行政村网站集群。二是开发“掌上农民信箱”手机APP。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开发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让用户能够通过手机移动办公、互动交流、获取农业信息,实现信息精准到人,现手机APP用户达19.1万,累计登录117.5万人次。三是培育农民信息意识。切实抓好应用培训,有效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增强其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到目前,已累计培训用户超100万人次,编印各类培训教材、宣传材料10余种。
下一阶段,浙江农民信箱将按照“互联网 ”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围绕深化应用12316“三农”信息服务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吸引用户、服务客户,以全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省建设为载体,紧扣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服务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汇聚服务资源,应用新的服务手段,加强农民信息化培训和数据开发利用,树立农民信息化意识,提升精准服务效能,努力提高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支撑和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再作新贡献。
农民信箱作为12316“三农”信息服务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推进了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进村入户,拓展了农业信息应用领域,促进了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了防灾抗灾预警能力,加强了各级政府与农民群众沟通,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助农增收等方面成效显著。
(一)建设“农民网上社会”。农民信箱由于具有实名制注册、自上而下的联络体系、强大的系统管理等核心功能,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网上社会。一是真实可靠的实名注册和分类。280万用户以实名制注册,其中普通农户202万,占72.1%,各类涉农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主体用户18万,占6.4%,涉农科技、管理、服务人员36万,占12.9%。用户资料真实完整,创造了一个真实的互联网社会群体的构筑方式。二是高效便捷的信息渠道。农民信箱是发布和获得“三农”服务信息的主要平台,也是用户之间交流联系、办公协作的重要工具。三是畅通联动的联络体系。系统建立了纵向为省、市、县、乡、村,横向连接各部门的联络体系,基本实现联络站点全省覆盖。
(二)拓展农业信息应用范围和领域。农民信箱在公共政务、农业咨询、灾情预警等方面对“三农”信息服务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一是开放的公共政务资源。公共政务版块开放供所有用户查看各地区的各类综合信息,政策信息、最新农情、各地动态一览无余。二是精准的农业咨询服务。完善农技资料知识库,加强交流互动,促进多点参与。接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专家团队资源,开展各条产业的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工作。三是迅速的灾情预警。积极运用农民信箱短信群发平台,在抗御2015年强台风“灿鸿”时共群发短信2553万条,及时指导广大干部群众防台抗台和救灾。四是细分的专业管理服务平台。根据用户业务属性建立了农机、粮油、畜牧等7個专业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各平台间用户既可相互沟通联系,又可共享信息资源,有效提高了农口部门整体管理服务效能。
(三)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农民信箱商务信息服务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一是做好买卖信息、农产品“每日一助”供求信息服务。系统累计发送农产品买卖信息162.6万条、“每日一助”服务信息10.7万条,接到服务反馈信息243.0万余次,促进农产品成交金额或意向金70.4亿元。二是开设网上农博会和供求专场。2007年首创网上农博会,常年设立买卖摊位1.8万家,展示展销农产品5.1万多种。同时,围绕我省农业主导产业特色,共设立“六月杨梅红”等28个农产品供求专场,根据农事季节发布即时信息,予以重点推广。三是重新架构农民信箱商务频道。坚持公益服务原则,以十大主导产业产品为切入点,分门别类推介当季名特优新农产品,同时提供与此农产品有关的第三方平台网店的链接,全面推进全省优质精品农产品网站、网店的门户入口建设。
(四)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到人。系统紧扣农民信息需求,积极拓展信息进村入户到人的方式和渠道。一是强化万村联网工程建设。把握新农村建设总方向和当前农村工作重点,全省建立万村联网新农村网站2.78万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99%以上,年均信息发布量达到100万余条,逐步建立起集权威性、广泛性、指导性、创新性、专业性、友好性于一体的行政村网站集群。二是开发“掌上农民信箱”手机APP。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开发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让用户能够通过手机移动办公、互动交流、获取农业信息,实现信息精准到人,现手机APP用户达19.1万,累计登录117.5万人次。三是培育农民信息意识。切实抓好应用培训,有效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增强其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到目前,已累计培训用户超100万人次,编印各类培训教材、宣传材料10余种。
下一阶段,浙江农民信箱将按照“互联网 ”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围绕深化应用12316“三农”信息服务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吸引用户、服务客户,以全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省建设为载体,紧扣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服务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汇聚服务资源,应用新的服务手段,加强农民信息化培训和数据开发利用,树立农民信息化意识,提升精准服务效能,努力提高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支撑和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再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