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目前高等工科院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工厂实习以及教师工程能力提升四个方面介绍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高等工科院校 ; 实践教学 ;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31-01
在高校办学资源严重吃紧的新形势下, 工科院校中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重课内、轻课外的“三重三轻”现象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由于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从而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随着高等工程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高度关注。
一、工科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 受教师思想观念或现有硬件条件的限制,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实践环节设置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1)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过分强调 “精英式”的专业教育,从而形成了一套过窄、过专、过深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这套课程体系的影响下,很难设计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学方案。在大部分教师的传统观念里,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实践课程仅是理论课程的补充。在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中, 实践教学被置于从属地位,没有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体系,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硬件设施条件的改善严重滞后
伴随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许多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条件的发展却严重滞后,实验仪器设备以及附属配套设施普遍陈旧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实践教学大都依附于理论教学,没有系统和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内容也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研究创新性实验更少。
(3)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施流于形式
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大都以课带实验为主,而课程教师和实验指导老师相对独立,二者缺乏紧密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另外,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再加上仪器设备台套数的严重不足,大部分学生无法真正完成对某一个实验的全过程操作和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对实验的积极主动性,大多在实验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最后对实验报告的撰写敷衍了事,千篇一律。
二、探索性改革的内容与实践
笔者所在的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新建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立足重庆,背靠冶金和石油两大行业,以培养基础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面向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第一线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下面以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介绍笔者对于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一些具体做法:
(1)将工程应用的思想深度融入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
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大众化的的背景下,课程模式急需由知识本位型向能力本位型转变。以笔者传授的“工程燃烧学”为例,该课程在能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涉及化学、热力学、传热传质学和流体力学等问题的复杂过程。笔者在对一些经典燃烧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后,重点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燃料的应用来构建模块式的课程教学体系。如气体燃料燃烧:本生灯火焰、燃气灶和火箭喷射推动等;液体燃料燃烧:航空发动机、燃油锅炉和燃气轮机等;固体燃料燃烧:燃煤锅炉、垃圾焚烧和金属燃烧等。
(2)通过开设大量的开放性实验来实现实践教学方式的常态化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是目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笔者所在教研室设置的开放性试验大体分为三类:一是直接来源于教师的纵向或横向科研项目,这类实验往往兼具学术前沿性和工程应用性;二是以各种科技竞赛项目为导向,这类实验兼顾了学术探究性和趣味性;三是实验教师在各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综合性创新实验。作为一所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我校目前还缺乏研究生培养的雄厚基礎和优越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让大量具有创新活力的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大大缓解了教师的科研压力,同时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能力的全面提升。如最近几年我系本科生均在各类科技竞赛中有所斩获,特别是今年的参赛项目“用于石油钻井液处置的螺旋刮膜蒸发器”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3)创新利用校内中试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目前高等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大学生进厂实习锻炼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出于安全生产和技术保密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各类生产工厂对大学生实习的配合度越来越低,目前学生的进厂实习大都只是局限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而另一方面,国家对科研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加上校企间技术研发合作不断深入,高校已经建成了很多中试规模的生产线。探索如何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将为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一条新的切实可行的思路。以我校为例,通过与美国卡万塔公司和三峰卡万塔公司紧密合作,目前已在校内建成两条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垃圾焚烧发电中试生产线。以此为依托,能动专业专门开设了“垃圾焚烧发电与二次污染控制”课程,并将一半以上的课时安排在中试基地进行实地讲授。另外,每年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很大一部分直接来源于该生产线一些关键设备的设计。两年来的实践表明,由于能够把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工程实际操作紧密关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大力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目前在高校中处在教学第一线的师资队伍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博士毕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同样没有经历实际生产工厂或企业的锻炼,因而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重庆科技学院最近正在实施的青年教师工程能力提升计划就是为了解决这一核心问题。如开办校内培训班,如机械制图软件、数控机床的操作以及一些专业模拟分析软件的应用,对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进行“补课”,并强制纳入对教师的年终考核。另外,学校还要求进博士必须下厂锻炼3个月以上。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必将对未来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最重要的保障。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应用理论知识,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先于理论, 理论源于实践, 从一定意义上说, 没有实践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 忽视实践教学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本文以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在分析目前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措施,以期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潘湘高, 李晓峰, 杨斌文, 蔡明山, 廖德刚. 新升本科院校工科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6):105-107.
[2]王章豹,刘光复,吴玉程. 强化工科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1-5.
【关键词】高等工科院校 ; 实践教学 ;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31-01
在高校办学资源严重吃紧的新形势下, 工科院校中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重课内、轻课外的“三重三轻”现象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由于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从而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随着高等工程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高度关注。
一、工科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 受教师思想观念或现有硬件条件的限制,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实践环节设置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1)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过分强调 “精英式”的专业教育,从而形成了一套过窄、过专、过深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这套课程体系的影响下,很难设计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学方案。在大部分教师的传统观念里,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实践课程仅是理论课程的补充。在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中, 实践教学被置于从属地位,没有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体系,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硬件设施条件的改善严重滞后
伴随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许多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条件的发展却严重滞后,实验仪器设备以及附属配套设施普遍陈旧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实践教学大都依附于理论教学,没有系统和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内容也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研究创新性实验更少。
(3)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施流于形式
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大都以课带实验为主,而课程教师和实验指导老师相对独立,二者缺乏紧密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另外,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再加上仪器设备台套数的严重不足,大部分学生无法真正完成对某一个实验的全过程操作和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对实验的积极主动性,大多在实验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最后对实验报告的撰写敷衍了事,千篇一律。
二、探索性改革的内容与实践
笔者所在的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新建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立足重庆,背靠冶金和石油两大行业,以培养基础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面向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第一线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下面以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介绍笔者对于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一些具体做法:
(1)将工程应用的思想深度融入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
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大众化的的背景下,课程模式急需由知识本位型向能力本位型转变。以笔者传授的“工程燃烧学”为例,该课程在能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涉及化学、热力学、传热传质学和流体力学等问题的复杂过程。笔者在对一些经典燃烧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后,重点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燃料的应用来构建模块式的课程教学体系。如气体燃料燃烧:本生灯火焰、燃气灶和火箭喷射推动等;液体燃料燃烧:航空发动机、燃油锅炉和燃气轮机等;固体燃料燃烧:燃煤锅炉、垃圾焚烧和金属燃烧等。
(2)通过开设大量的开放性实验来实现实践教学方式的常态化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是目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笔者所在教研室设置的开放性试验大体分为三类:一是直接来源于教师的纵向或横向科研项目,这类实验往往兼具学术前沿性和工程应用性;二是以各种科技竞赛项目为导向,这类实验兼顾了学术探究性和趣味性;三是实验教师在各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综合性创新实验。作为一所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我校目前还缺乏研究生培养的雄厚基礎和优越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让大量具有创新活力的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大大缓解了教师的科研压力,同时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能力的全面提升。如最近几年我系本科生均在各类科技竞赛中有所斩获,特别是今年的参赛项目“用于石油钻井液处置的螺旋刮膜蒸发器”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3)创新利用校内中试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目前高等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大学生进厂实习锻炼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出于安全生产和技术保密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各类生产工厂对大学生实习的配合度越来越低,目前学生的进厂实习大都只是局限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而另一方面,国家对科研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加上校企间技术研发合作不断深入,高校已经建成了很多中试规模的生产线。探索如何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将为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一条新的切实可行的思路。以我校为例,通过与美国卡万塔公司和三峰卡万塔公司紧密合作,目前已在校内建成两条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垃圾焚烧发电中试生产线。以此为依托,能动专业专门开设了“垃圾焚烧发电与二次污染控制”课程,并将一半以上的课时安排在中试基地进行实地讲授。另外,每年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很大一部分直接来源于该生产线一些关键设备的设计。两年来的实践表明,由于能够把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工程实际操作紧密关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大力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目前在高校中处在教学第一线的师资队伍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博士毕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同样没有经历实际生产工厂或企业的锻炼,因而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重庆科技学院最近正在实施的青年教师工程能力提升计划就是为了解决这一核心问题。如开办校内培训班,如机械制图软件、数控机床的操作以及一些专业模拟分析软件的应用,对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进行“补课”,并强制纳入对教师的年终考核。另外,学校还要求进博士必须下厂锻炼3个月以上。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必将对未来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最重要的保障。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应用理论知识,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先于理论, 理论源于实践, 从一定意义上说, 没有实践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 忽视实践教学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本文以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在分析目前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措施,以期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潘湘高, 李晓峰, 杨斌文, 蔡明山, 廖德刚. 新升本科院校工科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6):105-107.
[2]王章豹,刘光复,吴玉程. 强化工科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