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动态变化在脑出血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tar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对脑出血的诊断以及病情程度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32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在发病48 h内进行头颅CT检查,按照血肿体积分为少量出血组(血肿体积<20ml,7例)、中量出血组(血肿体积20~40 ml,14例)和大量出血组(血肿体积>40ml,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发病48 h内、第5天和第8天血清GFAP水平,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出血组发病48 h内血清GFAP水平[(2.13±0.6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10±0.24)μg/L](P< 0.05);发病第5天和第8天血清GFAP水平继续上升[分别为(3.42±0.84)、(4.21±0.76)μg/L],与发病48 h内血清GF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发病第5天与发病第8天血清GFA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5天和第8天大量出血组和中量出血组血清GFAP水平继续上升,与发病48 h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少量出血组发病第5天血清GFAP水平达峰值,第8天血清GFAP水平下降且与发病48 h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中,治疗后死亡5例,占15.6%,死亡病例均发生在入院48 h内,发病48h内死亡患者与非死亡患者血清GFAP水平分别为(5.03±0.84)、(2.87±0.7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GFAP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指标,同时血清GFAP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患者脑出血的严重程度,有助于预后的评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PEP-1介导的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SD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30只大鼠分成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PE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梅毒发病情况和传播途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住院病历.结果:梅毒孕产妇发病
目的 观察丁酸氢化可的松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50例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失访6例,完成观
目的 探讨连续视频脑电监测对急性脑梗死并发癫痫样放电和临床发作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脑梗死部位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 对259例重症急性幕上脑梗死患者进行连续视频脑电监
目的 探讨散发型克-雅脑病的脑电图和脑脊液14-3-3蛋白改变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散发型克-雅脑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脑电图和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检查结
目的 观察骨唾液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表达.方法 将手术切除的二尖瓣瓣膜按病史分为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组(120例)和非风心病组( 30例),采用SP法进行
目的:建立胃肠舒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组成药味大黄、枳壳、甘草进行鉴别;用HPLC法测定胃肠舒片中柚皮苷的含量,使用Thermo BDS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并发溃疡形成的效果,分析其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4例婴幼儿血管瘤并溃疡形成患儿按照住院时间分为两组,传统治疗组43例,采用局
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类高脂血症,迄今为止机制尚不明了.本文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对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相关基因:载脂蛋白、ATP结合盒转运子、过氧化物酶
EB病毒(EBV)是一种γ-疱疹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及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等密切相关.研究表明,EBV潜伏感染的基因表达产物对淋巴瘤的发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