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模式是指人类在受到很多基本概念的规定和制约下,在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实践后所产生的固定化的思维方势。[1]因此,风俗习惯以及历史、地理、自然环境迥异的民族的思维模式都有所相同。譬如,中国人注重形象思维,而英美人注重逻辑思维;中国人倾向于含蓄的思维方式,英美人则倾向于直接的思维方式;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性思维,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性思维。中英思维模式存在的特定差异,对各自语言表达形式的选择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而,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英文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特别是对英文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困惑。
关键词:英语 汉语 思维模式差异 写作 困惑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81-01
在语言学习中,人们首先通过听、读来摄取和理解语言,然后再通过说和写来运用语言。在这四个环节中,写的要求最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的好,必须通过大量的储存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反复加工和处理。而在储存语言材料的过程中,由于各民族的思维模式的差异性,导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语言系统,最终,使得我们在用语言进行写作时,也深深的受到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
1 思维模式的差异对用词的影响
词汇作为写作的最基本要素,在写作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英美民族注重抽象,汉民族注重具体。反映在遣词造句上,前者常把思维重点放在抽象事物上,后者多把句子重心放在具体形象上。[2]因此,英语中常用具体事物修饰抽象概念,汉语则多以具体形象表达抽象内容。如:We drove along between the green of the park and the stony lifeless elegance of hotels and apartment buildings.(车子朝前开着,一边是青翠的公园;另一边是呆板的毫无生气的旅馆和公寓建筑。)此外,英语中介词的使用更加普遍。由介词构成的短语所表达的意义往往比较虚泛,在英译汉时,我们需要把虚泛的内容译为具体化的动词。如:The patrol must be on their guard against the enemy’s ambush.(巡逻队必须小心,免遭敌人伏击。)
2 思维模式的差异对句子结构的影响
2.1 语序差异
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由大到小,由整体到部分;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有别于国人,他们习惯于分析式思维,注重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句子结构的差异。[3]如,汉语中的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的排列顺序为从小到大,而英语中的这两种状语的排列顺序则常常是从大到小。例如,In June 2005,she graduated from the Chemistr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她于2005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除此之外,英语复合句重心在前,习惯将主句放在句首;而在汉语习惯中则习惯将重心放于句末,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和逻辑顺序编排。例如,He has no long been writing to his friends since he got a mobile phone.(自从有了移动电话,他不再给朋友写信。)
2.2 句子连接差异
在句子连接方面,汉语句式呈现出明显的意合特征,而英语句式呈现出明显的形合特征。英美民族重形式逻辑,力求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表述清楚,而汉民族重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4]具体说来,表现在语句衔接方式上,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所谓形合,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形态标志,连接词等)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所谓意合,是指句中各种成份的关系大部分靠意念连贯,不求结构完整、严谨,而求“形散神不散”。英译汉时,往往要破句重组,把各“板块”拆下,按照中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重新排成“线性”结构。如:You can imagine how I blessed my husband for bringing friends to dinner when we had only a bit of cold meat in the refrigerator.(当冰箱里只剩下一点冻肉的时候,我丈夫又带朋友来家吃饭,你可以想像得出我是多么感激他了。)
2.3 句子语态差异
在英美民族的哲学传统中,对主体和客体有严格的区分;而汉民族相信“万物皆备于我、天人合一”,思考问题时,主体意识浓厚。相应地,英语在构句时常采用物称,让事物以客观的面貌呈现出来。因此,英语中主体客体始终泾渭分明,被动语态较常见。不需要说明行为主体时,想强调行为所及的客体时,或者为了安排句子结构方便时,均会采用被动式。可以说,英语的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而这种物称倾向又滋长了被动句的较多使用。与之相对照,汉民族的主体性思维方式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和意念抒发,将理性功能和交流目的融于直觉,不注重对客观现实作符合逻辑的描摹,不执着于形式结构的规范,所以汉语多用主动语态。如:Not only politeness but an attitude of reverence is demanded in church.(在教堂,人们不仅要有礼貌,而且應该有一种虔诚的态度。)
3 如何解决当代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困惑
3.1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学习一种语言,首先要知道他们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传授语言技巧时,要注意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汉英思维的差异,尽可能引导他们用目的语去进行思维,以防止母语文化对英语写作过程的干扰。
3.2 读写译结合,重视语篇教学
没有语言的输入,语言的输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学生要留心收集自然地道的英语文章,通过有目的的阅读训练并详加分析,了解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特点。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汉译英练习,就两种语言在选词、句法结构、表达习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熟悉英语习惯表达法,减少汉语思维的干扰。此外,还要积极发挥语篇知识对写作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方式组织思想、构建文章框架的能力。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毫无疑问的会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导致了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如:用词不当,搭配有误,句子结构混乱,语态错误,缺乏必要的连贯与句式变化,篇章结构层次不清,缺乏逻辑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英思维模式的差异,最终养成按照西方的思维模式去选词、造句和谋篇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想.关于英语口语教学中“中式英语”问题的再认识[J].天中学刊,2011(5):122-124.
[2] 罗宪芬.从思维差异入手改进英语写作教学[J].考试周刊,2008(35):77-78.
[3] 孔苏婧.大学英语短文写作中的母语干扰因素分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3(4):46-49.
[4] 申彩云.中式英语与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0(43):128-130.
关键词:英语 汉语 思维模式差异 写作 困惑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81-01
在语言学习中,人们首先通过听、读来摄取和理解语言,然后再通过说和写来运用语言。在这四个环节中,写的要求最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的好,必须通过大量的储存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反复加工和处理。而在储存语言材料的过程中,由于各民族的思维模式的差异性,导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语言系统,最终,使得我们在用语言进行写作时,也深深的受到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
1 思维模式的差异对用词的影响
词汇作为写作的最基本要素,在写作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英美民族注重抽象,汉民族注重具体。反映在遣词造句上,前者常把思维重点放在抽象事物上,后者多把句子重心放在具体形象上。[2]因此,英语中常用具体事物修饰抽象概念,汉语则多以具体形象表达抽象内容。如:We drove along between the green of the park and the stony lifeless elegance of hotels and apartment buildings.(车子朝前开着,一边是青翠的公园;另一边是呆板的毫无生气的旅馆和公寓建筑。)此外,英语中介词的使用更加普遍。由介词构成的短语所表达的意义往往比较虚泛,在英译汉时,我们需要把虚泛的内容译为具体化的动词。如:The patrol must be on their guard against the enemy’s ambush.(巡逻队必须小心,免遭敌人伏击。)
2 思维模式的差异对句子结构的影响
2.1 语序差异
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由大到小,由整体到部分;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有别于国人,他们习惯于分析式思维,注重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句子结构的差异。[3]如,汉语中的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的排列顺序为从小到大,而英语中的这两种状语的排列顺序则常常是从大到小。例如,In June 2005,she graduated from the Chemistr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她于2005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除此之外,英语复合句重心在前,习惯将主句放在句首;而在汉语习惯中则习惯将重心放于句末,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和逻辑顺序编排。例如,He has no long been writing to his friends since he got a mobile phone.(自从有了移动电话,他不再给朋友写信。)
2.2 句子连接差异
在句子连接方面,汉语句式呈现出明显的意合特征,而英语句式呈现出明显的形合特征。英美民族重形式逻辑,力求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表述清楚,而汉民族重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4]具体说来,表现在语句衔接方式上,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所谓形合,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形态标志,连接词等)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所谓意合,是指句中各种成份的关系大部分靠意念连贯,不求结构完整、严谨,而求“形散神不散”。英译汉时,往往要破句重组,把各“板块”拆下,按照中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重新排成“线性”结构。如:You can imagine how I blessed my husband for bringing friends to dinner when we had only a bit of cold meat in the refrigerator.(当冰箱里只剩下一点冻肉的时候,我丈夫又带朋友来家吃饭,你可以想像得出我是多么感激他了。)
2.3 句子语态差异
在英美民族的哲学传统中,对主体和客体有严格的区分;而汉民族相信“万物皆备于我、天人合一”,思考问题时,主体意识浓厚。相应地,英语在构句时常采用物称,让事物以客观的面貌呈现出来。因此,英语中主体客体始终泾渭分明,被动语态较常见。不需要说明行为主体时,想强调行为所及的客体时,或者为了安排句子结构方便时,均会采用被动式。可以说,英语的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而这种物称倾向又滋长了被动句的较多使用。与之相对照,汉民族的主体性思维方式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和意念抒发,将理性功能和交流目的融于直觉,不注重对客观现实作符合逻辑的描摹,不执着于形式结构的规范,所以汉语多用主动语态。如:Not only politeness but an attitude of reverence is demanded in church.(在教堂,人们不仅要有礼貌,而且應该有一种虔诚的态度。)
3 如何解决当代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困惑
3.1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学习一种语言,首先要知道他们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传授语言技巧时,要注意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汉英思维的差异,尽可能引导他们用目的语去进行思维,以防止母语文化对英语写作过程的干扰。
3.2 读写译结合,重视语篇教学
没有语言的输入,语言的输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学生要留心收集自然地道的英语文章,通过有目的的阅读训练并详加分析,了解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特点。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汉译英练习,就两种语言在选词、句法结构、表达习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熟悉英语习惯表达法,减少汉语思维的干扰。此外,还要积极发挥语篇知识对写作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方式组织思想、构建文章框架的能力。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毫无疑问的会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导致了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如:用词不当,搭配有误,句子结构混乱,语态错误,缺乏必要的连贯与句式变化,篇章结构层次不清,缺乏逻辑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英思维模式的差异,最终养成按照西方的思维模式去选词、造句和谋篇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想.关于英语口语教学中“中式英语”问题的再认识[J].天中学刊,2011(5):122-124.
[2] 罗宪芬.从思维差异入手改进英语写作教学[J].考试周刊,2008(35):77-78.
[3] 孔苏婧.大学英语短文写作中的母语干扰因素分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3(4):46-49.
[4] 申彩云.中式英语与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0(43):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