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信仰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民间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的五娘祠信仰也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它从历史沿革、神话起源、信仰活动、文化功能等几个方面入手来介绍下层民众的精神信仰。通过对五娘祠信仰的实地调查,既有利于人们了解一定时期村民生活状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又能让民间信仰的研究趋向深入化和细致化。
关键词:五娘祠;民间信仰;神话传说;信仰活动;文化功能
Abstract:Folk beliefs,which not onl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ulture,but also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national folk heritage.In recent years,it has been a widespread concern in academic circles.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scope of Wuniang temple faith also belongs to folk beliefs,which to introduce the spiritual beliefs of lower classes from the history,origin myths,beliefs to cultural functions,etc.The fieldwork of Wu Niang beliefs ancester temple not only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changes of living conditions,ways of thinking and behavior of villagers,but also making study trends of folk beliefs more in depth and meticulous.
Key word:Wuniang temple;folk beliefs;origin myths;belief activities;cultural functions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40-02
“民间信仰”概念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其独特性和乡土性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全貌,对于理解传统的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最早使用民家信仰这一概念的是日本学着姊崎正治,他指出:任何国家都有作为组织的一派正统宗教居上统一并感化民心,同时在民间又有与该正统的被组织的宗教多少相异的信仰习惯。姊崎正治将这种不同于正统组织化的宗教习惯称为民间信仰。我国的民间信仰具有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分布广泛、信徒众多、影响深远等特点。本文探讨的三兴镇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是个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的小镇,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保存着多样的民间信仰,当中以小洲村的五娘祠信仰最具代表性。它既为我们洞察民俗传统和精神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也为中国民间信仰研究补充了重要的地方史料。
一、五娘祠的历史沿革和信仰对象
(一)历史沿革。
小洲村位于三兴镇的东南部,距镇中心两公里处。据村民告之,小洲村原本是沿河的一块沙洲,后被开垦出来,筑房耕地,才形成如今的村庄。这就是小洲村名字的来源,意为水中陆地。五娘祠坐落在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的小洲村上,地理位置优越,环境舒适。笔者走访村中得之,“五娘“取自小洲村一户人家女儿的名字,因此女与五娘祠修建密切相关,遂将其名用作庙宇名。据祠中壁上文字记载,五娘祠始建于嘉庆年间,至今约有两百余年,由道士选取风水宝地,村民纷纷集资而建。直至八十年代,信徒同心协力,自愿捐物捐资,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修复兴建,才形成由正殿和偏殿构成的五娘祠。而今五娘祠建筑群是朝北,沿河布局,占地约有120平方米,以古朴的石砖堆砌而成,屋顶盖有褐色的水泥瓦,从旁镶有红色的琉璃瓦,从远处看,更体现了她独特而别致的风味,像一颗星石,闪耀在山水间。
(二)信仰对象。
五娘祠的信仰对象既包括五娘、太保这些代表着浓厚的当地色彩的神灵,也包括土地、财神、关公等那些在中国各地区拥有广泛的信众的神灵。它体现了信仰地域性、乡土性、普遍性、广泛性等特点。
五娘祠正殿进门的左手边为土地公公的石雕像。土地公公衣着朴实、平易近人、慈祥可亲、为须发全白的老者,作为掌管着一方土地的神仙,民间自然就有祭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进门的右边是财神的石雕像。财神相貌厚重,头上戴着宰相纱帽,身上穿着蟒袍,垂着五绺长须,左手拿着玉如意,右手捧着金元宝。因其仗义疏财,在民间,很多人喜欢在家中供奉财神爷,以求财运亨通。正殿的正堂,最里面摆着一列的神像,最中间那名浓眉大眼,亲近和善的年轻女子便是五娘。她头戴凤冠,耳旁垂着两绺长流苏,身穿浅蓝色的上衣,配着粉红的裤子,外系大红的披风,且露出的右手紧紧地握着一块深蓝色的方巾,整体看来雍容典雅,气度非凡。五娘的旁边是头戴绿色头盔,两耳春这飘带和黄丝穗,身穿绿蟒,手持着青龙偃月刀和红马鞭的威风凛凛的关公形象。关公凤眼生威,卧蚕似雾,英气逼人,霸气十足,且腮下五缕长须,二尺多长,铺满胸膛,显得格外威风。而这一列神像的左右两端是遥相对应的左右太保。左侧的太保端坐在红色的木椅上,威严肃穆,两眼瞪圆,目视前方,长须垂于胸前,右手紧握黑色的木锤,并将其置于头顶,做出击鼓状,宛若要为民请命,伸张正义。右侧的太保也是端坐在红色的木制椅上,头戴镶有金边的头盔,两眼直视前方,腮下长须飘飘,身系大红袍,高举的右手紧握着黑色的木棒,棒上刻有金色的国泰民安四字。左右太保都给人清明无私、刚正不阿之感。五娘祠的偏殿摆着如来佛祖、送子观音、南海观音等瓷像,瓷像前摆着果品,陈列着香炉,香炉里面插着燃的正旺的香。偏殿四周的墙壁刻着兴建和复修时捐资者的名单,还悬挂着四方居民送来感谢神灵庇佑的锦旗。每日都有吃斋信徒在庙宇中诵经礼佛,负责打扫庙宇的卫生和接待四方的参拜者。所以五娘祠的信仰对象就包括正殿和偏殿的这些神灵,他们各司其职,共同镇守着五娘祠。 二、围绕五娘祠的神话传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之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今谓之神话。神话产生于劳动人民对自然界种种艰苦卓绝的斗争,产生于人类复杂的社会生活,它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又激励着人们去追求幸福。五娘祠信仰的产生也伴随着一系列美丽的传说,它们是五娘祠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传承五娘信仰的重要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些代代相传的神话传说,为五娘、太保他们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让他们在村民心中也有了更加光辉的形象。
(一)五娘起源。
当年,雨旱频繁,农作物受灾害的影响颇为严重,导致颗粒无收,村民常常食不裹腹,眼看辛勤地劳作却一无所获,内心异常地苦闷。于是,有人怀疑是有妖怪在作祟,提出修建一座庙宇来镇镇邪气,还能庇佑下四方百姓。为求得内心安宁,村长次日便请高僧作法,为庙宇修建选取黄到吉日。日期一选定,就组织村中青年开始施工。费时数月,庙宇初步落成,就要着手为庙中雕塑神像。那日,村中热闹非凡,村民纷纷聚集庙宇,欲看选取何方仙人的圣像为原型。只见高僧施法完毕,便端出一盆水,对众人说,待会贫僧会对着水中诵经。诵经完,水中所现便为塑像原型。约莫半个小时,水中仍然清彻见底,末见任何人的踪影。于是,高僧便率领众人在旁静观其变,等到快到正午的时候,盆中慢慢现出了一个年轻女子的容貌,该女子年纪轻轻,眉清目秀,皓齿红唇,颇具灵动之感。从此庙中便以这名女子的容貌刻了一尊雕像,长立庙中。因此女与小洲村一户人家的女儿容貌颇为相似,且那家女儿也在那天突发疾病身亡。村中传言那家女儿是被上天选派为神,便将她名字用作庙宇名,即五娘祠。
(二)太保传说。
据说一日,有一位上高县人赶猪路过小洲村旁的一座山岭,当时,天色已晚,猪群一下子散了开来,在灌木丛中四处乱窜。这下赶猪人可急了,猪群走散了,到时少了可怎么办?这年头,猪可是养猪户的人心头肉啊!于是,他赶忙把小猪崽聚到一块,标记好立刻去寻大猪。可就那么一会儿,天色就完全暗下来了,大猪的身影越变越少,到最后踪迹全无,他只得立马折回去,看看小猪崽们,心想:先护住小的吧,等天亮点再去寻大的。可等他回去后,发现小猪们也不见了。这下可把养猪人彻底激恼了,他一气之下点燃旁边的灌木丛,准备火烧山岭,逼出消失的猪群。哪知火苗趁势,越烧越猛。眼看,整个山头都要烧起来了,熊熊地烈火把山头照得格外透亮。就在此时,山头飘来两位仙人,他们头顶光环,脚踏祥云,手捋长须,稳稳停在山头的巨石上,便对着小洲方向的村民传声:小洲人,速来救火!小洲人都被这巨大的喊声惊醒,纷纷出门,发现对面的山头已被小汹涌的大火包围,而呼喊声来的火光中的两位白衣长者。于是,赶紧跑回家中,拿起灭火工具,奔赴山头,参与救火。几个小时后,大火被扑灭,而仙人早已离去,只在石头上留下几个巨大无比的脚印,脚印至今都完好无损地保存在石头上、烧毁的山头,裸露出了许多岩块,还显现出了以前从未被发现的两座神庙。令人惊奇的是,神庙呈对称格局分布,而里面又都完好地保留着一尊太保的神像。有村民发现神像上太保的容貌与那两位仙人极为相似。才惚然,原来是仙人显灵。后来,村民把太保的塑像移入五娘祠中,位列五娘两侧,即左右太保。
作者简介:徐彬(1992-),女,汉,江西宜春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教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科教学(语文)、小学二年级阅读兴趣调查研究。
关键词:五娘祠;民间信仰;神话传说;信仰活动;文化功能
Abstract:Folk beliefs,which not onl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ulture,but also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national folk heritage.In recent years,it has been a widespread concern in academic circles.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scope of Wuniang temple faith also belongs to folk beliefs,which to introduce the spiritual beliefs of lower classes from the history,origin myths,beliefs to cultural functions,etc.The fieldwork of Wu Niang beliefs ancester temple not only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changes of living conditions,ways of thinking and behavior of villagers,but also making study trends of folk beliefs more in depth and meticulous.
Key word:Wuniang temple;folk beliefs;origin myths;belief activities;cultural functions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40-02
“民间信仰”概念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其独特性和乡土性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全貌,对于理解传统的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最早使用民家信仰这一概念的是日本学着姊崎正治,他指出:任何国家都有作为组织的一派正统宗教居上统一并感化民心,同时在民间又有与该正统的被组织的宗教多少相异的信仰习惯。姊崎正治将这种不同于正统组织化的宗教习惯称为民间信仰。我国的民间信仰具有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分布广泛、信徒众多、影响深远等特点。本文探讨的三兴镇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是个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的小镇,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保存着多样的民间信仰,当中以小洲村的五娘祠信仰最具代表性。它既为我们洞察民俗传统和精神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也为中国民间信仰研究补充了重要的地方史料。
一、五娘祠的历史沿革和信仰对象
(一)历史沿革。
小洲村位于三兴镇的东南部,距镇中心两公里处。据村民告之,小洲村原本是沿河的一块沙洲,后被开垦出来,筑房耕地,才形成如今的村庄。这就是小洲村名字的来源,意为水中陆地。五娘祠坐落在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的小洲村上,地理位置优越,环境舒适。笔者走访村中得之,“五娘“取自小洲村一户人家女儿的名字,因此女与五娘祠修建密切相关,遂将其名用作庙宇名。据祠中壁上文字记载,五娘祠始建于嘉庆年间,至今约有两百余年,由道士选取风水宝地,村民纷纷集资而建。直至八十年代,信徒同心协力,自愿捐物捐资,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修复兴建,才形成由正殿和偏殿构成的五娘祠。而今五娘祠建筑群是朝北,沿河布局,占地约有120平方米,以古朴的石砖堆砌而成,屋顶盖有褐色的水泥瓦,从旁镶有红色的琉璃瓦,从远处看,更体现了她独特而别致的风味,像一颗星石,闪耀在山水间。
(二)信仰对象。
五娘祠的信仰对象既包括五娘、太保这些代表着浓厚的当地色彩的神灵,也包括土地、财神、关公等那些在中国各地区拥有广泛的信众的神灵。它体现了信仰地域性、乡土性、普遍性、广泛性等特点。
五娘祠正殿进门的左手边为土地公公的石雕像。土地公公衣着朴实、平易近人、慈祥可亲、为须发全白的老者,作为掌管着一方土地的神仙,民间自然就有祭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进门的右边是财神的石雕像。财神相貌厚重,头上戴着宰相纱帽,身上穿着蟒袍,垂着五绺长须,左手拿着玉如意,右手捧着金元宝。因其仗义疏财,在民间,很多人喜欢在家中供奉财神爷,以求财运亨通。正殿的正堂,最里面摆着一列的神像,最中间那名浓眉大眼,亲近和善的年轻女子便是五娘。她头戴凤冠,耳旁垂着两绺长流苏,身穿浅蓝色的上衣,配着粉红的裤子,外系大红的披风,且露出的右手紧紧地握着一块深蓝色的方巾,整体看来雍容典雅,气度非凡。五娘的旁边是头戴绿色头盔,两耳春这飘带和黄丝穗,身穿绿蟒,手持着青龙偃月刀和红马鞭的威风凛凛的关公形象。关公凤眼生威,卧蚕似雾,英气逼人,霸气十足,且腮下五缕长须,二尺多长,铺满胸膛,显得格外威风。而这一列神像的左右两端是遥相对应的左右太保。左侧的太保端坐在红色的木椅上,威严肃穆,两眼瞪圆,目视前方,长须垂于胸前,右手紧握黑色的木锤,并将其置于头顶,做出击鼓状,宛若要为民请命,伸张正义。右侧的太保也是端坐在红色的木制椅上,头戴镶有金边的头盔,两眼直视前方,腮下长须飘飘,身系大红袍,高举的右手紧握着黑色的木棒,棒上刻有金色的国泰民安四字。左右太保都给人清明无私、刚正不阿之感。五娘祠的偏殿摆着如来佛祖、送子观音、南海观音等瓷像,瓷像前摆着果品,陈列着香炉,香炉里面插着燃的正旺的香。偏殿四周的墙壁刻着兴建和复修时捐资者的名单,还悬挂着四方居民送来感谢神灵庇佑的锦旗。每日都有吃斋信徒在庙宇中诵经礼佛,负责打扫庙宇的卫生和接待四方的参拜者。所以五娘祠的信仰对象就包括正殿和偏殿的这些神灵,他们各司其职,共同镇守着五娘祠。 二、围绕五娘祠的神话传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之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今谓之神话。神话产生于劳动人民对自然界种种艰苦卓绝的斗争,产生于人类复杂的社会生活,它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又激励着人们去追求幸福。五娘祠信仰的产生也伴随着一系列美丽的传说,它们是五娘祠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传承五娘信仰的重要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些代代相传的神话传说,为五娘、太保他们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让他们在村民心中也有了更加光辉的形象。
(一)五娘起源。
当年,雨旱频繁,农作物受灾害的影响颇为严重,导致颗粒无收,村民常常食不裹腹,眼看辛勤地劳作却一无所获,内心异常地苦闷。于是,有人怀疑是有妖怪在作祟,提出修建一座庙宇来镇镇邪气,还能庇佑下四方百姓。为求得内心安宁,村长次日便请高僧作法,为庙宇修建选取黄到吉日。日期一选定,就组织村中青年开始施工。费时数月,庙宇初步落成,就要着手为庙中雕塑神像。那日,村中热闹非凡,村民纷纷聚集庙宇,欲看选取何方仙人的圣像为原型。只见高僧施法完毕,便端出一盆水,对众人说,待会贫僧会对着水中诵经。诵经完,水中所现便为塑像原型。约莫半个小时,水中仍然清彻见底,末见任何人的踪影。于是,高僧便率领众人在旁静观其变,等到快到正午的时候,盆中慢慢现出了一个年轻女子的容貌,该女子年纪轻轻,眉清目秀,皓齿红唇,颇具灵动之感。从此庙中便以这名女子的容貌刻了一尊雕像,长立庙中。因此女与小洲村一户人家的女儿容貌颇为相似,且那家女儿也在那天突发疾病身亡。村中传言那家女儿是被上天选派为神,便将她名字用作庙宇名,即五娘祠。
(二)太保传说。
据说一日,有一位上高县人赶猪路过小洲村旁的一座山岭,当时,天色已晚,猪群一下子散了开来,在灌木丛中四处乱窜。这下赶猪人可急了,猪群走散了,到时少了可怎么办?这年头,猪可是养猪户的人心头肉啊!于是,他赶忙把小猪崽聚到一块,标记好立刻去寻大猪。可就那么一会儿,天色就完全暗下来了,大猪的身影越变越少,到最后踪迹全无,他只得立马折回去,看看小猪崽们,心想:先护住小的吧,等天亮点再去寻大的。可等他回去后,发现小猪们也不见了。这下可把养猪人彻底激恼了,他一气之下点燃旁边的灌木丛,准备火烧山岭,逼出消失的猪群。哪知火苗趁势,越烧越猛。眼看,整个山头都要烧起来了,熊熊地烈火把山头照得格外透亮。就在此时,山头飘来两位仙人,他们头顶光环,脚踏祥云,手捋长须,稳稳停在山头的巨石上,便对着小洲方向的村民传声:小洲人,速来救火!小洲人都被这巨大的喊声惊醒,纷纷出门,发现对面的山头已被小汹涌的大火包围,而呼喊声来的火光中的两位白衣长者。于是,赶紧跑回家中,拿起灭火工具,奔赴山头,参与救火。几个小时后,大火被扑灭,而仙人早已离去,只在石头上留下几个巨大无比的脚印,脚印至今都完好无损地保存在石头上、烧毁的山头,裸露出了许多岩块,还显现出了以前从未被发现的两座神庙。令人惊奇的是,神庙呈对称格局分布,而里面又都完好地保留着一尊太保的神像。有村民发现神像上太保的容貌与那两位仙人极为相似。才惚然,原来是仙人显灵。后来,村民把太保的塑像移入五娘祠中,位列五娘两侧,即左右太保。
作者简介:徐彬(1992-),女,汉,江西宜春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教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科教学(语文)、小学二年级阅读兴趣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