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秋后,天气越来越干燥,中医认为:这种“秋燥”会损伤人体的津液,导致阴阳失衡,火由内生,从而呈现出一派“燥”相:口干、牙疼、头晕、鼻燥、便秘……专家教你七大败火术,看看哪款适合你?
胃火牙痛
中医认为人体胃经气血充沛,最易感受火热,秋天进食一些油腻肥甘辛辣的食物,最容易诱发牙痛,并常伴有牙龈红肿、流脓、出血,口渴喜冷饮,便秘腹胀,口臭等症状,这些都是胃火炽盛的表现。
降火食疗方: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石膏能清泄胃火而止牙痛,绿豆清热除烦,是秋季去胃火的好选择。
按摩泻泻火:足背第2、3趾间趾缝处是足阳明胃经“去火点”, 用指尖掐、压此处,有清胃泻火、凉血止痛的功效。注意掐压时要有一定力度,局部能够感到明显的发麻胀痛,坚持1分钟到2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脚,如此反复2~3次。
肺火鼻干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意思是肺在五脏中最为娇嫩,感受火热之气后便会引起肺热。肺开窍于鼻,鼻干冒火正是肺热的表现,如果不及早解决还会出现口干咽痛、痰多痰黄、胸痛咯血等,对于患有老慢支、慢阻肺、肺心病的人更要注意,以免疾病加重。
降火食疗方:取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鸭梨2个,削皮切块,清水适量炖服。川贝母可清热润肺,用于肺热燥咳、鼻腔干燥、干咳少痰等症状。梨也有生津、润燥、清热等功效。
按摩泻泻火:中医学认为,掌根的鱼际处与呼吸系统关系密切,是手太阴肺经“去火点”,具有清肺化痰、解表利咽的功能。两手鱼际对搓,大约搓十余次时,鱼际开始发热,这时臆想热气沿手臂进入胸腔,持续3分钟左右,整个手掌便会发热,每天可进行2~3次。
心火失眠
中医认为阳主动,阴主静,阳入于阴则睡,阳出于阴则醒。秋季余热未消,阴阳变化反复,阴气不能潜藏阳气便会引发失眠。生活中有很多人有此烦恼,往往到了深夜还不能入眠,时间长了会使血压升高,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
降火食疗方:取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裹),水煎,吃莲子喝汤。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桅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是一剂去心火良方。
按摩泻泻火:手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去火点”,有清心、安神、开窍的功效;脚心是足少阴肾经的“去火点”,可以滋阴潜阳。练习时要坐稳并排除杂念,左小腿置于右大腿上,左手轻握左脚踝,用右掌心拍打左脚掌心,同样方法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脚掌。用力稍大些,每天上午、中午、晚上各一次,起初每次100次,以后逐渐增加一倍。
肾火尿黄
秋季肾脏有火的话,可侵犯下焦造成膀胱湿热、气化不利,引起小便色黄臊臭、尿频尿急尿痛,进一步伤及血液还会导致尿血、尿潴留,尤其是伴有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绝经的患者,更易发作此病。肾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火热上窜还可致耳鸣、眩晕、腰酸背痛等。
降火食疗方:取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车前子各15克,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动物肾脏具有补肾益精作用,是中医学“以脏养脏”理论的具体体现。枸杞子、山萸肉能补益肾阴,车前子可除去流入膀胱经的湿热,解除尿痛。
揉小趾:在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的穴位名足通谷,具有清利下焦湿热,恢复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并交通肾经,刺激该穴能较好地去肾脏之火。可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坚持1~2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脚。也可以用火柴头等点压,100次为宜。每日2次。
肝火头胀
秋季肝火上炎多见,或过食辛温之品热蕴化火,或情绪低落而致肝气郁结。调查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上火,尤其是老年女性,上火后持续时间也更长。可表现为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等。
降火食疗方: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清热散结的功效,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晕眩等症。
按摩泻泻火:足趾第1、2趾之间的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有清肝泄热、平抑气血的功效,对肝经上火疗效极佳。可用大拇指点揉该穴2~3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每日晨起和晚睡前进行,每日2~3次。
肠火便秘
秋季干燥最容易伤津耗液,致肠道干燥从而引发便秘或使便秘加重,肠火进一步发展还会灼伤血络造成痔疮出血、疼痛。排便过度用力还可以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溢血等,因此要注意在秋季必须保持大便通畅。
降火食疗方:柏子仁15克,大米50克,蜂蜜适量。先将柏子仁去净皮壳杂质,稍捣烂,再同大米煮粥即可,每日2剂,连续3~5天。可润肠通便,适用于长期便秘。
按摩泻泻火:还可常揉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角旁处,每次约2~3分钟即可,一日2次。此外,根据中医“咸能软坚”的理论,可在按摩前饮用一杯淡盐水来润肠通便。
脾火嘴烂
秋季上火也常会出现口角发红、发痒、脱皮糜烂的情况,进而形成裂痕,张嘴时易开裂出血,甚至吃饭说话等都受影响。中医认为秋季脾胃运化不及,水谷聚而化火,脾胃开窍于口唇,因此治疗烂嘴角必须去脾脏之火方可有效。
降火食疗方:取冬瓜150克,薏苡仁30克,将薏苡仁用清水浸泡20分钟,冬瓜连皮切成块,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煮到薏苡仁熟烂,放入适量精盐,拌匀趁热吃,每天两次,连用3~5天即可。
按摩泻泻火:脾脏“去火点”位于足第2趾末节趾甲角旁靠近第3趾侧,具有清胃、健脾、利湿的作用,可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坚持1~2分钟,两脚交替进行。也可以用火柴头等点压此处,100次为宜。一般可以每天按摩1~2次。
胃火牙痛
中医认为人体胃经气血充沛,最易感受火热,秋天进食一些油腻肥甘辛辣的食物,最容易诱发牙痛,并常伴有牙龈红肿、流脓、出血,口渴喜冷饮,便秘腹胀,口臭等症状,这些都是胃火炽盛的表现。
降火食疗方: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石膏能清泄胃火而止牙痛,绿豆清热除烦,是秋季去胃火的好选择。
按摩泻泻火:足背第2、3趾间趾缝处是足阳明胃经“去火点”, 用指尖掐、压此处,有清胃泻火、凉血止痛的功效。注意掐压时要有一定力度,局部能够感到明显的发麻胀痛,坚持1分钟到2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脚,如此反复2~3次。
肺火鼻干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意思是肺在五脏中最为娇嫩,感受火热之气后便会引起肺热。肺开窍于鼻,鼻干冒火正是肺热的表现,如果不及早解决还会出现口干咽痛、痰多痰黄、胸痛咯血等,对于患有老慢支、慢阻肺、肺心病的人更要注意,以免疾病加重。
降火食疗方:取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鸭梨2个,削皮切块,清水适量炖服。川贝母可清热润肺,用于肺热燥咳、鼻腔干燥、干咳少痰等症状。梨也有生津、润燥、清热等功效。
按摩泻泻火:中医学认为,掌根的鱼际处与呼吸系统关系密切,是手太阴肺经“去火点”,具有清肺化痰、解表利咽的功能。两手鱼际对搓,大约搓十余次时,鱼际开始发热,这时臆想热气沿手臂进入胸腔,持续3分钟左右,整个手掌便会发热,每天可进行2~3次。
心火失眠
中医认为阳主动,阴主静,阳入于阴则睡,阳出于阴则醒。秋季余热未消,阴阳变化反复,阴气不能潜藏阳气便会引发失眠。生活中有很多人有此烦恼,往往到了深夜还不能入眠,时间长了会使血压升高,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
降火食疗方:取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裹),水煎,吃莲子喝汤。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桅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是一剂去心火良方。
按摩泻泻火:手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去火点”,有清心、安神、开窍的功效;脚心是足少阴肾经的“去火点”,可以滋阴潜阳。练习时要坐稳并排除杂念,左小腿置于右大腿上,左手轻握左脚踝,用右掌心拍打左脚掌心,同样方法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脚掌。用力稍大些,每天上午、中午、晚上各一次,起初每次100次,以后逐渐增加一倍。
肾火尿黄
秋季肾脏有火的话,可侵犯下焦造成膀胱湿热、气化不利,引起小便色黄臊臭、尿频尿急尿痛,进一步伤及血液还会导致尿血、尿潴留,尤其是伴有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绝经的患者,更易发作此病。肾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火热上窜还可致耳鸣、眩晕、腰酸背痛等。
降火食疗方:取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车前子各15克,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动物肾脏具有补肾益精作用,是中医学“以脏养脏”理论的具体体现。枸杞子、山萸肉能补益肾阴,车前子可除去流入膀胱经的湿热,解除尿痛。
揉小趾:在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的穴位名足通谷,具有清利下焦湿热,恢复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并交通肾经,刺激该穴能较好地去肾脏之火。可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坚持1~2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脚。也可以用火柴头等点压,100次为宜。每日2次。
肝火头胀
秋季肝火上炎多见,或过食辛温之品热蕴化火,或情绪低落而致肝气郁结。调查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上火,尤其是老年女性,上火后持续时间也更长。可表现为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等。
降火食疗方: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清热散结的功效,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晕眩等症。
按摩泻泻火:足趾第1、2趾之间的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有清肝泄热、平抑气血的功效,对肝经上火疗效极佳。可用大拇指点揉该穴2~3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每日晨起和晚睡前进行,每日2~3次。
肠火便秘
秋季干燥最容易伤津耗液,致肠道干燥从而引发便秘或使便秘加重,肠火进一步发展还会灼伤血络造成痔疮出血、疼痛。排便过度用力还可以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溢血等,因此要注意在秋季必须保持大便通畅。
降火食疗方:柏子仁15克,大米50克,蜂蜜适量。先将柏子仁去净皮壳杂质,稍捣烂,再同大米煮粥即可,每日2剂,连续3~5天。可润肠通便,适用于长期便秘。
按摩泻泻火:还可常揉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角旁处,每次约2~3分钟即可,一日2次。此外,根据中医“咸能软坚”的理论,可在按摩前饮用一杯淡盐水来润肠通便。
脾火嘴烂
秋季上火也常会出现口角发红、发痒、脱皮糜烂的情况,进而形成裂痕,张嘴时易开裂出血,甚至吃饭说话等都受影响。中医认为秋季脾胃运化不及,水谷聚而化火,脾胃开窍于口唇,因此治疗烂嘴角必须去脾脏之火方可有效。
降火食疗方:取冬瓜150克,薏苡仁30克,将薏苡仁用清水浸泡20分钟,冬瓜连皮切成块,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煮到薏苡仁熟烂,放入适量精盐,拌匀趁热吃,每天两次,连用3~5天即可。
按摩泻泻火:脾脏“去火点”位于足第2趾末节趾甲角旁靠近第3趾侧,具有清胃、健脾、利湿的作用,可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坚持1~2分钟,两脚交替进行。也可以用火柴头等点压此处,100次为宜。一般可以每天按摩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