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英语的条件
哈佛大学的语言教育学者Catherine Snow提出了一个“最佳配套条件”的理论。他认为,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那么关键,影响语言学习的更重要因素是“最佳配套条件”。
最佳配套条件包括:正确的语言学习及使用观念;适龄适性的教学方法和材料;丰富的语言输入及互动机会;正面的回馈及鼓励。
根据这个最佳配套理论,可以说,儿童学英语没有最佳年龄。如果条件具备了,一岁开始学一点儿不早;如果条件不具备,十岁开始学一点儿不晚。
然而,有些家长在教孩子英语的时候比较盲目,在不具备上述配套条件的情况下仓促上阵。孩子的学习不过是走过场、走形式,结果就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学习效果并不好。
英语是一个特别强调日积月累的学习对象。同时,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就拿材料的选择来说,有的家长选择“迪斯尼神奇英语”作为教材,殊不知这个教材并不是理想的学习材料。
除了材料选择,如果给孩子看超出理解能力的动画片,孩子很大可能注意力全在动画上,对语言自动屏蔽。
输入之外还要注意互动,通过互动巩固所学,形成英语思维。
与此同时,对孩子开口说的做法要多多鼓励,不要孩子有一点小错就着急纠正。孩子本来是把外语当作好玩游戏对待的,频繁纠正可能让孩子深感压力不敢开口。这就失去了早期英语学习的一个优势。
所以你看,如果不懂学习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只凭着想当然去蛮干,孩子起步很早,未必就能取得很大进步,反而可能讨厌外语,畏惧外语,或者形成其它不良习惯。
在这个理论的影响下,台湾地区出台政策,限制幼儿园教英语,幼儿园不能以全英语、双语进行教学,不能将英语列为科目教学,“以免影响幼儿未来的人格发展”。专家认为,幼儿园难以做到那种良好的“配套条件”。
至于合格幼教老师将英语融入其它课程当中,将英文当成活动之一,则不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如果老师教一句英语问候语,或是教唱一首英语儿歌,让儿童拓展视野则是不错的。
先学好母语再学英语
台湾教育界许多人士认为,语言学习最好由近到远,先学好母语再学英语。幼儿如果先把母语学好,未来再学外语时可以运用原来的经验,反而又快又好。在英文之外,幼儿园的儿童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学,幼儿的情绪、语言发展、观察能力比英语更重要,如果用英语抹杀了其它能力的发展,对孩子的一生很不利。
那么对于家庭呢?只有少数素质较高的家庭具有这样的条件。
所以,当你说,幼儿学英语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的说法就忽视了这少数的例外,有些特殊家庭会站出来反对。但是,当你说幼儿学英语非常重要、非常关键,不可错过,这又会给许多家庭误导,因为大部分家庭不具备这样的配套条件。
就像我们常说的股市,有90%的人不适合炒股,进去就赔钱,其实幼儿学英语也是这样的,大部分都是错误的做法。但是,能劝阻大家不进入股市了吗?相反,幼儿学英语越来越热。既然90%都是错的,那么,科学的教学系统是怎样的?
怎么学
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另外一个常识是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的效率要高,主动是幼儿学习之本。
还有一个常识,就是幼儿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的:如果英语学习设计成了好玩的游戏,这就是可以考虑和接受的,如果英语学习变成了小学那样的功课,这就是错误和不可接受的。
接下来的一个常识是“排挤效应”。这个常识并非什么高深的理论,就是我们的生活常识。你的时间只有一份,你做了这个,就没有时间去做其它事情了。你今天给孩子搞英文阅读,孩子搞中文阅读的时间就少了。你过多进行知识的教学,培养情商等其它方面的时间就少了。把时间安排好,就需要比较高的技术。
我之所以认为有些“成果显著”的家长错得离谱,一个原因就是他的这一点点成果,是建立在透支其它方面基础上的。这样的成果不仅不值得褒扬,反而值得担忧。
所以,最不可错过的不是什么儿童的关键期,而是家长自身的素质建设。
哈佛大学的语言教育学者Catherine Snow提出了一个“最佳配套条件”的理论。他认为,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那么关键,影响语言学习的更重要因素是“最佳配套条件”。
最佳配套条件包括:正确的语言学习及使用观念;适龄适性的教学方法和材料;丰富的语言输入及互动机会;正面的回馈及鼓励。
根据这个最佳配套理论,可以说,儿童学英语没有最佳年龄。如果条件具备了,一岁开始学一点儿不早;如果条件不具备,十岁开始学一点儿不晚。
然而,有些家长在教孩子英语的时候比较盲目,在不具备上述配套条件的情况下仓促上阵。孩子的学习不过是走过场、走形式,结果就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学习效果并不好。
英语是一个特别强调日积月累的学习对象。同时,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就拿材料的选择来说,有的家长选择“迪斯尼神奇英语”作为教材,殊不知这个教材并不是理想的学习材料。
除了材料选择,如果给孩子看超出理解能力的动画片,孩子很大可能注意力全在动画上,对语言自动屏蔽。
输入之外还要注意互动,通过互动巩固所学,形成英语思维。
与此同时,对孩子开口说的做法要多多鼓励,不要孩子有一点小错就着急纠正。孩子本来是把外语当作好玩游戏对待的,频繁纠正可能让孩子深感压力不敢开口。这就失去了早期英语学习的一个优势。
所以你看,如果不懂学习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只凭着想当然去蛮干,孩子起步很早,未必就能取得很大进步,反而可能讨厌外语,畏惧外语,或者形成其它不良习惯。
在这个理论的影响下,台湾地区出台政策,限制幼儿园教英语,幼儿园不能以全英语、双语进行教学,不能将英语列为科目教学,“以免影响幼儿未来的人格发展”。专家认为,幼儿园难以做到那种良好的“配套条件”。
至于合格幼教老师将英语融入其它课程当中,将英文当成活动之一,则不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如果老师教一句英语问候语,或是教唱一首英语儿歌,让儿童拓展视野则是不错的。
先学好母语再学英语
台湾教育界许多人士认为,语言学习最好由近到远,先学好母语再学英语。幼儿如果先把母语学好,未来再学外语时可以运用原来的经验,反而又快又好。在英文之外,幼儿园的儿童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学,幼儿的情绪、语言发展、观察能力比英语更重要,如果用英语抹杀了其它能力的发展,对孩子的一生很不利。
那么对于家庭呢?只有少数素质较高的家庭具有这样的条件。
所以,当你说,幼儿学英语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的说法就忽视了这少数的例外,有些特殊家庭会站出来反对。但是,当你说幼儿学英语非常重要、非常关键,不可错过,这又会给许多家庭误导,因为大部分家庭不具备这样的配套条件。
就像我们常说的股市,有90%的人不适合炒股,进去就赔钱,其实幼儿学英语也是这样的,大部分都是错误的做法。但是,能劝阻大家不进入股市了吗?相反,幼儿学英语越来越热。既然90%都是错的,那么,科学的教学系统是怎样的?
怎么学
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另外一个常识是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的效率要高,主动是幼儿学习之本。
还有一个常识,就是幼儿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的:如果英语学习设计成了好玩的游戏,这就是可以考虑和接受的,如果英语学习变成了小学那样的功课,这就是错误和不可接受的。
接下来的一个常识是“排挤效应”。这个常识并非什么高深的理论,就是我们的生活常识。你的时间只有一份,你做了这个,就没有时间去做其它事情了。你今天给孩子搞英文阅读,孩子搞中文阅读的时间就少了。你过多进行知识的教学,培养情商等其它方面的时间就少了。把时间安排好,就需要比较高的技术。
我之所以认为有些“成果显著”的家长错得离谱,一个原因就是他的这一点点成果,是建立在透支其它方面基础上的。这样的成果不仅不值得褒扬,反而值得担忧。
所以,最不可错过的不是什么儿童的关键期,而是家长自身的素质建设。